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3 页
[考试时间: 2020 年 2 月 6 日 14:10-16:40]
2020 届高一下学期网上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6 小题,24 分)
(一)(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五霸七雄等诸侯国各自为政,一方面竞相发展生产,注重
商品流通,一方面兼并弱小,掠夺土地和财富。特别是对大量技术工匠的掠夺占有和铁工具
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各种手工业的交流提高,各方面竞争的成就对纺织材料、服装裁剪工艺
和装饰艺术,也无不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服饰局面。
②春秋战国时期,以丝麻为原料的一般纺织生产,空前繁荣起来。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
又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陈留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
文绣,风行一时,比普通绢帛的价格高出 20 多倍。南方吴越生产的细麻布,北方燕代生产的
毛布、毡裘,西域羌胡族的细旃花嚴,无不精美绝伦。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一批古丝绸织
物,品种之丰富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锦、绣、编组、针织等主要门类,其中通幅大花纹织锦
表明那时已具有相当完善的提花装置和先进的织造工艺。同时周代往日珠玉锦绣不鬻于市的
法规终被突破,这就更促进了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③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即便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
冠履,均求贵重。商代以来,雕玉工艺不断发展,不断有精美线雕、透雕、高浮雕和圆雕艺
术品问世。至西周由于“礼制玉”确定,读书人又渲染玉有七德或十德,兴起小件佩玉。佩
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
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
④春秋战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空气对当时文化学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促
进了精美服饰的流行。
⑤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在形式上,值
得注意的一是深衣,二是胡服。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
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古人称道深衣“可以为文,可以为武,
可以摈相(主持礼仪活动),可以治军旅”,认为它是一种完善服装。据记载,深衣有 4 种不
同名称:深衣、长衣、麻衣、中衣。从出土文物看,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的衣式具有代表性。
这种长衣男女通用,应是服装史上备受推崇的深衣。
⑥公元前 307 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胡服,指当时“胡人”的服饰,与
中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衣长仅齐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
于骑射活动。其衣制实与中原奴隶或其他劳动者短衣相类同,而从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
物看,当时内地已有绵椅,《说文》解作“胫衣”,前面连腰,棕红绣绢裤面,锦边小口裤脚,
两侧附装饰绦带,与胡服之别尤在于后面开裆。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
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猎人衣裤多扎得紧紧的,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
和斜露装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
(摘编自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春秋战国时,五霸七雄等诸侯国发展生产,兼并弱小,掠夺占有技术工匠,推广应用
铁工具,给服饰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B.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批古丝绸织物,品种丰富,表明那时已具有相当完善的提花装
置和先进的织造工艺。
C.商代时,雕玉工艺不断发展以及“礼制玉”确定,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
所以上层人士都须佩戴雕玉。
D.古人认为深衣用途全面,款式丰富,是一种完善服装。它分为深衣、长衣、麻衣、中
衣四种款式,备受当时人们推崇。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织绣 I 艺和服饰材料的角度论述了春秋战
国时期纺织生产空前繁荣。
B.文章列举深衣、胡服等丰富多样的衣服款式,为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发展百花齐放
的局面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C.第⑥段以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为例,结合《说文》的解释,论证了中原奴隶或
其他劳动者短衣与胡服的衣制既相类同,又有区别。
D.作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谈起,接着论述了服装材料、服装装饰的情况,还重
点介绍了深衣、胡服的特点以及胡人汉人服饰的融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织绣工艺的传播和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突破了周代“珠玉锦绣不鬻于市”
的法规,纺织生产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B.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起各种精美服饰,如乐人的风兜帽,舞人长及数尺的袖子等,与学
术界“百家争鸣"的推动有很大关系。
C.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的深衣,既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可
男女通用。
D.这篇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研究的文章,条理清晰,语言通俗,理论与实例并用,这
对整个中国服饰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审美教
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
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场景中艺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
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
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如果
忽视了文化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整的。
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
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须要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第 3 页 共 13 页
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
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
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文学的鉴赏也是如此。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
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
响了诗歌的发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虑 诗人共同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才能体
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能明白诗句所传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美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被作为一个启蒙郑
重提出,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从梁启超的“趣味教育”理论、蔡元培的“美育
代宗教”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呼吁,到丰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
术教育推进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責任意识。也就是说,将美
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因此,孤立地
谈当代美育,狭隘、庸俗地理解美育的内涵,既拋弃了百年美育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也丢失了
美育所包含的塑造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
当下美育思想和美育方法存在着重技巧传递而轻文化传承、迎合刺激体验而忽视趣味涵育、
趋附西方审美而贬抑民族审美等问题。人们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往往就是艺术技能培养,家长送
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等,却很少从培育艺术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来
制定教育方案。
此外,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我们的美育应充分吸纳传统文化内容,自觉
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西方的与民族的、古典的与现代的充分融汇起来,从民族角度观察世界,
自现代眼光观照传统,形成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
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风貌的审美教育体系。
总之,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推进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美育最终的目标之
一,我们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传世工程,接续中华文脉,延续百年美育思
潮,将美育推向社会每个角落,让美育产生润化人心的力量,守护每个人的精神健康,提升整个
社会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黄仲山《美育重在培养文化精神》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育包括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不能忽视文化精神的培养。第 4 页 共 13 页
B.欣赏中国绘画,应该了解其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
C.美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直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
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融汇西方与民族、古典与现代的文化,形成好的审美教育体系。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的,在逻辑上呈现递进式
B.谈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文章采用引用论证说明了鉴赏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C.文章列举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的例子启迪了我们美育要与时代责任联系起来。
D.本文论证兼顾历史与当下,既有对美育历程的相关分析,又有对当下美育弊端的批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儒家诗教传统注重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
合起来。
B.将美育代人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美育思
想的主线。
C.我国审美教育体系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实现
兼收并蓄。
D.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工程,将其推向社会每个角落,以期提升社会的
文化素养。
二、古代散文阅读(共 6 小题,共 24 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
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
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
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
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
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
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
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
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第 5 页 共 13 页
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
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
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
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
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
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
日:“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
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令为母寿,市内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
之。瑞日:“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
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日:“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日:此人
可方比千,第朕非纣耳。”
帝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
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开,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
室者,率夺还之。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会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
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第 6 页 共 13 页
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金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
二矣。常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
卒官。
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
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
史叹息去
B.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
御史叹息去
C.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
御史叹息去
D.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
御史叹息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文中指代理,暂任。文言文中,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兼、
假、摄、补、陟、领、行等。
B.斋醮,也称斋醮科仪,是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其中,按道教的理解,“斋”即
斋戒、洁净,以示祈祷者的庄严和虔诚。
崩,文中指世宗去世。古人言“死”有讳称,且有等级尊卑之别。比如,天子死日“崩”,
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D.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也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中国封建历史中,第一个被
使用的年号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建元”。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居官清廉,生活俭朴。在淳安任上,他穿布衣,食糙米:疏菜是让家中老仆种的:
为母亲祝寿,他买了两斤肉,竟然被传到总督胡宗宪耳中了。
B.海瑞不媚上官,秉公处事。署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到县学视察的御史不行礼:总督胡宪
宗儿子路过淳安时违法,海瑞断然给予处置。
C.海瑞刚正忠直,敢于直谏。世宗专意斋醮,不临朝处理政事。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
儿,上疏进言,世宗终为所动,将他比作比干。
D.海瑞从政不顺,仕途多舛。张居正掌政时,忌惮海瑞严峻刚直,尽管内外朝臣都举荐,
但在当时海瑞也未被召用。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 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 2,辛苦向天涯。第 7 页 共 13 页
[注]1 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
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
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2 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
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3 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尽“赊”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
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
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
并以此收束全诗。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
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学+科+网 Z+X+X+K]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3】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释:【1】炯:光明的样子。【2】青蘋:浅水生植物。【3】山城:当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馀春景物,富于动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户外,静赏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箫声中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
D.全篇紧扣题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颇可玩味。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第 8 页 共 13 页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
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
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5.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如梦令•春景
秦观①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依旧,依旧,
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
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绿皱:形容春
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6.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
地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
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诗人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
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
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
《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三.语言文字运用(86 分,选择题每题 4 分)第 9 页 共 13 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连续种植,可以将盐碱地改造成为可供普通作物耕种的土
地。2017 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袁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中华拓荒人计
划”,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减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在
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试验,并开展耐盐城水稻品种种植示范。
海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最初 ,但在科研工作者 的努力下,
技术逐步走向成热。特别是袁隆平院士年逾八旬,仍 , 工作在田间地头。通过
探索,研究人员建立了海水的区试测试和配套盐地作改良示范技术体系,同时,应用了物联
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实现了土地利用效能的提升。
中国 15 亿亩盐碱地中,其中约 2 至 3 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推广种植“海水
稻”,( ),在荒废的盐碱地上实现“中国技、中国粮、中国梦”,
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同时,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令世界 ,2018 年 1
月,阿联酋与中国海水稻队在迪拜开展了项目建设,海水稻种植在国外取得了初步成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步履维艰 艰苦卓绝 身体力行 刮目相看
B.进退维谷 殚精竭虑 以身作则 侧目而视
C.寸步难行 艰苦卓绝 身先士卒 侧目而视
D.寸步难行 坚苦卓绝 身先士卒 刮目相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
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并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
B.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
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并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
C.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
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并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
D.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
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试验,并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示范。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国内外万亿级产业受到带动
B.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
C. 亿亩荒滩变粮仓,国内外万亿级产业受到带动
D.亿亩荒滩变粮仓,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_______的楼兰古城,是人类
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_______利用自然的朴
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
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_______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
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
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
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第 10 页 共 13 页
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
益活动_______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
系。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5 题。
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
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_______的普通游客也
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
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
生态形势就岌岌可危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 年以来,
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 5200 米以上的垃圾 8.4 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_______,
7000 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都_______ 得
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_______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
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
_______ 每一个登山的人都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
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第 11 页 共 13 页
2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熙熙攘攘 显而易见 必须 为所欲为 而且
B.纷至沓来 不言而喻 可能 随心所欲 但是
C.熙熙攘攘 不言而喻 必须 为所欲为 并且
D.纷至沓来 显而易见 可能 随心所欲 但是
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26.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B.“不然,籁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项羽的名。古人幼时命名,成年时取字,对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
敬,自称和对平辈则称名。
C.“是寡大之过也”中的“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
王自己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对对方的敬称。“吾不能早用子”中韵“子”,是古代对男
子的尊称。
D.按照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所以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北
面”。宾主之间宴席酬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27.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拜会,前往)/旦暮(在早晚间)渡易水/坐须臾,沛公起如(往)厕
B.有以报太子(有用来……的办法)/不能喻之于怀(明白)/既祖(祭路神,引申为饯别和送行),取道
C.沛公则置(置办)车骑/脱身独骑/怨不任我意,逆(逆料、想到将来)以煎我怀/乃引其匕首提(掷击)第 12 页 共 13 页
秦王
D.持千金之资帀(礼品)物/秦王复击轲,被(受)八创/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取之
2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处分适兄意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29.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
A.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B. 狗吠深巷中
C. 为仲卿母所遣 D. 渐见愁煎迫
30.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 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31.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 )
A.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3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于“神舟”系列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
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B. 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
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的
交流与合作。
C. 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
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 国务院近日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的相关政策,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大部分国外日用消
费品,于今年 6 月底前确定降低进口关税试点,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33.下列句子不是单句的一项是( )
A.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B.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C.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D. 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有很浓厚的颓废色彩。
3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置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
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第 13 页 共 13 页
②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致富了。
③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
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
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运行加
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⑥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
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 ③④⑤B. ①②⑥C. ①⑤⑥
35.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
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我为鱼肉,何辞为
A. 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B. 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36.下面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本人比较认同这样的国学定义:国学分为狭义上的国学和广义上的国学,狭义上的国学就是
指经史子集,而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民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之总和。
②对国学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可能会像对文化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一样,看来是非
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③但是,如果对研究讨论的对象没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标准,对对象的讨论和认识往往就会公说
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研究和讨论往往就深入不下去。
④尤其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就是当年的国学大师们,如章太炎,梁启超等人,对
国学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分歧。
⑤因为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很难在同一个问题上取得共识。
A. ①⑤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①②⑤④③ D.②⑤④③①
3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严密。
每处不超过 16 字。(6 分)
1)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广袤
的国土,不同地域的中国人, 2) 。这是因为一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
布局,一个是黄河流域以泰和麦为主的旱作农业,3) 。由此出现了中国
独特的”南米北面。主食格局。太湖流域的嘉兴,正处于中国最古老的稻作文化区之中。土
地对人类的无私给予,让我们始终怀着敬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非
凡智慧,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