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十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 3月线上测试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 C
据材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可知,科举制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维护唐朝的统治,故选C项;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是科举制的历史影响,但与所给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是科举制的历史影响,但与所给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是科举制的历史影响,但与所给材料无关,排除D项。
2. 由材料“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任何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抽签选出的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可知不法申诉制度可以弥补雅典直接民主的缺陷,故选C项;材料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而非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A项;不法申诉制度可以维护公民的利益,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排除D项。
3. B
由材料“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写的法典及其对法律的解释,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可知罗马法律来源的广泛性,体现了立法形式的多样化,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卷帙浩繁”,排除A项;“立法随意主观性”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罗马法令的组成而非罗马法发展阶段,排除D项。
4. C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与材料“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相符,故选C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与材料中的《权利法案》不符,排除A项;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与材料中的《权利法案》不符,排除B项;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排除D项。
5. A
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近代国家政体和经济制度,体现了民主共和的观念,从强调时间“1914年”可以看出,这应该是辛亥革命以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表现,故选A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排除B项;材料讲“法制”,但没有体现出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财产权利观念,排除D项。
6. D
通过题干可知,从1936年开始,国民政府就开始在西南地区大力兴办重工业以及大幅度增加铁路数量,再结合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可知,国民政府在为持久抗战做一些准备工作,故选D项;通过题干可知,国民政府大力发展西南地区的工业和交通,目的在于为持久抗战做准备,并不是为了均衡中西部的工业发展水平,排除A项;1936年12月,红军长征已经结束,国民党再也不能够“围剿”红军,排除B项;题干所述现象与官僚资本无关,排除C项。
7. B
由材料“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已经不得人心,内政外交使自身陷入孤立,故选B项;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诞生于十月革命的炮火中,排除A项;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C项;七月流血事件抛却和平夺权的幻想,排除D项。
8. B
上图的时间是1961年,表明是纪念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选B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中国没有参加,没有巩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同盟,排除A项;表明美国在冷战中占据优势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排除C项;促使西欧开始摆脱美国控制的是欧洲的联合,排除D项。
9. D
雍正、乾隆年间人口剧增,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解决的方法主要是开垦土地和增加单产,精耕细作农业是增加单产的主要途径,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排除A
项;材料的信息反映不出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排除B项;表格数据只是人口及人均土地情况,推断不出田庄经济发展壮大,排除C项。
10. B
据材料可知,同期西方在广州的商船总数量中英国船只最多,说明英国在中西方商贸中处于领先地位,故选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A项;广州一口通商主要与闭关锁国政策有关,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各国在广州的商船数量,与造船水平无关,排除D项。
11. A
据材料“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形成一个整体,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的影响,而非强调对于欧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的影响,而非对于欧洲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涉及到洲际贸易,未涉及到商路的转移,排除D项。
12.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就是垄断组织,故选C项;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创新,排除A项;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市场引领技术创新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排除D项。
13. C
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甲午战争之后,商办近代企业的数量及其资本额都有较大数量的增加,这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初步发展,故选C项;民族资产阶级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但是表格没有反映出其政治活动,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但这不是题干表格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排除D项。
14. A
通过题干中“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可知作者对于上海地区的服饰不能接受,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想的保守,故选A项;题干中仅是提及上海地区,没有涉及其他地区,不能扩大为民国时期社会风气的开放,排除B项;题干仅是涉及上海地区服饰的变化,没有提及其他地区的情况,不能推论出上海的服饰引领全国的潮流,排除C项;仅根据“衫则……”、“袖则……”等信息,不能推断出当时的女性盲目崇洋,排除D项。
15. C
“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表明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即财政负担过重,降低劳动积极性等引起经济衰退,故选C项;福利国家制度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改善劳资关系等,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福利政策没有脱离社会实际,排除A项;福利国家制度会影响劳动积极性,但不会引发“道德危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福利国家的弊端,没有强调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
16. A
紧扣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题干提及在伦敦、巴黎美元不受欢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故选A项;此时资本主义世界都受到滞胀影响,美元地位下降主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排除B项;此时美欧关系仍然是伙伴关系,“恶化”一词不妥,排除C项;题干与欧洲一体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
17. A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代表人物是老子,故选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社会和谐、贵贱有序,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主张严刑峻法,改革变法,排除D项。
18. B
由材料可知,18世纪启蒙运动“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局限于上层人士,忽视了底层人民的利益,所以之后在平民阶层兴起的社会主义,呈现出反启蒙运动的特点,故选B项;对理性的过度追求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启蒙运动反封建反教会,并不排斥宗教信仰,排除C项;D项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9. C
根据题干中对李白《上阳台贴》的叙述——“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可知《上阳台帖》中的字体是草书,而张旭的《肚痛帖》也是草书,故选C项;李斯的《会稽石刻》属于篆书,排除A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属于楷书,排除B项;王羲之的《兰亭序》属于行书,排除D项。
20. C
由材料“19世纪的一些理论学说极大加快了这一转变步伐”可知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冲击封建神学创世说,推动了从精神因果论向物质因果论的转变,故选C项;17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排除A项;量子理论诞生于1900年,排除B项;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排除D项。
21. A
材料“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体现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主张,“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体现了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思想,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关注工农利益的新三民主义里的民生主义主张,故选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而材料反映的是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排除D项。
22. A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与材料中“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相符,故选A项;“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排除B项;“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排除C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理论,排除D项。
23. B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故选B项;原子弹爆炸跟航天事业无关,排除A项;第一颗氢弹爆炸也跟航天事业无关,排除C项;“神舟五号”不符合开始进入,排除D项。
24. A
据材料“雪莱在《西风颂》”,结合所学可知,雪莱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他追求理想世界,体现了乐观主义精神,故选A项;依所学,雪莱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而非批判现实主义,排除B项;依所学,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排除C项;依所学,印象派主要集中在音乐与美术作品,而非文学作品,排除D项。
第II卷
25.(20分)
(1)目的: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
活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时代背景: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国内两个方面)
影响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实力,国际环境;传统外交政策。
(1)目的: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目的是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
活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
(2)时代背景:2017年召开十九大,根据所学,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回答时代背景,国际方面: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内方面:可从国家统一稳定、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等方面总结。
影响因素: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实力、国际环境、外交政策等角度分析解答。
26.(17分)
(1)开辟新航路。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原因: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不能满足需要。主要动力:获得高额的利润。
(3)原因: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英国贩卖黑奴、手工业发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海军。地理上,地处大西洋沿岸。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的信息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回答。
(2)原因:依据材料二“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的信息可知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依据材料二“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的信息可知是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动力: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是获得高额的利润的驱使。
(3)依据材料三“18世纪中期英国已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拥有‘日不落帝国’称号”的信息和所学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地理位置优越等角度回答。
27. (15分)
(1)特点:既有保守性,又有创新性;文化创新体现综合性(或全面性)。近代机器大工业和大工厂制度诞生。(6分)
(2)因素:政治创新;自然资源;人口资源;重视科技的实用性(6分)共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3分)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既有保守性,又有创新性;根据材料一“它的工业文化具有创新性……它的商业文化具有创新性……它的海洋和军事文化具有创新性……它的政治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的创新具有全面性。第二小问创新,根据材料一“它的工业文化具有创新性”,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采用机器化大生产,创立工厂制。
(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二“美国人不断进行政治创新,逐步把允诺的独立自由变成了现实”,不断政治创新;根据材料二“不能单纯地以其自然资源或人口资源来解释”,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根据材料二“创新者不择手段地为某项解决办法谋求大众化应用”,重视科技的实用性。第二小问共同,根据材料一“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领先世界上所有国家,它的工业文化具有创新性”、材料二“创新者不择手段地为某项解决办法谋求大众化应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根据材料一“英国率先建立了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它的政治文化具有创新性”、材料二“这些新独立的美国人不断进行政治创新”,不断进行制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