高
2017
级 历史 第
1
页 共
4
页
高 2017 级线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48 分)
1.
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
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这一现象( )
A. 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
B. 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
C. 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
D. 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
2.
如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类别 吏部直接任命 察举和学校考试 州郡县吏积功升迁 其他
比重 50.2% 25.4% 14.2% 10.2%
A. 太学考试开始出现 B. 察举选官注重才能
C. 州郡县吏升迁缓慢 D. 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3.
如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
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A. 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B. 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 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D. 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4.
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
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 )
A. 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 B. 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
C. 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 D. 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
5.
1869 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
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
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 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
B.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
C. 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D. “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
6.
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第一次是在 1915 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
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 1919-1921 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 1922-1924 年的萧条之后,在 1925 五卅运
动的推动下,企业经营再次好转。这反应了( )
A. 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B.
B. 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充满艰辛
C.
D. 民族企业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高
2017
级 历史 第
2
页 共
4
页
7.
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
画报》1934 年第三期(画中火车头上写着支部,车厢
上写着游击队)。该漫画的寓意是( )
A.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
B. 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
C. 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D. 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8.
古雅典“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前 525-前 456)在自撰的墓志铭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学创
作成果,却突出其在马拉松同“长头发的波斯人”战斗的“光荣业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
A. 体现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
B. 彰显了公民维护城邦民主的责任感
C. 借此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
D. 反映了雅典精英阶层漠视文学创作
9.
1499 年 7 月 10 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
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对胡椒的诅
咒”。据此可知( )
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C. 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 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
10.
1935 年 9 月,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部与美国无线电公司签订技术协议,规定美国无线电公司在研
究、试验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给予苏联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包括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录音、
测量仪器及遥控仪器等设备的生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 苏联为完成“一五”计划积极引进技术
B. 美国为摆脱经济大危机需拓展海外市场
C. 国家利益一致导致美苏的意识形态趋同
D. 战时同盟关系使美苏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11.
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
坡等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90 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将大约 30 个经济快速增长、
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 )
A. 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 B. 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
C. 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 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
12.
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复辟时期的反动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无情地打碎了人们对理想主
义的幻想;而获得了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则需要一种自由表达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方式。在这
样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 )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等待戈多》高
2017
级 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三省制是三省首长制、三省并重制和三省分权制三个内涵因素构成的一种施政机构宰相
制。魏晋南北朝是其酝酿时期,中经隋代,至唐正式建立。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
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
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但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表现为低
级官员入相,难以驾驭朝政,三省长官不专机务,动摇了三省机构的互相制约关系;三省六部职
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干扰和削弱了尚书六部的行政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节度使出将入相打破了三省分权的政治平衡;专使的设置削弱了六部的行政职能;翰林学士草拟
诏敕代行了中书省部分决策权;宦官专权瓦解了三省制的组织原则。
--摘编自王素《三省制略论》
材料二: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政体的创立者,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民主的政府,政府应尽量减少对
社会生活的干预。当一个市民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它便形成了民主传统;当市民社会巩固时,民
主传统也得到加强;市民社会占有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宪政避免了激进革命。从殖民地、邦联到
联邦制,美国是先有社会后有政治国家,这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政之路,美国是从限制国家权力开
始进行的。从邦联到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利,这也是现实需要。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和中产
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既保障安全又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还有利于建立统一的
国内市场。但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要防止英王式的新暴君,防止专制集权,所以采用
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分权制不仅是横向的,杰斐逊又提出纵向分权,从而既保持了中央的权
威,也使地方具有更大的自治性。
--摘编自信力建《美国宪政精神的源头是什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12 分)
(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
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13 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明末以来,在利玛窦等人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涌现出以徐光启等为代
表的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他们与利玛窦等人合作编译各种欧洲科学著作,向国人普
及新的科学理念,一时间钻研西学蔚然成风。 16 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场文化伦理革命,其先锋
“并不是出国考察者,因为谁也不能走出帝国之外去异邦寻求这些科学,他们只是译者或编者,
是他们让读者得以接触外来的著作”。 在中国儒家哲学被广泛介绍到欧洲的同时,中国的历史、高
2017
级 历史 第
4
页 共
4
页
地理以及科技、文学也在欧洲广泛流传开来。1735 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
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
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
楷模。 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
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 选修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抗战前的中国乡村,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结合,构成了乡村
社会的基本政治秩序,1941 年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
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
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
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到 1942 年,敌后根据地
开始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在淮北的 7 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 458 人中,雇
工 12 人,贫农 71 人,中农 119 人,富农 70 人,地主 130 人,商民 17 人,其他 39 人。 由此,
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
--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7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治理调整的意义。(8 分)
16.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
材料:于漪,女,汉族, 1929 年 2 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
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59 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
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
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在全国产生
重大影响。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
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
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
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据《2019 共和国勋章获奖人物事迹简介大全》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漪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贡献。(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于漪体现的时代精神。(7 分)第
1
页,共
1
页
高
2017
级线上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答案】每题 4 分
1. C 2. D 3. C 4. C 5. A 6. A 7. D
8. B 9. B 10. B 11. A 12. A
13.
故答案为:
(1)特点:经历了较长时间酝酿、内涵丰富;(2 分)三省六部之间分工明确;(2 分)
三省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2 分)易受皇帝设置的其它部门制约。 (答出三
点得 6 分)
影响:分散了相权,突出了皇权;(2 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
误;(2 分)但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发挥分权的效能比较有限。(2 分)
(2)不同:美国三权分立制维护的是民主共和制;(2 分)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相结
合,以防止独裁;(2 分)建立在联邦制的基础之上(2 分)。
主要原因:美国深厚的民主政治传统;(2 分)启蒙思想的践行;(2 分)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2 分)1787 年宪法的保障。 (2 分)( 答出 3 点得 6 分,四点 7 分)
14. 答案: 根据材料 分三等给分(表述不完整,材料不充分 4-5,表述较完整,材料
较充分 6-9,表述完整,材料充分 10-12)
示例一:观点: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评析:新航路开辟后,
西方殖民者大举东来,客观上在中国传播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明末清
初,先进中国人对外国先进文明的热忱欢迎,显示出一种锐意进取的文化精神及开放的
文化心态。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接受了欧洲先进的地理学、天文学、数学以及农田水利
方面的科学技术。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开始真正了解近代西方世界的变化,也推
动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接轨。
示例二:观点: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中学西传的现象。评析:新航路开辟后,
西方殖民者大举东来,一些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学、历史和科技等介绍到欧洲。虽然西方
学者所理解和表述的中国文化带有明显的理想化色彩,与中国本土文化形似神异,但是
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也从侧面显示出中国文化蕴藏的巨大生命力。明清之际中学西传
过程中,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家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对近代欧洲文明的发展具
有积极意义。
15.
(1)特点: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2 分)各人民团体成为乡村力量的重要形
式;(2 分)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 分)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具有民族民
主革命性质。(2 分)(答出 3 点得 6 分,四点 7 分)
(2)意义:瓦解了传统的乡村宗法秩序;(2 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2 分)
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党的领导地
位;(2 分)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2 分)。
16.
(1)贡献:坚持在中学从事教学工作;(2 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
撰写教育著作;(2 分)丰富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理论,将“人文性”运用到教育
实践;(2 分)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 分)
(2)精神:热爱教育事业;(2 分)无私奉献;(2 分)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执着追求;
(2 分)理论与实践结合;(2 分)勇于创新(2 分)。 (答出 3 点得 6 分,四点 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