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师道尊严”挺立民族信仰
①“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既有像孔子这样“弟
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师
道尊严”作为尊师重教理念在道德层面的集中表达,不仅是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
的尊重,也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崇,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②“师道尊严”一词出自《礼记·学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教师的地位极其重要,他们应该是“道”的载体,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
心中深深扎根,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教师不讲“师道”,后果不堪设想。正因如此,“师道”必须尊贵、庄严,教
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有爱有敬、尊重人性、严谨为学,我们的民族信仰体系才能牢
固树立起来。
③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徐
特立坚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民族
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痴心
教师”张心芸,“苗乡挑夫教师”周宏军,时代楷模黄大年。他们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师德典范,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闪耀着“科
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④如今社会格外重视教育,教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
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文化遭到了一定
冲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反传统的传统”,“师道尊严”不再被重视,互联网带来的“知识
爆炸”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职业的“去魅化”导致教师专业权威不断被
解构,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
④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民族信仰的树立至关重要,如何重振“师道尊严”就显得尤为
突出和迫切。“严师”内涵丰富,不仅是指严厉的老师,更是有尊严的老师,是值得尊敬的
老师,教师知善恶、明是非、能担当、有格局、有境界。⑥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充分尊重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减少和弱化行政力量的
过度介入,做到制度上松绑,精神上“减压”,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精神成长提供更为宽松的
环境。现实生活中,需将教师从过度的道德绑架上解脱下来,强化对他们的精神关怀,才能
重树师道尊严,使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而在凝聚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
舞台更广阔、底蕴更深厚、定力更强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 选出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
A. “师道尊严”作为尊师重教理念在道德层面的集中表达,不仅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
崇,也是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B. 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爆炸”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职业的“去魅化”导
致教师专业权威不断被解构,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
C.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民族信仰的树立至关重要,如何重振“师道尊严”就显得尤为突出
和迫切。
D. 教师知善恶、明是非、能担当、有格局、有境界。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对
教师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 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结构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题。以“师道尊严”引起话题,突出强调“师道尊严”的重要性。
B. 具体阐释。阐释“师道尊严”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突出强调“师道尊严”对于牢固树立
民族信仰体系的必要性。
C. 现实性分析。反观当下,社会上存在着“师道尊严”不被重视的现象,意在表明:重振“师
道尊严”,刻不容缓。
D. 紧迫性分析。重振“师道尊严”,教师要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照应题目,呼
吁期待。
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作者看来,老师受到尊重,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学问受到尊重,人们才会
敬重学习,认真学习。
B. 教师地位极其重要,他们承担的责任重大,因此,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有爱有
敬,尊重人性,严谨为学,我们的民族信仰才能牢固树立起来。
C.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让人们有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魅力在消退,专业权威被
不断解构,教师这一职业将不再需要。D. 只有教师注重终身学习,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教育部门和学校尊重教师教育的自主
权,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
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
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 项,递进关系不对,依据第一段,应该是“不仅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也
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崇,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
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
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B 项,文章没有论及“发展演变”。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
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 项,“在作者看来”错,是《礼记 学记》的观点,第二段说“‘师道尊严’一词出自《礼
记•学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B 项,因果关系于文无据。
C 项,“教师这一职业将不再需要”错,第四段“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
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
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
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
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
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
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
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
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 年 8 月 30 日)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
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
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
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
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
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
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
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
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
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 2018 年 9 月 6 日电)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
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
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
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
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
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
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凤”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
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
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
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 年 10 月 4 日)
材料四
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
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
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
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
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
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
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
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 年 1 月 17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
“审丑”。
B.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
格的提升。
C.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
生态异化。
D. 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
教育优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 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 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6. 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6. 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②从社
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
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
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
后浏览材料,再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
C 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错误,
选项对“空心化”的原因分析有误,原文“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
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
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由此可知,“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是青
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表现,原因应是“整个社会许多浮躁、趋利、
庸俗等负面情绪”。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
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
响”错误,选项对“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的原因分析不全,以偏概全,由原文 “还
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可知,原因不只这一个。
故选 B。【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
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筛
选主要信息,再针对筛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如材料一“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
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
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是对偶像的要求,即要求偶像
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如材料二“以文化人,更在育人。
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
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
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
优秀文化的滋养”,这是对社会的要求,即社会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如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一个健康的社会,
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改变
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
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是对公众传播
的要求,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材
料四“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
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
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这是对学校的要求,应打造品位
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
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
意思及段与段之间 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
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
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
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
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
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
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
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
的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绿灯下
迟子建
①在城市,当你走到十字街头时,往往会与红绿灯相遇。
②说来好笑,我最初来到城市时,最怕的就是过街。在西安和北京求学期间,只要是有
天桥和地下通道,我绝不走十字街。我对红绿灯不信任,它们闪来闪去的,像是两只鬼眼,
变幻太快,常常是绿灯一亮,我起步走,却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
阻断你。等它们过去后,你再前行,绿灯的心房就颤动了,红灯随之亮起,你被隔在马路中
央,身前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有被钢铁夹击的感觉。此时我总会联想起卓别林的《摩登
时代》中,那个被卡在机器中的工人,觉得自己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可怜虫。
③我喜欢回到故乡,其中的一个缘由是,在乡间路上,我不会为红绿灯左右。能够阻断
我脚步的,有时是一群黄昏中归家的羊,有时是几只正午时通过堤坝,要下河戏耍的鸭子。
④据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于红绿灯下的行人占了很大比例。闯红灯,是肇事的元凶。有
时是汽车闯红灯殃及行人,有时是行人闯红灯自蹈黄泉,这样的行人无疑就是举着阎王爷掷
来的招魂牌在过街。不管责任在哪一方,倒霉的总归是人。所以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
过十字街时,如临虎口,总要拉起孩子的手。在幼儿教育中,学会通过红绿灯下的街口,也
成了必修课。走到红绿灯下,人的心就会紧张起来,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
就会酿下惨祸。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⑤我在哈尔滨生活以后,习惯了走红绿灯。前些年,每当过十字街时,看见绿灯闪烁了,
我会一路飞奔,分秒必争,抢在红灯敲响警钟时到达街对面。由于年轻,体力充沛,我与绿
灯的赛跑很少有输的时候。当街口的行人集体闯红灯时,我也尾随其后,大摇大摆地招摇过
市。汽车像一支支飞来的箭,刷刷地在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可是大家对它们毫无惧色,我也
心底泰然。
⑥二○○二年初春,爱人离开哈尔滨时,带我去花店买花。我们到了海城街的鲜花批发
市场,我选了一束红色康乃馨,几枝黄玫瑰。当我把玫瑰拿在手中的时候,爱人说,别老买
黄色的,换点鲜艳的颜色吧。于是,我挑了两枝娇艳的粉色玫瑰。他捧着康乃馨,我拿着玫
瑰,散步回家。经由红军街桥下的十字路口时,恰好赶上绿灯眨眼了,我说等下一个绿灯再
过吧。爱人说,你跟着我,能抢过去的!他个子高,步伐大,很快就跑到街对面了。我呢,一见红灯亮了,腿立刻就软了,向回撤。这样,我站在街这头,他站在对面,我们中间,是
一台连着一台的疾驰的车辆。车辆就像汪洋大海,把我们分开了。三天后,爱人在回故乡的
山间的公路上出了车祸。故乡的路没有红绿灯,可是他为了早点回到工作的地方,急于赶路,
还是出了事故。他的心中,看来一直亮着一盏颤动的绿灯啊。他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
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种“赶”,这种热情的“奔命”,使我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
彼岸,永隔着万水千山。他像流星,以为自己生命的光华还很漫长,却不知道当他飞速掠过
天际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永恒的寂静。
⑦爱人离去后,我身边没了陪伴的人,可是路还是要走下去的。我曾在十字街头为他焚
烧纸钱,都说那是灵魂聚集的地方。再经过那样的路口时,我感觉有无数的灵魂在幽幽地歌
唱。远远地看到绿灯要变幻了,我便会放慢脚步,在路边静心等待;人们蜂拥着闯红灯时,
我也会原地不动,气定神凝地候着。红绿灯下那些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的路人,在我眼里是
那么的可怜可笑。
⑧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钟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拨,要习惯自
己是生活的迟到者。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兴了,就要开怀大笑。郁闷的时候,何
苦要掩饰自己,对着青山绿水呼喊吧。我们可以与友人畅饮,一醉方休;也可以对那些邪恶
的人当面示以唾弃。我们可以在月夜下多几分缠绵,也可以在旅途中因着美好的风景而多几
日的停留。随遇而安,随缘而行。随风而舞,随雨而歌!
⑨是的,我们要给自己多亮几盏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有所沉吟。这样的红灯,就是
我们生命中不息的火焰!只有这样,弱的生命才会变成强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会变成有光
华的生命!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我们的日子,才会随着日升月
落,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 十字架”一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警示自己,
也警示世人:十字街口,红绿灯下,很可能成为生与死的分界,行人只有虔诚与敬畏,谨慎
慢行,才会安然无恙。
B. 第二段详细描写经过十字街的过程和感受,表现了我最初经过城市十字街口的紧张害怕,
也与第三段写作者行走在乡间路上的轻松快乐形成对比。
C.文章第六段说丈夫“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里采用反
复的手法,写出了丈夫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而导致的悲剧,这句话既有作者对丈夫
的埋怨和不解,也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无尽思念。
的D. 丈夫离世,留给作者的只有漫漫长夜的苦思冥想,也促使作者去思考人生的生活方式,在
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要给自己多亮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才能让我们生活中的火焰不息,
才能让弱的生命变成有光华的生命。
8. 请分析第四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9.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红绿灯下”的情感有何变化?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答案】7. C 8. ①结构:照应上文,表达了我对红绿灯的恐惧,引出下文红绿灯前人必须
谨慎小心,也为下文丈夫发生交通事故而去世做铺垫。②内容: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
闯红灯的危害,告诫世人在红绿灯前要慎重。
9. ①最开始,害怕红绿灯;在哈尔滨时,无惧红绿灯;丈夫去世后,静心对待红绿灯。②人
生不能一味往前赶,可以慢些,可以欣赏路上的风景,做到张弛有度,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
美好;我们可以适时的为自己亮起感情的红灯,提醒自己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我们可以
自觉的为自己亮起一盏事业的红灯,提醒自己在忙碌中别忘记了享受生活的闲适;我们可以
为自己的健康亮起一盏红灯,提醒自己保重身体等。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查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技巧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
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
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
本题 C 项中说“作者对丈夫的埋怨和不解”错误,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理解丈夫为何如此
急忙的赶路,另外,作者的情感应该是无奈和悔恨,并无多少责备丈夫之意。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
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
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
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
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
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划线句子照应上文,“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用比喻的手法
形象的写出了闯红灯的危害,表达了我对红绿灯的恐惧,引出下文红绿灯前人必须谨慎小心,也为下文丈夫发生交通事故而去世做铺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
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
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
作答;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阐述对人生的启示。
如回答本题第一问“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红绿灯下’的情感有何变化?”要结合最后两
段的“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钟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拨,要习惯自
己是生活的迟到者”“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我们的日子,才会
随着日升月落,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提炼关键词句概括即可。
回答第二问“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可结合着最后一段的提示,从家人团聚、享受生活、
重视神体健康、劳逸结合等角度阐述即可。
【点睛】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
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
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③要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
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
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
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
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
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
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
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
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
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
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
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
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
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
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
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
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
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
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 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
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
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
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
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
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 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 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 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
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 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
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 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
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 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
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
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2)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谨慎挑选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
嘉奖的诏书回复他。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
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
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
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中,“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罪人”是主语,“系都察院狱”是“罪人”的定语,
后置,“给”是谓语,“米”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ABC;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 项,“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表述错误,漕运归户部管理。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理解错误,文本是说“九畴、渊遂劾盛等”,意思是““耿
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或者说表意绝对,于文无据,把
文本中“叶盛等人”偷换成“章瑾和王汝霖”,“等人”并不能确定有无“章瑾和王汝霖”。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题得分点:“以”,介词,因为;“见”,表被动;“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
“已”,不久;“白”,洗清罪名;“以事见诬”,被动句;“逮下吏”,被动句。
第二题得分点:“延”,延揽;“简”,选拔;“优诏”,嘉奖的诏书;“报”,回复;“焉”,
代词,他。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
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
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
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
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
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
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
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
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
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
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
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
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
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
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
被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
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
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否则的话,徒然浪
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耿九畴说:
“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
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
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
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
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
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
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
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
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
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
都嘉许采纳了。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咏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4. 下列对本诗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 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
D. 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15. 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答案】14. A 15. 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
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
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
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
坚守。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的意思是只要吃的喝的姑且能够填饱肚子就好,衣裘就算不名贵只要能暖身就行。说明诗人
对于吃穿等物质享受并不讲究,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不高。
A 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
并非实指生活困窘。
故选 A。
的【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时明确诗歌的题材、诗歌的主要内容
及由此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本诗已经明确意在“自咏”,首句“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白居易认为饮食随
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生活态度。颔联“未必得
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诗人认为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可看
出其乐观知足。颈联“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
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但没有蟠木果实,
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不“羡”不“争”。尾联“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
用问闲人”,可见诗人淡泊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
【点睛】分析情感,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
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
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
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
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
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
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描写月初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答案】 (1). (1)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2).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3)白露横江 (4). 卷起千堆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的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燕脂、凝、蛾、嫉、诼、淫。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
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不容易写错字,然后
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
________的创作风格。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
想,他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
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
称为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的警句________,如“不到长城非
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
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
华,如《沁园春·长沙》,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
________、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
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出心裁 流芳千古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B. 独树一帜 流芳千古 比比皆是 惟妙惟肖
C. 独树一帜 千古绝唱 比比皆是 栩栩如生
D. 独出心裁 千古绝唱 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B. 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C. 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D. 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诗词中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读者还在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B. 不仅毛泽东诗词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C. 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D. 毛泽东诗词不仅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而且还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空,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
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多指科学精神。从语境来看,应是“独
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第二空,千古绝唱:指诗文或音乐创作的最高造诣,名传千古。流芳千古:美名永传于后世,
作谓语、定语。“千古绝唱”合乎语境。
第三空,俯拾即是: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从前文的“毛泽东诗词中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
的警句”来看,此处选“比比皆是”合乎语境。
第四空,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 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强调的是神似。根据语境 “通过刻画________、呼之
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选“栩栩如生”更恰当。
故选 C。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原句“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返歌革命理想,他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有两
处语病:“他的诗词中”缺主语;“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的赞美和壮丽不搭
配。
故选 B。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A 项,从前文看陈述对象是“毛泽东诗词”,同时前后主语不一致,“读者”应修饰“心中”。
B 项,“不仅毛泽东”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后。
D 项,语序不当,同时“美的殿堂”与后文的“美”衔接。
故选 C。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
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
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字。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①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
的习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②_______。世间许多人读
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③______,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答案】 (1). 少读如果彻底 (2). 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3). 在治学方面是自
欺欺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
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
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段意:读书要精。①话题是精读,承接“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联系后句,应是“少读如果彻底”;②承接“虽珍奇满
目",应是指出结果,可以是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③上句指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承接“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应是在做人方面是低级
趣味。故答案为①少读如果彻底②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③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9 年 11 月份的一个周日,天津海河边狮子林桥下聚集着一些放生人士,他们
抬着几个大塑料箱准备放生,打开箱子,里面满是草鱼、锦鯉、北美雀鳝、巴西龟和一些不
曾见过的水生生物。他们不顾管理员的劝阻,将一箱箱生物倒入河中
材料二: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
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
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章第三十八条)
(1)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对材料一中的放生行为做一个评判。
(2)为避免材料一中的事件再次发生,海河景区计划在河边立一块标语牌作为提示,请拟写一
条标语,不超过 20 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这次将外来鱼类擅自放生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2)参考示例一:莫让无序放生惊扰了湖水的美梦
参考示例一:生态需呵护,放生须依法。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是点评类语言运用题,解答此
题,考生要做到“四要”,一要读懂材料,为点评打下基础;二要评在点子上,选准角度,一
语中的;三要评得有理,事理清晰,以理服人;四要评得生动,言简意赅。
依据材料二,考生可以筛选出关于评判的关键词句“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
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等,对应材料一的“里面满是草鱼、锦鯉、北美雀鳝、巴
西龟和一些不曾见过的水生生物”“不顾管理员的劝阻,将一箱箱生物倒入河中”的内容,
考生评判要素应该如下:放生的有外来鱼;这次放生都是不顾劝阻、擅自进行的;这次放生
是违反《中华人们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生动的能力。解答标语题,要考生依据题干审准
标语的使用场合和作用,紧扣主题,妙用修辞,起到宣传、号召、激励作用。常用号召式、
突出特点或方法式、设问式、夸大式、巧嵌主题一语双关式、对比式六种方法。题干中,“为避免材料一中的事件再次发生”提示我们,此标语表达劝阻的意思,劝阻擅自
放生外来鱼的行为、劝阻违反《中华人们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行为、劝阻破坏生态的
行为,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字数要符合要求。
【点睛】点评类语言运用题分为四类,即明确观点、隐含观点、杂糅观点和没有观点,考生在
做题时应仔细分析。具体解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关键词,就是找出一段话中表明作者观点或倾向
性的关键词。在做题时应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到题中。答题要求是:有针对性、观
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精练。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部分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大规模地撕书,满楼满屋子都是撕碎的书籍……有
的老师说看着书本被撕毁感到很遗憾也很痛心,有的家长说,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
了,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请你以中学生小刚的身份的对材料中学生家长的看法,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反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示例:
撕书不可取,表达要克制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
你们好!
十年寒窗,高中三年,龙门一跃天地宽,首先预祝孩子们都能考取理想的大学;可是面
对每年高考结束的校园撕书行为,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了,
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我看来,家长对撕书的行为没有正确对待,缺乏深
度思考,我认为撕书不可取,学生的表达要克制。
平心而论,对于高考后的学生而言,撕书行为能暂时缓解考后的压力和郁闷,但其消极
影响却更为明显,也深刻反映出学生不能理性对待高考的压力,不能采取克制的方式来进行
心理疏导的状况,我更为他们没有保留高中时期学习奋斗的成长足迹和宝贵见证而感到遗憾。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和试卷本身没有错,而同学们却认为
是书本和试卷给他们造成了压力,选择撕书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正像工人运动发展史上,
初期的工人认为是机器剥削了他们从而砸坏机器一样,是一种自发的情绪反应,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因此,高考后的撕书行为,只是学生们自发的、盲目的发泄心理压力的行为,只
是从众心理的随波逐流,没有上升到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深度反思。
古有秦始皇 焚书坑儒,今有高中校园的撕书发泄,同学们在人生的战场上还没开始真
正地拼博和奋斗,却已缴械投降,自毁长城!因为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学习道路上冲
锋陷阵的装备,更是“攻城略地”“上阵杀敌”的武器。而同学们却不假思索地盲从,更有
部分家长在后面推波助澜,其举止何其陋也!
那些书本,那些试卷,每一页,每一行,都凝结着我们奋斗的心血和汗水,都烙印着我
们成长的足迹。做一个有心人,在高考之后,把这些书籍和试卷细致地分类保留起来,当我
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再次遇到挫折和压力,感觉过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便会情不自
禁地想起昔日场景、想起老师同学、想起曾经的奋斗和青春,瞬间便会满血复活,战胜一切
压力和挫折。人生之旅漫长而美好,青春时期奋斗的见证理应得到保留,给自己的成长留下
一份美好的回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要坚决对撕书行为说不!撕书行为撕掉的不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理性反思的思维
品质。它还是缺少坚韧、忍耐和克制等品格的表现,不仅会助长同学们的任性破坏行为,更
会养成学生的从众心理,不利于我们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撕书行为不可取,表达情
感要克制。
学生:小刚
2019 年 6 月 10 日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
由两部分构成,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创设了一个情境:部分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
大规模地撕书,满楼满屋子都是撕碎的书籍。第二句主要陈述情境中的两类人对情境中核心
事件的观点和看法。综合来看,第一部分中的情境是第二部分观点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部分
中所凸显的观点和看法是审题立意时应该关注的重心。首先,“请你对材料中的老师或学生
家长的看法,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反驳”,这是命题人的写作指令。“反驳”一词限定了考生的
思考方向,即要站在反对的立场上,提出反对的理由来进行辩驳;其次,“反驳”的内容为“材
料中学生家长的看法”,即反驳“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了,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
大不了的”;最后,应该注意反驳的方式已经明确为“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反驳”,不能以其他
方式进行。这几点在行文过程中必须都得到合适的、明确的体现,缺一不可。
参考立意:
的1、反驳“学生被压抑了三年”;
2、反驳学生“终于解放了”;
3、反驳“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用素材:
1、太多太多的知识需要储备,太多太多的错题需要整理,我们匆匆奔走于教室、食堂和宿舍
间,与时间赛跑,与疲惫斗争。高考在即,必争朝夕;时机难得,岂可错过?那个夏季遗忘
了美丽,这个秋季冲淡了诗意。
2、走在高考的路上,恸哭过,大笑过;悲伤过,兴奋过;失败过,成功过……百味杂陈时搅
乱过思绪,酸甜苦辣中失去过方寸,却从未放弃,矢志不渝。这一路处处关情,压力终成动
力;这一程时时有爱,挫折化为经验。
3、这一路携关爱前行,带感恩进步。怎能忘浓浓亲情里母亲的叮咛父亲的嘱托?“照顾好自
己,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别有太大压力,努力就好,我和你妈不在乎成绩。”这一年有
老师保驾护航,有同学共同进步,未曾孤单过。这一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留下了几多师生
情,结下了深厚同窗谊。那一次次的谈心,一回回地辅导,是生活上的帮,学习上的助。
4、高三,与老师一同摸爬滚打的一年。高三,与同学良性竞争团结合作的一年。老师,是我
的良师益友慈祥父母,向前行进的铺路石;同学,是我的亲密战友贴心伙伴,向上攀登的永
动力。生活上有困难,老师是靠山、主心骨、后勤保障;学习上有困惑,同学是军师、智囊
团、装满点子的锦囊。当遭遇失败时,老师的安慰鼓励是一粒粒治愈创伤的灵丹妙药;当苦
恼烦闷时,同学的逗乐打趣是一针针速效强心剂。
5、这一路上满布了荆棘坎坷,这一年里走过了千山万水。感谢这一路的辛苦磨练了心智,感
恩这一年的捶打丰满了羽翼。熬过昨天,不屈的心被历练成坚韧,面对明天勇敢前冲义无反
顾。这一路不虚度好好学习;这一年不蹉跎,天天向上。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
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撕书不可取,表达要克制。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
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
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
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
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
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
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
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