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蚌埠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ID:247228

大小:97.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蚌埠市 2020 届高三 3 月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试卷 1.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 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这表明 A. 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 神权王权实现结合 C. 德治传统已经确立 D. 神的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只有通过虔诚 祭祀”“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以德配天”可知,殷商强调虔诚 的祭祀,而西周强调道德,说明治国理念发生变化,故 A 选项正确;神权王权结合符合殷商,故 B 选项错 误;材料体现了从殷商到西周的治国理念的变法,没有强调德治传统,故 C 选项错误;据材料“获得‘上 帝’的眷顾”“天神是无私的”可知,神的地位没有发生动摇,故 D 选项错误。 2.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 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 C. 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D. 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强调小农经济因为简单而有顽强的生命力,C 符合题 意;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的规模小而容易破产的信息,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很难发 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的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与物资和人口增长的关系,故 D 不 符合题意。故选 C。 3.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的正式公文有 15 种。其中皇帝的专用文种有由皇帝亲自处理的,如册封之制书; 有奏请皇帝批准后由宰相处理的,如敕旨;也有由宰相独立处理的,如堂帖;还有由翰林院处理的,如批 答。这体现了唐代 A. 中枢决策机构行政效率较高 B. 国家政务分工明确 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所缓和 D. 文官集团权力上升 的【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唐六典》记载,唐朝对各种正式公文有了明确分类和处理规范,可知唐代中央决策机构处 理公文的标准化和程序化,能大大提高行政效率,A 选项正确。材料无关国家“政务”分工,也没有相关“皇 权”和“相权”争夺矛盾的信息,更不是“文官权利地位”的上升,BCD 三个选项错误。 4.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 官员,可以“食全俸”;没有到退休年 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 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此规定 A. 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 B. 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C. 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A 【解析】 退休才能让新鲜 血液进入政府,才能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封建政府谈 不上决策的科学性,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对官吏退休做出法律规范而非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强化的信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 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与夷人打交道的外交事务,交给本无外交权的地方封疆大吏去办理。清政府的这一 做法 A. 顺应了时代变化的需要 B. 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C. 遏制了列强的在华势力 D. 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外交 【答案】B 【解析】 【详解】把外交事务交给“无外交权的地方封疆大吏”说明清政府深受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影响,B 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用地方官员办外交落后于时代潮流,A 项错误;地方大员办外交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C 项错误;地方封疆大吏办外交不是列强控制中国外交的条件,D 项错误。 6.1902 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在上面刊行了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 记》。他在书中描绘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新中国未来记》的 创作 A. 体现了明显的空想色彩 B. 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 讽刺了清朝政府的无能 D. 凸显了维新派渐进改革主张 的 的【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为救亡图存 而进行维新变法,因此其小说内容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 B 选项正确;梁启超小说内容折射出了 当时救亡图存的主题,而不是体现空想色彩,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与清朝政府的无能无关,故 C 选项错误; 材料信息未体现渐进改革的主张,故 D 选项错误。 7.如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1928 年《党国旗使用条例草 案》 除对悬旗、降半旗、旗帜收藏和折叠等项有详细规定,还禁止党旗、国旗作 为商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辱损毁 1934 年新修订的《党旗国旗 制造使用条例》 添加各级党部会同警察机关指导纠正旗帜使用 规定 1935 年《制售党国旗商店管 理办法》 增加制售旗帜商店须经政府核准的规定 A. 动员民众参与抗战 B.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 D. 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表 格中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对“党旗国旗制造使用”的规字,“从材料中的“禁止党旗、国旗作为商 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辱损毁”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在通过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来塑造 民众的意识形态,故 C 符合题意;全面抗战于 1937 年爆发,且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忽视发动 群众,故 A 不符合题意。BD 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8.1939 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 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 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 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D.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边区参议会的“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措施有利于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巩固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并且 边区参议会的建设经验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有意的借鉴,故 D 选项正确;直接民主指的是统治者与 被统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材料内容“是 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说明参议会不是直接民主,故A 选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 1937 年 9 月已经建立,故 B 选项错误;边区参议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赢得群众的拥护 支持,巩固统一战线,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时期还没有完全实现人民的当家做主,故 C 选项错误。 9.下图为 1957 年和 1986 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这种变化说明 A.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B. 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 C. 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D.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图示可知,1986 年工资性收入呈大幅上升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呈上升趋势,表明农户家庭收 入来源发生了改变,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故 A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后,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而不是强调对外开放,故 B 选项错误;材料无锡农户家庭收入分类变化,没有体 现农民生活水平,故 C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是否受冲击的信息,故 D 选项错误。 10.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公民集团与其他居民有严格的区分。但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 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这意味着 A. 适应了国家统治范围扩展 B. 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 C. 导致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 D.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罗马人实行了万民法,给予一切自由民法律权利,这适应了国家统治范围扩展,故 A 符 合题意;罗马法并不保护奴隶利益,古罗马实现不了法律上人人平等,BD 错误;万民法的出现是罗马对外 扩张的结果,C 错误。故选 A。 11.城市的生活与农村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状态。他们…… 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不作冷静、 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据材料可知 A. 理性思想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B. 启蒙思想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C.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宗教宽容,重视理性,崇拜财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在商品经济推动下的发展,故选 D; 材料体现的是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人们对理性的重视,A 项因果关系倒置,故 A 错误;启蒙思想不是对市民思 想的提炼,B 错误;材料未提及工业革命,C 错误。故选 D。 12.在英国传统福利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水平及项目。20 世纪 90 年代,布莱 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 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布莱尔政府 A. 极大提高了民众的福利待遇 B. 使社会保障实施形式多元化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是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面的责任,结合所学可知,布 莱尔政府使社会保障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B 选项正确。材料无关“提高”公民福利待遇的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正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说法错误,排除 AC 项。实施福利保障 的多元化并不能清除福利国家的弊端,D 选项错误。 13.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 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 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 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 18 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 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19 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 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 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 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 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 距 ,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 称之为“激 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 道不已。 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 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 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 等方面与租界合作。 ——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 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 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1)表现: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 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 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资产阶级、市民对文明生活的追求;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 (2)特点:起步晚;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发展总体缓慢。背景:鸦片 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 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都有利于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有利于城 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解析】 【详解】(1)表现:根据“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 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 设”得出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根据“自来水的使用”得出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根据“糟 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得出由卫生 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根据“19 世纪前后”,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的开展、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总结。 (2)特点:根据“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得出起步晚;根据“传教士倡 其先声”得出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根据“以上海为代表的 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 先全国”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 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等方面总结回答。意义:可从防治疾病、健 全体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观应,广东香山县人。1858 年,参加童生试未中,赴上海学习经商。次年入洋行工作,充任 买办,后积累大量资金,入股洋务民用企业。1882 年,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带领国家工商业与外国人进 行商战。其间,逐渐产生维新思想,并于 1891 年基本完成《盛世危言》一书。辛亥革命后,混乱动荡的政 局使他的改良思想屡次受挫,遂倾主要精力办教育。他主张广设学校,全面改变教学内容,以改变人们的 知识结构和既有观念。郑观应注重家风家训,特别强调知足与慈善,要求把德行为上、慈善为怀的家风传 承下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提了一个近代国人追求进步的案例,蕴含了“个人与社会”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 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启示:精英人物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说明:郑观应与外国人展开商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资侵略。郑观应在洋务时间中提出早期维新思 想,被后来的康梁继承并发展,成为维新变法思想基础之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 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革命派在此指导下,开展一系列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民国期间, 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举起反对封建思想的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不断开启民智,解放思想。 因此,虽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精英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容抹杀。 示例二:启示: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影响。 说明:郑观应的商战实践源自中国国门洞开后西方对华经济侵略。他的早期维新思想来自于早年办洋务过 程中,与外界密切的来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认识。康梁推行变法,孙中山致力革命,这是民族危机空 前深重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选择。李大钊等共产主义者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各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是 受十月革命胜利实践以及国内文化氛围、政治环境共同影响的。 总之,任何个人身上总有时代 烙印,不能超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 示例三:启示:爱国力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说明:郑观应带领中国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对保护本国经济有积极作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张 的謇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资本家,提出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抵制外资,促进中国工业发展。五四期间的 青年学生站在反帝潮头,面对北洋政府的镇压毫不屈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积极抵抗日本侵略,保 家卫国。 总之,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力量推动了近代社会进步。 示例四:启示:个人应勇担国家、民族、社会责任。 说明:郑观应担负民族责任,与外国人展开商战,抵制外资侵略。他倾心办教育,担国家、民族未来之责, 尽力改变国人陈旧观念。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孙中山 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积极投身中国交通建设,为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倾尽全力。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 革命的艰难岁月,不断思考中国革命问题,逐步形成、完善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胜利。 综上,正是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社会进步才有强大保障。 (其他参考方向:道德为先;回报社会;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良好的个人家教有利于社会和谐 发展等) 【解析】 【详解】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的自我解读,发现和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启示,注意启示 应该表达成要怎样或者该怎样的形式,例如:精英人物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影响; 爱国力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个人应勇担国家、民族、社会责任等等。然后再调动和运用所学过的中 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用具体的史实(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说明论证所提出的启示。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中叶以来,官僚集团的贪污腐败和效率低下问题日益严重。内阁首辅张居正“勇于任事”,大 刀阔斧地发动了一场改革运动。他于万历元年创立了被称为“考成法”的监督机制。考成法规定,凡六部、 都察院奉旨办理或转行其他衙门办理的事情,都要根据距离的远近和事情的缓急程度规定一个处理期限, 记录在册,一册送到相应的科注销,一册送到内阁以备查考,并规定了由内阁核查六科、六科核查部院、 部院核查抚按的严密监督程序。经过张居正的大力整顿,官僚队伍的素质和官僚机构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 提升,为进一步解决财政困难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分析张居正改革实施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的“考成法”所起的历史作用。 【答案】(1)官僚贪腐,行政效率低下;国家财政困难;张居正执掌大权,勇于任事。 (2)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官僚素质;提升了内阁的地位;为财政变革创造条件。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官僚集团的贪污腐败和效率低下问题日益严重”,可得出官僚贪腐,行政效率低下;由材料“财政困难”,可得出国家财政困难;由材料“勇于任事”,可得出张居正执掌大权,勇于任事。 (2)由材料“僚队伍的素质和官僚机构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提升”,可得出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官僚素质; 由材料“由内阁核查六科、六科核查部院、部院核查抚按的严密监督程序”,可得出提升了内阁的地位;由 材料“为进一步解决财政困难奠定了基础”,可得出为财政变革创造条件。 16.材料 在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日本于 1941 年 6 月 24 日制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在吞下 大半个中国之后,又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英、美等帝国主义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被全部逐出亚 太地区状况的出现,为此,英美立即废除了一系列与日通的条约,同时下令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禁止一 切货物运往日本。至 8 月中旬,日美之间一切金融、商业活动完全停止。这时的日本最担心的是在进攻南 方时,遭到来自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侧击。所以,日本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于 1941 年 12 月 7 日成功袭击了珍珠港。 ——摘编自张贵锁、李兴凯《浅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设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对二战的影响。 【答案】 (1)原因:苏德战争爆发的影响;英美等国对日本物资禁运的推动;日本为了南进侵略东南亚地区;解除 美国太平洋舰队威胁的需要。 (2)影响:暂时助长了目本侵略扩张的气焰;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进一步推动了反法西斯国 家的联合。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在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日本于 1941 年 6 月 24 日制定《关于促进 南方施策的方案》”得出:苏德战争爆发的影响;由材料信息“英、美等帝国主义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被全 部逐出亚太地区状况的出现,为此,英美立即废除了一系列与日通的条约,同时下令冻结日本在美资产, 并禁止一切货物运往日本”得出:英美等国对日本物资禁运的推动;由材料信息“这时的日本最担心的是 在进攻南方时,遭到来自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侧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日本为了南进侵略东南 亚地区、解除美国太平洋舰队威胁的需要。 (2)“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暂时助长了日本侵略扩张的气焰、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进一 步推动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等角度分析。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许衡(1209-1281),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金元鼎革纷乱之际,他以“建 皇极,立民命,继绝学,开太平”为己任,在京兆的郡县广办学校,并从笃实践履的角度阐释理学。他的 弟子“彬彬辈出,致位卿相”。许衡为元廷定官制,立法规,造历律,提倡行汉法,重农桑。在他的影响下,元中期仁宗恢复科举;文宗大兴文事,整顿吏治,编纂《经世大典》等。时人认为“我元之宏规,有非三 代以下有国家者之可及矣。”许衡去世后,元廷追封其为魏国公,“诏从祀孔子庙廷”。 ——据周少川、罗或《许衡的政治实践与政治主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许衡成为一代名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许衡的历史活动。 【答案】(1)原因:儒学修养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烈;统治者认同;主张符合社会需要;高官弟子众多。 (2)评价:继承并发展了程朱理学,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元朝政治体制的建设、社会稳 定和经济恢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由于元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其政治实践效果有 被时人夸大之嫌。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以‘建皇极,立民命,继绝学,开太平’为己任”,“从笃实践履的角度阐 释理学”, 弟子“彬彬辈出,致位卿相”,“提倡行汉法,重农桑” ,“在他的影响下,元中期仁宗恢复科 举;文宗大兴文事”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思想、追求、统治者、施政内容和弟子群体等方面概 括许衡成为一代名臣的原因。 (2)评价:根据材料“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广办学校,并从笃实践履的角度阐 释理学”,“为元廷定官制,立法规,造历律,提倡行汉法,重农桑”,“恢复科举;文宗大兴文事,整顿 吏治,编幕《经世大典》”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其活动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进步等 方面,用辩证方法简要评价许衡的历史活动。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