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一中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六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C
B
B
D
B
D
A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A
A
C
C
C
B
B
A
C
B
D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A
D
B
D
A
C
B
C
C
【解析】
1.希利尔湖为粉色湖泊,湖泊盐度大时呈现粉红色,为参观的最好季节,1月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希利尔湖地区,气温升高,湖泊盐度增大,为最佳旅游时间。
2.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吹西北风。
3.珀斯属于沿海城市,白天黑夜风向不同,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风。
4.限制新疆耕地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水源,故其主要原因为水源充足。
5.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发展,良种的培育
6.受高铁影响最大的是中短距离。短距离多选择公路,中长距离选择高铁。相对来说,中短距离客运受高铁影响较大,长距离较长距离高铁对比飞机并没有价格优势。
7.高铁速度较快,平原地区虽地形平坦,但也有相对起伏,修建高架桥可以保证运行速度且避免人、动物等进入,保证运行安全;在部分山区可保证野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及其生活环境不受破坏。高铁线路较直,在修建时,在经过城市时与购地拆迁相比,建高架桥更划算,立体方向发展交通反而可以节约用地,并节约成本。
8.高速发展的中等城市与周围小城市间,高铁的开通会使大城市变成强大的磁场,虹吸效应放大,资源通过高铁“通道”被大城市不断吸走,小城市短期生产要素流失。
9.与深圳对比,丹东的优势是土地资源丰富。
10.丹东作为与朝鲜半岛的门户,更适合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产业。
11.丹东特区发展不能承接沈阳的产业转移。
12.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是要保持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趋势,促进国际收支更趋平衡,不是增加外汇储备,增强国际购买力,排除①,选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是外资经济,②错误;“继续推进外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就是通过保持外汇市场供求稳定,维护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④正确。故选D。
13.即使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只要它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小就会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备比较优势,①错误;②夸大了扩大进口的作用,排除;扩大进口能够对国内企业形成压力,能够倒逼国内企业进行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③正确;扩大进口商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和更多的消费品,促使人民群众消费升级,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正确。故选D。
14.供求影响价格,往市场投入储备肉,完善生猪养殖的保障机制能够保障供给,促使价格稳定,①③正确;“限制居民购买猪肉”说法错误,②排除;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生产者无法降低商品的价值量,④错误。故选A。
15.①排第一位,生产决定消费,随着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增加;③排第二位,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人们对智能产品的需求能够增加资本涌入,推动了智能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④排第三,智能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能够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②排第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产生影响。故选A。
16.综合国力等都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①中“唯一”的说法错误;中日韩等国积极推动RCEP签署,促进经济发展,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④正确;③的说法错误,各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故选C。
17.反腐败斗争是专政的体现,①不符合题意;“深刻把握党中央重大判断”体现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正确;反腐败斗争稳住惩治力度、稳住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预期,深化标本兼治,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正确;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司法,④错误。故选C。
18.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总是”的说法错误,①错误;依法问责处理,体现了政府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正确;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公民隐私体现了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③正确;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④错误。故选C。
19.实施《宗教团体管理办法》, 规范宗教团体管理,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表明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障信教群众的权益,①③正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无法适应,②错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鼓励、支持宗教信仰,④错误。故选B。
20.“只要我们有创新,就会有独特魅力”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①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继承,②不选;③中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说法错误;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冰墩墩”被设计出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正确。故选B。
21.华为在AI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表明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对AI认识的总趋势是上升的,①②正确;③不属于认识论范畴,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说法错误。故选A。
22.矛盾的斗争性不能够转化为同一性,①说法错误;会晤释放了积极信号,为全球市场增强了信心,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②正确;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美领导人会晤表明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并且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错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社会产品的分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随之改变是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③正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属于理论创新,④排除。故选B。
24.材料对比了商代和周代祖先崇拜,周代祭祖文化的宗教意义已经超过了其伦理意义,祖先神格偶像化了真实和现实的人物,有了新的人文精神,所以彰显了人文理性的因素,故选D;商周的祖先崇拜不是功利主义,是德行和教化,不能选A;材料中没有宗法等级的内容,也未体现王权专制加强,排除B、C。
25.根据材料宋理宗封朱熹为公,北宋五子入祀孔庙,称朱熹的《四书》注解,补于治道,
这些都有利于强化理学的教化功能,故选B;材料中科举考试、理学的普遍认同没有涉及,故排除A、C;儒学的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时就确立了,排除D。
26.根据材料,我们得知,洪武年间严厉地禁止用金银进行货物买卖,到宣德年间,民间只使用金银进行买卖,纸币的使用已经停滞不前。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只能兑换成布匹或者是金银,因此白银渐趋货币化,故选D;A、B跟材料无关;纸币也没有退出市场,故排除C。
27.材料说明了中国棉纺织品因为农业和手工业直接结合而造成巨大的节约和时间的节省,成本很低。而英国的大工业产品中会存在经历的流通过程的各种非生产费用导致产品价格没有优势,故选A;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也没有损害中国关税和贸易主权,排除B、D;英国大机器生产的产品,没有中国贵族所使用的纺织品精美,但是比普通的纺织品精美,排除C。
28.根据材料,说明普通的百姓对官军不满,对革命军同情和支持,故选D;还没有上升到对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层次,不能选A;辛亥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排除B;《申报》作为一个私营的媒体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件事都公平公正,故排除C。
29.土地政策由没收全部土地变成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和公共土地,说明随着形势的变化和要求,要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所以实事求是地改变为只没收地主和公有的土地。为赢得农民的支持,创造了条件,故选B;材料中没有“左”倾机会主义泛滥的表述,排除A;中共的土地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根据不同时期调整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所以没有“成熟”一说,排除C;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是从井冈山根据地开辟时开始的,排除D。
30.本题考查内容为“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与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故D项正确;A、B、C均与事实不符,排除。
31.B、D两项说法片面,不是材料主旨,排除;后世对罗马法的研究,不是基于其基本内容,而是基于其与欧洲社会现实相关的方面,排除C项;近代欧洲出现材料所述思想的根源在于西欧的法律状况与资本主义发展不适应,而罗马法某些原则可以满足当时欧洲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
32.材料讲述了德国经济的现代化,唯物史观的观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现代化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德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德国的民主进程,故选C;A项的“
清除了”、B项的“放弃”、D项的“消解了”都不符合德国的史实,故均不选。
33.由材料《雾都孤儿》和《济贫法》可知该作品写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是英国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英国社会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故选B;英国的《济贫法》颁布并没有说明英国真正担负起社会救助的责任,故选A;C项则与材料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英国当时实行的是自由经济,不属于国家干预,史实错误,均排除。
34.本题考查内容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3年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助,与此同时开始兴办公共工程;第二阶段主要是1935年到1939年,期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以及《社会保险法》,这些法案的通过,调整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工人利益,同时提高工商业者税收以建立社会福利机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和史实不符,均排除。
35.材料说的是美国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的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是美国霸权主义导致的国际局势动荡,故选C;材料中没有提及联合国、恐怖主义的表述,排除A、D;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中,不会因为美国一个超级大国的军事行动发生改变,排除B。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一)必考题(共6小题,共135分)
36.(24分)
(1)(4分)房屋底部距离地面1~2米,防止大雪堆积,影响出行;屋顶呈斜坡状,有利于积雪下滑,防止大雪积压,影响房屋稳定性;冬季寒冷漫长,全年气温不高,窗子小且墙壁厚(附着保温材料)。(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得4分)
(2)(8分)矿产资源位于冰层下方,开采难度大;(2分)终年气温较低,开采条件差;
(2分)生态环境脆弱且生物独特性强,濒危保护动物种类多;(2分)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开采成本高。(2分)
(3)(6分)夏季冰雪融化,植被生长旺盛(多苔藓地衣),鸟类丰富,动物活动频繁,有极昼现象;(3分)冬季冰雪覆盖,冰原延伸,有极夜且有极光出现。(3分)
(4)(6分)A地。(2分)
原因: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2分)西南地区纬度低,捕捞时间长;(2分)位于极地东风背风带,风浪小;(2分)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2分)
(地点选择错误不得分,原因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37.(22分)
(1)(6分)夏季降雨充沛,土壤表面被丰茂的草甸植物覆盖,有机质来源丰富;(2分)冬季土壤上层形成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2分)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不易分解,形成厚重腐殖质。(2分)
(2)(8分)东北在冬春季节大风频繁,春季雨水较少,土壤裸露,受风力侵蚀严重;(2分)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多,地表水带走表层土壤;(2分)波形地台,多坡耕地,更容易受到侵蚀;(2分)过度开垦,地表植被破坏,加剧侵蚀。(2分)
(3)(8分)春季,秸秆覆盖地表减弱大风对黑土的侵蚀;(2分)夏季,碎秸秆逐渐腐烂,分解而成的有机质开始被土壤吸收,为黑土补充有机质;(3分)秋冬季节,新的秸秆覆上土地表面,是黑土蓄水保温防风的“棉被”。(3分)
38.(26分)
(1)(12分)①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支持政府为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而开展的工作。
(2分)
②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公民要积极建言献策,促进法律法规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3分)
③依法行使公民监督权,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职能,落实工作目标。(3分)
④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促进政府改进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公民意识。
(2分)
⑤依法有序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分)
(2)(14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实施科学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更好地让市场决定知识产权资源配置的要求;(3分)是增强诚实守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3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4分)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4分)
【解析】(1)此题考查便民利民的政府、求助有门投诉有道、有序的政治参与等相关知识。
此题需要特别注意题目的指向,需要分析的是“公民在政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该如何作为”,涉及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参与民主决策,依法行使公民监督权,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依法有序行使政治权利,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等。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设问是“分析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市场秩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考虑。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39.(26分)
(1)(12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敢于正视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解决矛盾。(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立足良渚古城发展实际。(3分)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要求我们要从特殊性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经验。从良渚古城的成功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经验来,树立典范。(3分)
④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这要求我们在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示范效应,促进新时代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开展。(3分)
(2)(10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5G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相关企业的业务,使其参与到良渚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文化与经济)(2分)
②依托5G技术,使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得以更好发挥,提升良渚文化的知名度。(文化传播)(2分)
③树立文化自信,用全球领先科技讲好良渚故事,让科技自信与文化自信同频共振。(文化自信)(2分)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5G技术的运用,使保护良渚古城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文化发展)(2分)
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性。利用5G、VR等现代科技手段全景式展现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2分)
(3)(4分)①发挥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②利用现代传媒,宣传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每点2分)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良渚古城保护与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回顾“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相关知识。然后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把对材料的解读和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知识要点结合起来,可形成试题答案要点。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具体可从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文化发展、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等角度考虑。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40.(25分)
(1)(15分)特点: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导;得到广泛支持。清末:立宪派人士主导;规模不断扩大。(7分,言之成理即可)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议会内部权力分配不均。(4分,言之成理即可)清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众对清政府抱有幻想;预备立宪的开展。(4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2)(10分)原因: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政治同盟组织成立的推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执政党的赞成。(6分,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立宪派将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绝大多数群众对参与请愿热情不高;清廷的镇压。(4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41.(12分)
示例一: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2 分)
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书籍,为中国
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西学东渐还为中国人打开了观察西方的窗户,冲击了某些传统观念,对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
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儒学介绍到欧洲。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他们借儒家的理性、道德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宣传启蒙思想。如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利用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还影响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可见中学西传对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和制度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8 分)
总之,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进步和思想解放。(2 分)
示例二:社会环境影响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2 分)
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介绍给西方。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和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传教士对西方文化的传播,主要是出于传教的需要,其内容主要局限于宗教和科技。西学东渐虽然给中国带来西方文化的样本,但由于中国士大夫的自满心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型,西学东渐并没有给中华文明带来变革性影响,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只是少数官僚士绅和开明学者,范围较小,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实际作用有限。
17、18 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与罗马教会和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出于反封建的需要。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教会神学和专制统治,追求个性和自由。正是随着欧洲自身社会变革的进行,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引进和改造,这同时也变革了欧洲本身,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8 分)
由此可见,受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对东西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2 分)
评分说明:实行按层次给分的原则,下面列出三个等级的赋分及主要标准,供阅卷教师参考。评卷要做到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保护学生的多样思维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论证要明晰,要有宽度和深度,史中见识。
论 证
一等(12~9分)
①把握材料主旨和内在联系,观点明确;
②精准引用史实,进行深度论证;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
①能够理解材料主旨,观点较明确;
②正确引用史实,论证较好;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材料主旨,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二)选考题(共5小题,共25分)
42.(10分)
纬度较高,生态环境脆弱,旅游容量小;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通达度差,用时长,旅费高,客源少;冬季寒冷漫长,一年中适宜旅游时间较短,旅店投资回报慢;旅游资源特殊(极光),旅游资源稀缺性强可替代性差;冰岛人口稀疏,旅店人工成本高。(每点2分,共10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3.(10分)
危害:会危害农作物,蝗灾严重的话会使农作物颗粒无收,引发经济损失,引起社会动荡;危害林业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森林,影响生态平衡;会破坏畜牧业,喜食地表植被,导致畜牧业天然牧草缺乏;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类生活(如影响开车视线)。(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优势:减少劳动投入,节约治理成本;避免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带来的次生污染;获得经济效益;不会使蝗虫产生抗药性,且不会影响其他生物。(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4.(15分)
(1)(9分)原因:俄国政局混乱,官场黑暗腐败;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受启蒙思想影响。(每点3分)
(2)(6分)影响:巩固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每点2分)
45.(15分)
(1)(8分)背景: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积极进攻,苏联全面收缩。(4分)
影响:可以缓和当时的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减少核威胁;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维护世界和平。(4分)
(2)(7分)目的:俄罗斯希望重新回到世界领导国家的地位,美国则想维持苏联解体后的世界统治地位。(4分)
重点:双方依赖的力量发生了变化,美国更依赖常规力量,俄罗斯更依赖核力量。
(3分)
46.(15分)
(1)(8分)原因:儒学修养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烈;统治者认同;主张符合社会需要;
高官弟子众多。(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
(2)(7分)评价:继承并发展了程朱理学,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元朝政治体制的建设、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但由于元朝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其政治实践效果有被时人夸大之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