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高二年级3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3.B 4.A 第3题,死海主要受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故死海即乙湖夏季水位最低。第4题,图中①地位于死海西岸,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②地位于死海东岸,海拔较高,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多。
5. C 6. B【解析】 5. C. 根据图中显示,黑龙江的稻米种植远超过河北省,而河北省多种植耐旱的小麦。黑龙江和河北省都位于平原上,地形差异较小,A不对。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但喜热稻米种植面积更大,说明热量差异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不对。黑龙江夏季昼长,河北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二者在光照条件上差异不大,D不对。水稻好暖喜湿,小麦为旱作作物,两者对水分的要求明显不同;黑龙江蒸发弱,水源充足,河北降水少,蒸发旺盛,水源短缺;综上说明两地作物种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C对。答案选C。6. B。从材料中看,湖南主要种植水稻,为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大,精耕细作导致单位面积产量高;该地人口稠密,机械化水平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旱涝频繁,水利工程量大;故答案选B。
7.D 8. A 9. C 【解析】 8. A 。图中显示,0.5-0.6μm波段时,四种不同目标物体的反射率差别大,遥感技术对图中四种目标物体更容易进行区分,因此最适宜的波段是0.5-0.6μm,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0.7μm波长时,小麦、沙漠和①事物反射率相似,遥感技术不容易区分,排除B。图中显示,0.9-1.0μm之间,小麦、沙漠和①事物反射率差别不大,因此该波段不是最适宜的,排除C。图中显示,1.1-1.2μm波段,小麦、沙漠和①事物反射率差别较小,排除D。 9. C。图中显示,曲线①代表的目标物体反射率高,而曲线②代表的目标物体反射率在各波段都较低,两者反射率差异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反射率很低,因此①不可能是海洋,排除A。草地反射率应与小麦相似,因此①不会是草地,排除B。新雪反射很高,湿地反射率很低,分别与图中①、②曲线代表的目标物体反射率相似,C符合题意,排除D。
10.C 11.D 12.D
13.C 14.D 【解析】第13题,依据题意可知,“再工业化”背景是国内工业投资不足,导致工业比重下降,为了避免产业结构空洞化而提出的。在此过程中国内劳动力成本并没有下降,故选C。第14题,美国技术先进,应大力发展高技术工业,生物制药属于高技术工业,故D正确。美国工资成本较高,不适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故A、B不正确;金属制品制造业属于机械工业,同时消耗资源多,美国不具有优势,故C不正确。
15.D 16.A 17.A 18.B 19.B 20.C
21. B 22. A 【解析】 21. B 集装箱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中航线驶向鹿特丹,根据海陆轮廓,途中依次经过的海峡是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B对。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土耳其海峡。A、C、D错。 22. A M海域是北印度洋,经过图中M海域时,1月份是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顺风顺水,A对。B、C、D错。
23. C. 24. C 【解析】23. C. 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
24. C 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
25.C 【解析】甲大陆南北方向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分布,赤道为对称轴,符合此条件的只有非洲。非洲大陆赤道处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荒漠带,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大陆东西方向由于降水条件的差异产生了⑤⑥⑦三个自然带,⑤自然带范围很广,⑥⑦范围较窄,符合此条件的只有澳大利亚大陆,故⑤为热带荒漠带,⑥为热带草原带,⑦为森林带(热带雨林带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C正确。
二、综合题
26.(12分)
(1)变化:地表径流减少;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2分)
原因:植被类型多样,截留降水效果更好;植被覆盖率高,延缓地表径流汇聚,调蓄地表水能力增强;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能力强。(3分)
(2)光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3分)
(3)推动沙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促进沙区生态恢复;拓宽人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4分)
27.(14分)
⑴智利主要葡萄种植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1分)。葡萄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葡萄的生长期长 (1分);山间谷地和盆地昼夜温差大, 利于葡萄养分的积累(1分);(安第斯山脉的冰雪融水形成的)众多河流(及地下水)保证了葡萄的灌溉用水(1分);
山麓(或山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葡萄园布局)(1分)。 很少受到葡萄病毒的入侵 。
(2)智利(地处南美洲西南部)距其他大洲远(1分);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1分);北部为干旱的沙漠(1分);西部和南部为浩瀚的海洋(2分),环境具有封闭性;(1分)葡萄种植区夏季炎热干燥,紫外线强(1分)。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葡萄病害的入侵,减少了葡萄病虫害的发生。
(3)自然条件优越,葡萄品质优良;酿酒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丰富;土地廉价.(4分)
28.(10分)(1)全年高温; 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降水由南向北减少 ( 3分)。
(2)牲畜品种单一,经营规模扩大势必增加草场压力,导致植被破坏,1分;掘井定居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1分;气候恶化,进而导致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化。1分
(3)随着人口增加;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导致植被退化,撒哈拉沙漠南移,吞没大片农田和牧场 。(4分)
29. (14分)
(1)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少(1分);生产规模扩大;集约化水平提高;交通等条件改善。(答出三点,得3分)
(2)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3分)。饲草储藏增多;圈舍对牲畜的防护增强。(2分)
(3)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种植业和畜牧业均可发展;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丰富饲料;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原料。(3分)
(4)如图(2分);西北(1分)。
【解析】
第(1)题,此题考查区域发展条件和阶段演化。从“游牧”向“定居后牧业”转变,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注意答案中的“动态性”词语,对应题干设问的词语:“变化”。如果能够发散思维视野,获得满分(即2分)还是足够的。当然,畜牧条件的变化,还包括劳动力、资金、生产装备等投入增加,集约化程度提高,市场、政策、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牲畜养殖技术的提高等等。
第(2)题,第一小问,首先要正确理解“白灾”是雪灾,题目材料二已经提供材料;这也是选修教材明确给出的地理概念,注意平时要熟悉地理教材;然后要注意“灾”的含义,即造成的危害大。第二小问,要抓住“抗灾能力”这个关键词。抗灾能力包括牧业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变化、冬季饲料储备情况、牲畜棚舍建设情况、当地居民的抗灾意识和救灾能力等方面。
第(3)题 ,根据材料二中的“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的内容介绍,可以正确把握题目的答题要求和设问角度。注意强调三者之间的“链条”关系。
第(4)题,首先,根据材料三“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推导出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纬度数值,计算出当地的纬度值是北纬45度。然后根据“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当地的经度值是东经116度,求算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5度。根据求算出的观察地经纬度(450N、1160E),判断出当地位于赤峰的西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