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二政治下学期线上月考试题(广东华胜实验学校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二政治下学期线上月考试题(广东华胜实验学校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符合题意。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源于大自然,A说法错误。好奇属于人们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产生于主观需要和好奇,B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哲学的产生,不强调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D与题意不符。‎ ‎2.【答案】B ‎【解析】‎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有,A项不选;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B项正确;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项错误;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未必都是科学的,D项不选。‎ ‎3.【答案】A ‎【解析】究其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的根本原因,是放松了个人世界观改造,受到了腐朽思想侵蚀,动摇了理想信念。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世界观是影响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因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②符合题意;世界观影响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但不能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命运,③说法错误;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方法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④说法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学的发展在深刻影响人类的同时,也对哲学领域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新观点不断推动着相关理论的变革与创新。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②③符合题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说法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对象,④说法错误;故选B。‎ 5. ‎【答案】A ‎6.【答案】B ‎【解析】‎ ‎【详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的就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存在是世界本原的就属于唯物主义,因此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本题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意思是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这蕴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①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②错误。材料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认为阴阳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③符合题意。题中观点把物质结为物质具体形态,但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④错误。‎ ‎8.【答案】B ‎【解析】“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 ‎【答案】B ‎10.【答案】A ‎【解析】‎ ‎【详解】“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夸大了人的感觉和心灵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1.【答案】D ‎【解析】【详解】①③都是古代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符合题意,②是主观唯心主义,④是客观唯心主义。故本题选D。‎ 12. ‎【答案】B ‎13.【答案】C ‎【解析】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够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点,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①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而非物质武器,②说法错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来自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选C。‎ ‎14.【答案】D ‎ 解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以及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它们的共性是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D 项当选,其他选项排除。‎ ‎15.【答案】D ‎【解析】‎ 事物运动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相对静止。静止是指—种不显麵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故②③入选。①、④选项错误,违背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选D。‎ ‎16.【答案】C 解析: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空手把锄头”和“桥流水不流”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说法错误;③与材料无关,排除。‎ ‎17.【答案】B 解析:每一届的感动中国获奖人选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向社会传播着正能量,这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B 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 项错误;C 项夸大了高昂的精神的作用,错误;意识不能超越物质生活条件的束缚,D 项错误。‎ ‎18.【答案】D ‎ 解析:材料讲的是意识与人脑的关系,D 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是人脑的分泌物。B 项说法错误,意识源于客观存在,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 项表述错误,排除。‎ ‎19.【答案】C ‎【详解】“人退沙退”的治沙新思路,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退出或减少对自然界的人为影响,才能使当地被践踏多年的脆弱的草原生态得到了喘息和逆转。①④项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是正确地认识并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②项说法错误;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0.【答案】A ‎【详解】漫画《画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的自觉选择性说明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是可以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符;存在决定思维,不是思维决定存在,C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材料不体现意识对人体机能的调节和控制,D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1.【答案】B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材料表明高考改革经历了--从80年代的“大文大理”、90年代的“3+2”模式、2000年的“3+综合”模式、现在各地探索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说法错误,认识具有循环反复性的表述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 ‎④不合题意,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22.【答案】B 解析:面对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城市布局等不尽完善的现实,北京市提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造规律,②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④错误。‎ ‎23.【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真理与谬误作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①④符合题意。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不一定就越多,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也不一定就发现了真理,②③说法错误。‎ ‎24.【答案】A 解析:一千多年前,人们不能登上月球。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更多地了解了月球的情况,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实践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所以D项排除。B、C 两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5.【答案】D ‎【解析】习近平强调,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体现的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③项符合题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项符合题意;①②项观点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这两项,①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6.【答案】A 解析:“一项研究显示……”,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①正确且符合题意。这项研究的结果,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与题意相符。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很重要,②说法错误,故排除;题干强调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而不是实践活动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④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7.【答案】A ‎【解析】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 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①②适合题意,④是错误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28.【答案】D ‎【解析】“始于异端,终于迷信”是说不能迷信某一真理,应根据具体的条件而去发展真理,这揭示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正确;真理起源于谬误之中说法错误,②不选;“始于异端,终于迷信”是说真理一开始总是在质疑中发展,但如果迷信某一真理,而不根据具体情况而去发展,真理就会终结,这揭示了追求真理应是一个过程,③正确;不同的人也可能获得相同的真理,且材料中的名言也没有揭示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真理,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D。‎ ‎29.【答案】D 解析:政策不断推进和完善,说明真理的相对性、认识的无限性,③④当选。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表述错误;“三农”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表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应不断追求真理,但并不代表前面的政策是谬误,②排除。‎ ‎30.【答案】C ‎【详解】题干中要求选择的是方法论要求,①物质决定意识,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方法论,①③项不合题意;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体现的方法论要求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④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二、材料题 ‎31.(1)①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傅玄认为心比万物更根本,主张以心去统率万物,也就是认为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二者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都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2)①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就是把水看作世界的本原,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②其与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观点有根本分歧,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分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