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0 分)
1.(2 分)下列各组词中画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chǔ) 脑髓(suí) 脊梁(jí) 张惶失措
B.徇职(xùn) 浸满(qìn) 安祥(xiáng) 自做主张
C.惩戒(chéng) 徘徊(huái) 确凿(záo) 美不胜收
D.譬如(bì) 嗔怪(chēng) 着落(zháo) 迫不急待
2.(2 分)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òu)鸟 鲜(xiǎn)为人知
B.泯(mǐ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炽(zhì)痛 谰(lán)语 重荷(hé) 妇孺(rú)皆知
D.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迥(jiǒng)乎不同
3.(2 分)通过朗读,区分下列句子的语气轻重程度,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他竞选班长的演说显得做作,我决定不投他的票。
②他竞选班长的演说那么做作,我能投他的票?
③我不是不愿投他的票,只是觉得他竞选班长的演说有些做作。
④我不是不愿投他的票,只是觉得他竞选班长的演说不太自然。 A.①句语气最重,③句最委婉。 B.②句语气最重,③句最委婉。
C.①句语气最重,④句最委婉。 D.②句语气最重,④句最委婉。
4.(2 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了台阶,面前是一堵石墙,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这句话中,
第一个“上”是动词,第二个“上”是名词。
B.一次班会课上,一飞同学和大家分享了自己语文学习上的宝贵经验,然后谦虚地说:
“一点高见,仅供大家参考。”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我们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其中。
D.鲁迅先生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是在矿
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5.(2 分)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中的两处“钉”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和名词。
B.古代常见的尊称有:令爱、高论、奉劝、贵庚、贤弟等;常见的谦称有:家严、拙作、
垂念、见谅、舍弟等。
C.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而是
以散文形式呈现。
D.谓语出现的具体语境,对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如刘湛秋《雨的四季》中“夏天的雨,
热烈而又粗犷”,这一语境让“热烈”带上了“热情洋溢”的意味。二、诗歌鉴赏(4 分)
6.(4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
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何而“愧”?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
7.(12 分)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祖逖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②,中夜闻鸡鸣,蹴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③。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④。逖居京口,纠合骁健⑤,言于睿曰:“晋
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⑥,遂使戎狄⑦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
贼⑧,人思自奋。大王诚⑨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
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⑩,
布三千匹,不给铠仗⑪,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⑫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有如大江!”遂屯⑬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乙】刘琨传(节选)
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
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⑮。”其意气相
期如此。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
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觑⑯郗⑰,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
并弃围而走。
(选自《晋书·刘琨传》)
【注释】①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②寝:睡。③舞:指舞剑。④军谘(zī)
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⑤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⑥鱼肉:残杀、
残害。⑦戎(róng)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⑧残贼:残害,伤
害。⑨诚:假如,如果。⑩廪(lǐn):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饷。⑪铠仗:
铠甲和兵器。⑫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⑬屯:军队驻扎。⑭枭:这
里指“消灭”。⑮著鞭:指的是“驱马加鞭”,指奋发向前。⑯觑:看。⑰郗:地
名。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2)贼并弃围而走
(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语,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B.睿素无北伐之志一蹴而就 起于远近之比例
C.以逖为奋威将军
为予群从所得
D.琨乃乘月登楼清啸
虎啸猿啼
(3)翻译下面的语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4)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5)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闻鸡起舞,祖逖展报国大志
下联:
(6)老师要求大家从下面的几幅书法作品中挑选一幅进行临写,你想临写哪幅?
请说说理由。
四、默写(8 分)
8.(8 分)古诗文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4)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6)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我们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五、现代文阅读(30 分)
9.(17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的黄昏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③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
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
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
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
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
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
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
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
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
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
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
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
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
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
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
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
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
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
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
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
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
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
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
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
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
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
含义。(3)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
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
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10.(13 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
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
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
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
错的;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
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
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
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
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
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
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 据说,她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
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
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
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
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
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先瞅有什么用!要
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
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
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
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
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
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
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大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
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
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潮洄从之,道阻且长。潮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
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
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
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
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①,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 年 04 月 10 日,有删改)
【注释】①“企慕情境”,是作者把内心强烈的企慕情感用艺术的形式形象地表现
出来,形成的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美学境界。
(1)给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
①陡峭( ) ②巅簸( ) ③挪近( ) ④颤栗( )
(2)悬崖上的枣树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出来。(3)下句中画线短语属于什么结构类型?在句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4)请说说这样的一颗枣树带给作者哪些启示?
六、语言表达(6 分)
11.(6 分)“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课文中
自卑的父亲才决定造一座高台阶的房子,但是当高台阶的房子造好后,父亲也老
了,身板不如从前了,而且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如果你是文中这位父亲的儿子,你会支持父亲造一座高台阶的房子吗?为什
么?(2)一些日常的观念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等行为方式,但是有些观念却
是不正确的。在我们生活中,你能找到这样错误的观念吗?请同学们说出来互相
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七、作文(50 分)
12.(50 分)题目:有你,真好
要求:①结合自己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
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
一、单选题
1
.
【答案】C
【解析】A.贮蓄(zhù),脑髓(suǐ),脊梁(jǐ),张皇失措;
B.殉职,浸满(jìn),安详,自作主张;
D.譬如(pì),嗔怪(chēn),着落(zhuó),迫不及待。
故选 C。
2
.
【答案】C
【解析】C.炽(chì)痛、重荷(hè)。
故选 C。
3
.
【答案】D
【解析】第①句是否定句,第②句是反问句,反问句的语气最强烈。排除 AC。③“做作”
是批评,④“不太自然”是委婉说法。
故选 D。
4
.
【答案】B
【解析】B.“高见”是敬辞,见解独到精譬,不落俗套。不能用来形容自己。
故选 B。
5
.
【答案】B
【解析】B.“垂念”是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
二、诗歌鉴赏
6 【答案】(1)C
(2)“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忧。. 【解析】(1)“又承认了错误”说法不正确,与原诗不符。
三、文言文阅读
7
.
【答案】(1)率领 逃跑
(2)C
(3)我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再渡江回来,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4)①请缨北伐 ②中流击楫 ③智退敌军 ④杀敌报国(或“热爱祖国”)
(5)枕戈待旦,刘琨建枭虏奇功 志枭逆虏,刘琨建讨贼奇功 登楼长啸,刘琨建杀敌奇功
(6)略。
【解析】(2)A.“蹴”都是“踏”的意思。B.“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前一个“为”是“担任”
的意思;后一个“为”表被动,可译为“被”。D.“啸”都是“拉长声音叫”的意思。
(6)能结合书体特点,说明喜欢的原因即可。
【甲文文言文大意】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
刘琨同睡一处,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与刘琨一
起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的时候,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
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是因为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让戎狄
趁虚而入,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人人想着奋起反抗。大王
您如果能够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
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
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想
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我祖逖如
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再渡江回来,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起
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乙文文言文大意】
刘琨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志气,怀纵横天下的才学,乐于和那些比自己出色的人交往,很
有浮夸的作风。刘琨和范阳人祖逖是朋友,听说祖逖被任用,写信告诉亲人说:“我枕着兵
器等待天亮,一心想俘虏敌人,经常害怕祖逖比我快一步完成我的志向。”他的意气一向如
此。在晋阳,曾经被胡人的兵马重重围困,城里窘迫没有对策,刘琨乘着月色登到高楼上
发出啸声。贼人听了,都神色凄然地长叹。到了半夜,又弹奏起胡笳,贼人听了又流泪唏嘘,深切地想念起家乡。到了快天亮的时候又吹,贼人就都放弃围城逃走了。
四、默写
8
.
【答案】(1)闻道龙标过五溪
(2)枯藤老树昏鸦
(3)归雁洛阳边
(4)回乐峰前沙似雪
(5)山岛竦峙
(6)岐王宅里寻常见
(7)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默写时,要注意“道、溪、藤、雁、烽、竦、峙、岐、逝”几个易错的字形。
五、现代文阅读
9
.
【答案】(1)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
村庄在田野尽头。
(2)“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3)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4)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
(5)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
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
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解析】(1)做好此题可以先找表示顺序的词语: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
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就可以知道写景的顺序是哪种了。
(2)赏析词语一定要结合语境,从修辞上去分析,“吞”是拟人,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事物的某某特点,,还有与下文形成对比的作用。
(4)格式是先答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某某特点,要结合句子内容回答即
可。
(5)回答此题要弄清文中写的人有哪些,景物是什么,再找出抒发情感的句子来回答。10
.
【答案】(1)dǒu bǒ nuó zhàn
(2)生长地点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生长环境恶劣,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
水分;生长姿态健壮而茂盛,生命力旺盛,硕果累累,引人垂涎;因为果实的难得而成为
了“王母娘娘的蟠桃”。
(3)补充短语(动补短语)。写出了人们看到枣子垂涎三尺的样子,(侧面烘托出)枣树果
实的饱满诱人。
(4)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
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解析】(1)根据第①段“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
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
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
么养料和水分”等语句所写的石崖上的枣树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
六、语言表达
11
.
【答案】(1)示例:不会。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是一种世俗的观念,况且
以身体为代价来换取虚假的尊严,这是得不偿失的。俗话说,屋宽不如心宽,再高台阶的
房子,也换不来健康的身心,所以我不支持父亲造高台阶的房子。(会。因为造一座高台
阶的房子是父亲长期以来的心愿,作为儿子,当然要支持他,让他完成心愿,况且造房子
不仅仅是为了尊严,更是为了居住,既然要造房子,把台阶造高点也无可厚非)
(2)示例:“养胃必须少吃多餐”, 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食物进入胃内,本身对胃黏膜就
是一种刺激,会加重胃的负担。正确的饮食方法是一天三餐、定时定量规律饮食。
【解析】注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七、作文
12
.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不大。题目为“有你,真好”,里面的关键词语是“你”和“真
好”。 这里的“你”,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
爱、友谊等;也可以是跨越历史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如诗歌、
词、书籍、玩具等。“真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感。题目的意思是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
下,“我”的想法或者做法有了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