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247238

大小:90.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4-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国大联考 2020 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遗憾的是,当前文艺界掷地有声 的批评并不多见,因此大量批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当批评成为没有读者的自说自话,也就失去了其效用。 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批评自身出了问题,也即批评文风有问题,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语言过度学理化,导致批评文章无法被一般读者理解和接受。毫无疑问,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专业理 论素养,对学理性文章理解起来有困难。而很多批评家动辄用高深莫测的理论与繁复生僻的表达方式,导 致笔下文字越来越拗口。好的批评并不依靠高深的理论和拗口的文字堆砌,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历久 不衰,首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修改其演讲体这种与受众亲近的文风。在中国,李健吾、宗白华等人的批评 文字流传至今仍不失效力,也与他们的亲和文风不无关系。 批评语言西化严重,削弱文章可读性。很多从国外翻译进来的理论批评著作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 形成翻译体,如大量使用长句、从句,语序混乱等,一些批评者在中文表达上对此进行模仿,普通读者接 受起来就非常困难。有些批评者为了炫技,大量套用西方批评模板,把西方理论强加在作品之上;有些批 评者为与外国理论挂钩而过度诠释与强制阐释,搬出譬如心理分析的“力比多”、女性主义的“凝视”等等。 批评文章成为西式名词的大杂烩,而读者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批评语言不灵动,阅读体验不佳。批评不只是明辨是非,也不只是盖棺定论,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 味。钟嵘《诗品》对诗人的排序引起不少异议,但因其独特的体例和优美的文笔历经千年而不衰;王国维 《人间词话》得以流传很大原因在于其本人精于诗词而使得批评著作有了诗性。鲁迅在《门外文坛》提出“将 文字交给一切人”,也可看作对批评文字的要求。当下有不少作家的序跋和创作谈流传较广就是源于这些文 字是发自内心、愿意交给所有人的。灵动的批评不仅需要作家“腹有诗书”,更需“情动于衷”“文气贯 通”。 总之,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抱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 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消除语言接受障碍并不是说批评家必须彻底转向通俗、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而迎合受众,而是要端正批评的态度,富有批评耐性,打磨出生动而富有灵气的批评文字,用优质的作 品召回读者。 (摘编自刘小波《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批评文章用高深的理论与生僻的表达方式,自然无法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B.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强调了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C. 运用演讲体、书信体、序跋等形式写出的批评文字一定会拥有大批的读者。 D. 灵动的批评语言有内容、有味道,是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口语化的语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化整为零,从三个方面论证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论证自然充分透彻。 B. 文章结合批评者语言西化严重的实际来分析,接地气,特别富有现实针对性。 C. 文章以钟嵘、王国维、鲁迅等作家的作品为例,论证了批评语言灵动的重要性。 D. 文章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论证结构完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批评自说自话,做不到掷地有声,那么不受读者待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B. 无论是外国的福斯特,还是中国的李健吾、宗白华,其批评文字都具有亲和性。 C. 批评语言严重西化,表现为批评者大量使用长句、从句,大量使用西式名词等。 D. 批评文字少用或不用西方理论,多用或全用中国传统理论,其文风自然不会僵化。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 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范围扩大,“自然无法被读者理解和接受”错误。原文是说“无法被一般读者理解和接受”,选项删 去了“一般”。 B 项,正确。 C 项,说法绝对,“一定会拥有大批的读者”错误。依据“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 抱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可知,运用演讲体、书信体、 序跋等亲民形式只是受读者欢迎的必要条件,不能用“一定”。 D 项,曲解文意,“口语化的语言”错误。依据原文“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抱 的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消除语言接受障碍并不是说批 评家必须彻底转向通俗、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而迎合受众”可知,灵动的批评语言应有内容、有味道,是 真诚流畅、直指人心,但不一定是“口语化语言”。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 的类型。 C 项,“鲁迅”错误,依据“鲁迅在《门外文坛》提出‘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也可看作对批评文字的要求” 可知,引用鲁迅作品、名言是为了说明“对批评文字的要求”。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 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 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 项,说法绝对,“其文风自然不会僵化”错误。原文的说法是“有些批评者为了炫技,大量套用西方批评 模板,把西方理论强加在作品之上;有些批评者为与外国理论挂钩而过度诠释与强制阐释,搬出譬如心理 分析的‘力比多’、女性主义的‘凝视’等等”这并不能证明“少用或不用西方理论,多用或全用中国传统 理论”是“文风不僵化”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 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 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 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 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芬兰一直较为注重开展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劳动教育。中小学生阶段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最 具代表性的就是技术课、纺织课和家庭经济学课程。技术课和纺织课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技术课上, 学生学习使用锯、刨子等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木工制作。纺织课上,学生要学会使用缝纫机, 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简单的布艺制作,比如靠垫、手机包等;初中阶段,设计相对复杂,计算机设计、制 作等方式会被学生引入课堂制作。初中阶段还开设有家庭经济学课程。学生在课上学习烹饪、熨烫衣物等。 一堂家庭经济学课,学生准备、制作一顿美食并现场享用,其间还插空熨烫衣物。男女学生都积极投入其 中,竭尽全力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摘编自张永军《他山之石》,《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9 日) 材料二 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 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 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 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 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 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 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摘编自吴安春《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材料三: 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我们需要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 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将不再增加。这一形势,要求我国 劳动人口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由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加转变为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员文化 素质的提高。 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制定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的渐进的学习体系,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 学生受到适切的教育和锻炼。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实现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的回归,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学会与人交 往,锻炼各种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社会要营造尊重 劳动者的氛围,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共同的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平均每周 1 课时,这样是搞 不好劳动教育的。应结合各科教学,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杜绝劳动课 只反映在课表上,平时却被语文、数学课或自由活动代替的现象发生;杜绝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 象发生;克服场地紧张,工具不齐的难题。通过学校自身建设、拓展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建立劳动基地、 劳技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使劳动教育逐渐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万作芳《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芬兰劳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比如开设跟劳动教育相关的技术课、纺织课和家庭经 济学课程。 B. 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但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 教育长期缺位。 C. 对学校劳动教育进行督导考核,督导考核内容包括劳动课是否被其他课占用,师资、场地、工具、经费 是否缺乏等。 D. 把劳动当成惩罚手段,这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不利于劳动精神的 培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都不利于中小学生劳动意 识的形成。 B. 芬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劳动教学内容,值得我 们学习借鉴。 C. 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劳动习惯培养,比如打扫卫生、烧菜做饭、洗衣叠被等,缺乏劳 动教育观念。 D.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缺位原因复杂,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还有社会方面的,扭转形势需要几 代人的努力。 6. 搞好学校的劳动教育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多方努力形成全社会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②教育主管部门精心策划,制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体系。③学校单独设课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④政府管理部门将劳动教育纳 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⑤家校积极配合,共同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 项,曲解文意,“劳动教育长期缺位”错误。原文是说“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劳动教育缺位成为 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而非“长期缺位”。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 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 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 项,无中生有,“扭转形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错误。文中说“从学校来讲……从家庭来讲……从社会来 讲……”“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我们需要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劳动教育体系 的建构”,但并未提及扭转形势需要多久。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 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 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制定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 繁的渐进的学习体系,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受到适切的教育和锻炼”可概括为:教育主管部门要精心策划,制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 进的学习体系。 依据“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实 现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的回归,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各种能力,增 强社会责任感”可概括为:搞好学校的劳动教育需要多方努力形成全社会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依据“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可概括为:家校积极配合,共同培育孩子的劳动 观念。 依据“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可概括为:政府管理部门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 依据“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平均每周 1 课时,这样是 搞不好劳动教育的。应结合各科教学,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可概括为:学校单独设课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 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 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腻 段锡民 余枫开车,妻子坐副驾驶位,儿子余集宁坐后排。一家三口驾车去海棠峰景区游玩。 海棠峰是位于草原边缘的一座小山包。尽管山坡上有成片的野花、山脚下有蜿蜒的小河、清澈的水泡 子、点缀着红柳的草甸、成群的牛羊,可这里原本并不知名。直到前年,弘缘集团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投 资打造,建起蒙古大帐,有了手把肉,篝火……良好的生态再加上民俗的神秘感,使景区火了起来。 不过眼下是淡季,天色又早,龙城通往景区的这条公路上车很少,放眼望去,只约两公里的前方有一 辆银灰色轿车在跑。 这一百多公里的孤道,连个加油站、修理铺都没有,万一……余枫是个汽车修理工。 呸!臭嘴,妻子瞪他一眼。 没想到嘴还真臭,妻子话音刚落,就出事了。不过不是余枫的车,是前面那辆。银灰轿车扭几扭停在 路边,一位老头下车查看左后轮,看来是车胎爆了。 备胎人家自己能换,少管闲事:妻子见余枫在减速,忙阻止他。可余枫还是停下了。 老人打开后备厢,吃力地挪出备胎,伸脚蹬了一下,脸色变了:备胎是瘪的。余枫见状打开自家车的 后备厢,妻子拽拽他的衣袖:干啥,万一咱也爆胎咋办? 余枫斜睨她一眼说:把个老人扔半道上,咋好意思? 儿子余集宁也下了车,帮忙把轮胎滚到老人车后:换这个,还好车型一样。 老人抹把汗,瞄了一眼余枫的车牌:谢谢,谢谢!回城我就还你,费用该咋算就咋算。 都出门在外的,说啥费用啊。余枫说着去拿千斤顶。这时车里又钻出位老太太: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的,阿弥陀佛,幸好遇上了好人哈…… 见瘪轮已悬起,儿子余集宁忙把十字扳手递给老爸,又到路边寻来两块石头倚住前轮。老太太笑眯眯地对余枫妻子说:你儿子?多好的孩子哈。 余枫媳妇叹气:嗐!好啥,大学学个破会计,毕业两年了,还在家耗着,愁死人了。 有会计证吗,为啥不应聘呢?老头插嘴问。 证早考下了,笔试也都过了,可哪次招聘没猫腻?也是,会计嘛,谁不想用自己人啊,余枫气嘟嘟地 说:考一把生回气,看来也是修车命了。 车修好,老头要了余枫的电话号码。两车相跟着上路了。妻子瞥了余枫一眼:刚才老头说啥,让儿子 建服务站? 哼!吹呗,气球啊,吹口气就成,那得多少钱啊! 后座上的儿子若有所思地向车窗外看了一会,打开了随身带着的笔记本电脑。 余枫从后视镜扫了儿子一眼,摇摇头。儿子也看到了老爸的神情,他苦笑一下,低下头敲起了键盘。 两天后,老头开着车来还备胎,还掏出两百块钱,说是修理费。余枫留下了四十元,帮老人把补好的 备胎放进后备厢。临上车老人突然说,近日弘缘集团有个招聘会,其中招财会人员一人,让他儿子马上在 网上报名。余枫摇头:算了吧,那可是大公司,想进的还不挤破脑袋?老人急了,一把攥住他的胳膊:一 定要报名啊,听我的,这公司保证没猫腻…… 不出所料,应聘财会的呼啦啦地来了四五十人。不过,余集宁还是顺利进入了四人面试名单。 三名面试官提了几个常规问题,应聘者都对答如流。主持面试的财务经理不动声色地听着,但最后他 总会抛出个应用题:针对本公司业务及现状,规划一个项目,或提一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大概都有所准备,前三名答得还不错,虽然空泛,经理仍在心里给了个及格分:回去等公司的通知吧。 第四个上场的正是余集宁。听了经理的提问他怔了一下,但紧接着就微笑着答起题来。他的建议正是 在景区至龙城间公路上建服务区。 经理心里“咯噔”一下:奇了!正是在昨天例会上,董事长建议,拟建景区至龙城公路的服务区,并 指示企划、财务部门制定可行性报告和项目概算;可这小子今天就……这也太巧合了?莫非,他跟董事长 有什么瓜葛?经理犯了嘀咕,提笔在面试名单上余集宁的名字旁打下一个“?”。 可不一会儿功夫,问号就被经理涂成了“!”。因为余集宁的设想比董事长拟议的要周全得多。除加油 站、修理店,还有流动修理车,甚至还建议每隔十公里建一处指示牌,标明服务项目、与服务区的距离以 及套装公司形象广告。 而更让经理惊讶的是,讲完总体设想,接下来余集宁竟还很细致地给出了建设项目的申办程序和财务 概算。 经理伸手在名字上打了个钩:不管跟董事长有无瓜葛,都没说的。他撂下笔微笑着跟两位同事交换了 一下眼色,然后站起身说:尽管还要走程序,需董事长签字,但我还是很负责任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摘编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8 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枫的助人为乐为儿子在应试中的优秀表现做铺垫:良好的家风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B. 余枫的妻子阻止余枫帮助老人,说话时也多带有怨气,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文化素养不高。 C. 弘缘集团招聘财会人员,余集宁是否会遭遇招聘的暗箱操作在文中没有体现,却引人深思。 D. 文章结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样的布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8. 小说以《猫腻》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批判一些单位招聘时暗箱操作的现象。③“猫腻” 在文中具有反话正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9. ①余集宁靠实力被当场录用,这个结尾出人意料,但前文巧设伏笔,如余集宁低头敲键盘的细节、老人 的保证等为下文做了铺垫,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让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引人深思。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实力比关系更重要。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 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 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 确判断。 B 项,“看出她的文化素养不高”错误,文章写余枫妻子阻止余枫帮助老人,说话时也多带有怨气,但态度 并不强烈,只是由于儿子屡遭不公待遇而心中不满,所以作者对这一形象并无讽刺之意,只是以此人引出“猫 腻”,并衬托“父子俩”的助人为乐精神。且“精神品质”与“文化素质”更无必然联系。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 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 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 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手法效果方面:“猫腻”一词是敏感词语,以此为题目,设置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主旨方面:(1)与文中“证早考下了,笔试也都过了,可哪次招聘没猫腻?也是,会计嘛,谁不想用 自己人啊,余枫气嘟嘟地说:考一把生回气,看来也是修车命了”相照应,批判一些单位招聘时暗箱操作 的现象。(2)结合“他跟董事长有什么瓜葛?经理犯了嘀咕,提笔在面试名单上余集宁的名字旁打下一个 【‘?’”“因为余集宁的设想比董事长拟议的要周全得多……而更让经理惊讶的是,讲完总体设想,接下 来余集宁竟还很细致地给出了建设项目的申办程序和财务概算”“尽管还要走程序,需董事长签字,但我 还是很负责任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内容可知,此次招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猫腻”,但是真正 让余集宁被录取的原因还是他的才华。所以在这里,“猫腻”有反话正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实 力比关系更重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情节安排和分析文本结尾艺术特色的能力。一般包括结构、内容、表达三个要点。内容重点 把握交代了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展现有什么作用,抒发什么情感三方面。结尾部分的常见结构 作用有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文中某些内容)和层层深入,总结全文等。表达方面则主要指在 交代内容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和结构安排产生的效果等。 结尾最大的特点就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赏析这中结尾类型的效果主要把握三个方面:1. 出人意料 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2.分析前文的伏笔。3.分析其对人物塑造及文章主题的作用。 “尽管还要走程序,需董事长签字,但我还是很负责任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与前文“证早考下了,笔 试也都过了,可哪次招聘没猫腻?”“算了吧,那可是大公司,想进的还不挤破脑袋?”“不出所料,应 聘财会的呼啦啦地来了四五十人”等内容相对照,出人意料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伏笔方面,前文“证早考下了,笔试也都过了”“后座上的儿子若有所思地向车窗外看了一会,打开了随 身带着的笔记本电脑”等内容说明余集宁是有实力和准备的,所以这个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主旨方面,“因为余集宁的设想比董事长拟议的要周全得多……而更让经理惊讶的是,讲完总体设想,接 下来余集宁竟还很细致地给出了建设项目的申办程序和财务概算”“尽管还要走程序,需董事长签字,但 我还是很负责任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等内容充分说明,真正让余集宁被录取的原因还是他的才华与实 力。从而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绘字士章,愃弟也。豫章王嶷镇江陵,绘为镇西外兵参军,以文义见礼。时琅邪王诩为功曹,以吏 能自进,嶷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陈蕃,然阁下自有二骥也。”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此人应声曰:“未审孔 丘何阙,而居阙里。”绘默然不答,亦无忤意,叹其辩速。 后历位中书郎,掌诏诰。敕助国子祭酒何胤撰修礼仪。永明末,都下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西 邸,绘为后进领袖。时张融以言辞辩捷,周颙弥为清绮,而绘音采赡丽,雅有风则。时人为之语曰:“三 人共宅夹清漳,张南周北刘中央。”言其处二人间也。鱼复侯子响诛后,豫章王嶷欲求葬之,召绘为表言其事,绘须臾便成。嶷叹曰:“祢衡何以过此。” 后魏使至,绘以辞辩被敕接使。事毕,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 隆昌中,兄悛坐事将见诛,绘伏阙请代兄死,明帝辅政,救之,乃免死。明帝即位,为太子中庶子。 安陆王宝晊为湘州,以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宝晊妃,悛女也。宝晊爱其侍婢,绘夺取, 具以启闻,宝晊以为恨,与绘不协。遭母丧去官,有至性。服阕,为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 徐州事。 及梁武起兵,朝廷以绘为雍州刺史,固让不就。众以朝廷昏乱,为之寒心。绘终不受,乃改用张欣泰。 转绘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 及东昏见杀,城内遣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赍其首诣梁武帝于石头。转大司马从事中郎,卒。 (节选自《南史·刘绘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B.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C.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D.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丘,字仲尼,战国末期鲁国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B. 中书郎,官名,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后改名中书郎、中书侍郎。 C. 永明,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年号发端于中国,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 D. 服阕,指古代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丧服制度是古代居丧期间的服饰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绘性情通达,言谈风趣。刘绘与赖姓郡人相见时风趣调侃,郡人对答神速,刘绘不以为忤。 B. 刘绘颇有文才,屡获好评。刘绘曾参与编修礼仪、接待来使等重要事务,上下各阶层都称赞有加。 C. 刘绘为人孝悌,兄弟情深。刘绘请求代为犯事的兄长而死,终获赦免;母亲去世他也尽心服丧。 D. 刘绘深得信任,终于遭忌恨。刘绘深得安陆王宝晊的信任,代为处理湘州事务,后遭到忌恨而去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 (2)及梁武起兵,朝廷以绘为雍州刺史,固让不就。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刘绘对人说:“不要说润色不容易,仅仅只是听懂我的话就很难了。”(2)等到梁武帝起兵,朝 廷派刘绘淡人雍州刺史,刘绘坚决辞让不接受任命。【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 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 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本题中,“出为”是固定搭配,“调出京城担任”或“出朝担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D 两项;依据 A、B 两项的最后依据“而居秽里”可知,“秽里”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应为“所居名秽里”,排除 A 项。 译文:刘绘性情通达聪悟,出朝任南康 相,郡里有一人姓赖,住在秽里,拿着名片来拜见刘绘,刘绘同他 开玩笑说:“您有什么污秽,因而住在秽里?”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了解词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 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 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 释相关的内容。 A 项,“战国末期”错误,应为“春秋末期”。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 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 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 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遭到忌恨而去职”错误,原文是“遭母丧去官”,并不是“遭到忌恨”。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无论”,不要说;“易”,容易;“但”,仅仅、只;“得”,听懂。 (2)“及”,等到;“以……为”,让……担任;“固让”,坚决辞让;“不就”,不接受任命。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 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 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刘绘字士章,刘愃的弟弟,豫章王萧嶷镇守江陵,刘绘任镇西外兵参军,因善解文章义理受到礼遇。 当时琅邪人王诩任功曹参军,因有办理公务的才能而受到重视,萧嶷曾对幕僚们说:“我虽不能得到陈蕃 的后嗣,但是我的幕府中自由两位能人。” 刘绘性情通达聪悟,出朝任南康 相,郡里有一人姓赖,住在秽里,拿着名片来拜见刘绘,刘绘同他开 玩笑说:“您有什么污秽,因而住在秽里?”这人应声答道:“不明白孔丘有什么缺陷,因而居住在阙 里。”刘绘听后哑口无言,但也不认为他顶撞冒犯,而是叹服他的辩才敏捷。 后来历任中书郎,负责起草诏诰。后又受黄命协助国子祭酒何胤撰写礼仪。永明末年,京都人士热衷 谈文章义理,都聚集在竟陵王西邸,刘绘成为少壮派中最杰出者。当时张融因言辞善辩敏捷,周颙更加清 丽,而刘绘的言谈富丽华赡,素有风范。当时人们为此这样说:“三个人共宅而居,中间夹着清漳水,张 融在南,周颙在北,刘绘在中央。”意思是刘绘处在张、周二人中间。 鱼复侯萧子响被杀后,豫章王萧嶷想请求朝廷批准安葬他,召刘绘起草奏章,刘绘一会儿就写成了。 萧嶷叹息说:“祢衡凭借什么超过这(刘绘的才能)。”后来北魏使者来朝,刘绘因言辞善辩受命接待使者。 接待完毕,应当摆写答辞。刘绘对人说:“不要说润色不容易,仅仅只是听懂我的话就很难了。” 隆昌年间,刘绘的兄长刘悛因犯事获罪将要被诛杀,刘绘拜伏在殿前请求代替兄长受死,当时是明帝 辅佐政事,出面营救,才得以免死。明帝即位后,(刘绘)任太子中庶子。安陆王萧宝晊任湘州太守,任命 刘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主管湘州事务。萧宝晊的妃子,是刘悛的女儿。萧宝晊很疼爱他的一个侍女, 刘绘想夺为己有,侍女将此事禀告萧宝晊,宝晊很恼怒,从此与刘绘不和。刘绘逢母亲去世,离职服丧, 服丧期间很是纯孝。服丧完毕,任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管理南徐州事务。 等到梁武帝起兵,朝廷派刘绘担任雍州刺史,刘绘坚决辞让不接受任命。当时众人都因为朝政昏乱, 感到心寒意冷。刘绘最终不接受任命,朝廷于是改派张欣泰。调刘绘担任建安王车骑长史,管理府国事务。 等到东昏侯被杀,城内众臣派刘绘和国子博士范云等人带着东昏侯的首级到石头城迎接梁武帝。刘绘 转任大司马从事中郎,死于任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 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 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 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 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干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 15. 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⑴夜深风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⑵ 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二人友情的纯洁深挚;⑶以景结情,既表达了 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 C 项,“直抒内心痛别之情”表述错误,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 满扬州”词句,杜牧在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直到宋代,此曲仍 风行民间。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 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离怀别思表现含蓄蕴藉,并 非直抒胸臆。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鉴赏分析能力。考生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全诗,结合作者和 创作背景考虑分析,从内容、手法,情感效果等角度综合考虑。诗歌最后两句是“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 一江明月碧琉璃”,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 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 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 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这首词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 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佐僚们的友情,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 景,从艺术特色方面来看,全诗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 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 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只要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然后和选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 最后说“__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________”。 (3)《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_____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来赞叹, 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 【答案】 (1). 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忽复乘舟梦 日边 (5). 转轴拨弦三两声 (6). 未成曲调先有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 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 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是提示,同时注意“晦朔”“蟪蛄”的书写;(2)“闲来无事不 从容”“闲来垂钓,却”是提示;(3)“校弦试音”“诗人……赞叹……一个‘情’字”是提示,同时注 意“拨”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 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 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 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是无限的,人类的文明创造也同样是无限的,在____________的中国植物天地中,《改变世界的中 国植物》摄制组试图探寻中国植物背后的文化底蕴,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终于完成了这 一部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的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作为一部大规模系统性拍摄中国植物的大型纪录片,它的 拍摄采用了最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通过航拍、延时、微距、高速等常规和非常规拍摄手段,以极致生 动的镜头呈现出植物的生命力。( )。 为了获取足够多的素材,他们攀过巍峨陡峭的雪山,渡过宁静高洁的圣湖,越过雅鲁藏布江蜿蜒深邃 的的河谷,穿过____________的林海,横跨过____________的戈壁,深入过沃野千里的平原,探寻过逶迤蛇 行的“丝绸之路”。在两年多时间里,近 200 人参与创作,素材总时长达 1200 小时。通过磨难与艰辛,摄 制组终于收集到了如诗如画般的众多景象,每一帧上都是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中国植物的自然之美与摄 制组不辞辛劳的努力相衬,创造出一部全面展现植物世界的自然类纪录片,形成这一____________的艺术 结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包罗万象 人迹罕至 寸草不生 美轮美奂 B. 应有尽有 人迹罕至 孤云野鹤 富丽堂皇 C. 包罗万象 穷乡僻壤 寸草不生 富丽堂皇 D. 应有尽有 穷乡僻壤 孤云野鹤 美轮美奂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参与者不仅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目睹植物长达几个月的生长历程,而且能够借助影像更细致地了解植物的 各个组成部分 B. 参与者不仅能够更细致地了解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可以借助影像在几分钟之内目睹植物长达几个 月的生产历程 C. 借助影像,参与者不仅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目睹植物长达几个月的生长历程,而且能够更细致地了解植物 的各个组成部分 D. 借助影像,参与者既可以了解植物各个更细致的组成部分,又能够在几分钟之内目睹植物长达几个月的 生长历程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历经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如诗如画般的众多景象,每一帧都是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 B. 历经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众多如诗如画般的景象,每一帧都是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 C. 通过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众多如诗如画般的景象,每一帧都是属于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 D. 历经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众多如诗如画般的景象,每一帧都是属于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 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 确答案。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语境的对象是“中国植物天地”,应选“包罗万象”。 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穷乡僻壤:荒凉贫穷而偏僻的地方。语境的对象是“林海”, 偏僻荒凉,应选“人迹罕至”。 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孤云野鹤:比喻不求名利的人。语境说的是“戈壁”,应选 “寸草不生”。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也有“美好 绝妙”的意思。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语境说的是这部“纪录片”美 好绝妙,应选“美轮美奂”。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 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前句以“以极致生动的镜头呈现出植物的生命活力”结尾,后句“借助影像”放在句首,紧承“镜头”,更 恰当,排除 A、B;先“目睹”,后“了解”,更符合表达逻辑,排除 D。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 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 项,语序不当,应把“众多”放在“如诗如画”之前。 B 项,正确。 C 项,搭配不当,把“通过”改为“历经”;成分赘余,删除“属于”。 D 项,成分赘余,删除“属于”。 故选 B。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 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 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 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据说,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都抽出来,可以达到十万公里,环绕地球赤道两圈半。血管系统只有动脉 和静脉,它们相伴而行,但不管离得有多远,走得有多近,①___________。区别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开放的系统,②___________,不允许出现漏血现象,如果有漏血、出血现象,血液不断减少,自然会引发 机体衰亡。③___________,为人体各个器官提供营养起到关键作用,韧性好,动力足;静脉主要回收乏氧 的静脉血,韧性差,较舒缓。 【答案】 (1). 它们始终保持独立而行 (2). 血管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3). 动脉主要输送富 氧的动脉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 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①空,依据前文“它们相伴而行,但”可知此空所填内容要与“相伴而行”意思相对; 第②空,依据前文“区别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开放的系统”可知,此空强调血管系统的封闭性。 第③空,依据后文“静脉主要回收乏氧的静脉血”可知,此空应该是强调“动脉主要输送富氧的动脉血”。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 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 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21.把下面一段文字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8 个字。 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一项最新考古成果:在青羊区通锦桥附近,发现了唐代、明代、清代 三个时期的城墙。这一发现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以及成都城市与社会 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在通锦桥附近发现的唐城墙遗址,多以古墓中 的墓砖作为筑城材料,为东西走向,略成弧形。明代城墙仅见夯土墙体,叠压于唐代城墙两侧,未见包砖。 清代城墙则是在唐宋时期城墙垮塌堆积基础上修建,仅存北侧基础,墙体及砖墙均已不存。 【答案】成都青羊区发现唐、明、清古城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 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 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题中的主要信息在“:”后,“:”后有五句话,后四句是对第一句的展开说明,所以只需要将“在青 羊区通锦桥附近,发现了唐代、明代、清代三个时期的城墙”压缩到 18 字内即可。其中地点是“成都青羊 区”,事件是“发现唐、明、清古城墙”,最后进行整理作答。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 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 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此你有何理解?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真正的勇者 有些人在看清生活的真相过后,感觉万念俱灰,生机俱无,自暴自弃。而有些人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与 痛苦的折磨后,却依然热爱着生活。这就是生活真正的勇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他也要付出 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勇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但是你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回报。 一个真正的勇者,不仅仅是体力之勇,更是精神与意志的勇者。他们不论是对待学习、工作、或者创 业,都是认真付出,努力进取。他们不会因为短时间之内没有看到满意的结果就发牢骚或者抱怨。他们并 不奢望每一次付出都会结出累累硕果,而是在不断努力的耕耘中,最终收获与回报。 真正的勇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回复,但是你不争取,就放弃了争取公平的权 利。 一个真正的勇者明白有些事情必须自己争取,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面对自己的利 益,需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期待着别人来给你一个公平。只有心态阳光而积极,不放弃应有的权利与利 益,那么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公平待遇。 真正的勇者懂得,并不是所有的花朵都在春天开放,有些花朵迟迟未见花期,即使在盛夏依未绽放花 蕾。 春天虽然是百花盛开的季节,然而却未必是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一席之地。那花期迟迟不开的秋菊, 在秋天里同样有它骄傲的芳姿;那寒冬的腊梅,在冰天雪地里,迎着料峭寒风绽放着清香;更有那小草, 也许一生也未逢花期,但它依然活得生机勃勃。 生活之事,当你经历的多了,才知道十有八九皆不如意;生活之路,当你行走的多了,才知十条大道 九条是坎坷;生活之人,当你阅历的多了,才知十人有一人懂你心已不错。但这些,都不能阻碍你对生活 的热爱。哪怕春天只有一朵鲜花开放,也要让它高高地绽放在枝头;哪怕十条路只有一条路走得通,那就 坚持走下去,走到最后一定是阳关大道;世上之人万万千千,有一个人能够懂你的心,就已足够,何必牵 强所有的人心?是啊,“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有些人在看清生活的不容 易,艰难之后,却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为梦而逐。他们始终坚信生活是美好的,始终相信那些坎 坷与磨难是正常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勇者,这才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用心审准题意,否则“欲速则不达”。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 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 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 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 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 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 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 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类作文,要求考生针对罗曼罗兰的名言发表看法。立意的根本在于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里的“真相”更侧重于生活的不如 意、困难、挫折、不公、甚至黑暗等;“热爱生活”则是指向往美好、乐观生活、坚持理想等;“世上只 有一种英雄主义”则是在肯定这种“热爱生活”的做法。 参考立意: (1)坚持理想; (2)相信明天; (3)真正的英雄能直面生活的苦难; (4)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素材: (1)或许,在现实面前,很多人慢慢变得焦虑和失落。“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没钱和去不了的地方”,这 样的论调很多。然而真相却是:越黑暗的地方越需要光,有人选择坐在黑暗里,有人选择努力成为光明。 (2)真正的英雄是在时代中穿行缠斗,却始终不会放弃热爱、放弃理想,人生漫漫,放弃不叫勇气,坚持 才需要勇气。 (3)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一边受伤,一边成长,一边流泪,一边坚强,一边幸福,一边忧伤。生活不会 一直有快乐,也不会一直有阳光,会有阴霾,也有灰暗,这便是生活。 (4)那些成功的人,总有一个自己坚定不移地相信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个终极目标的指引下不断积蓄 着能量,才能够不被困难和挫折吓到,在这个艰苦跋涉的旅途中从一而终地坚持下去本就是一种成功。 (5)史铁生曾自嘲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才是写作。他的笑谈,在旁人看来却异常心酸。但他不以为然, 内心宁静,早已彻底看透了生死,生病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另一种体验罢了,况且“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 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6)世界是美好与未知的,世界也是无趣与必然的。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去创造美,去获取快乐。“认清 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真正的勇士”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同时又贯穿全篇。开篇以对比的手法,指出: 这就是生活真正的勇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他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紧扣名言含 意。接下来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对“真正的勇士”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之后采用排比手法,指出“生 活的真相”,同时强调该有的“热爱”。最后再次重申名言,突出主题。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 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 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 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 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 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