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级高二下学期(第二周)考试﹒政治试题
2020.2.22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传达厂家理念,销售商品。当前,越来越多的广告设计者开始在广告语、广
告图案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果。比如,运用脍炙人口的诗句,让演员衣着中
国传统服饰,搭配中国水墨画的背景等。这表明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衍生品 ②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经济融合发展
③传统文化总是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有强烈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生活处处皆文化:喝茶循“茶道”,饮酒讲“酒德”,吃饭有饮食文化,穿衣戴帽守服饰文化,
就连吃药都体现中药传统文化。这表明
①文化是后天学习的产物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即生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气质是靠常年的积累和良好的习惯或文
化熏陶所凝炼出来的,它在人际交往中会带来很大的优势因为一般很有气质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吸
引其他人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交往
②优秀文化会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③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④文化源于实践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晋代傅玄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但有人质疑:“近朱者未
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音杂更刺耳,“身正影子斜”更是常见自然现象。这对我们理解“文化的潜
移默化影响”给予的启示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②人们往往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
③文化氛围在文化影响人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作为时代记录者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建国 70 周年国庆阅兵中采用“5G+4K/8K+AI”全新战
略格局为海内外观众进行直播,用高质量荧屏呈现盛世华诞。这表明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
A. 能超越时空局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B. 具有传递、沟通、创造的强大功能,记录伟大时代
C. 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
D. 作为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引领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6.2019 年 1 月 1 日,由中宣部着力打造的直联网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这是一个多媒
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的融媒体平台,由 PC 端(网站)、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聚
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戏曲、经济等资料。内容极为丰富,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热
潮。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发挥主流媒体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②促进了新兴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③有利于把握时代脉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说明网络传媒是信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 2019 暑期档。该影片在深入挖掘中同神话传说精华
的基础上,呼应时代精神,尤其是“对抗命运、鞭挞偏见”的主题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和期待。《哪
吒》的成功告诉我们
①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钤化、创新性发展
②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关中丰镐一带民有“先王之风”“重为”;中山一带男子
“悲歌慷慨”、女子“游眉富贵”;齐人“宽缓阔达”“足智,好议论”;西楚之民剿轻易怒,南楚
之民好词、巧说、少信。他的观点说明
A.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B. 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需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C. 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形成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D.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9.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打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你会发
现,汉字的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融”:有内涵相契合的“哲学”“形而上学”,有“中西
合璧”的“感恩节”“父亲节”,有音韵相同的“吉普”“博客”,还有“另类”的“CPI(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这种现象说明,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坚持多样化发展
C. 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 尊重和认同外来文化
10.2019 年 9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
①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②把握爱国主义内涵,丰富教育形式,将爱国主义高度抽象化
③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等新手段,生动有效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④增强教育效果,使爱国主义成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2019 年 11 月 8 日,广电总局等 8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
提出,要加强电影和电视剧播前审查,严格控制影视剧中与剧情无关、与人物形象塑造无关的吸烟
镜头,尽量删减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镜头,不得出现未成年人吸烟的镜头。这样做,是因为
①观看影视作品己经成为人们获取精神粮食的最主要途径
②不良文化会腐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③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高雅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需要
④文化市场越发活跃,政府就越是需要积极承担监管职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进一步
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要求,2019 年起,全国多家国有文化事业单位遵照“创新体制、转换
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原则转变为文化企业。这一举措旨在
①做强做优文化企业,保证经济效益提高
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④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谱写文化繁荣乐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
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加强新
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需要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全体人民的精神之基
③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④将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高度政治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多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界薄养等不
良习俗。为此需要广大村民
①制定正确的道德责任、判断标准 ②加强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弘扬
③进一步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 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抖音”在传播快乐的同时,违规视频,禁封违规账号也充斥着网站。加强对用户价值引导,
激浊扬清,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显得尤其迫切。“抖音” 要抖正能量,“抖”出真善美。对此
必须
①消除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竖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③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开展道德教育,提高网民思想道德修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案纸上!写在此处无效!)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 分)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衣
加衣温暖行动、冰桶挑战……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
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中国更多是
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
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8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 分)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材料一:为了适应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文化艺术需求,古老的河南豫剧工作者们引
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河南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
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的共同重视与保护下,立
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
豫剧亦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海外,积极学习国际化的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等等。豫剧采
取种种措施,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新模式,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日益
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于 2016 年 6
月 20 日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发布,并很快在多家媒体的客户端、网站,以及微信朋友圈掀起
了转发浪潮。该片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
党 95 年的光辉历程,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影片中,
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 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
了起来,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感受红色信仰、红色
气质代代传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豫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
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9 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微电影《红色气质》的成功给我们
的启示。(12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
民族的脊梁。
材料一:英雄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指路明灯。在中
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华民族的英雄们义无反顾,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今
天的中国。历史不能遗忘,英雄不可诋毁,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精神高地,崇尚英雄就是守住
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二: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
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
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
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
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
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
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的合理性。
(11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9 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 分)
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依然巨大。要挖掘本地的文化消费潜力,必须
增强本地的文化自信。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根据党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
的新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丈化
强省提供强劲动力。湖南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湖南省委省政府
对内注重深挖湖湘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外提升“湖湘文化”品牌度,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省文化厅
调派精兵强将,安排数支小分队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保加利亚与捷克等地进行文化交
流,通过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
措施推动了湖南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谈谈湖南省在文化强省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
信的。(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