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练习试题(湖南醴陵四中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练习试题(湖南醴陵四中附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 8 页 语文试卷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 “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 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 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 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 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 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 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 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 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 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 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 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 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 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 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 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 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 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 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 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丽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 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8 页 D.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D.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 共识。 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 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 的生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长沙晚报 6 月 4 日讯) 今年,长沙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现全市 633 个社区 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根据长沙垃圾分类推进时间表,10 月底前全市将实现所有社区和单位垃圾分类全面 覆盖到位。同时,随着前端分类减量和末端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 等)中的填埋方式将逐年减少,预计 2021 年长沙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年,长沙将推行“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干湿分类主要就是要 求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干垃圾分开投放,这样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未来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市城管执 法局介绍。“四分类法”则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四类进行收集、运输 和处置。垃圾分类的短板在前端投放,关键在全民参与。据了解,长沙各社区正开展“敲门行动”,通过 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上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 与率和分类准确率。 (摘录自《今年长沙市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2021 年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材料二:7 月 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 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于 2019 年底联合开展面向市民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其中的两个调查统 计图表。 图 1 市民扔垃圾时主动遵循垃圾分类的情况 图 2: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 (摘编自 2019 年 12 月 3 日澎湃新闻) 材料三: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 8 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 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 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 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几年,垃圾分类的顶层设 计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从今年开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 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总体上,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 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 工作,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 抓下去。 垃圾分类不是哪一方面的事,需要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 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 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 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摘编自 2019 年 06 月 04 日《人民日报》) 4. 下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与上述材料不符合的一项是(3 分) A. 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环境保护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B. 垃圾分类工作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抓下去。 C. “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垃圾分类模式,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 D. 垃圾分类工作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城乡环境。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因为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预计到 2021 年长沙将实现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B. 上海绝大部分市民认可政府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并在扔垃圾时能体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C. 长沙各社区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以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 D. 上海市民认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是“垃圾分类标准太过复杂”“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和 “居民意识薄弱”等方面。 6. 针对材料二中图 2 所示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 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 是位下乡干部。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 8 页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 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 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 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 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 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 ‘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 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 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 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 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 8 页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 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 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 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 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 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 年 5 月(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 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 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 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 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 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 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8.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 分) 9.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 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 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 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 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 8 页 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 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 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 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 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 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 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 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 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 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B.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 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C.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 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D.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 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亭长: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邻接地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约十里 一亭,设亭长,掌管缉拿盗贼并管旅宿及治理民事。 B. 籍: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字是 16 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因此又叫“表字”。项羽称自己“籍”,是礼貌的表现。 C. 江东: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容易混淆,比如江南、江北、江左、江右、江表,江东就 是指这段长江以东地区。 D. 《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四部 史书合称“前四史”。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司马迁对项羽这个人物的悲剧结局持批评态度,认为项羽“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自我认 识是错误的。但司马迁笔下塑造了项羽这个栩栩如生的盖世英雄形象,又表明了他对项羽这个人物的喜爱。 B. 在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东城快战中,为的是证明他自己“天亡我,非战之罪”的论 断是正确的。而司马迁的目的在于写其势不可当,写其虎虎生威,骁勇善战,勇猛无匹,视死如归。 C. 十面埋伏一节中,项羽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 奈若何!”从歌词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只爱美人、宝马的人物,大战在即,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这注定了他将以失败谢幕。 D. 乌江拒渡,体现项羽与八千江东子弟同生共死,知耻重义的性格;江畔赐马则鲜明地展现了项羽爱 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爱恨分明、霸王独断的气概。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语文试卷 第 7页 共 8 页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 分) (2)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 分) (3)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许道宁①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联想,由“愁”想到江水东流的两句是“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 的两句是“ , 。” (3)《庄子∙逍遥游》中,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 , 。”两句,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我是个诗人,却因为各种因缘,有机会走进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最使我震撼的,是国家博 物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品展。那么多展品,或朴拙或华美、或雄浑或纤巧,_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各个历史时期我们这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瑰宝,大美不言,却闪耀着无声的光华。偌 大展厅的展品遵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 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___________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 间的各种幻象。最初的展品,其实是由自然做出的选择,散布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了有形的博物馆, 有了人为的拣选。我不否认人为拣选之于它们的意义。但我想,最终,时间依旧是唯一的评判者。只有经 历过时间_________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 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____________。语文试卷 第 8页 共 8 页 ( )是的,诗歌不是学术研究,不是论文,不需要缜密、翔实的考证,也不需要确 凿、科学、正确的结果。但是它需要有温度的感知,有个性的表达,需要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必须去感 知、抓住并呈现它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不胜枚举 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风流云散 B. 琳琅满目 形形色色 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 C. 不胜枚举 形神兼备 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 D. 琳琅满目 形神兼备 洗心革面 烟消云散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偌大的展厅按照历史年代把展品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 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B. 偌大展厅的展品按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 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C. 偌大的展厅遵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 了漫长的历史走廊,让人浮想联翩。 D. 偌大的展厅按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 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想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B. 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最想做的。 C. 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愿意用诗歌这种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D. 基于这样的理由,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自己应该有的想法。 20. 下面是今年春节期间我校悬挂于北门的一幅对联,但顺序已被打乱,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重新 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6 分)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为梦 给春 添异彩 发强音 秉笔 同心 上联: 下联: 21 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 30 个字。(5 分) 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 94 年前化身为故宫博物院,这 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和京剧的演出, 伴随着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影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 票务系统也开通了预约免费参观抢票活动,预约门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 观众开放。此举让 600 岁的故宫变得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的回 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