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河北辛集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受体
B.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C.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中有分解葡萄糖的酶
D.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有分解蛋白质的酶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然后再滴 1-2 滴清水洗去浮色
B.用新配制的 NaOH 和 CuSO4 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设置了两个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
D.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紫色变浅
3.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导致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B.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可导致癌症
D.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4.某同学在观察果蝇细胞染色体时,发现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细胞,共有 8 条染色体,呈现 4 种不同的形
态。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为雄性
B.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若该细胞正处在分裂前期,则该细胞中有 4 个四分体
D.若该细胞正处在分裂后期,则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完全相同 2 / 17
5.中国动物遗传学家陈桢证明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白色是由四对隐性基因( aabbccdd)
控制的性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
个体表现为紫色,观察发现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用紫色最深的紫色鱼与
白色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 F1,让 F1 雌雄鱼杂交,得到 F2 个体(假设 F2 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鱼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紫色最深的金鱼其基因型是 AABBCCDD
C.F2 中紫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1/255
D.F2 个体中杂合子占 15/16
6.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 5 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D.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2 / 17
(1)分离类囊体中光合色素的方法是
。
(2)光照等条件适宜时,A 物质的去路是
。
(3)夏季的早晨,在忽然增强光照的情况下检测到图中的 A 物质产生量忽然增多,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
水平,使 A 物质无法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的最可能外因是_
___。
在同一过程中 C3 的变化情况是____
。
(4)资料显示,抗霉素 A 能够影响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 NADP+含量减少,请简要写出验证该结论的
实验思路____
。
30.(9 分)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①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 2 mL 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然后加入 1 mL 的缓冲液,再将它们分别
置于温度为 0℃、37℃、100℃的大烧杯中水浴保温。
②向 3 支试管中加入已分别保温的 1 mL 质量分数为 2%的唾液淀粉酶溶液,摇匀。
③将 3 支试管继续水浴保温。
④5 min 后分别滴加 2 滴试剂 A,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④中的试剂 A 应是__
__。
(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是____
(答出两点)。
(3)研究小组将以上实验记为实验一。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将加入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
复上述实验,记为实验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淀粉相对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
线。
29.(10 分)水稻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是水稻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物
质,数字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3 / 17
曲线 是实验二的结果,原因是_ ___。
(4)100℃时唾液淀粉酶失活的原因是__ __。
31.(10 分)如图甲为洋葱根尖结构图,乙为洋葱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用含 32P 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洋葱根尖细胞,那么放射性大量出现在__ __部位(填数字),
原因是_ ___ 。
(2)图乙中所示的生理活动在图甲洋葱根尖各部位细胞中都能进行的是____ 。
(3)从染色体的角度分析,处于分裂期的细胞难以进行转录的原因是_ __。
(4)图乙翻译过程中通常有 1 条 mRNA 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得到的多条肽链氨基酸序列是_ ___
(填“相同”或“不同”)的,此方式的意义是_____ _
____ _ 。
32.(10 分)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果蝇进行 X 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果蝇。对该果蝇研究发现,
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请以上述果蝇为材料,设计杂交方案,确定突变
基因的显隐性和染色体上的位置。(注: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杂交方法:选择 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2)结果与结论:
①若_ _ _ ,则突变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
②若 ,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
③若 ,则突变基因在 X 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
④若_ ___ ,则突变基因在 X 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 17 / 17
(1)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的凝固剂,常用的是 。
(2)为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对
等可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3)右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后的示意图。在划线接种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对接种环至少需进行____ .次
灼 烧 灭 菌 。 接 种 后 盖 上 皿 盖 , 将 平 板
放 人 恒 温 箱 中 培 养 , 这 样 放 置 的 目 的
是
。
(4)为统计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涂布器涂匀,这种接种方法称为
。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计对照组,其目的是
。
(5)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时,应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
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可将抗病基因(来自拟南芥)导入玉米细胞而获得抗病植株。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1)若对拟南芥的抗病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应用
技术。
(2)获得抗病玉米植株过程中的核心步骤是
,其目的是使抗病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能遗
传给下一代,同时使___ _
。
(3)农杆菌转化法利用农杆菌中的 Ti 质粒上的
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_ ___
上的特点,使抗病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4)含抗病基因的受体细胞培育为抗病植株的原理是 。
(5)若要在个体水平上检测转基因玉米是否有抗病特性,需要做
实验。
(6)为避免抗病基因通过花粉传播进入其他植物而导致“基因污染”,应将抗病基因导入到 (填
“细胞核”或“细胞质”)。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回答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