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9 CBCBDD 30-35 DDABDC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25分)[来源:Zxxk.Com]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逐步扩大;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了重商主义理念。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扩张海外市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国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
(2)变化: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
【解析】(1)据材料“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可以得出持续时间长,由所涉及商品种类的增多,可以得出范围不断扩大;由材料可知主要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得以实施,可以得出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据材料“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可以得出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2)据材料“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
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和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认识从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和实质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42.(12分)
【答案】参考示例:
启示:经济全球化呼唤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化与体系化
说明: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世界市场的争夺。为了转嫁危机,美英等国相继提高关税,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从而引发国际局势的动荡。沉重的历史教训,呼唤规范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受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推动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其他合理启示:
经济全球化中,斗争与合作并存,但合作共赢是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趋势,各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经济全球化中,各国要重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解析】根据材料“1968年3月,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向商务部起诉日本11家电视机生产企业,要求对日本生产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经过美国财政部和关税委员会调查,1971年3月,美国财政部决定征收反倾销税。1980年4月两国达成和解,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可得出经济全球化呼唤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化与体系化。然后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说明即可。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
【答案】(1)特点:以立法方式推进;逐步扩大征税范围;向社会公布并讨论;适时调整起征点和税率。
(2)作用:推动了税收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战时经济发展,为抗战提供了财政支持;提高了社会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强化了国家意识。
【解析】(1)根据“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引起各地商会的讨论。……政府又公布《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法》,将所得税扩展到财产税类别。1943年2月,国民政府提高了起征点,但同时也提高了税率,强化了罚则”可知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特点是以立法的方式推进,向社会公布并讨论,逐步扩大了征税的范围,适时调整了起征点和税率。
(2)根据“国库收入中所得税由1937年占比4.15%上升到1940年占比16.34%。所得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政府的所得税改革推动了税收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抗战提供了财政支持;提高了社会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强化了国家意识。
46.(15分)
【答案】(1)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争霸;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9分)
(2)失败:“阿波罗13号”登月失败,没有完成太空探索计划。(2分)成功:“阿波罗13号”成功返回地球,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战胜困难的勇气;体现了世界各国面临人类共同问题时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人类继续探索太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失败,3位宇航员丧生;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载人登月;1971年6月29日,苏联‘联盟号’飞船返回时密封舱漏气,3名宇航员遇难”结合所学可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争霸;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等。
(2)根据材料“1970年4月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可得出“阿波罗13号”登月失败,没有完成太空探索计划;根据材料“航天员首先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后经过精密测算和细致分析,设计出返航方案。在‘阿波罗13号’即将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为防止出现任何可能的干扰,苏联关闭了境内所有与阿波罗计划频道相同的无线电通讯,同时派遣船只前往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共有12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地。最终,‘阿波罗13号’成功返回地球”可得出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战胜困难的勇气;体现了世界各国面临人类共同问题时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人类继续探索太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47.(15分)
【答案】(1)条件;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学说的传播;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内容:教育强国,健民,鼓民力;开启民智,培养民德,推动政体改革。
评价:推动了维新运动和教育变革,推动了思想解放,但“教育救国论”目的无法实现。
【解析】(1)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时期,因此其理论中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主题;根据材料“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可知,严复的救国论受到西方学说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救国论思想的出现受到当时洋务运动影响;从经济方面看,严复的主张是建立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基础之上的。
(2)内容:根据材料“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可知,严复主张教育强国,健民,鼓民力;根据材料“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可知,严复主张开启民智,培养民德,推动政体改革。[来源:学_科_网]
评价: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的主张推动了维新运动和教育变革,推动了思想解放。从局限性来看,严复的“教育救国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