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市三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揭阳市三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48428

大小:37.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 2019 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 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官僚政治开始兴起 B. 贵族政治走向崩溃 C. 各国关系走向和谐 D. 分封制度已被废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贵族政治是指由世袭贵族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贵族在国家中享有很多特权。 据材料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还要负有亲自……的世职,可以看出,“士”在 西周享有世袭特权;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 说明了贵族政治走向崩溃,与材料相符,B 正确;官僚政治的典型特征不是世袭的,而是由任 免或能力当选,材料没有体现,B 错误;春秋战国各诸侯之间征伐不断,不会走向和谐,C 错 误;材料没有体现与分封相关的信息,D 错误。 【点睛】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 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 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 2.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 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 度 A.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C.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言谏制度逐步衰落,到明朝终结;而明朝时期废宰相设内阁,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说明言谏制度的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故答案为 B 项。言谏制度逐步衰落直 至终结,说明此制度未能起到真正制约皇权的作用,排除 A 项;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言谏制度是用来制约皇权的,排除 D 项。 3.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 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 主要因素是 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 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 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 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 C 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 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 A;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 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 错误;D 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 不符合 题意,排除。 4.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解析】 在古雅典,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雄辩的演说是政治家赢得公民支持 得主要方式.所以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产物,故选 A。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5.“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 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 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 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 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 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 之间的关系,D 选项排除。 6.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 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 5 世 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 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 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 5 世纪早期以前和 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只要是罗马公民均受公 民法的保护,故A项正确;B中万民法是3世纪颁布的;C中成文法还没有出现;D说法明 显与材料意思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民法。 7.19 世纪中期起,英国议会下院中各大政党都设立党监,其职责是督促本党议员在议会服从 党的纪律,与本党的立场保持一致,并对违反者予以党内惩罚。这一举措意在A. 维护议会内部的团结 B. 提高议会决策 效率 C. 增强政党政治竞争力 D. 贯彻内阁集体负责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设立党监有利于保证本党议员在议会活动中立场一致,这 是政党竞争的斗争需要,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党制度,无法体现出议会内部状况和 决策效率,故 A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制度,故 D 项排除。 8.美国 1787 年宪法中,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 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这体现了美国 1787 年宪法的 A. 实用主义精神 B. 分权制衡理念 C. 联邦主义宗旨 D. 有限政府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 时候,必须保证个 人权利和自由”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法律对政府行为的限制,这体现出美国 1787 年宪 法的有限政府原则,故 D 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出实用主义,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分 权制衡,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之间的关系,故 C 项排除。 【点睛】“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 和自由”是关键信息。 9.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胜利,“为 1918 年和 1945 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汉斯·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 德国推行海外扩张政策 B. 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 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D.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答案】D 的 的【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走 上了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就为 1918 年和 1945 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所以选 D。 10.1905 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 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他 们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的应是 A. 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 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 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 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样考察的目的是为了挽救专制统治,因此他们对德国 的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立宪制最感兴趣,故 B 项正确;AC 项是英国的君主立 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故 A 项错误;清政府本意不原意发展资本主义,故 D 项错误。 1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 19 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 19 世纪法 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 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A. 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 B. 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 C. 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 D. 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材料“因为正 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强调 的是巴黎公社对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推动作用,B 选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 恐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诱发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与马克思主义无关,C 选项排除;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12.《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05 年的革命,当时工人们选举产生了 工人代表会议即苏维埃,以协调他们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尽管苏维埃当时遭到了镇压, 但它们作为鼓动和直接行动的机构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与临时政府相比,苏维埃所具有 的主要“价值”是 A. 以推翻沙皇专制 革命目标 B.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C. 同工农群众联系紧密 D.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相比,苏维埃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其与工农群众联系紧密,在发 动群众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故 C 正确;1905 年革命资产阶级和工人苏维埃都 以推翻沙皇专制为革命目标,无法体现与临时政府相比,苏维埃所具有的主要“价值”,排除 A;苏维埃只是掌握了大部分武装,不是全部,排除 B;材料反映工人苏维埃在 1905 年的革命 的作用,此时还没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工人们选举产生了工人代表会议即苏维埃,以协调他们反 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分析解答。 第 II 卷 13.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 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 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 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 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 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 年改革 为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 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 25 岁以 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 1871 年的 51%提高到 1921 年的 84.9%。以工人阶级为 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 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根据材料一,密 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 1832 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 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 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答案】(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 命,对议会负责。 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 (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 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进步: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 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 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 【解析】 (1)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英国首相、内阁大臣的产生方式等角度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从 美国大选的准备时间长角度回答。 第(2)问,依据材料二“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 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 概括得出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的依据;由材料“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 争中出力最大……1832 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概括总结出特点。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 举权”回答进步性;第二小问不足从帝国总理权力来源皇帝回答;第三小问认识结合选举权 不断扩大回答。 14.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近代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 1856 年完成的专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对 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 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 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 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被消除的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未被消除的那些流弊,于 是人们情绪更加激烈。”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与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近代改革与革命”自行拟定一个 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改革会引发革命。 阐述:1840 年以前的清朝专制制度和经济已经落后于世界但并没有招致大规模的民主革命; 近代以来清朝政府逐渐改革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但均因 其不彻底性而以失败告终,加上改革在客观上发展了资本主义,传播了先进思想,因此改革 不但没有挽救清朝统治,反而加速了革命(如辛亥革命)的爆发。 示例二:论题:通过渐进改革可以避免革命。 阐述:近代英国在《权利法案》颁布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国王为首的政府依然掌握 着较大的行政权和外交权,一定程度上仍阻碍着民主实现和社会发展。但英国通过几次行政 体制改革和议会改革,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成为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英国在 1689 年之后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这得益于渐进式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 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 示例三:一个国家发生革命是由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决定的,和改革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阐述:近代各国革命的发生往往是在旧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或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如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就与民族危机加剧、阶级 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近代法国发生的巴黎公社革命也是在普法战争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论当时中法是否改革,革命都会 发生。 【解析】 试题分析:示例一论题可据材料中“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革命的发 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答出“近代改革会引发革命”,然后围绕该论题阐释,可 从近代以前和近代中国对比去说明,如近代中国以前,制度经济落后,没有引起大的民主革 命,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入侵,清政府要改革落后的面貌,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清末新 政、预备立宪,但改革不彻底最后引发了辛亥革命,注意史论结合;示例二的论题可从反面 角度来拟定,如“渐进式改革不会引发革命”然后围绕该论点进行阐述,可从英国《权利法 案》颁布后英国通过几次行政和议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入手作答;示例三论题还可以回答 一个国家的革命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阐释可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角度论述即可。 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近代改革与革命的关系·表现和特点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 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 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 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 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 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 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宋代的盐、茶、铜、酒等商品,由政府专卖,成为禁榷,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 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 普通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贸易的收支情况。宋 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惩治那些刁难商人、 苛征商税的官吏。 ——摘编自汪圣铎《两宋货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答案】(1)目的:解决财政困难;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缓解土地兼并、稳定农 业生产。 特点:国家直接经营和控制工商业;打击富商大贾。 (2)变化:官商分利;重视商业发展,注意商税的合理征收。 影响:促进了商业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庞大的军政费用把 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得出解决财政困难;根据材料“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 势力迅速发展”得出打击豪强富商,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 流亡得出缓解土地兼并,稳定农业生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 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 (国家平抑物价)”得出国家直接经营和控制工商业;根据材料“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 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得出打 击富商大贾。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 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得出官商分利;根据材料“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 贸易的收支情况”“宋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 得出重视商业发展,注意商税的合理征收。第二小问,主要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平时比较难得接触到的。但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找出 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后,总是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联系与学过的知识取得联系。不管材料 解析题的材料如何陌生、设问如何新奇,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 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解析题是没有的。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即要注意回顾 题目与教材中的哪段历史有关。所以本题就是在提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所学知识。 16.材料一曾国藩(1811—1872 年),清末湘军首领。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 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革命军,以礼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 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革命是“开天辟地”以来“名教之奇变”。率兵阻击太 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 年初在湖口被太平军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 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件,乘隙恢复力量。1858 年 11 月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六千人攻三河,被 。太平军歼灭。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1860 年升任两江总督,次年节制淅、苏、 皖、赣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淅江,伙同英人戈登的“常 胜军”、法人德克碑的“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 年(同 治三年)7 月攻陷天京。1865 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与李鸿章、左宗棠 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70 年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残民 媚外,受到舆论谴责,调任两江总督。不久病死。 ——《辞海(1989 年版)》 材料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第 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 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贼是禽;……爱民之军处处喜,扰 民之军处处嫌;……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计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爱民歌》曾国藩作于咸丰八年(1858 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生平 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经济、军事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曾国藩的贡献。 【答案】(1)早年通过科举为官;办团练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创办洋务企业;晚年 为封疆大吏,残民媚外。 (2)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促进 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曾国藩的治军方成为后来军队建设的重要教材;曾国藩 是近代中国军事改革的先驱。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清末湘军首领。字涤生,湖南湘 乡人,道光进士”可归纳为早年通过科举为官;根据材料“以礼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 后扩编为湘军。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革命……率兵阻击太平军”可归纳为办团练 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根据材料“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 局等军事工业”可归纳为创办洋务企业;根据材料“1870 年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 残民媚外,受到舆论谴责,调任两江总督”可归纳为晚年为封疆大吏,残民媚外。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从中国经济、 军事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曾国藩的贡献,根据材料“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 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 来救人”可从经济(一定程度抵御外国经济侵略、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军事(军事近代 的化)等角度评价曾国藩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