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2020 届高三毕业生统一检测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这几天,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因在境外视频网站上拥有超高人气和关注度,再次引发人们的
讨论。有文章认为,这位博主主打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通过镜头语言呈现田园生活,令外国网
友喜爱并评价说“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被我们忘记的那些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从这个角度
而言,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文化输出的意义。当然,这一结论也引发了不小争议。
浏览李子柒微博的主页,不难发现这位拥有两千万粉丝的大 V 与众不同之处。在她更新频率不
算高的视频中,能够看到黄豆如何变成酱油、纯手工造纸等等传统文化遗产,也能读到蕴藏于田园
生活背后的脉脉温情,这些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于田园牧歌的向往,也打开了西方世界欣赏中国文
化的一个窗口。由此而言,李子柒的走红不难理解。但能不能把这种走红视作文化输出,以及中国
需不需要这样的输出,在网上言人人殊。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不真实,拔高了现实生活;也有人
认为乡土社会代表不了中国全貌,会带来误解;还有人质疑其包装炒作的成分,担当不起“文化输
出”的重任。
必须承认的是,作为视频内容行业的从业者,李子柒已经用粉丝和流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但
究竟是不是要抢占“文化输出”的名头,目前来看,更多是公众讨论中赋予的意涵。每一个新媒体
产品都有自身的定位,喜欢与否都是双向选择,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规范,他人无需苛责。实
际上,在互联网连接世界、中国影视作品不断走出去的今天,某个博主的视频走红也存在着必然因
素。网友的争议,表面上是探讨文化输出,但更多折射出对待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同态度:在今
天这样一个商业社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是否还有时代价值?面对互联网包装
和营销手段,传统文化如何自洽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沿着这个视角望去,那么在李子柒镜头下,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古法制作的苏式鲜肉月饼、
桂花酒,这些流传于上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浸润着岁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传承好这些、
推动它们走出去,不仅必须,而且重要。李子柒视频中所呈现的田园生活,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的
生活比较遥远,但从中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的价值追求,读懂这些
内涵,方能更好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不如学习借鉴其优点和经验;争议是否是文化输
出,不如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创新和推广的工作。每一个文化作品的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的,都凝结
着精益求精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努力。坚定文化走出去的大方向,秉持工匠精神来谋划创新,这是
我们最应该做的。
(节选自 2019 年 12 月 6 日《人民日报》评论)2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子柒的视频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展现田园生活,体现了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
B.李子柒的视频将传统文化遗产与田园生活温情融为一体,获得众多中外网友的喜爱。
C.李子柒用两千多万的粉丝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但是否担得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尚有争议。
D.李子柒视频呈现的生活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较遥远,但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引用外国网友的评论,说明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文化输出的意义,引出后文的讨论。
B.文章指出新媒体产品都有自身定位,再进一步说明李子柒这样的走红存在着必然因素。
C.文章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肯定了李子柒视频对于文化传承问题的积极意义。
D.文章对“李子柒现象”中公众的认识进行了分析,并表明了客观、理性的观点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子柒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情画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
B.比起争议李子柒的走红是否是文化输出,田园牧歌是否还有时代价值更值得公众深思。
C.李子柒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原因是商业价值下的互联网包装和营销手段。
D.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内外兼修,要秉持以工匠精神走出去的大方向,不断创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
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
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公祭当天,国家领导人都会到场敬献花圈,并公
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多则 10 万人以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将以国之名义沉痛祭悼 30 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材料二:
记者: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国家公祭活动?
张宪文①:南京大屠杀绝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这些遇难者为国
家、民族做出了牺牲。国家设立公祭日,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更不是为了累计仇恨,而是
要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凝聚起国家、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记者:中国这次用立法的形式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宪文:为重大民族灾难设立公祭日属于国际惯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三大惨案之一,也是
民族灾难、人类浩劫。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敬畏生命的理念,它要求人们以史为鉴,
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纪念活动不仅应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更应该上升
到国际层面,在国际上明文设立纪念日。
【注】①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
(节选自 2014 年 12 月 13 日《光明日报》第 2 版《以国之名祈愿和平》)
材料三:
(外联网 2019 年 12 月 13 日电)外媒关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日媒报道仅称“南京事件”:
法新社报道指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忧虑的纪念日之一。3
美国华文媒体《侨报》报道: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来自各界的 500 余人,向 80 年前南京大屠
杀的死难者默哀并献上白色玫瑰。
韩联社称,中国选择在国家公祭日这天邀请文在寅进行国事访问,可能是为了在日本歪曲历史
问题上,力争捍卫正义立场,实现中韩合作。
此外,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世界日报》、印度新德里电视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越来
越多的外媒开始关注和报道中国的公祭活动,并重点转述中方立场。
日本 NHK 新闻网、朝日新闻等虽有报道,但都将此次纪念活动称为“南京事件”,只有每日新闻
社提及了“南京大屠杀”一词。
材料四:
以国之名,我们呼唤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在铭记历史中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以国之名,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
繁荣的世界。从“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付诸实践,
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
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12 月 12 日社论——《不忘历史,矢志复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从国际惯例和本国实情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背景。
B.材料二张宪文认为:对设立公祭日的解读应由灾难本身上升到国家、民族、国际层面。
C.材料三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媒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活动,并支持中方立场。
D.材料四“以国之名”呼吁中华儿女同各国一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是访谈,材料四是评论,在发布之初都具有新闻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的特征。
B.四则材料虽都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中心事件,但写作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C.各则材料或隐或显,均有对日本政府隐瞒事实、歪曲历史的批判和对日媒冷漠态度的谴责。
D.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设立,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6.综合四则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以史为鉴,维护人类和平。(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说是八碗,实际上主
要是把各种形状和式样的肥肉块子装在八个碗中。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
那就尽情地吃吧。
父亲吃了一碗老肥肉,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安逸地仰靠
在铺盖卷上。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
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4
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
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把各大队抽来的民工都集中到寺佛村,白天
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哭什
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旁人家歪好都还割了几斤肉,咱们家我没回来,
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一个男人,就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
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我赶忙跑到了肉食门市部,一看,门关得死死的。我来到后门上,门也关着,不
过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捣门,为甚?怕。怕什么?当时也说不清。过了一会,我突然
冒出了个好主意,哼,别看你老子是个笨老百姓,到紧火时,脑瓜子还聪敏着哩。我想,如果我说
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肉食门市部的后门。门先是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还没等
胖头开口,我就忙开口说是县上冯书记的亲戚。胖头问什么事?我对他说,冯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
这胖干部问我割几斤,我慌忙从怀里掏出了全部的钱——共四块。我问他一斤多少价钱?他说一斤
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不过,我当时心里暗暗叫苦:我原来只想割上二斤肉,够你们母子
几个吃一顿就行了,你们母子一年几乎没喝一口肉腥汤哩。我想余下两块多钱,给你妈买一块羊肚
子毛巾——她头上那块毛巾已经包了两年,又脏又烂;再给你们几个娃娃买些鞭炮。吃肉放炮,这
才算过年呀。可眼下我想,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我就只好咬咬牙
把四块钱都破费了。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肉,而且是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我正在街上走,一个叫花子拦住了我的路。我一看,这不是叫花子,是和我一块当民工的高
五,他老婆有病,他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高五挡住我,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
好肉?我没敢给他实说,就撒谎说,我的肉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高五忙问我,那个外地人现
在在什么地方?我说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
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不行呀,大哭小叫的……他瞅了一
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
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
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
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
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又买
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
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此
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
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
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
相关链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
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5
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
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
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祝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通过我想用收录机录下父亲声音的这一新鲜念头,引出父亲对于“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的回忆。
B.小说中用“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等语言描写,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
素农民形象。
C.高五的家庭也非常困难,我对父亲占其便宜的做法非常不认同,这是我丢下父亲来到院子里的
原因。
D.小说注重通过小人物感受大时代,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作者通过他再现了一段极其贫困的
艰难岁月。
8.小说中的故事读来真实可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6 分)
9.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起到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子,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为剽姚校尉,与轻
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
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冠三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元狩
二年春,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
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皆击匈奴。郎中令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在后至。匈奴
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兵引去。骞坐行留,当斩,
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已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去病会,当斩,
赎为庶人。去病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秋,单于怒浑邪
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其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
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
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与浑邪
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去病为人
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
治第,令去病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元狩六年薨.。天子悼之,
为冢象祁连山,谥景桓侯。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6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
B.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
C.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
D.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北方游牧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B.传,可以指驿站的车马,也可指古代过关津的符信,本文取第一个意思。
C.行在所,简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巡行所至之地。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高等级嫔妃的死也可以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霍去病战功显著,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斩杀两千多人,包括匈奴相国、
当户,功劳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
B.霍去病英勇善战,出兵作战神速。在对匈奴作战中,霍去病敢于死战,深入敌阵。而张骞和公
孙敖由于迷路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受到了惩罚。
C.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叛乱。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接应想要降汉的浑邪王等,他发现很多
人不想投降而逃跑,果断出兵杀死了要逃的八千人。
D.霍去病深受器重,但英年早逝。皇帝十分重视和宠爱霍去病,他过世后,皇帝非常伤心,为他
修建了一座像祁连山的坟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其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5 分)
(2)天子为治第,令去病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刘仙伦①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②,不管栏杆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碍③,望到中原天尽头。
【注】①刘仙伦,吉州庐陵(今江西古安)人,南宋人、布衣终生。②阊阖,天门天宫。③淮山,淮南的山。宋、
金以淮河为界,从此中原被隔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化用李白和黄庭坚的诗句,写出快目楼之高令人惊叹,为后面登楼兴叹蓄势。
B.颔联虚实结合突出写楼的高峻,“愁”字写出人们对楼的高峻感到惊奇的微妙心理。
C.颈联以夸张笔法写登楼所见所觉,以浪涛钓艇的远景和飓风透骨的触感衬托高楼之威势。
D.尾联写诗人登高临远,豪情顿生,便觉眼前淮山不可障目,万丈豪情尽在一“望”之中。
15.有人说这首诗“豪放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7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认为,小有小的凭借,大有大的凭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只能
承载草芥;而学鸠不理解,对大鹏的行为提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2)《离骚》中表明屈原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鲲龙”AG600 是一款国产大型灭火及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于 2009 年 6 月启动研制。
历经 9 个寒暑,“鲲龙”AG600 不负众望,以最大 53.5 吨起飞重量,成为世界上在研最大的
水陆两栖飞机,并成功陆续完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的。目前,
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封锁状态。气水动布局设
计,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独具特色而又十分关键的核心设计。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
本身具有波动性,会对飞机姿态造成扰动,产生在陆地上起飞不会出现的问题。“鲲龙”AG600
的是,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 ),保证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
“鲲龙”AG600 飞机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森林灭
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
用途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鲲龙”
AG600 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多面手”。“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重
大的一个突破,弥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代表作 屈指可数 以致 与众不同
B.代表作 首屈一指 以至 不同凡响
C.处女作 首屈一指 以致 与众不同
D.处女作 屈指可数 以至 不同凡响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B.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C.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D.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重大的一个突破,弥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
研制空缺。
B.“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
制空白。
C.“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重大的一个突破,弥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
研制空白。8
D.“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
制空缺。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中医药在流感的防治方面,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北京中医院院长刘清泉指出,中医治疗流感
既不单纯针对病因,①,而是把握了病因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依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
他提醒,流感患者多会有高热寒战,若出现此症状,②。中医认为流感的发生与正气虚直接相关,
捂汗的方法很可能会损伤正气。此外,对儿童来说,流感主要的伤害源自并发的肺炎、支气管炎、
脑膜炎等。而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得流感后容易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还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因
此,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5 分)
9 月 14 日至 29 日,2019 年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连克强手,在循环赛中以三个 3
比 0 连续战胜“老对手”美国队、塞尔维亚队和阿根廷队,全程未失一场,最终以十一连胜的骄人
成绩成功夺得世界杯冠军。自 1981 年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38 年里中
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三大赛事中屡创佳绩,共获得了 10 个世界冠军。中国女排团结拼
搏、无惧挑战,在赛场上势如破竹的英姿再次点燃了国人内心的澎湃豪气。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数
次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就
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 16 岁要
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
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