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题意可知,F1收获的南瓜全是扁盘形,可知扁盘是显性,F2获得的南瓜中扁盘形:圆形:长圆接近9:6:1,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基因用A、a和B、b表示,则F1基因型为双杂合子,即为AaBb,F2基因组成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aBb表现为扁盘形,Aabb和aaBb表现为圆形,aabb表现为长圆形。则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1:2:1,选B。
2.A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A
【解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有四条染色体,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生成两个精子。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导致分裂的两个精子都是不正常的,而另一个次级精母正常分裂,生成两个正常的精子,所以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1:1,选A。
4.C
【解析】甲图中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甲图中AB段表示DNA复制,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也可能是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间期,B错误;乙图中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和E时期,C正确;乙图中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后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D错误。
5.D
【解析】甲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全过程中不含四分体;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的变化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中①②为非同源染色体;该器官中,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8条,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
6.C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及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甲(白稃刺芒,bbR_)与乙(黑稃光芒,B_rr)杂交,F1中没有出现白稃光芒(bbrr)的个体,则甲、乙不能同时产生基因型为br的配子,故甲、乙可能都是纯合子,也可能一个是纯合子,一个是杂合子。
7.D
【解析】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2/9) 、 AaBb (4/9) 、 aaBB (l/9)、aaBb(2/9)四种基因型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
8.B
【解析】染色体复制后有关的数量关系:1条染色体=1个着丝点=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9.C
【解析】基因AA是随着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
10.C
【解析】根据细胞内染色体形态、数目及行为的变化可以确定①~⑤分别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②、③、④,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能发生在细胞②中,细胞④中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错误;减数分裂顺序是④、②、①、⑤,C正确;细胞①和⑤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条、4条,染色体数目不同,D错误。
11.B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植抹自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不同的纯合子,与亲本(AaBb)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4。
12.C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对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就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来说,其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移到每一极的可能性都是1/2。3条父方染色体都到同一极的可能性就是(1/2)3 = 1/8。
13.B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植株颜色受两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设为A、a和B、b)。F2中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l/6AAbb、2/6Aabb、l/6aaBB、2/6aaBb,故紫色植株产生ab 配子的概率为1/3,而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红=2:1。
14.C
【解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在于维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同时能使后代获得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15.C
【解析】两亲本类型是双显性亲本与双隐性亲本(如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或一显一隐与一隐一显(如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则F2 重组类型是一显一隐与一隐一显(如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或双显性与双隐性(如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若是第一种情况,重组类型占F2的6/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的2/16,因此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遣传的个体占(2/16)/(6/16)= 1/3;若是第二种情况,重组类型占F2的10/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的2/16,因此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遣传的个体占(2/16)/(10/16)= 1/5。
16.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共4种,B正确。
17.B
【解析】褐色雄蜂的基因型为B,其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B;黑色雌蜂的基因型为bb,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b,故F1中雄蜂均为黑色(b),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Bb)。
18.B
【解析】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授粉(自交)的。由题意可知,亲本AA和Aa各占1/3、2/3,AA自交后代全为AA(占1/3),Aa自交后代中AA=1/4×2/3=1/6、Aa=2/4×2/3=1/3、aa=1/4×2/3=1/6,因此,子一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1/3+1/6)︰1/3︰1/6=3︰2︰1。
19.D
【解析】组成新个体的细胞中线粒体的遗传物质来自受精卵,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来源:学科网]
20.B
21.C
【解析】由杂交结果可知,黑毛为显性,褐毛为隐性,丙的基因型最可能为bb。甲与丙杂交后代中既有黑毛又有褐毛,所以甲的基因型最可能为Bb。乙与丙杂交的后代中全为黑毛,故乙的基因型最可能为BB。
22.C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其形态和功能大多不相同,C正确。
23.A
【解析】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B错误;同种生物每一相对性状可能有多种表现类型,例如,红花(RR)、粉花(Rr)、白花(rr),C错误;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D错误。
24.D
【解析】据图可判断该果蝇为雄性个体,图中7为X染色体,8 为Y染色体,因此,从染色体情况上看,它能形成X、Y两种配子。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A、a与B、b之间不能够自由组合。只考虑3、4与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DdXeY,产生DXe、dXe、DY、dY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即各占1/4。
25.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的卵原细胞有X染色体两条,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着丝点不分裂, 染色体数目不加倍,所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仍为2条,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有X染色体1条或2条(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卵细胞或第二极体中X染色体只有1条,故B正确。
26.B
【解析】由图看,控制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该个体可以产生AbD、abd、Abd、abD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它的基因型可能是AbD、abd、Abd、abD中的一种;AabbDd×AabbDd杂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B正确。
27.C
【解析】杂合子自交后代有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有AA、aa,C错误。
28.C
【解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DNA加倍;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加倍,C正确。
29.B
【解析】在数量上,雄配子远多于雌配子,但自交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数量之比或两种雌配子数量之比为1∶1。
30.C
【解析】从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形态可以看出,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个体。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一般只能形成2种类型(不考虑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的4个精子。
31.ABC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发生的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染色体数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后期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
32.B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控制黄色与白色、盘状与球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为白色球状的南瓜甲与表现型白色盘状的南瓜乙杂交,后代出现黄色,说明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色球状南瓜与白色盘状南瓜杂交子代出现了黄色,且白色:黄色为3:1,因此白色为显性,亲本这对性状为杂合子;球状与盘状后代出现了球状:盘状为1:1,亲本这对性状应为测交。假设黄色与白色由A、a控制,球状与盘状由B、b控制,则亲本白色球状南瓜与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亲代中白色均为Aa,即杂合子,A错误;亲本AaBb×Aabb,子代南瓜纯合子应为1/2×1/2=1/4,B正确;盘状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C错误;亲本AaBb×Aabb,子代南瓜为A−Bb:A−bb:aaBb:aabb=3:3:1:1(A−:aa=3:1,Bb:bb=1:1),与亲代南瓜性状不同的占(1+1)/(3+3+1+1)
=25%,D正确。
33.A B D
【解析】Aa个体自交一代产生个体比为AA:Aa:aa=l: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50%,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所占比例越高,其中AA与aa的比例是相同的,所以b曲线也可以表示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变化。
34.A B C
【解析】由F2的分离比之和为9 + 3 + 4 =16可知.家兔体色为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为此,可设控制家兔体色的基因为A、 a和B、 b,则亲代纯合子为AABB、aabb,F1为AaBb,F2为:A_B_为灰色,A_bb(或aaB_)为黑色,aaB_ (或A_bb)、aabb为白色。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为aabb,占1/4。
35.(1)1和2、3和4
(2)1和3、1和4、2和3、2和4
(3)A和a、B和b
(4)A和B、A和b、a和B、a和b
(5)A和a、B和b
(6)A和B、A和b、a和B、a和b
(7)精原 体
【解析】此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无染色单体,可表示体细胞和精(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备注】无
36.(1)黑颖 黑颖∶黄颖∶白颖=12∶3∶1 (2)Bbyy和bbYy (3)①6 ②BbYY、BbYy和Bbyy ③3∶0∶1
【解析】(1)由题意知,基因型为B_Y_和B_yy的个体均表现为黑颖,基因型为bbY_的个体表现为黄颖,基因型为bbyy的个体表现为白颖。基因型为BbYy的个体自交后代中,黑颖个体占12/16,黄颖个体占3/16,白颖个体占1/16。(2)黑颖(B_ _ _)和黄颖(bbY_)杂交,子代中出现白颖(bbyy),故亲本的基因型应为Bb_y×bbYy,若为BbYy×bbYy,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黑颖∶黄颖∶白颖=4∶3∶1,与题意不符,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Bbyy×bbYy。(3)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共有BBYY、BBYy、BByy、BbYY、BbYy和Bbyy 6种,将它们与白颖植株(bbyy)杂交,前3种基因型的个体的杂交后代均表现为黑颖,故不能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确定亲本基因型; 后3种基因型的杂交后代有以下的性状分离比:1黑颖∶1黄颖、2黑颖∶1黄颖∶1白颖、1黑颖∶1白颖,故可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若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BByy,则其与白颖植株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Bbyy,F1再自交产生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黑颖∶白颖=3∶1。
37.(1)扁盘形 长圆形
(2)扁盘形:长圆形=3 : 1
(3)两 自由组合
[来源:Zxxk.Com]
(4)AaBb×aabb 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1 :2:1
【解析】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代中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就会出现性状分离,其比例为显:隐=3 : 1,如果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出现的性状比例为9:6 :1,与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子二代比例相似,说明其性状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且这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经比较9 : 6 : 1与9:3:3: 1可知,2对等位基因中存在2个显性基因时是扁盘形,都是隐性基因时是长圆形,只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是圆球形。
38.(1)甲、丙、丁 甲、丁 不一定相同
(2)丁
(3)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 蛋白质 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
【解析】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实验一说明成熟卵细胞细胞质含有可以诱导
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二说明孕酮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进而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1)图1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丙、丁三个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甲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丁细胞,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可有是等位基因。(2)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的分裂是不均等的。(3)由于在实验一中注射了成熟卵细胞少量细胞质,早期卵母细胞就能形成成熟卵细胞,说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