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一语文下学期线上测试题(辽宁盘锦市中学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一语文下学期线上测试题(辽宁盘锦市中学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参考答案 ‎1.C 2.C 3.A 4. C 5. C ‎6.【答案】①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了诸多理念和模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②港珠澳大桥是经千万人的合作、三地共同修建的同心桥。③港珠澳大桥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彰显了中国核心技术,体现了中国自信。④港珠澳大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家走上复兴之路。‎ 7、 答案:A 8、 答案:A.大行,指皇帝刚刚去世,于前文皇帝登基意义不同。‎ 9、 答案:D.“素恃贵,坐彧床”中的“床”是古代的一种坐具,与后文“于阶下”相呼应。‎ 参考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物,柳彧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司武中士。后来担任郑县县令。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晋级。‎ 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yè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赐给他钱十万,米百石。‎ ‎ 4 / 4‎ 当时的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上表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对这方面的真伪了解得很清楚,他与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俯伏(古时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看见诏书,叫上柱国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风烛残年之人。以前担任赵州刺史,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务全由下属办理,贿赂公行。干子这个人,射箭骑马等军人本事,是他的长处,担任文官管理百姓,则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说优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赏赐钱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担任刺史,损失则太大了。我死进谏,怎敢不竭忠尽智呢。”皇上认为柳彧说得对,干子最终免了职。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 ‎10. B 11.D 12. B ‎ 参考译文:‎ 刘元珍,字伯先,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起初授职南京礼部主事,进为郎中,父母年岁大了,刘元珍回家赡养他们。后又起用为南京职方郎中,淘汰军营中老弱的士兵,每年节省银两二万多。万历三十三年(1605)京官考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将宰相府的钱梦皋等全部贬退。大学士沈一贯秘密为之斡旋,皇上下诏给事中、御史被贬退的都留下,而且没发下考察的奏疏。刘元珍正当服丧期满等待依次补缺,上书直言:“沈一贯自从执掌朝政以来,亲近小人,窝藏奸险的人,凭借权势谋取私利,窃取朝廷的恩惠以获取好的名声,欺君罔上的不忠,什么比这更大!近看到钱梦皋有奏疏,每每用朋党之名强加于人。从古至今,小人没有不用朋党之说先控告好人的。这关系到治乱安危的大事,不是小事情。”疏奏上,被留在禁中。当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讨论京察。主事庞时雍则直接攻击沈一贯欺君罔上罪行十条、误国之罪十件。皇上看到奏疏大发脾气,命令一并降刘元珍、贺灿然职三级,调任最边远的地方。不久,庆远及御史李柟等上疏救援。皇帝更加不高兴,停发他们的俸禄,将刘元珍等贬到最边远的地方任杂职。不久,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言语过激。皇上迁怒于刘元珍等人,将他们皆从官籍中除掉。然而考察的奏疏也颁布下来,各被留用的人都自动免职离去了。光宗即位,起用刘元珍为光禄少卿。当时辽、沈已经陷落,所以赞画主事刘国缙进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递文书给督饷侍郎,命令发舟南渡。言官想推举他为东路巡抚,刘元珍上奏道:“刘国缙是李成梁的义子,李成梁放弃封疆,刘国缙在军营得以幸免,于是留下祸患。杨镐、李如柏丧师,刘国缙才刚任赞画一职,立即上奏担保二人,想以违反节制治杜松之罪。建议用辽人,冒领官币二十万两招募士兵三万,结果没有一人能用。被弹劾解去官职,忽然拥兵数万,想从小道进入登、莱,逃窜于内地。万一敌人的间谍混入其中,拿什么防备呢?”奏疏下放到兵部巡抚议论,于是停止。没有多久,刘元珍死于任上。当初,刘元珍被罢免官职回到家乡后,以讲学为业,旌表节义,抚恤鳏寡,名声、义气重于一时。‎ ‎13.(1)(你们)平时说:‘不了解我!’如果有人要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省略主语,你们;居,平时,平日;不无知,宾语前置,不知吾;或,有人;何以,怎么做。)‎ ‎ 4 / 4‎ ‎(2)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铿的一声,(曾点)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希,同“稀”,稀疏;作,起身、站起来;状语后置,乎三子者之撰异;撰,才能。)‎ ‎(3)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既,已经,……之后;封,使动,使……成为边境;肆,延伸、扩张;阙,使动,使……减少;焉,从哪里。)‎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因,依靠;敝,损害;所与,同盟者;知,同“智”;易,取代。)‎ ‎14.(3分)D【解析】D项,“‘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错,“老”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15.(6分)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2分)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2分)‎ ‎16 C【解析】《四书》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17 A【解析】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18 D【解析】A希通稀。B莫通暮。D与通欤。‎ ‎19 C【解析】例句是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正常语序乎沂浴,乎舞雩风,C选项是省略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有勇,且知方也。”A以吾乎尔一日长。B乎大国之间摄。D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20 D【解析】D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以礼为国。ABC都是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如或知尔,则以何哉”、“夫三子者之言如何”。‎ ‎21 B【解析】B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翻译成停止或任用。A乎都是比较。C如,如果。D或,有的人。‎ ‎22 C【解析】A风名词作动词,吹风。B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D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 4 / 4‎ ‎23 C【解析】“以吾一日长乎尔”以表原因,翻译成因为,与C相同。A“以”,把。B“以”连词,来。D“以”,用。‎ ‎24 B【解析】第一个“方”动词,方圆;第二个“方”名词,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第一个“乎”介词,在;第二个“乎”介词,跟。‎ ‎25 C【解析】A俟,等待。B比,等到。D能,胜任,能做到。‎ ‎26 C【解析】A因,接续。B而,修饰。D作,起身,站起来。‎ ‎27【答案】B【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28【答案】A【解析】 厌,满足。‎ ‎29【答案】B【解析】 A项,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来。B项,副词,已经。C项,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D项,①动词,做;②动词,给予。‎ ‎30【解析】D、(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1【答案】D【解析】 ①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是烛之武的牢骚话。‎ ‎32【答案】D,如果没有 ‎33【答案】C。A项,“军”名词做动词,驻扎。B项,“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地。D 项,“亡”动词使动用法。‎ ‎34【答案】 D【解析】A项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说”;C项兼词,“从哪里”;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 ‎35【答案】 D【解析】①项“亡”意为“灭亡”;②“亡”为使动用法;③“封”为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④名词“疆界”。‎ ‎36【答案】D【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37【答案】C【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38.作文:略 ‎ 4 / 4‎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