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资阳市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Word版)

ID:245450

大小:49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资阳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 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 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 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韩非子·显学》:“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 谁使定儒墨之诚乎?”墨家推崇尧舜的思想基础是 A.尚贤思想 B.兼爱非攻 C.仁政德治 D.自然无为 2.先秦时期,道家主张圣人、侯王“抱一”、“得一”,儒家主张王者“定于一”,墨家主张天子 “一天下之义”,法家主张君主“作一”,杂家主张王者、天子“执一”。材料表明先秦诸子的 主张 A.基本体现了专制思想 B.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C.蕴涵着国家统一思想 D.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 3.汉初的政论家陆贾在《新语》中写道:“故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百姓以德附,骨肉以 仁亲,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序,百官以义承”。其旨在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B.希望君主无为而治 C.宣扬三纲五常理论 D.引导统治者施德政 4.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 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 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淡泊名利,无为而治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 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该词A.清新婉丽 B.雄浑豪迈 C.通俗易懂 D.雄奇瑰丽 6.明儒讲学之所,书院外,还有针对大众寺观祠宇的定期集会。著名学者钱德洪、陈时芳、王 歌等集会开讲,听众动辄上千,樵夫、陶匠、农工商贾无不听讲。材料反映出明代 A.儒学教育得以普及 B.儒学义利观已改变 C.程朱理学成为主流 D.儒学已走向世俗化 7.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写道,“(戏剧)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 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情之疾,可以浑庸 鄙之好。”材料表明古代戏剧是 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维护专制的主要工具 C.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D.以宣传儒家道德为目的 8.右图是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意大利人)《十骏犬图之七·茹黄豹》郎世宁的画 A.能促进中国绘画技艺的长足进步 B.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史料 C.意在写实,属于典型西方油画 D.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 9.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发出了堪为当时最强音的改革呼声:“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 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材料表明 A.清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B.西方的侵略引起士人警觉 C.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学习西方的思想开始出现 10.康有为认为,自然界的进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道理是相通的。他把《春秋公羊传》三世说 加以现代化的解释,并描绘了“大同”世界的理想蓝图。据此可知康有为此举 A.引介了社会进化论 B.催生现代新儒学 C.为维新准备思想理论 D.以儒学解释西学 11.1905 年,孙中山曾言:“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 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据此孙中 山主张 A.扶助农工 B.平均地权 C.节制资本 D.创立民国12.20 世纪 20 年代,受胡适影响的古史辨学派,通过疑古书、疑古事、疑古人的方式,提出 以往的古史都是“层累地造成的”,从而彻底否定了三皇五帝体系的真实性。材料表明古史辨 学派 A.完全主观臆断,缺乏科学精神 B.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 C.反对尊孔复古,宣传思想启蒙 D.有绝对化倾向,不利文化传承 13.“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 绪……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 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该论断实际上是要说明 A.这些同志的怀疑具有合理性 B.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C.广大的农民是革命的同盟军 D.国家的分裂与战争将继续发展下去 14.雍正皇帝讲,“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 家”。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毛泽东主张“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材料 表明大一统思想 A.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 B.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整齐发展 D.起源于秦朝,极盛于清王朝 15.抗美援朝开始后全国性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展开。工人喊出了“机器就是武器,工厂 就是战场”的口号,自下而上地掀起了劳动热潮。这一劳动热潮的兴起是 A.“双百方针”的鼓舞 B.“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感召 C.“保家卫国”的必然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的产物 1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讲:“邓小平只有一种务实意识,为了能改革成功,中国的社会主 义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 相似之处。”材料表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共同点是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7.下表是 1876 年和 2010 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表。中国展品的变化反映了 A.传统手工业不被现代中国重视 B.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傲世全球 C.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 D.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影响中国18.苏格拉底对陪审团说:“我试图说服你们每个人不要更多考虑实际利益,而要更多地关心 心灵的安宁和道德的完善,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和其他公众利益。”苏格拉底的言论体现雅典 A.追求功利主义过甚 B.法制建设很不健全 C.民主政治被人操纵 D.人文思想广泛传播 19.“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 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该言论出现的社会根源 是 A.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人文主义思想的普及 20.原本德意志地区没有统一的德语,自从马丁·路德以其家乡的中东部德语,融合了部分北德 和南德的方言,把希腊语圣经翻译成德语圣经,统一的书面德语才初步形成。材料表明 A 路德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B.宗教改革就是确定“教随国定”原则 C.德国要实现统一必须先统一圣经 D.路德的行动有利于德国民族意识发展 21.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 的暴政提供了借口。”贡斯当的反思说明 A.自由理论是暴政的根源 B.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C.自由需要以法制为基础 D.卢梭的思想违背了资产阶级民主 22.某展览展出了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的头像,并注明了相应的简要说明(如右图)。该组图片 的主题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B.科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C.基督教神学的逐步落寞 D.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巨匠 23.这些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属于材料所述 流派的文艺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百年孤独》 C.《双城记》 D.《老人与海》 24.他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 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的光学理论。他们的使命是忠实地刻画在 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属于该画派的作品是 A.《日出·印象》 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 D.《拾穗者》 二、综合题(共 3 个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25 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既要关注西方的发展,也要关注西方看 待中国的眼光,不卑不亢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 1735 年,法国人杜赫德的著作中既介绍了中国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也流 露出对中国停滞不前的历史忧患。西方的很多学者则毫不客气地举起了批判的大旗,乌托邦 的构想和天朝大国的梦幻悄无声息地衰落下去,虽然不至于销声匿迹,但声势早已大不如前。 ——摘编自李娅菲《“中国形象”的历史与变更探析》 材料二 1869 年 9 月在《哈泼斯周报》上刊载的一幅版画作品中,画家将美国描绘成慈 爱温柔的哥伦比亚女神,而她怀中的中国婴儿却是面容可憎的怪物。(右图) 材料三 一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和几位德国名人闲谈,梁说起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 弟”,“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墨子的“兼爱”、“寝兵”等,这几位名人听后都跳起来,埋怨 中国人“家里有这些宝贝却藏起来不分给”他们。梁启超“后来到处听惯了,才知道他们许 多先觉之士,着实怀抱无限忧危,总觉得他们那些物质文明,是制造社会险象的种子,倒不 如中国还有办法,这就是欧洲多数人心理的一斑了”。 ——摘编自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形象在西方人眼中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变 化的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部分西方人在“无限忧危”什么?这种“无限忧危” 可能对中国知识界造成怎样的影响?(10 分) (3)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西方人塑造中国形象特点的认识。(3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青年人”的崛起,是近代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传统儒家思想教 育年轻人要尊重长辈,任何试图改变这种等级关系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是僭越和冒犯。然而,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普遍出现了一种对青年的崇拜,从此改变了长 幼之间的等级秋序,推动社会改造和革命,这个现象对中国现代知识界发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在文化的现代性意义上,“青春”代表着新生、未来和改变;它在近代获得一种象征意义, 这种意义超越了原来将青春期看作不成熟和脆弱敏感阶段的生物学定义,使之能够应用于整 个世界处在无限变化中的现代变革,以及由此对这变革找到反思的契机。 ——摘编自宋明炜《五四时代·少年中国·与现代成长小说的诞生》 围绕材料,结合具体史实,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 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从思想和体 制上扫清了障碍,自 1952 年秋开始,高等学校展开了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核心的教学体制 改革。通过这场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建立起了依据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 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体制。实现了对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起起了新中国自己 的高等教育体制,但在此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较严重的忙乱现象。1953 年 7 月,高等教育部召 开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决议要求:要诚心诚意地、踏实地学习苏联,领会苏联经验的 实质,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运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赵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认识。(7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