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第二次联考理综参考答案
(物理部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C D B D BD BD AC
14.【解答】解:A、β 射线是核衰变过程中由原子核释放出来的。故 A 错误;
B、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密立根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故 B 错误;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 C 正确;
D、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波尔的原子模型认为核外电子运
行的轨道半径量子化的。故 D 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可看做匀速运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
G,F,FN,三个力,满足受力平衡。作出受力分析图如下:由图可知△OAB∽△GFA 即: = = ;解
得:F= G=2cosθ•G=2mgcosθ FN=G=mg
故选:C。
16.【解答】解:A、“嫦娥三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万有 引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处于失重状态。故 A 错误;B、在“嫦娥三号”着陆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嫦 娥四号”需要做减
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故 B 错误;C、“嫦娥三号”着陆前近月环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
力,即: 所以:T= .故 C 错误;D、月球表面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则:mg=
所以:M=
又:M= 月球的密度: .故 D 正确故选:D。
17.【解答】解:A、线圈绕垂直磁场的虚线轴匀速转动,产生正弦式交流电,交变电动势最大值:Em=NBSω
=50×0.2×0.1×0.2×200V=40V,图示位置为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感应电动势为最大,则从此时开始计时,
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e=40cos200t(V),故 A 错误;B、线圈内阻不计,则电压表示
数为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E= =20 V,故 B 正确;C、根据变压比可知,副线圈输出电压:U=
=60 V,电阻 R 上消耗的功率:P= =1440W,故 C 错误;D、变压器不会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故 D
错误。故选:B。
18.【解答】解:A、当杆的速度达到最大时,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m= ,a、b
两端的电压为:U= E= ,故 A 错误。B、当杆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由平衡条件得:F=ìmg+ ,得最大速度为 vm= ,
故 B 错误。C、根据动能定理知,恒力 F 做的功、摩擦力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之和等于杆动能的变化量,
故 C 错误。D、根据功能关系知,安倍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故 D 正确故选:D。
19.【解答】解:A、B 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拉力为 mg,从开始到 B 刚要离开地面过程,A 物体做加速
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即 A 物体速度一直增大,故 A 错误;
B、在未施加电场时,A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施加上电场力瞬间,A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施加的电场力,
故 qE=ma,解得 a=4g,方向向上,故 B 正确;
C、从开始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A 物体的机械能增量等于电势能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的和,从弹簧恢
复原长到 B 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A 物体的机械能增量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与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的差值,
故 C 错误;
D、当 B 离开地面时,此时 B 受到弹簧的弹力等于 B 的重力,从施加电场力到 B 离开地面,弹簧的弹力
做功为零,A 上升的距离为:x= ,故 dc 力做功全部转化为 A 的动能,根据动能定理可知:qEx—mgx
= mv2,解得:v=2g 故 D 正确;
故选:BD。
20【解答】解:由题,带电粒子以垂直于 cd 边的速度射入正方形内,经过时间 t0 刚好从 c 点射出磁场,则
知带电粒子的运动周期为 T=2t0。
A、当带电粒子的轨迹与 ad 边相切时,轨迹的圆心角为 60°,粒子运动的时间为 t= T= t0,在所有从
ad 边射出的粒子中最长时间为 t0,故若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经历的时间是 t0,一定不是从 ad 边射出磁
场。故 A 错误。
B、若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经历的时间是 t0= T,则粒子轨迹的圆心角为 θ= ×2π= π,速度的偏向
角也为 ,根据几何知识得知,粒子射出磁场时与磁场边界的夹角为 30°,必定从 cd 射出磁场,故 B
正确。
C、若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经历的时间是 t0= T,则得到轨迹的圆心角为 π,而粒子从 ab 边射出磁场时
最大的偏向角等于 60°+90°=150°= π<π,故不一定从 ab 边射出磁场。故 C 错误。
D、若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经历的时间是 t0= T,则得到轨迹的圆心角为 π,由于 π> π>π,则它
一定从 bc 边射出磁场,故 D 正确。故选:BD。
21【解答】解:A、初始时刻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0、感应电流为:I= = ,棒受到安
培力大小为:F=BIL= .故 A 正确;
k
m3B、MN 棒第一次运动至最右端的过程中 AB 间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 Q,回路中产生的总焦耳热为 2Q。
由于安培力始终对 MN 做负功,产生焦耳热,棒第一次达到最左端的过程中,棒平均速度最大,平均安
培力最大,位移也最大,棒克服安培力做功最大,整个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应大于 •2Q= Q,故 B 错
误;C、设棒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时速度为 v。从初始时刻至棒再次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整个回路产生焦
耳热为:Q′= = Q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 +Q′棒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时,棒产生的
感应电动势为:E′=BLvAB 间电阻 R 的功率为:P= 联立解得:P< ,故 C 正确;
D、由能量守恒得知,当棒第一次达到最右端时,物体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整个回路中的焦耳热和甲乙弹
簧的弹性势能,又甲乙两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所以甲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 ﹣2Q)= ﹣Q,
故 D 错误;
故选:AC。
22.【解答】答案为:(1)mg;(2)6.75 或 6.80;(3) ;
解:(1)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沙桶和沙子的总重力,则步
骤 D 中小车加速下滑时所受合力大小为 mg;
(2)主尺读数为 6mm,副尺第 13 刻度和主尺对齐,故副尺读数为:15×0.05mm=0.75mm,故遮光板的
宽度为 6.75mm;(3)遮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 1、2 的速度分别为:
,则小车动能变化量为: ,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为: ;
23.答案为:(1)B;电压表分流;(2)3.00V;1.0Ω;(3)1.0Ω。
【解答】解:(1)当 S2 接 1 位置时,可把电压表与电源看做一个等效电源,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
断可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所以作出的 U﹣I 图线应是 B 线;测出的电池电动势 E 和内
阻 r 存在系统误差,原因是电压表分流造成。
(2)当 S2 接 2 位置时,可把电流表与电源看做一个等效电源,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 断可知电动势测量值等于真实值,U﹣I 图线应是 A 线,即 E 真=UA=
3.00V;
由图示图象可知,E 真=UA,由于 S2 接接 1 位置时,U﹣I 图线的 B 线对应的短路电流为 I 短=IB,所以 r
真= ﹣R0= ﹣R0= Ω﹣4Ω=1.0Ω;
(3)开关 S2 接 2 位置时,U﹣I 图象如图 A 所示,此时:r真+RA= ,电流表内阻:RA= ﹣ =
Ω﹣ Ω=1.0Ω;24.【解答】解:(1)滑块 a 从光滑圆弧轨道滑下到达 B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 2 分 代入数据解得 v=4m/s. 1 分
(2)滑块 a 到达 B 点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x′=vt, y= , , 2 分
代入数据解得 t=0. 6s, 1 分
滑块 b 从斜面底端上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2mgcosθ=ma1,
代入数据解得 ,2 分
向上运动的时间 <0.6s,1 分
然后接着下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2mgcosθ=ma2,
1 分
代入数据得, , 可得 ,1 分
代入数据解得 xPC=1.24m.1 分
25.【解答】解:(1)m1、m2 运动过程中,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1gsin θ﹣μm2g=(m1+m2)a 2 分
代入数据解得:a=2m/s2, 1 分
以 m2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μm2g=m2a, 2 分
代入数据解得:T=2.4N; 1 分
(2)线框进入磁场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m1gsin θ﹣μm2g﹣ =0, 2 分
代入数据解得:v=1m/s, 1 分
ab 到 MN 前线框做匀加速运动,有:v2=2ax,2 分
代入数据解得:x=0.25m; 1 分
(3)线框从开始运动到 cd 边恰离开磁场边界 PQ 时,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1gsin θ(x+d+L)﹣μm2g(x+d+L)= (m1+m2)v12+Q, 3 分
代入数据解得:Q=0.4J, 2 分
所以:Qab= Q=0.1J; 2 分
33.(1)选:ABD。(5 分)
【解答】解:A、水中的花粉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故 A 正确;
B、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 B 正确;C、用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是由于云母片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因,说
明云母片是晶体。故 C 错误;
D、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间的温度差造出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可行的。故 D 正确;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U=0)而吸收热量(Q>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对
外做功(W<0),体积增大;在根据气体状态方程 =C,得气体的压强减小。故 E 错误。
(2).【解答】解:设管的横截面积为 S,活塞再次平衡时左侧管中气体的长度为 ,左侧管做等压变
化,则有:
2 分
其中 V1=14S,T=280K,T′=300K,
1 分
解得:l1′=15cm 2 分
设平衡时右侧管气体长度增加 x,则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3 分
其中 p0=76cmHg,h=6cmHg
解得:x=1cm 1 分
所以活塞平衡时右侧管中气体的长度为 25cm。1 分
答:右侧管中气体的长度为 25cm
34.(1)选:CDE(5 分)
【解答】解:A、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比差不多或者比波长
小得多,但如果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就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 A 错
误;
B、当声源与接收者间距减小时,接收的频率变大;当声源与接收者间距增大时,接收的频率变小,属于
多普勒效应现象,故 B 错误;
C、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当波谷和波谷相遇处,则为振动方向相同,即为振动加强点,故 C 正确;
D、根据 f= ,结合 T=2 ,当增大单摆的摆长,单摆摆动的频率将减小,故 D 正确;
E、根据 f= ,结合 T=2 ,振动频率与振幅无关,故 E 正确;
(2)【解答】解:①(5 分)由题 OE=OC=R,则:△OEC 为等腰三角形,∠OEC=∠ACB=30°
所以入射角:θ1=60° 由折射定律:n=
可得: ,θ2=30°
=30°
由几何关系:∠OED=30°,则折射光平行于 AB 的方向,如图;
② ( 5 分 ) 折 射 光 平 行 于 AB 的 方 向 , 所 以 :
光在介质内的速度:v=
传播的时间:t=联立可得:t=
②光线进入介质到射到圆弧的距离是 ,时间为 。
四校第二次联考理综参考答案
(化学部分)
7. 【答案】B
【解析】A. 木材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 A 正确;B.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由天然磁
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Fe3O4,故 B 错误;C. 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 C 正确;D. “黑陶”是陶
瓷的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 D 正确;答案选 B。
8. 【答案】B
【解析】1mol 金刚石中含有 2NA 个 C—C 键,1mol SiO2 含有 4NA 个 Si—O 键,A 错误;由甲苯变为苯甲酸,
碳元素化合价变化 7×[--(-)]=6;9.2 g 甲苯(即为 0.1mol)被氧化为苯甲酸,转移的电子数为 0.6N A,B 正确;
Na2CO3 溶液中会有少量 CO 2−3 发生水解,因此在含 CO 2−3 总数为 NA 的 Na2CO3 溶液中,溶质的总物质的量大于
1mol,所以 Na+总数大于 2NA,C 错误;标准状况下,庚烷为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 错误。
9. 【答案】D
【解析】CaO 与水反应后,混合物成分沸点差异增大,应选蒸馏法分离,故 A 错误;CH3CH2CH2COOH 和
CH3COOCH2CH3 官能团不同,属于类别异构,故 B 错误;乙酸乙酯与 NaOH 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
钠溶液、分液,故 C 错误;一个苯环上已经连有—CH3、—CH2CH3、—OH 三种基团,如果在苯环上再连接一
个—CH3,看成二甲苯( 、 、 )苯环上连有—CH2CH3、—OH, 中—OH 在
甲基的中间时乙基有 2 种位置,—OH 在甲基的邻位时乙基有 3 种位置,—OH 在两个甲基的间位时乙基有
2 种位置,共 7 种; 中先固定—OH,乙基有 3 种位置,有 3 种同分异构体; 先固定
—OH 在邻位时乙基有 3 种位置,固定—OH 在间位时乙基有 3 种位置,有 6 种;则同分异构体有 7+3+6=16(种),
故 D 正确。
10. 【答案】B
【解析】浓硫酸和碳反应所得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应该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除去二氧化硫,通过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选项 A 错误。若装置②只保留 a、b,只要看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没
有完全褪色就可以证明二氧化硫被完全吸收,所以选项 B 正确。酸雨的 pH 小于 5.6,而本实验中生成的二氧
化硫会导致酸雨,所以溶液的 pH 一定小于 5.6,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转化为稀硫酸就不再反应,所以
还有剩余的稀硫酸,溶液的 pH 就会更小,选项 C 错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是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拆卸
顺序应该相反,选项 D 错误。
11. 【答案】D
【解析】TiO2 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所以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能转化为化
学能,A 正确;充电时 Na2S4 还原为 Na2S,放电和充电互为逆过程,所以 a 是负极,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S2−-6e−=S2−4 ,B 正确;在充电时,阳极 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3I−-2e−=I−3,C 正确;通过图示
可知,交换膜只允许钠离子自由通过,所以 M 是阳离子交换膜,D 错。
12. 【答案】C
【解析】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的原子核外只有 6 个电子,则 W 为 C
元素;X+和 Y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X 为 Na 元素,Y 为 Al 元素;Z−的电子数比 Y3+多 8 个,则 Z 为 Cl 元素。
A.C 在自然界有多种核素,如 12C、14C 等,故 A 错误;B.Na+和 Al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
径小,Cl−比 Na+和 Al3+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最大,则离子半径大小:A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