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32 小 题,每小题! 5 分,共 48 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 13 块耕地, 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2.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 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C.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D.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3.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 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 选拔制度。这一现象 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 B.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 C.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 D.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 4.朱熹说:“须是穷得理多,然后有贯通处。心无限量,如何尽得?物有多少,亦如何尽得?但到那贯 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下列主张 在道理上与之相通的是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下图是南宋理宗宝?v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了贵族体制 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了成熟 B.选官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D.考试成为做官的必经之路 6.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下表是明中后 期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 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据此可推 断,这一时期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A.江西农业税收方式需要适当调整 ,江西税收因人口减少而大幅削减 C.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江西社会经济凋敝农业大幅度衰退 7.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 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王守仁的思想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D.彻底颠覆了理学思想 8.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 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 9.1926 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就曾指出:“洪秀全起兵时, 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 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即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洪秀全的手段错了。”可见,毛泽东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拜上帝教缺乏群众基础 B.政权排斥传统知识分子 C.封建迷信违背中国传统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0. 民国元年至民国六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 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国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这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与中国当时国情适应 D.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逐步加快 11.下表是根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中“20 世纪某一时期主要国家在华投资总额(单位(乙美 元)变化”编制的。表中数据反映出 A.美国对华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国家 B.―战后,列强在华实力对比有所变化 C.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列强收缩对华投资 D.列强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 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 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 表明 A 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13. (作业本 P13)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 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 绝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 革命的发展 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 A 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14.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推动阳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甚至将阳历定为“国历”。1930 年,政府 编印《什么叫做国历》的宣传大纲, 列出 15 条“实行国历宣传标语”。这反映了 A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B.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势 C.政府主导大众传媒演变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15.抗战期间, 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利用川江航线运送了大批 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 并将武汉地区的 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大后方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这表明 A.抗战物资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家 C.民族资本家是抗战的重要力量 B.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D.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16. 如图是创作于 1950 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17. (作业本 P19H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 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18. 1992 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 1533. 9 万家,从业人员 2467. 7 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 企业 13.9 万家,从业人员达到 231. 9 万人。1997 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 2850 万户,从业人员 5M1 万 人,私营企业达 96 万家,从业人员 1349 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C.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B.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 D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19. (作业本 P5)《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凡煽动敌人反对自 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 规定 A.维护了罗马贵族利益 C.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B.有效抑制了个人私利 D 体现了罗马法的公平性 20.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 30 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 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 输人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 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 随着热饮的盛行, 购置中国瓷制的饮 具、 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加强欧洲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后,促进物种交流,丰富民众生活 D.殖民扩张活动,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21. 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邦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必须建立一种高于 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宪会议的各邦 代表主张 A.建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C.彻底改变各邦自治的原则 B.建立权力有限的联邦政府 D.实施人民主权和共和原则 22. 1830 年在工业中心伯明翰成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在其 宣言中提出了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 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 其他工业城市也提出类似要求。这种要求推动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