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页 共 10 页
24.孔子不仅懂得当时现行的礼,他还注重礼的沿革和本源。“礼”最重大的是祭,推究祭的心理根据,是
人类的孝悌之心,推广孝悌之心就是“仁”。由此可推知,孔子主张(
)
A.统治者应发扬祖先崇拜以维护统治
B.百姓应接受现实维护政治秩序
C.把“仁”的精神注入“礼”的躯壳
D.把诸子百家学说融进儒家思想
25.有学者指出,历史早期的政治体制依然已包含着某些因素,得以在战国时代孕育出变法运动,并在秦
朝取得了最大成功,为延续两千年统一帝国的大厦,奠定了基石和骨架。材料中的“最大成功”是
A.废除血缘宗亲和贵族政治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变革王位继承和选官制度
D.确立了君权神授和等级秩序
第 5 页 共 10 页
26.“河”“河水”是黄河古称。《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
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 )
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27.有学者认为,成书于明代的《三言二拍》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
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体现了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
的中和审美理念。据此可知,《三言二拍》( )
A.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C.说明社会主流思想已经发生变异 D.表明传统儒家观念根深蒂固
28.英国传教士埃德温·J.丁格尔的《中国革命记》一书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中国人不再被他们傲慢
的西方邻居排挤和强迫做生意的时代终会到来。相反地,很快地我们会和这里的人民进行一场艰难的
国际性商业竞争。”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9.有学者认为,晚清的改革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希望,立宪派终究要与革命党汇流;革命,或许不
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却是晚清唯一的选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清政府的新政没有进步作用 B.立宪派与革命党都希望建立共和政体
C.推翻清政府统治是历史必然 D.改良与革命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好效果
30.1937 年 9 月 6 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
成立了边区政府,它是一个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1941 年,
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对材料完整准确的理解是( )
A.是为了推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B.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
C.是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是为了发动根据地工农群众抗日
31.下表为中国 1957 年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及其增长情况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
项目 1957 年产量 比 1952 年增长 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倍数
钢 535 万吨 296% 5.8 倍
原煤 1.3 亿吨 96% 2.1 倍
发电量 193.4 亿度 166% 3.2 倍
A.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经济逐渐恢复 D.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32.据历史记载,罗马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确认了某些奴隶解放制度,家父的主宰权力
逐渐受到削弱,家庭因经济因素开始了缓慢但不可逆转的解体,子女、妇女的主体身份也日益受到广
泛承认。由此可见,古代罗马( )
A.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B.司法过程主观随意
C.法律至上观念普及 D.立法追求公平公正
33.“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是继承下来的王室的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 70 万镑,但为了
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仍不够宽裕。从 1690 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
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这表明( )
A.英国国王的收入非常少 B.英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大权
C.议会限制国王财政大权 D.英王没有支配收入的权力
第 6 页 共 10 页
34.图 4 为毕加索 1907 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幅被认为有立体主义
倾向的作品,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该作品( )
A.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B.通过变形图案组合,尝试新表现形式
C.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D.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形式来控诉战争
35.下表为 1965 年—1992 年高收入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这一变
化能够用来说明( )
国家类别 1965 年
GDP 占全球比重
1970 年
GDP 占全球比重
1992 年
GDP 占全球比重
高收入国家 70.53% 74.99% 79.41%
不发达国家 8.14% 8.08% 4.25%
A.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全球经济重心转移 D.经济区域化倾向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6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图 4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三省制是三省首长制、三省并重制和三省分权制三个内涵因素构成的一种施政机构宰相制。
魏晋南北朝是其酝酿时期,中经隋代,至唐正式建立。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
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
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但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表现为低级官员入相,难以
驾驭朝政,三省长官不专机务,动摇了三省机构的互相制约关系;三省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
产生,干扰和削弱了尚书六部的行政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节度使出将入相打破了三
省分权的政治平衡;专使的设置削弱了六部的行政职能;翰林学士草拟诏敕代行了中书省部分决策权;
宦官专权瓦解了三省制的组织原则。 ——摘编白王素《三省制略论》
第 9 页 共 10 页
材料二 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政体的创立者,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民主的政府,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社会
生活的干预。当一个市民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它便形成了民主传统;当市民社会巩固时,民主传统也
得到加强;市民社会占有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宪政避免了激进革命。从殖民地、邦联到联邦制,美国
是先有社会后有政治国家,这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政之路,美国是从限制国家权力开始进行的。从邦联
到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利,这也是现实需要。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和中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
全国性政府,既保障安全又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还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是建立一个强
有力的中央政府也要防止英王式的新暴君,防止专制集权,所以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分权制
不仅是横向的,杰斐逊又提出纵向分权,从而既保持了中央的权威,也使地方具有更大的自治性。
——摘编自信力建《美国宪政精神的源头是什么》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12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
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13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
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而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
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
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
错了路的人快跑:跑得越快,越错得很。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
证充分,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第 10 页 共 10 页
45.【历史——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1948 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
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 1951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
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 79.6 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
1982 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 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
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
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
领域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