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届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 答案详解
第 1 题
【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解题分析】 A、B、C 项的理解和分析都是正确的。着重说一下 C 项,原文中的重要概念“炎黄传说”,其体
裁有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而“原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则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和尚未经考古证实的炎
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D 项,“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对过去与现实的认知”,但并未关注
“现实对过去的影响”,故“也关注两者的相互影响”理解错误。故 D 项是选择项。
第 2 题
【参考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解题分析】 A、B、D 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都是正确的。着重说一下 B 项,炎黄传说的“世俗化特征”
包括“时代痕迹”与“区域文化特征”,分析 “现代民间传说”为例,旨在论证炎黄传说的“时代痕迹”;举
“湖南流传的炎黄传说”为例,旨在论证炎黄传说的“区域文化特征”。这两者均属于对“世俗化特征”的论证。
故 B 项的分析正确。C 项,“眼光向下”体现是作者的研究方法,而其论证立场则是“从中揭示炎黄记忆的当代
建构与炎黄记忆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该项把“论证立场”(“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混为一谈,分析
错误。故 C 项是选择项。
第 3 题
【参考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重在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解题分析】 A、B、D 说法都是不正确的。着重说一下 A 项,其推断的依据是“炎黄传说更多的是历经附会、
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而“经后人附会、添加、嫁接而成的炎黄传说”实际上就是“衍生形态炎黄传
说”,它是后人所为,并且是“附会、添加、嫁接而成”的,故不可能是“炎黄时代的史实”。故该项的推断是
不正确的。C 项,“走进田野、走进民间越深入”,意味着“民间访谈、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整理工作”就越扎
实,也意味着“挖掘或搜集到更多、更生动的炎黄传说”就越有可能。故 C 项的推断正确,是选择项。
第 4 题
【参考答案】B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
【解题分析】
A 项是对材料一第二段、倒数第二段和材料二末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材料一第二段叙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最早提出‘厕所革命’这一概念,意在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有关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而材
料一倒数第二段述及的厕所和互联网相结合,是中国成都等城市推进“厕所革命”的一大举措。此外,材料二言
及中国“厕所革命”“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厕所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样本。”因此,转述
前后的信息等值,
A 项是正确的。B 项是对材料一第二至四段和材料三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材料一第四段提到在全国推进
“旅游厕所革命”,材料三第二段提及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而材料一第二、三段言及的环境卫生观念和健康
意识是彻底解决我国农村“如厕难”状况的关键,而非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进而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关
键。材料一第四段谈及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进而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可以借助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
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且“破旧立新”主要指向规范、体制的更新与发展。该项表述与原文的信息不等
值,因此,B 项是不正确的,是选择项。
第 6 题
【参考答案】
①推进“厕所革命”,旨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有助于国家文明工程的深入推进和新农村建设;②推进“旅游厕
所革命”,有益于旅游产业对国家 GDP 做出贡献,以及乡村旅游扶贫战略;③推进互联网时代“厕所革命”,
有利
于对公共服务的整体提升以及启发网络科技的应用场景拓展起到促进作用。(一点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酌情评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
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本题为主观题,要求就“在我国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要准确回答
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在检索、提取文本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梳理和综合多个材料的内容,形成
答题要点。
本题答案信息主要分散在三则材料的若干段落中。首先,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不懈推进
“厕所革命”,旨在“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以及材料二第二段所讲“厕所革命”映照出“国家
文明工程的步步深入”,还有材料一第三段总书记谈到的“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上述内容可以归为第一点,侧重就我国推进“厕所革命”的初衷谈推进“厕所革命”的必要性。其次,结合材料3
一第五段提到的多数地区旅游厕所得以改进,中外游客的如厕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使得中国旅游产业对 GDP 做
出
贡献。另外,材料三第二段提及“把农村厕所这块短板补齐,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扶贫的助益。以上内容可
以归为第二点,偏重从“旅游厕所革命”的益处这一角度谈推进“厕所革命”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材料一末两
段涉及的厕所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互联网+公厕”计划,对公共服务的整体提升有促进作用,将启发网络科技的
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上述内容可以归为第三点,偏向据互联网时代“厕所革命”的有利之处这一维度谈其必要
性。
第 7 题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内容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题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B。
A 项,文章第三段介绍罗布泊的由来,罗布泊是蒙语译名,意为“汇水之地”,充满美好的寓意,这里曾是塔
里木盆地最低洼处,四面八方的河汇聚而来;第四段“绿林环绕,百花盛开,牛马成群,生命绽放”描绘了罗布
泊曾经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第五、六段笔锋急转而下,“筑坝截流,疯狂水利”“绿洲日渐干涸”
“滴水无存,人烟断绝,春风不度,飞鸟不来”等描写罗布泊生态被破坏的景象,罗布泊“汇水之地”成了“死
亡之海”,令人痛惜、引人深思,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本项正确。
B 项,罗布泊艰苦的条件、荒无人烟的环境,使加油站人员“不想说,没话说,日子长了,连话都不会说了”,
这便是“荒漠综合症”;原文中镇长说“狗是伴儿,有它你们不寂寞”,以及下文中“逗我们玩儿”“带狗出去
遛”,表明老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的寂寞,但文中并未表明老布的出现,治愈了大家的荒漠综合症。
因此,本项的分析鉴赏有误,是答案项。
C 项,罗布泊“地下 140 米全是盐”,“没盐的土也养不活”表明作者尝试改变罗布泊植物种植的土壤未果,
“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表明罗布泊土质与其他地方的不同,“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表明罗布泊荒
无人烟,四野苍茫,没有任何的参照物;以上文字都极写罗布泊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罗布泊加油站人在恶劣条件下
建设筚路蓝缕,充满艰辛。因此,本项正确。 4
D 项,文章开头“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用婉曲之语点明因罗布泊环境的恶劣而“春风不度”,文
末“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 引人深思,是对前文的呼应,同时作者巧借斑鸠在油站的雨棚下搭窝的场景,寄托深
沉的情感,寓意罗布泊春天的生机,寓意罗布泊的未来充满希望,罗布泊因有加油站人为代表的建设者而充满希
望,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因此,本项正确。
第 8 题
【参考答案】①狗与人的形象相互映衬,写出罗布泊加油站人员与三代狗之间相互陪伴守望的真挚情感,进一步
表达了罗布泊加油站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②以小见大,三代狗的经历暗示着罗布泊加油站建设的变化过程,
诠释罗布泊加油站人的传承、坚守与奉献精神。 (每点 3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试题分析】文章中主要形象是罗布泊加油站人,但是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来讲述三代狗的故事,刻画老布、小布、
小小布等三代狗的形象,这正是文章在刻画形象时富有深意的地方。其用意主要在于:一是狗的形象与人的形象
互相映衬,前文中写出老布与小布的忠诚与灵性,“三代狗,前赴后继,陪伴了我们十几年”,写出罗布泊加油
站人员与三代狗之间相互陪伴的真挚情感,同时不善言语的罗布泊加油站人,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寄寓了深情,表
明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二是以小见大,剪裁精妙,文中“小布的孩子又接班了,跟我们一起坚守”“从没
水、没电、没路、没人的苦难岁月,一直陪伴到现在,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有了人,有了新的加油站,有
了年轻的站长”等文字,表明三代狗的经历暗示着罗布泊加油站的变化过程,诠释着罗布泊加油站人的传承、坚
守与奉献精神。
第 9 题
【参考答案】
关于真实:①记述的是真人真事。②讲述者老站长孙富民是罗布泊加油站建设的亲历者。
关于生动:①多用口语,如“那还能长啥”“蔫了”“老结实了”“扒拉”等,富有生活气息,真实生动。②巧用修
辞,如“连苍蝇也是公的”“秀恩爱”等,形象生动。③善用诗意的笔调,如描写罗布泊的美丽画面和斑鸠搭窝
的场景等,隽永灵动。(真实 2 分,生动 4 分。)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题分析】
文章内容具有纪实性的特点,语言表达上富有生动性。作品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处理上较为独到,也是“这一篇”
艺术创作的“苦心孤诣之处”。5
从纪实性的角度而言,一是作品选材真实,取自罗布泊加油站建设者的真人真事;二是文章的大量篇幅是由老站
长孙富民讲述,他是罗布泊加油站建设的亲历者。纪实性让作品有了丰厚的现实土壤。从生动性角度而言,一是
文章多用口语,如“那还能长啥”“蔫了”“老结实了”“扒拉”等,通过老站长之口,使罗布泊加油站建设的
故事栩栩如生,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又生动。二是巧用修辞,如“连苍蝇也是公的”等,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罗布
泊生活的单调与寂寞,“秀恩爱”“帅哥一个”等,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刻画小布的形象,点明人与狗相互陪
伴的真挚情感,语言诙谐又形象生动。三是善用诗意化的笔调,如开头描写罗布泊的画面,如“绿林环绕,百花
盛开,牛马成群,生命绽放”“人烟断绝,春风不度,飞鸟不来”等,如斑鸠搭窝的场景等,寄寓作者深沉的情
感,文字隽永灵动。
第 10 题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法,句式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B。
【解题分析】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于谪所”补充说明“召辅佑”的处所,不应断开,排除 A 项;“诏追复元官”意思是“朝廷下诏追复向士璧
的原官”,“复元官”是“诏追”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 B 项;“恩数”是“指朝廷赐予的封号等级”,
不应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C。加上标点,则是: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样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
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第 11 题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实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B。
【解题分析】A 项,“考中了进士就可以直接当官”说法有误,考中了进士只是获得当官的资格,还需经吏部选
试后方可授予官职(参见《中国文化辞典》)。故 A 为选择项。
第 12 题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考查准确理解词义、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 C。
【解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对选项中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分别进行判断。同时注意该题的设误类型,如曲解词义、无中生有、信息错位、评析失当等。做题时要回归语
境,理解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进行比对。B 项中,“与吕文德一起用计砍断浮桥”分析
不正确,用计砍断浮桥的是向士璧,故选 C。
第 13 题 6
【参考答案】
(1)向士璧不等接到朝廷的命令,就进军归州,并且捐出家财百万来供给军费,他的精神值得嘉奖。(5 分。
“进师”“赀”译对各 1 分,句意译对 3 分。)
(2)向士璧极力守卫,听说后面部队将到,派王辅佑率领五百人前往侦察情况。(5 分。“遣”“觇”译对各 1
分,句意译对 3 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
职等;然后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1)进师,进军;赀,钱财。(2)遣,派遣;觇,侦查。
【参考译文】
向士璧字君玉,是常州人。他恃才负气,精明强悍,很是洁身自好,绍定五年考中进士,不断升官至平江府通判,
因为臣僚弹劾被免职。后来他被起用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因为监察御史胡泓弹劾而被免职。他被起用为高邮
知军,制置使丘崇又奏论将他免职。他被起用为安庆府知府、黄州知州,又调任淮西提点刑狱兼黄州知州。合州
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向士璧多次建立奇功。皇帝也对众位大臣说:“向士璧不等接到朝廷
的命令,就进军归州,并且捐出家财百万来供给军费,他的精神值得嘉奖。”向士璧升任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
旨,仍担任旧职。开庆元年,涪州危急,朝廷又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北方军队在江两岸驻营,长达几十里,阻
挡船队不能够到达浮桥。当时朝廷从扬州抽调贾似道以枢密使的身份到六路宣谕诏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贾
似道进驻峡州,传书向士璧将军事交给吕文德,向士璧不听从,用计弄断浮桥向皇帝报捷,并详细说明计策。不
久,吕文德也来报捷。向士璧回到峡州,正怀疑遭到排挤,不久被征召为宣抚司参议官,迁任湖南安抚副使兼潭
州知州,不久,升任湖南制置副使。元朝大将兀良哈䚟的军队从交址往北撤退,先头部队到了城下,围攻很猛烈。
向士璧极力守卫,听说后面部队将到,派王辅佑率领五百人前往侦察情况。朝廷派易正大当监军,在南岳市与敌
军相遇,一战有功,潭州之围于是解除。军情报告上去,赏赐金带,叫他佩戴,进升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仍担任
其他的旧职。贾似道拜相,忌恨他的功劳,不但对他不加奖赏,反而暗示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地弹
劾罢免了他,送到漳州居住。又核查守城时所花费的钱粮,抓到行部责令他偿还。幕僚方元善,极力迎合贾似道
的心思,向士璧因此获罪而死,(方元善)又拘捕他的妻妾来索取。这以后方元善改任吉水县知县,不久回来后
发了疯病,常常喊向士璧的名字。当时王辅佑也被贬到远地,等到文天祥起兵时到贬谪地去召王辅佑,王辅佑却
已经死了。德祐元年三月,朝廷下诏追复向士璧的原官,仍旧给予侍从官的恩典,在潭州建庙。第二年正月,太
府卿柳岳乞求录用他的子孙,朝廷诏令听从他的建议。
第 14 题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时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形象、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概括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评价诗歌的风格特点。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题解析】 7
诗题为“得弟消息”,首联破题,点明自己最近收到弟弟杜颖从平阴传来得信件,得知弟弟逃亡到平阴尚在人世;
第二句中的“怜”字,痛惜悲悯之意,“怜”字是整首诗的诗眼,整首诗扣紧“怜”而“怜弟而复自伤”,表达
了诗人对弟弟的手足之情,抒发了乱离悲苦之情。整首诗语极沉痛,一字一泪,始终未涉及“欣喜”“欣慰”之
意,故 A 为选择项。
颔联承接首联,写所得到的弟弟有关消息。侧身,言避寇不敢正行;寄食,依附别人生活;一家村,指平阴荒僻
之乡。这两句写弟弟一路坎坷逃到千里之外的平阴,现在依附在那个荒僻之地。B 项正确。
尾联“不知”两句,意思是死期将至,不知到死亡之时是兄招弟魂还是弟招兄魂。诗人感慨战火频起,时局动荡,
兄弟二人相隔千里,彼此存亡难卜,恐怕直到死期将至之时,兄弟也不复相见了。此联直抒胸臆,感慨人难相见,
只能招魂,悲痛之情溢于言表。C 项正确。
整首诗全诗语言精练、典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传递出诗人无限复杂的感情,对兄弟的关爱之情以及乱离
之痛充溢诗间,情感真挚,不事渲染铺陈,没有刻意雕琢,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D 项正确。
第 15 题
【参考答案】①“新”“旧”;②烽火台燃起烽烟,又一场新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我悲痛哭泣,眼泪顺着原
来的泪痕流下了;③“新”“旧”二字,精炼传神地表达出杀伐还未休止,而离乱悲痛已久的惨痛现实。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题分析】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颈联“烽举新酣战,
啼垂旧血痕”,“烽举”,举起烽火,表示有敌情;“酣战”,战斗激烈;“血痕”,泣血之痕。这两句诗的意
思是,烽火台燃起烽烟,又一场新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我悲痛哭泣,眼泪顺着原来的泪痕流下了。而酣战曰
新,见杀伐未休;血痕曰旧,见乱离已久。这两个字看似普通,却极为传神,形象地表现了当时杀伐又起,离乱
已久的惨痛现实。解答此题,必须先认真审题,明确命题指向。题干中“你认为颈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
字?为什么”,并要求结合诗句赏析,已经指明答题的思维方向,即需要考生思考分析这两句诗的意思及其这两
句诗所刻画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其中又是哪个字能够特别传神地刻画形象、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考生必须回归文本,结合诗句具体结合诗中的形象、思想感情等来分析诗眼,最后分点具体作答。
第 17 题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解题分析】正确选项是 D 项。选项就文中四处画横线之处各提供两组词语,要求考生进行辨析。要辨析两词
的区别,最首要的就要弄清楚语境要求及二者的概念差异。第一组词“直观”“客观”,“直观”是指用感观直
接接受的或直接观察的,“客观”则指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中国生肖造型艺术追求的是意象
表达,而不在于还原事物的客体,所以“直观”更合适。第二组词“宇宙观”“自然观”。“宇宙观”人们对世
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即世界观;而“自然观”是指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宇宙观”相 8
对于“自然观”范围更广,生肖造型取材于自然,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后的表达,且与文中的“自然”相对应,
所以,“自然观”应该会更合适。第三组词“埋藏”“蕴藏”。“埋藏”指掩埋,含有使不外现之意;“蕴藏”
指深藏,含有积聚之意。从材料看,后文表达的是“无论是威猛如虎、神奇如龙,还是胆小如鼠、温顺如兔”,
所以,“蕴藏”显然更合适。第四组词“同中有异”“和而不同”。“同中有异”指相同之中有差别,体现其差
别;而“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从材料的语境看,传统生肖形象的艺术是建立在亲和、中
和的文化精神基础上,“和而不同”不仅与“违而不犯”相对应,而且正好表达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特征,所
以,“和而不同”一词更合适。因此,综上分析,本题选择 D。
第 18 题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解题分析】正确选项是 D 项。前文表达的内容是“我国传统设计美学正是建立在这样宽容、自信、进取的文化
精神基础之上”,从语意衔接的对应性而言,“大概”表推测,与语境不合。排除 A 和 C。紧承文脉而下,后
文的解说是对应“文化精神和设计品格”,所以 B 和 C
可以排除。
第 19 题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解题分析】正确选项是 C 项。“探讨”与“文化思考”搭配不当,排除 A 项与 B 项。“生动”应修饰“阐
释”,“生动阐释”指的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生肖造型设计,来阐释“和谐共生的人文思想与精神追求”,属语序
不当,排除 A 项。这句子是就“文化精神和设计品格”进行解说,表述的是两个方面内容,而非两个层面,无
须使用递进。排除 B 项与 D 项。
第 20 题
【参考答案】
(示例)①客户有更换电池的需求 ②生产企业没有处理权 ③退役电池还有可用之处(或“利润空间”)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解题分析】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有三处空缺,要求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语段的主要内容是谈读书对
一个人的深远影响。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段内容,深入体察行文的语意和语脉,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
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注意句式前后的一致性。
空缺①,这是一句并列的假设分句,两句是对应的,同时保修期内就不仅仅是回收旧电池,而是更换电池,由此
可以得出答案。空缺②,该句是对汽车生产企业负有监管责任的转折,所以主语应是“生产企业”,空缺③,使9
得“终端客户并不一定愿意将其交给车企处理”则是在维修更换之外,而“其”字说明该分句的主语应是“电
池”。
第 21 题
【参考答案】关键信息:①我国学前教育仍是短板,②教育部启动立法工作,已形成草案,③教育科学文化卫生
委密切关注和积极推动。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解题分析】这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将新闻类材料压缩成简短的语段,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所握具体事件,并
抓住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或者说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材料共三句话,我们可以引导
学生学会概括每一句话的主要内容,厘清各句间的语义关系,进而筛选、整合、提炼、概括。第一句,交代我国
学前教育的问题;第二句,交代教育部的行为;第三句交代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的作为。
第 22 题
【参考答案】 略。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试题分析】
材料围绕“新冠病毒疫情”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并参与社会问题的思考。
材料设置真实、多元的生活情境,通过情境的代入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真实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完成
写作任务。
(1)对材料的理解
从材料的内容上看,试题材料基于“新冠病毒疫情”话题展开,这是 2020 年春节与寒假给人们带来恐慌的瘟疫,
也是学生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谈论的高频的话题。切合当前,关注现实问题。在主话题“仪式感”的统摄下,材料
提供了多元的情境。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有疫情,也有心理的;有积极的,也有忧虑恐惧的。这些都能够较
好地拨动学生的实际感受,审视多元的社会现象、人们心理,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根由,从而任务的实现、言语
的表达中获得自我认知和价值定位。
(2)对任务的理解
从任务情境的创设来看,注重以反应当下青年真实体验与切身感受为基础,从新冠病毒疫情出发,去思考“灾难”
这一深刻的话题。可联系到更多的诸如 98 洪水、SARS 病毒、汶川地震……突破内容的限制。这个作文题很好地
体现了广阔性与限制性的有机统一,存在着丰富的张力与多重的思辨空间。
从任务指令上看,身份标识很清晰,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现实情境与真实体验,考量他们对于置身不
同情境的理解、认识与思考。交际对象为同学。
(3)对文体与语体的理解 10
文体上采用公开信,为书信实用文体写作。写作时应时刻抓住“对谁发声”这个问题,这不仅要求学生的对象意
识要明确;而且还要兼顾在具体的情境里,既以理动人,也以情感人,既能彰显深刻的审辩思维,也要有强烈的
共情意识。去感受疫情中同学的忧虑,理解同学们的恐惧,化解同学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