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解析Word版)

ID:244324

大小:822.31 KB

页数:48页

时间:2020-03-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邢台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 一、选择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宏观层次和最微观层次分别是( ) A. 生态系统、细胞 B. 细胞、生物圈 C. 生物圈、细胞 D. 生态系统、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构成的,是最宏观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 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属于最微观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故选 C。 2.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将水稻叶片放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B.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C. 低倍镜下能观察到迎春叶的保卫细胞 D. 高倍镜下能观察到大肠杆菌拟核区 环状 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高等植物的叶片由多层细胞构成,不能直接用于显微镜下的观察。②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 骤和要点:先用低倍镜观察,对焦看到物像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 换器,转用高倍镜观察;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要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以增加进光量,同时, 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详解】A、可将水稻叶片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A 错误; B、在高倍镜下观察时,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B 错误; C、低倍镜下能观察到迎春叶的保卫细胞,C 正确; 的D、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大肠杆菌拟核区的环状 DNA,D 错误。 故选 C。 3.下列说明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的是( ) A. 与碘液混合,溶液呈蓝色 B. 与苏丹Ⅳ染液混合,溶液呈红色 C. 与双缩脲试剂混合,溶液呈紫色 D. 与甲基绿试剂混合,溶液呈绿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 应。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 【详解】A、与碘液混合,溶液呈蓝色,说明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A 错误; B、与苏丹Ⅳ染液混合,溶液呈红色,说明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B 正确; C、与双缩脲试剂混合,溶液呈紫色,说明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C 错误; D、与甲基绿试剂混合,溶液呈绿色,说明待测样品中含有 DNA,D 错误。 故选 B。 4.物质 X 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X 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 是磷脂,含有 C、H、O、N、P 五种元素 B. 细胞中的 X 可能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C. 在水—空气界面上,X 的乙部分与水面接触 D.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与 X 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物质 X 是磷脂分子,其中甲部分为亲水的头部,乙部分是疏水的尾部。【详解】A、X 是磷脂,含有 C、H、O、N、P 五种元素,A 正确; B、X 是磷脂,磷脂属于脂质的范畴,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因此细胞中的X 可能是 在内质网上合成的,B 正确; C、X 的甲部分为亲水的头部,乙部分是疏水的尾部,在水—空气界面上,X 的甲部分与水面 接触,C 错误; D、X 是磷脂分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与 X 密切 相关,D 正确。 故选 C。 5.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核糖都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B. 蔗糖、果糖都是还原性糖 C. 脱氧核糖、麦芽糖都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D. 纤维素、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等属于不能水解 糖,是单糖; 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是由 2 个单糖组成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是由葡萄糖聚 合形成的多糖。 【详解】葡萄糖、核糖都单糖,属于不能再水解的糖,A 正确;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 错误; 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不可能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 错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成分之一,但是不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D 错误。 6.人的胰高血糖素是由 29 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高血糖素分子中至少含有 28 个肽键和 29 个羧基 B.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合成和分泌 C. 胰高血糖素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骨骼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的在直链多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NH2)和 一个游离的羧基(-COOH)。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其反应原理是:具 有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 Cu2+反应生成络合物。由胰岛 A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胰高血糖 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胰高血糖素分子是由 29 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其中至少含有 28 个肽键和 1 个羧基,A 错误; B、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合成和分泌,B 正确; C、胰高血糖素变性后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 错误; D、胰高血糖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 糖水平升高,所以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D 错误。 故选 B。 7.下列关于细胞中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核酸的碱基有 5 种,核苷酸有 8 种 B. DNA 和 RNA 合成时都需要解旋酶 C. DNA 和 RNA 在细胞质中均有分布 D. DNA 和 RNA 都可以贮存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 DNA 和 RNA,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 的基本组 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遗传信息。 【详解】A、核酸有两种包括 DNA 和 RNA,构成 DNA 的碱基有 A、T、G、C,构成 RNA 的碱基有 A、U、G、C,故碱基共 5 种,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核糖核苷酸,故核苷酸有 8 种,A 正确; B、DNA 复制时需要解旋酶断开氢键,RNA 合成时需要 RNA 聚合酶(具有解旋功能),B 错误; C、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 DNA 和 RNA,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其 遗传物质 DNA 在细胞质,DNA 在细胞质转录产生 RNA,C 正确; D、细胞生物和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 正确。 故选 B。 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利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 B. 浆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抗体 C. 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 D. 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大于 95%来自线粒体。分泌蛋白是 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通过的细胞 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液泡内有细 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 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植物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持、保护作用。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 体这一种细胞器。 【详解】A、心肌细胞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消耗的能量多,而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因此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利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A 正确;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后 才能分泌到细胞外,所以浆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抗体,B 正确; C、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持、保护作用,充盈的液泡可以使 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因此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C 正确; D、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D 错误。 故选 D。 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的存在使得细胞核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 B. 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在细胞质中表达 C.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D. 中心体的周期性变化有利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等,其中的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 有关,染色质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上贮存着遗传信息。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 翻译,前者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后者在核糖体中进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活细胞的 细胞膜对物质进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一般来说,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细 胞产生的废物也要排到细胞外;但细胞内有用的成分却不会轻易流失到细胞外。每个中心体 是由 2 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周围发出星 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星射线可以牵引染色体运动。 【详解】A、染色质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上贮存着遗传信息,使得细胞核成为细胞代 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 错误; B、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翻译是在细 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的,B 错误;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保证了细胞内相 对稳定的微环境,C 正确; D、组成中心体的中心粒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倍增,在前期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 体,在星射线的牵引下,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别移 向细胞两极,进而在末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此中心 体的周期性变化有利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 错误。 故选 C。 10.酵母菌和乳酸菌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者的细胞都含有环状的 DNA 分子 B. 二者的细胞都能对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C. 二者的细胞都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 D. 二者的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都是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 界限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拟核中有一个环状的 DNA 分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②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 DNA 分子。③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乳酸菌是厌氧菌,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成相同,都是将 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酸,产生 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详解】A、酵母菌细胞中含有的质粒是很小的环状 DNA 分子,乳酸菌细胞的拟核中有一个 环状的 DNA 分子,A 正确; B、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二者的细胞都能对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 工,B 正确;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吧与无氧呼吸都能进行,乳酸菌是厌氧菌,只能进行无氧 呼吸,有氧呼吸吧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成相同,都是将 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 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C 正确; D、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乳酸菌细胞是没有细胞核 的原核细胞,D 错误。 故选 D。 11.下图是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参与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B. ②与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在结构上能直接相连 C. 经③加工成熟的蛋白质可成为细胞膜或部分细胞器膜的成分 D. 附着在②上的核糖体合成的都是分泌蛋白,在细胞外起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细胞核,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在细胞核内转录生成的 mRNA 与附着 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结合,进而翻译成多肽;多肽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初步 的加工;再经高尔基体加工成熟、分类和包装后,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详解】A、分析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参与分泌小泡和溶酶体中的蛋白质以及细胞膜上的蛋 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但不能说明参与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A 错误;B、②是内质网,和细胞膜在结构上能直接相连,与高尔基体在结构上通过囊泡间接相连,B 错误; C、③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在结构上通过囊泡间接相连,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经 高尔基体加工成熟的蛋白质可成为细胞膜或部分细胞器膜的成分,C 正确; D、②是内质网,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包装后, 转运至细胞膜上的和溶酶体中的蛋白质不是分泌蛋白,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结合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部分示意图进行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识记 并理解细胞核以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含义及其合成与分泌的过程等相关知识, 进而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2.下图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同一部位的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或氯化钠溶液中质壁分离的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都需要在载玻片上滴 1~2 滴清水 B. 当两种溶液浓度为 1.0mol·L-1 时,细胞均失水死亡 C.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与 0.2mol·L-1 的蔗糖溶液的相当 D. 宜选择浓度为0.8mol·L-1 的氯化钠溶液用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可知,解答本题的理论基础是:①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 复原;当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②蔗糖分 子不能通过细胞膜,但氯化钠溶液中的 Na+、Cl-可以通过细胞膜。【详解】A、若要紫色洋葱鳞片叶同一部位的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或氯化钠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 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以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用低倍镜观察后,再从盖 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或氯化钠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洋葱鳞 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或氯化钠溶液中,A 错误; B、当两种溶液浓度为 1.0mol·L-1 时,氯化钠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达到 100%,说明细胞 均失水,而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达到 60%,说明至少有 60%的细胞失水,但不能 说明细胞均死亡,B 错误; C、当两种溶液的浓度为 0.2mol·L-1 时,两种溶液中都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说明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与 0.2mol·L-1 的蔗糖溶液的相当,C 正确; D、因氯化钠溶液中的 Na+、Cl-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细胞吸收,可能导致细胞发生质壁 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影响,所以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 离与复原实验时,不宜选择氯化钠溶液,D 错误。 故选 C。 13.如图所示,某些植物细胞利用载体蛋白①把细胞内的 H+运出,导致细胞外 H+浓度较高;载 体蛋白②能够依靠 H+浓度差把 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具有专一性,但②不具有专一性 B. ①也能顺浓度梯度转运蔗糖 C. 图中 H+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氧气浓度对细胞吸收蔗糖分子无影响 【答案】C 【解析】【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载体蛋白①把细胞内的 H+运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 ATP 供能,其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蛋白②把细胞外的 H+运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其方式 是协助扩散。载体蛋白②把细胞外的蔗糖分子运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且所需要的能 量直接来源于膜两侧的 H+浓度差,其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A、载体蛋白①把细胞内的 H+运出,载体蛋白②在把 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时,H+ 和蔗糖分子与载体蛋白②的结合部位不同,说明①与②都具有专一性,A 错误; 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①不能顺浓度梯度转运蔗糖,B 错误; C、图中 H+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且需要 ATP 提供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 输,C 正确; D、氧气浓度通过影响有氧呼吸的速率而影响 ATP 的产生,细胞内的 H+运出细胞需要 ATP 供 能,而细胞吸收蔗糖分子需要依靠膜两侧的 H+浓度差,H+浓度差的维持和能量供应有关,所 以氧气浓度对细胞吸收蔗糖分子有影响,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 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以题意 信息和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等为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 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4.已知物质 X 与物质 Y 能产生蓝色反应,用 X、Y 的溶液作为材料来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 膜,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烧杯内盛有 X 溶液 漏斗内盛有 Y 溶液 结论 A 变蓝 不变蓝 Y 能通过半透膜,而 X 不能 B 不变蓝 不变蓝 X 能通过半透膜,而 Y 不能 C 变蓝 变蓝 X 和 Y 都能通过半透膜 D 不变蓝 变蓝 X 能通过半透膜,而 Y 不能 A. A B. B C. C D. D【答案】B 【解析】 【分析】 烧杯内盛有 X 溶液,漏斗内盛有 Y 溶液,物质 X 与物质 Y 相遇能产生蓝色反应,据此依据烧 杯和漏斗内的溶液是否变蓝来分析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A、若烧杯内盛有的 X 溶液变蓝,漏斗内盛有的 Y 溶液不变蓝,说明漏斗内的 Y 物 质能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但烧杯内的 X 物质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A 正确; B、若烧杯内盛有的 X 溶液与漏斗内盛有的 Y 溶液都不变蓝,说明漏斗内的 Y 物质不能通过 半透膜进入烧杯内,烧杯内的 X 物质也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B 错误; C、若烧杯内盛有的 X 溶液与漏斗内盛有的 Y 溶液都变蓝,说明漏斗内的 Y 物质能通过半透 膜进入烧杯内,烧杯内的 X 物质也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C 正确; D、若烧杯内盛有的 X 溶液不变蓝,漏斗内盛有的 Y 溶液变蓝,说明漏斗内的 Y 物质不能通 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但烧杯内的 X 物质则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D 正确。 故选 B。 15.小肠上皮细胞能以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运送到肝脏后能合成糖原 B. 小肠上皮细胞能以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蔗糖 C. 这两种运输方式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存在饱和现象 D. 这两种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只与葡萄糖的浓度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合成糖原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二糖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载体蛋白的数量是 有限的;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前者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 能量,后者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能量。 【详解】A、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因此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 葡萄糖运送到肝脏后能合成糖原,A 正确; B、蔗糖是二糖,需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B 错误; C、这两种运输方式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所以存在饱 和现象,C 错误;D、这两种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除了与葡萄糖的浓度有关外,还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主动运输还与能量有关,D 错误。 故选 A。 16.下列发生在高等植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中,只能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 ATP 的合成 B. CO2 的生成 C. DNA 的合成 D. O2 的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 的合成途径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高等植物细胞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都 有 CO2 的生成。DNA 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 在光下分解产生 O2 和[H]。 【详解】A、ATP 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因此 ATP 的合成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 错误; B、CO2 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细胞质 基质,B 错误; C、DNA 的合成是通过 DNA 复制实现的,因此 DNA 的合成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与叶绿体, C 错误; D、O2 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其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 ATP 的合成途径、光合作用过程及细胞呼吸过程、DNA 复制的含义及其场所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17.如图表示蓝藻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变化情况,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⑤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B. ①③中产生的[H]是相同的 C. ②④均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 ③④均有能量的释放和 ATP 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①⑤表示光反应过程中的水在光下分解,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的 C3 的 还原,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A、①⑤表示光反应过程中的水在光下分解,但不是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蓝藻 没有叶绿体,A 错误; B、①表示光反应过程中的水在光下分解,其中产生的[H]是 NADPH,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 一、第二阶段,其中产生的[H]是 NADH,B 错误; C、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的 C3 的还原,与吸能反应相联系,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 放能反应相联系,C 错误; D、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③④均有能量的释 放和 ATP 的产生,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 A 选项的判断,究其 原因是忽略了题意“如图表示蓝藻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变化情况”这一信息。 18.下图是某小组探究蛋白酶 A、B 活性实验的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蛋白酶 B 相比,蛋白酶 A 活性较高,更耐高温 B. 在 80℃时,蛋白酶 B 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可能不会恢复到原状 C. 该实验可通过双缩脲试剂检测底物的剩余量来反映两种酶的活性 D. 若探究 pH 对蛋白酶 A、B 活性的影响,则可把温度控制在 50℃左右 【答案】C 【解析】【分析】 ①分析题图:图示反映出温度对蛋白酶 A、B 活性的影响。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蛋白酶 A 的 活性高于蛋白酶 B 的活性。蛋白酶 A、B 的活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在最适温度(50℃左右)时酶的活性最大;超过最适温度,蛋白酶 A、B 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 而下降。②高温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可 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会恢复。 【详解】A、曲线图显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蛋白酶 A 的活性高于蛋白酶 B 的活性,在 80℃ 时,蛋白酶 B 的活性降为零,而蛋白酶 A 仍然具有活性,可见,与蛋白酶 B 相比,蛋白酶 A 活性较高,更耐高温,A 正确; B、在 80℃时,蛋白酶 B 的活性降为零,说明高温使蛋白酶 B 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 因此蛋白酶 B 的空间结构可能不会恢复到原状,B 正确; C、蛋白酶 A、B 与底物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由于蛋白酶 A、B 在酶促反应前后不变,会对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底物的剩余量产生干扰,所以 该实验不能通过双缩脲试剂检测底物的剩余量来反映两种酶的活性,C 错误; D、若探究 pH 对蛋白酶 A、B 活性的影响,因变量为蛋白酶 A、B 的活性,温度等无关变量 应控制在适宜条件下,题图显示:在温度为 50℃左右时,蛋白酶 A、B 的活性最高,所以可 把温度控制在 50℃左右,D 正确。 故选 C。 1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 B. 在用健那绿染液对细胞染色来观察线粒体时,必须保持细胞的活性 C.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对比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少数细胞处于间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②健那绿染液是 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③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用 18O 分别标记 CO2 和 H2O,一组植物提供 C18O2 和 H2O,另一组植物提供 CO2 和 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 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 放的氧全部来自水。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因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明显大于分裂期,所以绝 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详解】A、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而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用吡罗红甲基绿 染色剂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A 正确;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必须保持细胞的活性,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 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B 正确; C、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对比实验,一组植物提供 C18O2 和 H2O,另一组植物提供 CO2 和 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 O2,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 正确;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因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明显大于分裂期,所以绝大 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 错误。 故选 D。 20.如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的装置简图,实验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 液来检测 C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控制乙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以防酵母菌渗透失水 B. 实验过程中,甲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C. 在实验后期,可以闻到酒味 D. 若向乙溶液中通入空气,则甲溶液发生颜色变化的时间变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会渗透失水。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 的产物是 CO2 和 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 CO2。CO2 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 变绿再变黄。②分析题图:甲溶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乙溶液为葡萄糖溶液。 【详解】A、如果乙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因渗透失水而死亡,所以需要控制乙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以防酵母菌渗透失水,A 正确; B、甲溶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实验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可使甲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B 正确; C、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递增,广口瓶中的氧气会随着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被消耗, 当广口瓶中的氧气浓度降低到一定值之后,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所以在实 验后期,可以闻到酒味,C 正确; D、若向乙溶液中通入空气,则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 CO2 和 H2O 的速率加快,甲溶液(溴麝 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的时间变短,D 错误。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识记并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 程与产物、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明辨 甲溶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乙溶液为葡萄糖溶液,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21.下列有关酶和 ATP 与细胞代谢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种酶不能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 B. 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均由 ATP 直接供能 C.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D.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 合成与水解的速率会加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 ATP,因此都存在呼吸酶、ATP 合成酶。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反应 前后不变。细胞中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详解】A、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 ATP,因此同种酶可能存在于分化程 度不同的细胞中,如 ATP 合成酶等,A 错误; B、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B 错误; C、酶是生物催化剂,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不会被降解成氨基酸,C 错误。 D、细胞中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代谢旺盛的细胞 中对能量的需求增加,因此 ATP 合成与水解的速率会加快,D 正确。故选 D。 22.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某小组以小球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浓度 的 NaHCO3 溶液对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实验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实验组小球藻的起始数量、NaHCO3 溶液的量都保持相同 B.在高浓度 NaHCO3 溶液条件下,高光强度组比低光强度组 O2 的相对浓度上升快,主要受光 反应的影响 C. 培养 6d 后,高浓度 NaHCO3 溶液和高光强度组 O2 的相对浓度上升显著加快,可能与小球 藻数量快速增加有关 D. 上述实验条件下,NaHCO3 溶液浓度比光照强度更能促进小球藻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表格信息: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浓度的 NaHCO3 溶液对小球藻光合作用 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浓度的 NaHCO3 溶液,因变量是装置内 O2 相对浓度, 其它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培养 4d 后,光照强度相同 时的高浓度 NaHCO3 溶液组装置内 O2 的相对浓度比低浓度 NaHCO3 溶液组的高,说明高浓度 NaHCO3 溶液比低浓度 NaHCO3 溶液更能促进小球藻的光合作用;NaHCO3 溶液相同时的高光 强度组装置内 O2 的相对浓度比低光强度组的高,说明高光强度比低光强度更能促进小球藻的 光合作用。 【详解】A、依题意可知:各实验组小球藻的起始数量、NaHCO3 溶液的量均为无关变量,都 应保持相同,A 正确;B、O2 产生于光反应阶段,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在一定光强度范围内,光反应速率随光 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据此可推知:在高浓度 NaHCO3 溶液条件下,高光强度组比低光强度组 O2 的相对浓度上升快,主要受光反应的影响,B 正确; C、与低浓度 NaHCO3 溶液相比,高浓度 NaHCO3 溶液可提供更多的 CO2,导致小球藻的暗反 应速率加快,与低光强度相比,高光强度下的小球藻的光反应速率加快,光反应与暗反应速 率的加快均能促进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有助于小球藻数量的增加,所以培养 6d 后,高浓度 NaHCO3 溶液和高光强度组 O2 的相对浓度上升显著加快,可能与小球藻的数量快速增加有关, C 正确; D、上述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说明,光照强度相同时,高浓度 NaHCO3 溶液比低浓度 NaHCO3 溶液更能促进小球藻的光合作用,NaHCO3 溶液相同时,高光强度比低光强度更能促进小球藻 的光合作用,但不能说明 NaHCO3 溶液浓度比光照强度更能促进小球藻的光合作用,D 错误。 故选 D。 【点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 浓度。NaHCO3 溶液可为小球藻的光合作 用提供 CO2。据此,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和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来分析 表中数据,进而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23.生物膜上附着有大量的酶、色素等物质,是细胞代谢重要的场所。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 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的色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B. 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和各种核酸分子等进出的通道 C. 内质网膜上附着有能参与肽链的加工和修饰的酶 D.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内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和 RNA 等分子选择性地进出细 胞核的通道。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细胞间信息交流的 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靶细 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二是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 流;三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 【详解】A、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的色素有叶绿素 a、叶绿素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些色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A 错误; B.、核酸包括 DNA 与 RNA,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和 RNA 等分子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 道,DNA 不能进出核孔,B 错误; C、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说明内质网膜上附着有能参 与肽链的加工和修饰的酶,C 正确; D、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中,“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 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不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D 错误。 故选 C。 24.小明用某植物(2n)的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时,观察到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B. 甲细胞内的核 DNA 分子和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 C. 乙、丁细胞染色体的状态有利于基因进行转录 D. 丙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 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④用细准焦螺旋调 焦并观察。(2)分析题图:甲细胞的核膜逐渐消失,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 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 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丁细胞形成子细胞核,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先用低倍镜观察以便找到分生区细胞,然后把要 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 正确;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其细胞内的核 DNA 分子和染色体已经在有丝分裂间期完成复 制,B 正确; C、乙细胞处于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利于基因进行转录,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末期,染色体呈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的状态,有利于基因进行转录,C 错误; D、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两组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都含有两个染色 体组,D 正确。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植物细胞有丝分 裂的过程,明确染色体组概念的内涵等相关知识,据此,明辨图示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 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25.早期科研发现,胚胎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分裂多次后就不再分裂而走向衰老。正常细胞分裂 一定次数后进行冻存,冻存后复苏的细胞能“记住”冷冻前分裂的次数,并继续分裂一定的 次数后衰老,且分裂的总次数和未冻存细胞分裂的总次数相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细胞衰老取决于细胞存活时间的长短 B. 冷冻抑制细胞分裂,冷冻细胞的代谢降低 C. 胚胎细胞的衰老和生物个体的衰老不是同步发生的 D.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分析题文描述可知:无论细胞是否经历过冻存,当细胞分裂的总次数达一定次数后,细胞 开始走向衰老。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冻存”时因温度降低而导致酶的活性降低。②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不等于个体的衰老,但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③ 衰老的细胞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等。 【详解】A、由题意可知:冻存后复苏的细胞能“记住”冷冻前分裂的次数,并继续分裂一定 的次数后衰老,且分裂的总次数和未冻存细胞分裂的总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衰老取决于细 胞分裂的总次数,A 错误; B、冷冻时,因温度降低而导致酶的活性降低,进而抑制细胞分裂,降低冷冻细胞的代谢,B 正确;C、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因此胚胎细胞的衰老和生物个体的 衰老不是同步发生的,C 正确; 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D 正确。 故选 A。 26.下列关于水稻根细胞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还原氢的生成 B. 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第二阶段生成少量的 ATP D. 可以生产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稻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第一阶段,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 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 ATP;第二阶段,丙酮酸在酶的催 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水稻细胞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 释放少量的能量,因此有还原氢的生成,A 正确; B、水稻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 正确; C、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 ATP,C 错误; D、水稻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以生产酒精和二氧化碳,D 正确。 故选 C。 2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供能主要依赖于无氧呼吸 B. 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 C. 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封,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D. 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的目的是保证皮肤细胞的正常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的方式包括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 主要形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 学反应变成灰绿色。乳酸菌是厌氧菌。氧气的存在能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病菌的繁殖。【详解】A、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虽然会出现无氧呼吸,但人体细胞供能仍然主要依赖于 有氧呼吸,A 错误; B、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酵母菌发酵产生 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B 正确; C、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乳酸发酵会受到抑制,所以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时,不应 先通气,而应密封,C 错误; D、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 消毒纱布的目的是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D 错误。 故选 B。 28.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Ⅰ、Ⅱ、Ⅲ代表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③代表生理过程, 甲、乙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和Ⅱ中都含有 DNA 分子 B. 甲、乙分别代表[H]、丙酮酸 C. ①过程释能较少,③过程释能最多 D. Ⅲ是线粒体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可知:Ⅰ为细胞质基质,Ⅱ是线粒体基质;Ⅲ为线粒体内膜;①~③分 别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甲表示丙酮酸,乙代表[H]。 【详解】A、Ⅰ为细胞质基质,Ⅱ是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中含有 DNA 分子,A 错误; B、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B 错误; C、①过程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过程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过程代表有氧呼吸 的第三阶段,因此①过程释能较少,③过程释能最多,C 正确; D、Ⅲ是线粒体内膜,D 错误。 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与产物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 上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29.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A. H2O 中的 O 转移到 O2 中 B. CO2 中的 C 转移到 C6H12O6 中 C. O2 中的 O 转移到 H2O 和 CO2 中 D. C6H12O6 中的 H 转移到 C2H5OH 中 【答案】C 【解析】 H2O 中的 O 转移到 O2 中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 C02 中的 C 转移到 C6H12O6 中发生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错误;O2 中的 O 转移可通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转移到 H2O 中,H2O 中 O 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转移到 CO2 中,C 正确;C6H12O6 中的 H 转移到 C2H5OH 中发生在植物细胞或酵母菌细胞无氧 呼吸过程中,人体细胞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 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 判断的能力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0.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稳定且储存的能量多 B. ATP 水解需要酶催化,一些酶催化的反应也需要 ATP C. ATP 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物质可参与 RNA 的形成 D. 活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水解反应相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是 A—P~P~ P,A 代表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 的化学 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形成 ADP 和 Pi,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DP 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 Pi 结合, 重新形成 ATP。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水解相联系,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 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详解】A、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不稳定且储存的能量多,A 错误; B、ATP 水解需要酶的催化,一些酶催化的反应也需要 ATP 提供能量,B 正确。 C、ATP 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参与 RNA 的形成,C 正确; D、活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水解反应相联系,D 正确。 故选 A。 31.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磨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B. 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C. 滤纸条上不同色素带的宽度一般可以表示色素的相对含量 D. 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提取的色素种类将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步骤为:称取 5g 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 SiO2、CaCO3 和 10 mL 无水乙醇→研磨→过滤→收集到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 素。二氧化硅(SiO2)使研磨充分。碳酸钙(CaCO3)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②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如图所示: 【详解】A、研磨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可增大摩擦系数,使叶片研磨更充分,A 正确; B、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B 正确; C、色素的相对含量越多,分离得到的滤纸条上相应的色素带就越宽,即滤纸条上不同色素带 的宽度一般可以表示色素的相对含量,C 正确;D、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提取的色素含量将减少,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 用的能力。理解该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32.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以利于染色 B. 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C. 用盐酸处理后有利于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 D.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呈椭圆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流程是:根尖培养→制作临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 片)→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高倍镜观察:找出各时期细胞)→记录各时 期的细胞数目并绘图。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详解】A、解离液是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而成,染 色用的是龙胆紫等碱性染料,解离液中的盐酸可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因此清水漂洗的 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以利于染色,A 正确; B、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B 正确; C、盐酸是解离液的成分之一,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因此用盐酸处理 后有利于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C 正确; D、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呈正方形,D 错误。 故选 D。 3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有利于各种生理功能效率的提高 B. 衰老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染色变浅 C.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 D.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可降低患癌风险 【答案】B【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细胞衰老 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凋亡是由基 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涉及与凋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 少与致癌因子的接触,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详解】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各种生理功能效率的提高, A 正确; B、衰老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染色加深,B 错误; C、细胞凋亡过程中涉及与凋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因此有新蛋白质合成,C 正确; D、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与致癌因子的接触,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均可降低患癌风险,D 正确。 故选 B。 34.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中氧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④都有 ATP 生成 B. 过程②③进行的场所不同 C. 过程②⑤所需[H]全部来源于过程① D. 过程①③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光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为暗 反应阶段中的 CO2 固定,⑤表示暗反应阶段中的 C3 的还原。 【详解】A、过程①光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为暗反应阶段中的 CO2 固定,, 其中①②都有 ATP 生成,A 错误; B、过程②表示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表示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 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 正确; C、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需[H]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过程⑤表 2 2 32 2 2H O O H O CO C (CH O)→ → → → →① ② ③ ④ ⑤示暗反应阶段中的 C3 的还原,所需[H]来源于过程①所示的光反应,C 错误; D、综上分析,过程①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过程③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过程⑤在叶绿体基 质中进行,D 错误。 故选 B。 35.在适宜条件下,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单位时间内的 CO2 吸收量或 O2 消耗量(相对 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细胞呼吸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B. 图中 30℃时有机物制造速率最大 C. 20℃时,叶肉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的 O2 相对量为 30 D. 5℃时,该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分析题图:单位时间内的 CO2 吸收量反映的是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量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内的 O2 消耗量表示呼吸(有氧呼吸)速率。②温 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详解】A、该植物细胞呼吸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A 正确; B、图中 30℃时,该植物单位时间内的 CO2 吸收量为 30(最大值),且与 O2 消耗量相等,此 时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0,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速率最大,为 60,B 正确; C、20℃时,该植物单位时间内的 CO2 吸收量为 30,说明该植物单位时间内释放的 O2 相对量 也为 30,但因该植物体内存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如根尖细胞),而且这些细胞的有氧 呼吸需要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 O2,所以叶肉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的 O2 相对量大于 30,C 错误; D、5℃时,该植物单位时间内的 CO2 吸收量为 0,说明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0,所以该植物 不能积累有机物,D 正确。故选 C。 【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该植物单位时间内的 O2 消耗量表示呼吸(有氧呼吸)速率,单位 时间内的 CO2 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植物的净 光合速率大于零时才能积累有机物。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进而对各 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36.如图中纵坐标 Y 表示黑藻的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 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Y 代表 O2 吸收量,b 点时,植株既不吸收 O2 也不释放 O2 B. a 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c~d 段,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反应与光照强度 D. 若 Y 代表 CO2 释放量,适当提高环境中的 CO2 浓度,c 点可能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可知:曲线图反映是光照强度对黑藻的光合速率的影响,纵坐标 Y 表示 净光合速率,可以用 O2 吸收量或 CO2 释放量来表示。b 点时的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真光合 速率=呼吸速率;a 点时的光照强度为零,纵坐标对应的数值表示呼吸速率;c 点时已经达到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详解】A、若 Y 代表 O2 吸收量,b 点时 O2 吸收量为零,说明植株的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相等,此时既不吸收 O2 也不释放 O2,A 正确; B、a 点时,光照强度为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中能 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正确; C、c~d 段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不是光反应与光照强度,C 错误; D、c 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若 Y 代表 CO2 释放量,适当提高环境中的 CO2 浓度,则光饱和点增大,c 点可能向右下方移动,D 正确。故选 C。 37.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些细胞器是随机分配的 B. 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量加倍 C. 有丝分裂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保持了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D.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有细胞板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在前期分别移向细胞两级, 末期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每个细胞含有两个中心粒;但是其他细胞器都是随机分配的。② 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 的两极,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③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 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因此在细胞的亲代和子 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④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 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形成子细胞核,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 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使细胞一分为二。 【详解】A、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等)是随机分配 的,A 正确; B、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 加倍,B 正确; C、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染 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所以有丝分裂将细胞核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 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C 错误; D、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会出现细胞板,即细胞内有细胞板的形成, D 正确。 故选 C。 38.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 的 BC 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0 条或 1 条 Y 染色体 B. 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 的 CD 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 C. 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DE 段一个细胞内均含有 8 条染色体 D. 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图 2 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CD 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雄果蝇体细胞含有 3 对常染色体、1 条 X 染色体和 1 条 Y 染色体,共计 8 条染色体。分析图 1: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 DNA 分子或 2 个 DNA 分子。AB 段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由 1 增 加至 2,其变化的原因是 DNA 分子复制;CD 段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由 2 降至 1,变化的 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BC 段存在染色单体。分析图 2:AB 段每个细胞核 DNA 含量增倍,其变化的原因是 DNA 分子复制;CD 段每个细胞核 DNA 含量 减半,变化的原因是形成了细胞核。 【详解】A、图 1 中 BC 段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存在染色单体,若图 1 表示减数 分裂,则图 1 的 BC 段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以表示处 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因此,BC 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0 条或 1 条 Y 染色体, A 正确; B、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因 CD 段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由 2 降至 1,所以 CD 段表示着丝 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 错误;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 1 的 DE 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一个细胞内含有 16 条染色体,图 2 的 DE 段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或有丝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一个细胞内含有 16 条染色体或 8 条染色体,C 错误; D、综上分析,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 CD 段发生了着丝点分裂,若图 2 表示有丝分裂,则 CD 段发生了子细胞核的形成,D 错误。 故选 A。【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 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准确判断曲线中 各段形成的原因、相应细胞类型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 39.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每个四分体都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C. 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交叉互换 D. 同源染色体复制后都能形成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详解】A、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 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可见,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四分体都含有一 对同源染色体,A、B 正确; C、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即四分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可交叉互换,C 正确; D、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复制后不能形成四分体,D 错误。 故选 D。 40.如图是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 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aB D.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 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 凹陷,所以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所涉及的动物的性别为雌性。 【详解】A、B、该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据此可判断该细胞为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A、B 错误;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aB,C 正确; D、该细胞两极所对应的两条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通过着丝点分裂而形成,依 据染色体的颜色及其携带的基因可推知:基因 A 与 a 的出现,说明该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 了基因突变,D 错误。 故选 C。 4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 1∶1 比例的是( ) ①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子一代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类型比 ③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 ④子代 的基因型比 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为例)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 的解释、测交的遗传实验图解(图解中的遗传因子即为我们所说的基因):【详解】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为例:高茎和矮茎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为高 茎这一种显性性状,①错误;子一代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类型比是 D∶d=1∶1,②正确;测交 后代的表现型比高茎∶矮茎=1∶1,③正确;子一代的基因型均为 Dd,子二代的基因型比为 DD∶Dd∶dd=1∶2∶1,④错误;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是 Dd∶dd=1∶1,⑤正确。 故选 B。 42.下列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B.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C.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纯合子是指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DD、dd,其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 状分离。杂合子是指基因(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其自交后代会发生分离。(2)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 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 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A、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 Dd 的自交后代会出现 DD 与 dd 的纯合子个 体,A 错误; B、有耳垂 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双亲均携带控制无耳垂的隐性基因,因此无耳垂 为隐性性状,B 正确; 的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说明双亲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 性纯合子,但不能判断高茎是显性性状,C 错误;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如 Dd(杂合子)与 dd(隐性纯合子)的测 交后代有 Dd、dd,D 错误。 故选 B。 43.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黄色和白色两种,由两对基因(H/h、E/e)控制。现有均为纯合 子的甲(黄色)、乙(白色)和丙(黄色)三种基因型不同的植株,其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 F1 F1 自由传粉得到 F2 甲×乙 白色 黄色∶白色=1∶3 乙×丙 黄色 黄色∶白色=13∶3 A. 基因 H/h,E/e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甲、乙、丙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 hhee、hhEE、HHee C. 乙×丙杂交组合的 F2 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4 种 D. 乙×丙杂交组合的 F2 的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应是 3/13 【答案】C 【解析】 【分析】 乙(白色)和丙(黄色)杂交,F1 均为黄色,F2 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白色=13∶3,为 9∶3∶3∶1 的变式,说明基因 H/h,E/e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黄色为 H_E_、hhee、hhE_ 或 H_ee,白色为 H_ee 或 hhE_,F1 的基因型为 HhEe,进而推知:乙(白色)的基因型为 HHee 或 hhEE,丙(黄色)的基因型为 hhEE 或 HHee。甲(黄色)与乙(白色)杂交,F1 均为白色,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白色=1∶3,说明 F1 的基因型中有一对基因杂合、另一对基因为隐 性纯合,进而推知:甲(黄色)的基因型为 hhee。 【详解】A、由“乙(白色)和丙(黄色)杂交,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白色=13∶3 (9∶3∶3∶1 的变式)”可推知:基因 H/h,E/e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B、乙和丙杂交所得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白色=13∶3,说明 F1 的基因型为 HhEe,进而 推知:乙的基因型为 HHee 或 hhEE,丙的基因型为 hhEE 或 HHee,甲与乙杂交所得 F1 均为白 色、F2 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白色=1∶3,说明 F1 的基因型中有一对基因杂合、另一对基因 为隐性纯合,进而推知:甲的基因型为 hhee,综上分析,甲、乙、丙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 hhee、hhEE、HHee,B 正确; C、乙×丙杂交组合的 F2 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2 种,即 hhEE、hhEe 或 HHee、Hhee,C 错误; D、乙×丙杂交组合的 F2 的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 HHEE、hhee、hhEE 或 HHee,所 占比例应是 3/13,D 正确。 故选 C。 44.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 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 F1 植株均表现为粉花,F1 自交产生 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均为纯合子 B. F1 植株自交的过程中,对母本去雄后不需要套袋处理 C. F2 中粉花植株:白花植株≈2∶1 D. F2 植株的花色有 3 种类型,且纯合子∶杂合子≈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双亲均为纯合子。②人工异花授 粉的过程为:去雄(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粉成熟时,采集 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的花的雌蕊柱头上)→套袋。③自花传粉植物在自交时不需要进行 去雄操作。 【详解】A、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 F1 植株均表现为粉花,说明亲代红花植株和白花 植株均为纯合子,A 正确; B、该植株为自花传粉植物,F1 植株自交的过程中,不需要对母本去雄,B 错误; C、假设亲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AA 和 aa,则 F1 的基因型为 Aa,F2 的基因 型及其比例 AA(红花)∶Aa(粉花)∶aa(白花)=1∶2∶1,所以 F2 中粉花植株∶白花植 株≈2∶1,C 正确; D、结合对 C 选项的分析可知:F2 植株的花色有 3 种类型,且纯合子:杂合子≈1∶1,D 正确。故选 B。 45.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均为灰身果蝇,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果蝇也有 黑身果蝇。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表现型相同,则可以认为 ( ) A. 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B. 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C. 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D. 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为例)的杂交实验程序为:亲本 纯合高茎豌豆×纯合矮茎豌豆→F1 均为高茎豌豆→F2 中高茎豌豆(纯合∶杂合=1∶2)∶矮 茎豌豆=3∶1。果蝇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依据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程序,以题意信息“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表现型相同” 为切入点,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甲、乙两瓶中的果蝇为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均为灰身果蝇,则甲瓶中的 灰身果蝇相当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 F1。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果蝇也有黑 身果蝇,则乙瓶中的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相当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亲本或 F2。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表现型相同,则说明乙瓶中的灰身 果蝇与黑身果蝇均为纯合子,所以可以认为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 蝇为纯合子。 故选 B。 46.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现有一批黄色圆粒种子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见下表, 则这批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亲本 交配方式 子代 黄色圆粒 测交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4978 5106 1031 989 A. 全为 YyRr B. YYRr∶YyRr=3∶1 C. YYRr∶YyRr=2∶1 D. 全为 YYRr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yyrr)相交配。若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均为 YyRr,则子代四种 表现型的比例应接近 1∶1∶1∶1,与表中信息不符,说明假设不成立,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 型不只一种。由此可将这两对相对性状拆开来考虑,分别统计分析子代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 离比,进而推知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 【详解】让一批黄色圆粒种子与基因型为 yyrr 的个体进行测交,子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符 合 1∶1∶1∶1 的分离比,说明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不只 YyRr 这一种。若只单独研究 每一对相对性状,在子代中,圆粒∶皱粒=(4978+1031)∶(5106+989)≈1∶1,说明双 亲的基因型为 Rr 与 rr。在子代中,黄色∶绿色=(4978+5106)∶(1031+989)≈5∶1,说 明亲本黄色圆粒豌豆产生的配子中 Y∶y=5∶1,进而说明亲本黄色圆粒豌豆中存在基因型为 YY 与 Yy 的个体。假设亲本黄色圆粒豌豆中 Yy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X,则亲本产生的基因 型为 y 配子的比例为 1/2X,且 1/2X=1/6,解得 X=1/3。综上分析,这批黄色圆粒种子的基 因型及比例为 YYRr∶YyRr=2∶1。 故选 C。 47.在某植物(2n)的群体中,基因型为 DD、Dd、dd 的植株的比例为 5:2:3,含有基因 D 的卵细胞有 1/3 不育。随机传粉后,F1 中基因型为 Dd 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A. 1/4 B. 1/2 C. 1/3 D. 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可知:该植物群体中的等位 D 和 d 的遗传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据此可求出该植 物群体全部个体理论上产生的基因型为 D 和 d 的配子的概率,再结合题意“含有基因 D 的卵细胞有 1/3 不育”并依据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依题意可知:在某植物的群体中,基因型为 DD、Dd、dd 的植株所在的比例分别为 5/10、2/10、3/10,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D∶d=(5/10+1/2×2/10)∶(1/2×2/10 +3/10)=3∶2,产生的可育的雌配子(卵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D∶d=[(1-1/3)× (5/10+1/2×2/10)]∶(1/2×2/10+3/10)=1∶1。随机传粉后,F1 中基因型为 Dd 的植株所 占比例是 3/5D×1/2d+1/2D×2/5d=1/2。 故选 B 。 48.人类 ABO 血型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IA、IB 和 i,显隐性关系为 IA=IB >i)决定,不同血型的基因组成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血型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基因组 成 显性基因只含有 IA 显性基因只含有 IB 基因 IA、IB 同时存在 基因 IA、IB 都不存在 A. 基因 IA、IB 和 i 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人类的 ABO 血型的基因型共有 6 种 C. 若父母均为 AB 型血,则子代不可能是 O 型血 D. AB 型血 双亲为 A 型血和 B 型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表中信息可知:人类 ABO 血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 型血的基因型 为 IAIA、IAi,B 型血的基因型为 IBIB、IBi,AB 型血的基因型为 IAIB,O 型血的基因型为 ii。 【详解】A、基因 IA、IB 和 i 为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分离 定律,A 正确; B、人类的 ABO 血型的基因型共有 6 种,分别是 IAIA、IAi、IBIB、IBi、IAIB、ii,B 正确; C、若父母均为 AB 型血,则父母的基因型均为 IAIB,不会生出基因型为 ii 的 O 型血的孩子, 所以子代不可能是 O 型血,C 正确; D、AB 型血的双亲可能为 A 型血和 B 型血,也可能为 AB 型血和 B 型血,也可能为 A 型血 的和 AB 型血,也可能均为 AB 型血,D 错误。 故选 D。 【点睛】依据表中信息准确定位人类 ABO 血型中的各种血型的基因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49.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果实圆形(F)对卵形(f)为显性,纯合圆形果实植株产生的卵 细胞无受精能力,卵形果实植株的花粉不育,杂合植株则正常。现有杂合的植株作亲本,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每代均自由传粉至 F2,则 F2 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4/9 B. 若每代均自交至 F2,则 F2 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1/2 C. 若每代均自交至 F2,则 F2 植株中基因 f 的频率为 1/2 D. 若每代均自由传粉至 F2,则 F2 植株中基因 F 的频率与基因 f 的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可知:基因型为 FF 的纯合圆形果实植株产生的基因型为 F 的卵细胞无受精能力, 基因型为 ff 的卵形果实植株产生的基因型为 f 的花粉不育,基因型为 Ff 的杂合植株则正常, 据此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A、基因型为 Ff 的杂合植株产生的 F1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FF∶Ff∶ff=1∶2∶1,因 FF 产生的卵细胞无受精能力,ff 产生的花粉不育,Ff 则正常,所以 F1 产生的有受精能力的卵细 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F∶f=1∶2,F1 产生的可育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F∶f=2∶1, 所以若每代均自由传粉至 F2,则 F2 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FF∶Ff∶ff=2∶5∶2,其中杂合 子所占比例为 5/9,A 错误; B、若每代均自交至 F2,则 F1 中基因型为 FF 与 ff 的个体不能产生后代,基因型为 Ff 个体则 正常,所以 F2 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FF∶Ff∶ff=1∶2∶1,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1/2,B 正确; C、若每代均自交至 F2,结合对 B 选项的分析可推知:则 F2 植株中基因 f 的频率为 1/2×1/2 Ff +1/4ff=1/2,C 正确; D、若每代均自由传粉至 F2,结合对 A 选项的分析可推知:则 F2 植株中基因 F 的频率 2/9FF+ 1/2×5/9 Ff=1/2,基因 f 的频率 1/2×5/9 Ff+2/9ff=1/2,即 F2 植株中基因 F 的频率与基因 f 的相等,D 正确。 故选 A。50.某植物叶形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D/d、Y/y)控制,其表现型与基因组合见下表。 用两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圆形叶植株作亲本杂交,F1 植株全表现为心形叶,F1 自交得 F2。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叶形 圆形 心形 三角形 基因组合 D_YY、dd_ _ D_Yy D_yy A. 亲本植株均为纯合子,F1 能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 B. F2 中圆形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7/16,共有 5 种基因型 C. 若 F2 中的心形叶植株随机传粉,则子代中心形叶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4/9 D. 若 F1 中出现了一株圆形叶植株,则是基因 D 突变为 d 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独立遗传”可知:两对等位基因 D/d、Y/y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定律,据 此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A、两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圆形叶植株作亲本杂交,F1 植株全表现为心形叶,说明亲 本植株均为纯合子,且基因型分别为 DDYY 和 ddyy,F1 的基因型为 DdYy,所以 F1 能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A 正确; B、F1(DdYy)自交所得 F2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DDYY∶DdYY∶ddYY∶ddYy∶ddyy∶DDYy∶DdYy∶DDyy∶Ddyy∶∶ddyy= 1∶2∶1∶2∶1∶2∶4∶1∶2,所以F2 中圆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所占比例为 7/16,共有 5 种 基因型(DDYY、DdYY、ddYY、ddYy、ddyy),B 正确; C、若 F2 中的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1/3DDYy、2/3DdYy,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 2/3D、 1/3d、1/2Y、1/2y,所以 F2 中的心形叶植株随机传粉所得子代中,DD∶Dd∶dd=4∶4∶1, YY∶Yy∶yy=1∶2∶1,其中心形叶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8/9(DD+Dd)×1/2 Yy=4/9,C 正 确; D、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DDYY 和 ddyy,理论上 F1 的基因型为 DdYy,全表现为心形叶, 若 F1 中出现了一株圆形叶植株(D_YY 或 dd_ _),则可能是基因型为 DDYY 的亲本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 D 突变为 d 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型为 ddyy 的亲本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 y 突变为 Y 的结果,D 错误。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51.下图甲是人体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①有多种生理功能,可以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功能来淡化海水。 (2)通常情况下,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需要经过________(填图甲中序号)加工和修饰后, 以________的方式排出。图甲中,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填序号)。 (3)图乙中,Na+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____,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跨 膜运输方式是_____。 【答案】 (1). 选择透过性(或控制物质进出) (2). ②③ (3). 胞吐 (4). ①②③④⑦ (5). 主动运输 (6). 协助扩散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①是细胞膜,②是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是线粒体,⑤为中心体,⑥为细胞 质基质,⑦为核膜。分析图乙: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 运输,而从小肠上皮细胞到达组织液的方式则为协助扩散。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 式为协助扩散,而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1) 结构①是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因 此,可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或控制物质进出)功能来淡化海水。 (2) 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经过[②]内质网的加工、[③]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然后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器 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据此分析图甲可知:构成细胞的生 物膜系统的有[①]细胞膜、[②]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④]线粒体、[⑦]核膜。 (3)图乙中,Na+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在载体②的协助下、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 浓度一侧,其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在载体③的协助下、 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低达浓度一侧,其方式是协助扩散。 【点睛】解答此题,要明确:①明辨各种细胞结构,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识记并理解各种 细胞结构的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②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和主动运输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 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 52.下图是某种动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图丙中字母表示减数分裂中的细胞,序 号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_期,细胞内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图乙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的染色体上出现基因 B 或 b 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这两个基因在________期分离。 (3)图丙中,一般情况下处于过程③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可能是________。细胞 a~k 中,具有受精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过程①~③图中,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__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后 (2). 4 (3). 次级精母细胞、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4). 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5).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6). 1 或 2 (7). i (8). ②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 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染色 单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分析图丙:①~③分别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a~d 分别表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 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e~k 分别表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 一)极体、卵细胞、(第二)极体、(第二)极体。 【详解】(1) 图甲所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4 组非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 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 4 个 染色体组。 (2) 图乙所示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前期,其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中的基因 B 和 b 位于组成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究其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或基因 突变。这两个基因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离。 (3) 由题意可知:图示涉及到的动物为二倍体动物。图丙中,过程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对 于二倍体生物而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内含有 1 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可见,一般情况下处于过程③时期的细胞内, 染色体组的数量可能是 1 或 2。细胞 a~k 中,具有受精能力的细胞是 i 所示的卵细胞。基因重 组可以发生在过程②所示的减数第一次分裂。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精子 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据此分析题图信息,明辨:图甲与图乙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及 其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a~k 所示细胞的名称,并与基因重组的来源和染色体组建立联系, 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53.将正常生长的韭菜幼苗分组后分别置于完全培养液、缺 Mg 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其他条件 相同且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缺 Mg 组相比,完全培养液组的韭菜幼苗对_____(填光质)的吸收明显增强。培养一 段时间后,缺 Mg 组韭菜幼苗积累的有机干物质量比完全培养液组的少,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正常条件下生长的韭菜幼苗适当遮光,则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O2 的量/细胞呼吸产 生 CO2 的量的值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研究表明,光照会影响韭菜叶绿素的合成,但不会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请利用色素 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以暗处生长的韭菜幼苗作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 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红光和蓝紫光 (2). Mg 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 Mg 组幼苗叶绿素含量 少,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从而积累的干物质量减少 (3). 变小 (4). 实验思路:将部分韭菜幼苗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甲组),部分置于黑暗条件下 培养(乙组)。一段时间后,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两组韭菜中的色素,并比较滤纸条上的色 素带 (5). 预期结果:甲组滤纸条上的橙黄色和黄色的色素带与乙组滤纸条上的橙黄色和黄 色的色素带基本一致;甲组滤纸条上有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乙组滤纸条上没有蓝绿色 和黄绿色的色素带 【解析】 【分析】 ①Mg 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②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 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其过程为: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在有关酶的催 化作用下,促成 ADP 与 Pi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ATP,并且将水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氧,氧 直接以分子(O2)形式释放出去。③验证光照会影响韭菜叶绿素的合成,但不会影响类胡萝 卜素的合成,应运用对照实验的原则,明辨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据此完成对实验思 路的设计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详解】(1) Mg 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与缺 Mg 组相比, 完全培养液组的韭菜幼苗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素高,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明显增强。Mg 是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 Mg 组幼苗叶绿素含量少,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降低,导致净光合 速率降低,从而积累的干物质量减少,这是培养一段时间后,缺 Mg 组韭菜幼苗积累的有机干 物质量比完全培养液组的少的主要原因。 (2)将正常条件下生长的韭菜幼苗适当遮光,则幼苗的光反应减弱,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 O2 的 量减少,所以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O2 的量/细胞呼吸产生 CO2 的量的值会变小。 (3) 叶绿素包括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与叶黄素。本实验的目的是验 证光照会影响韭菜叶绿素的合成,但不会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自变量是光照的有无,因 变量是光合色素的种类,可以通过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的种类加以体现,其它对实验结果有影 响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可见,本实验的思路是:将部分韭菜幼苗置于 光照条件下培养(甲组),部分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乙组)。一段时间后,提取并用纸层析 法分离两组韭菜中的色素,并比较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因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光照会影响韭菜叶绿素的合成,但不会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所以预期的结果为:甲组滤纸条上的橙黄色(胡萝卜素)和黄色(叶黄素) 的色素带与乙组滤纸条上的橙黄色和黄色的色素带基本一致;甲组滤纸条上有蓝绿色(叶绿 素 a)和黄绿色(叶绿素 b)的色素带、乙组滤纸条上没有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3)的解答,其关键是抓住实验目的,据此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 进而完善实验设计思路。由于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因此实验结果的预测 是唯一的,对应的结论也是唯一的。 54.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 B、b 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若干只杂合的灰 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得到 F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 F1 果蝇的数量,发现灰身∶黑身≈1∶1,出现该比例所需要的条件有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等。 (2)一灰身果蝇(甲)与多只黑身果蝇杂交,每一次杂交产生的子代果蝇均表现为灰身∶黑 身=5∶1,检查后发现甲多了一条染色体,则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让甲与正常的杂合的 灰身果蝇杂交,理论上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3)果蝇增加或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都能存活,而缺失两条则不能存活。请以 F1 中出现的Ⅳ 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来确定基因 B、b 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及预期结果)。 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杂合灰身果蝇产生含有基因为 B、b 的配子的比例为 1∶1;含有基因为 B、 b 的配子的存活概率相等;含有基因为 B、b 的配子参与受精的机会是相等的;受精卵的存活 概率是相等的 (2). BBb (3). 灰身∶黑身=11∶1 (4). 杂交组合:让Ⅳ号染色体缺失 的灰身雌、雄果蝇随机杂交 (5). 预期结果:若子代果蝇均表现为灰身,则基因 B、b 位于 Ⅳ号染色体上;若子代果蝇灰身∶黑身=3∶1,则基因 B、b 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①果蝇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B 和 b 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 的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且满足:a.杂合子形成的配子 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b.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c.子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d.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e.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一灰身果蝇(甲)与多 只黑身果蝇(bb)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灰身∶黑身=5∶1,说明甲产生的基因型为 b 配子的概率为 1/6,进而说明甲体内基因 B 和 b 所在的同源的三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携带 有基因 b。③若基因 B、b 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 F1 中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的基 因型均为 B;若基因 B、b 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 F1 中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的 基因型均为 Bb。 【详解】(1) 杂合的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进行测交,F1 中灰身∶黑身≈1∶1,出 现该比例所需要的条件有:杂合灰身果蝇产生含有基因为 B、b 的配子的比例为 1∶1;含有基 因为 B、b 的配子的存活概率相等;含有基因为 B、b 的配子参与受精的机会是相等的;受精 卵的存活概率是相等的。 (2) 一灰身果蝇(甲)与多只黑身果蝇(bb)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灰身∶黑身=5∶1,说明 甲产生的基因型为 b 配子的概率为 1/6,进而推知甲的基因型是 BBb。甲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 为 BB∶b∶Bb∶B=1∶1∶2∶2,正常的杂合的灰身果蝇(Bb)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为 B∶b =1∶1,二者杂交,理论上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灰身∶黑身=(1—1/6b×1/2b)∶ (1/6b×1/2b)=11∶1。 (3) 已知果蝇增加或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都能存活,而缺失两条则不能存活。依题意可知:欲 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基因 B、b 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可让 F1 中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 雄果蝇随机杂交,观察并统计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果基因 B、b 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则 F1 中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 B,均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一 种含有基因 B 所在的Ⅳ号染色体,另一种不含Ⅳ号染色体,因此子代存活的果蝇都含有基因 B, 均表现为灰身。如果基因 B、b 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 F1 中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 蝇的基因型均为 Bb,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BB∶Bb∶bb=1∶2∶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 身∶黑身=3∶1。 (二)选考题: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55.可利用酵母菌发酵来生产果酒,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产中为了提高果汁的透明度和出汁率,可以加入________。为了使酶能被多次利用且 易于和产物分离,可采用________技术。 (2)用来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的碳源一般是葡萄糖,葡萄糖进入酵母菌细胞后的作用是 ________。用移液管吸取培养的酵母菌液时,需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并吹吸三 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液的 pH 会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可用固定化酵母细胞来酿酒,工业生产中,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在严格________的条 件下进行的。 【答案】 (1). 果胶酶 (2). 固定化酶 (3). 提供碳源和能量 (4). 使酵母菌在培养 液中均匀分布(或“使酵母菌与培养液充分混匀”) (5). 下降 (6). 无菌 【解析】 【分析】 ①果胶酶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从而提高水果 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②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 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③糖类的元素组成是 C、H、O,是主要的能源物质。④果酒制作 的原理是: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 精发酵。⑤如果希望反复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就需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详解】(1) 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从而提高 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可见,生产中为了提高果汁的透明度和出汁率,可以加 入果胶酶。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 用。所以,为了使酶能被多次利用且易于和产物分离,可采用固定化酶技术。 (2)葡萄糖含有 C 元素,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进入酵母菌细胞后,可以为 酵母菌提供碳源和能量。用移液管吸取培养的酵母菌液时,为了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 布,需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并吹吸三次。 (3) 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会使发酵液的 pH 下降。 工业生产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56.下图表示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2n)、乙(2n)两种植物(各含有一种不同的优良性 状)培育高产耐盐植株的过程,其中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培育高产耐盐植株时,为了获得原生质体,过程①常利用________来处理细胞。由获得 的细胞③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过程叫作________,愈伤组织再经________发育成植株幼苗。 (2)上述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高产耐盐植株的技术叫作________。获得的目的植株有四个 染色体组,是多倍体。通常情况下,多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幼苗④需要经过筛选才能得到目的植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脱分化 (3). 再分化 (4). 植物体细胞杂交 (5).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6). 培养基中生 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偏低 (7). 幼苗④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类型 【解析】 【分析】 图示为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高产耐盐植株”的过程。①为去除细胞壁;②为正在 融合的原生质体;③表示杂种细胞;④为杂种植株。 【详解】(1)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由此可知:为了获得原生质体,过程① 常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处理细胞,以便去除细胞壁。细胞③为杂种细胞,杂种细胞先经 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发育成植株幼苗。 (2)上述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高产耐盐植株的过程是:将甲(2n)、乙(2n)两种植物的体细 胞,在一定条件下诱导融合成杂种细胞,并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 植株,因此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通常情况下,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3) 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降低,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由此可 见,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原因可能是培养基中生长素 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偏低。由于幼苗④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的两种类型,所以幼苗④ 需要经过筛选才能得到目的植株(高产耐盐植株)。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 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所示过程或结构的 名称,进而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