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三历史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48436

大小:378.2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晋国赵襄子因赏了两个中牟博学的贤士为中大夫,并授予田宅,引起了中牟地 区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导致中牟地区 A. 土地关系逐渐改变 B. 铁器牛耕逐步推广 C. 儒家日益成为显学 D. 小农经济发展受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弃其田耘,卖宅圃”现象明显增多,可知中牟地区土地转让、买卖加快,因 此导致了土地关系的逐渐改变,故 A 项正确。铁器牛耕是生产力的进步,其推广会推动土地 关系发生改变,导致生产关系改革,B 项是原因,而不是结果。博学贤士未必是儒学,C 项错 误;春秋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加快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 项说法错误。 2.下表是部分关于春秋时期关于“铁”的文献记载 文献 记载内容 《诗经·秦风·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驖:形容马的颜色黑如铁)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冬,……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老子》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多个鼓风皮囊) 《吴越春秋》 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囊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表格反映了 A. 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高于南方 B.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C. 文献资料是还原历史的最好证据 D. 井田制的瓦解促进冶铁业的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四则文献中提供的关于与铁和铁器相关的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对铁和铁 器特别熟悉和重视,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已经具有了重要意义,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 差距的信息,A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还原历史的最好证据是文物等一手资料,并不只有文 献,C 选项说法错误;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促使了井田制的瓦解,D 选项因果倒置。 3.北朝奴婢和牛只亦得受田,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至于丁牛受田至隋代已取消,唐代则 奴婢及牛固不得授田,妇女亦无授田之例,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由此可知 A. 隋唐时期人口逐渐增加 B. 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 C. 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 D. 自耕农经济逐渐恢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等,可知政府 对受田者的限制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受土地有限和隋唐时期人口增多的影响,政府进一步发 展了均田制的内容,A 项正确;均田制授田标准由北朝到隋唐的变化,不能说明其遭到破坏, B 选错误;“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只是部分信息,不能充分说明其注重维护弱势群体,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自耕农经济的恢复,D 项错误。 4.唐朝后期,有人提出必须由公卿子弟担任高官,因为他们“台阁仪范,班行准则,不教而 自成”;明朝让进士中优秀者入翰林院观习政务,称“庶吉士”,在六部等衙门者仍称进士。 这反映出 A. 注重官员行政经验 B. 官员文化素养提高 C. 门第观念仍然流行 D. 官吏来源逐渐扩大【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唐代认为公卿子弟自幼熟悉政务,有一定的行政经验,所以应该由他们担 任高官,明朝让优秀进士入翰林院学习政务,目的是让他们积累行政经验,故 A 项正确;有 人建议公卿子弟担任高官不能证明官员文化素养提高,官吏来源扩大,B、D 两项错误;明代 进士中优秀者入翰林院观习政务,与门第观念无关,C 选项错误。 5.据史料记载,宋代天禧年间耕地面积比唐代天宝年间增多 5%,但租税中粮食收入却多了 46%,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稳定的政治局势 D. 不抑兼并的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代租税中粮食收入增长远远高于耕地面积的增长,反映了粮食产量特别是亩产量 增多十分明显,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农业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 项正确。材料反映 的是全国总量的增长,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 A 项错误。政治局势基本较为稳定只是客观 原因,C 项错误。不抑兼并的政策带来的结果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与粮食产量增加无关, 故 D 项错误。 6.军机处设立后,负责处理机密紧急的军政要务,而内阁仍然帮助皇帝处理纷繁复杂、专业 性极强的政务。乾隆年间,每年经内阁票拟在各部院的本章约 6000 余道,无一不是国家军政 大小事务。皇帝偶有发现票拟有误,则将相关大学士严厉训斥,大学士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军机处与内阁共同决策军国大事 B. 内阁逐渐成为最高中枢权力机构 C. 官僚行政体制进一步僵化 D. 专制政治运行机制日益完备 【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清代由军机处负责紧急机密的军政要务,内阁则协助皇帝处理专业性极强的政 务,两者相互配合,保证皇帝独揽大权,体现了专制政治运行机制日益完备,D 项正确。军机 处与内阁皆无决策权,故 A 项错误。军机处设立后,逐渐成为最高中枢权力机构,故 B 项错 误。材料没有体现官僚行政体制僵化保守,影响政治效率和创新,C 选项故错误。 7.乾隆二十四年,有官员上奏称“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 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为此,乾隆下旨限制生丝出 口,“每船准其配买土丝五千斤,二蚕湖丝三千斤”。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 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D. 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材料所说,生丝出口日益增加,以致丝价昂贵,引起朝廷关注,甚至以限制出口 的方式平抑丝价,这体现了当时农副产品商品化的程度较高,故选 B 项。自然经济是在鸦片 战争后开始解体的,A 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只是说“限制”,并不是严禁,C 项说法不符合材 料;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D 项错误。 8.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朱砂、 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 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 C. 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D. 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提示,明朝中后期,中国以手工业品与葡萄牙的白银和香料等交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手工业品生产水平高,工艺制作精良,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所以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工艺制造领先世界,C 项正确。产生东西方商 品品种不同的原因不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一现象,故 A 项所说是表现,不是 原因,不符合题意。中国的海禁政策不是决定中外贸易商品种类的原因,B 项与材料无关;比 起西方国家,中国完成近代社会转型较晚,D 项说法错误。 9.鸦片战争后,湖南、福建的农民放弃生产粮食而大量种植茶叶,他们将茶叶“卖与收购商 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这 一现象反映出 A. 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 B. 农副产品商品化现象出现 C. 列强开始在中国倾销商品 D. 传统的自然经济迅速解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中国茶农大量种植贩卖茶叶,商贩将茶叶直接或间接将茶叶卖给洋商这一现象, 可知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影响,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故 A 项正确。农 副产品商品化出现是材料的部分信息,并不是整个材料的主旨,B 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提到 列强对华商品倾销,C 项与题意不符;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D 项“迅速”说 法不符合史实。 10.1875—1878 年的“丁戊奇荒”,造成 1000 余万人饿死,2000 余万灾民逃荒。郑观应在上 海募捐的同时提出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主张,以官绅合力,以工代 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据材料可知 A. 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 B. 郑观应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清政府救灾与防灾措施较完备 D. 清政府借鉴西方慈善文化并已施行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1875—1878 年的‘丁戊奇荒’,造成 1000 余万人饿死,2000 余万灾民逃荒”中可以分析出,“丁戊奇荒”造成了社会大的灾荒,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的社会备荒制度不完善,救 灾和防灾措施不完善,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早”;D 项说法错误, 错在“已施行”。 点睛:材料“1875—1878 年的‘丁戊奇荒’,造成 1000 余万人饿死,2000 余万灾民逃荒”是 解题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答案。 11.1880 年,清政府在李鸿章的建议下设立电报总局,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电报总局对有关 洋务、军务的头等官报优先派发,电报费在该局所欠官款内扣除。但官款扣清后,官方以“商 人报效”为由,对“头等官报”仍不付费。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 B. 封建官僚作风不利于近代化 C. 洋务官僚大多唯利是图 D. 电报总局不计生产成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官方以“商人报效”为由,要求电报总局对其提供特殊服务,行使官僚特权 的做法,制约了电报总局按市场规律的正常运营,故 B 项正确。电报总局属于洋务企业而非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大多数洋务派官员的行为观念,C 项说法。电 报总局属于民用工业,“电报费在该局所欠官款内扣除”说明其并非不计生产成本,故 D 项 错误。 12.下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 年 5 月 17 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 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该广告表明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 《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 C.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 民族资本家对时势 策略性利用 【答案】D 【解析】 根据“1919 年 5 月 17 日”“泰山牌与青岛之关系”,结合所学,1919 年巴黎和会决定把中国 在山东的权力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泰山牌”香 烟广告此举意在宣传爱国思想,故 D 正确;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A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申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无法体 现《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B 错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已经兴起,C 项“开始兴 起”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9 年 5 月 17 日”“泰山牌与青岛之关系”,联系所学五四 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 13.1925 年,国民党戴季陶提出“要确立纯正的三民主义为国民党的最高原则,大力宣扬三民 主义,反对阶级斗争造成的社会阶层撕裂”、认为“仁爱”是三民主义的基础,三民主义是“中 国的正统思想,是继尧舜以至孔孟而终绝的仁义道德思想”、主张“建立一个所谓纯粹的或单 纯的国民党,整肃党内意志涣散,因循苟且的恶劣风气”,这些思想被称为“戴季陶主义”, 这实质反映出 A. 革命统一战线有分裂危险 B. 国民党决心加强组织建设 C. 国民革命运动将进入高潮 D. 三民主义思想被重新解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 1925 年,戴季陶主义要用所谓的仁爱思想反对共产党的阶级斗争学说,提出建 立“纯粹或单纯”的国民党,流露出“清共”的思想,可知国民党中有反共倾向,革命统一 战线存在分裂危险,A 项正确。国民党要加强组织建设是其借口,排共反共是其本质,B 选项 不符合题意;国民党中与新三民主义不同的论调,不利于统一战线团结,不能证明革命运动 将进入高潮,C 选项错误;材料中的说法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帜,反对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 的主义只是表象,不是实质,D 选项错误。 14.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 719 所,民国十一年有 822 所,民国十二年有 1194 所,民国十三年有 1548 所,民国十四年有 1666 所,民国十五年有 1695 所。职业教育不断发 展说明了 A. 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B. 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 C. 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 D. 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答案】B 【解析】 材料所述为 1921——1936 年的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发 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B 符合题意;A“全体国民”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列举了职业教 育学校数量的变化,没有涉及是否政府主导修建,C 说法不准确;单就职业教育这一项的发展 不能得出国民教育体系的完整的信息,D 不正确。 15.1934 年 12 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 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 弱的川黔边区挺进。这反映出 A. 红军取得长征中的战略主动地位 B. 红军已找到完全正确的行军路线 C.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受到多数拥护 D. 红军长征战略方针出现重大转折 【答案】D 【解析】 “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说明红军不在实行根据地建设,而是实行战略转 移的策略,D 正确;此时红军还没有掌握主动权,A 错误;B 和 C 是遵义会议之后。 16.1952 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 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种变化 A.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 B. 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 C. 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D. 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 【答案】C 【解析】 根据“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 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可知,院系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法律 应服从政治,C 正确;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A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要反应院 系调整以服务于政治需要,无法体现“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B 错误;院系大 调整与“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无关,D 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 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分析解答,排除与关键信息无关选项即可。 17.下图是美国 20 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 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 漫画意在 A. 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B. 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 C. 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 D. 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 【答案】B 【解析】【分析】 【详解】 根据“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结合所学,美 国长期推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 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美国为了保全面子不得不继续扶植蒋介 石的政策,漫画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B 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 境,AC 不是漫画的主要意图,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排除 D。 18.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描述了一位将军试图劝说一个卖香肠的人去争夺 民主领袖职位的故事。卖香肠的人自认为出身卑微,又不识字,不够资格,将军则说“适于 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千万不要错 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体现出当时雅典 A. 公民对参政 热情不高 B. 公民可以参选所有公职 C. 公民对民主政体有所不满 D. 民主领袖知识道德水平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介绍的这一古代雅典的喜剧故事,用将军的口吻讽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 端,认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并非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学识,而是无知和卑鄙,体现出公民对民主 政体的不满,C 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公民无意参政,A 项与题意不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 鼎盛时期,公民还是不可以参选一些职务的,如十将军等,B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通过喜剧手 法意在说明民主无法保证选出知识道德水平高的领袖,不是强调所有民主领袖知识道德水平 都低下,D 项说法错误。 19.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 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 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 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 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的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 观法精神”可以得出,君主不能随意制定海外贸易法律,因为经济贸易有其自己的规律和原 则,由此可知,C 符合题意;ABD 均与材料所述无关。 20.1607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 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 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时间 1684 年 1689 年 1701 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5 2.32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 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 D.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给出的数字,可知 17 世纪后期“中国茶”在欧洲的价格迅速下降,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商品的种类增多、商品贸易的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当武夷 茶大量销往欧洲,就会出现茶叶价格下降的现象,所以 D 项正确。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是鸦 片战争之后开始的, A 项错误;价格革命体现的是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引起“物价上 涨”,B 项与材料中的现象不符;武夷茶售价的变化不足以表明荷兰世界市场广阔,是“海上 马车夫”,C 项错误。21.1565 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 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但这种跨洋贸易从 18 世纪下半期开 始走向衰落。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 英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 B. 中国重农抑商限制了生丝产量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洲际贸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到 18 世纪下半期开始,随着英 国等国家的崛起,逐渐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这些新兴国 家是倡导自由贸易的,所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逐渐衰落,故 A 项正确;生丝属于农业范 畴,而明清政府是主张“重农抑商”的,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 次工业革命之后,即 19 世纪 70 年代,故 C 项错误;在 18 世纪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国际劳动分 工,故 D 项错误。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2.下图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一台电话机旁工作的女话务员们,该工作被认为是当时女 性工作中稀缺而体面的工作,这反映出 A.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B. 传统女性角色变化 C. 女性被进一步压榨D. 女性收入高于男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女话务员”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 映了女性走出家庭,选择社会就业,故 B 项正确;女性参与社会生产,不能体现其社会地位 提高,A 项错误;女性参与劳动,获得收入和体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妇女进一步解放, 而不是其被进一步压榨,C 项错误;女性话务员工作比其他工作体面,机会较少,不能说明女 性收入高于男性,D 项错误。 23.20 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 或“否”。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 A. 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 B. 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 C. 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 D. 内阁有权决定国家大事 【答案】B 【解析】 根据“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或 ‘否’”可知,内阁对立法工作的控制加强,内阁不仅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构,也是国家最 高的立法动议机构,说明英国内阁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即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故 B 正确; 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英国仍然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没有出现根本转变,C 错误;材料反映 的是议会和内阁的关系,无法体现内阁有权决定国家大事,排除 D。 24.1948 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 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德国的正式分裂 B. 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 C. 美苏争霸的形成 D. 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答案】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正式分裂是在 1949 年,故 A 项错误;美苏争霸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 代,故 C 项错误;“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体现不出两个 占领区的默契,故 B 项错误;西战区使用“B”记马克,苏战区发行“D”记马克,这说明在 美苏争夺下,德国的分裂不可避免,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故 D 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13 年和 1833 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 世 纪 20 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 30%的 水平。18411846 年,又取消了 605 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 1035 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 年 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 年终止了从 17 世纪 50 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 例。1860 年,英、法签订英法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 的关税。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 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他们还认识到,导致这种时代 变动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工业发展,商务发达,使“环地球九万里之中,无不周游贩运”。通商 贸易是沟通各国的桥梁,联系世界的纽带。他们谈到这种认识时说,“商务未兴之时,各国 闭关而治”“划疆自穹,不相往来百货流商云集”,从而形成了各国交往、相互通商的新局面。 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 理。”……在对这种局势发出的大声疾呼中,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食”来描绘这个 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的通商贸易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得以推 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 价。 【答案】(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原因:工业革命 发展以往的保护性关税政策成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障碍;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不懈斗 争。影响:使英国的机器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为大宗工业品的输出和大 宗原料、粮食的输入拓宽了世界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贸易进入自由 贸易时代。 (2)认识:西方世界引发的工业化浪潮,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促 使世界连为一体;科技进步对工商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业贸易的发展,加剧了各国 的激烈竞争。评价:他们认为在世界各国商业互通、发展和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闭关自守是 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体现了洋务思潮的较高水平;这种对世界现代化大势的认识,虽然还比 较直观、肤浅,但已不同于近代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世界观念;这种新的世界观念的确立,使 洋务知识分子从思想观念上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型体系,走向现代的开放型世界,从而奠定 了维新思潮的思想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后贸易政策的变化,近代中国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 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从材料中 “1813 年和 1833 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根据材料 中的时间信息涉及到的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来回答。该政策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工业革 命的影响如拓宽世界市场、促进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和使世界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代等方面来 回答。 (2)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 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 薛福成说:‘余 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郑观应 以‘鲸吞蚕食,虎踞狼贪”来描述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等信息概括得 出。对此简要评价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进行分析,如这 种认识体现了洋务思潮的较高水平、不同于近代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世界观念,这种新的世界 观念的确立使洋务知识分子从思想观念上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型体系,走向现代的开放型世 界,从而奠定了维新思潮的思想基础,等等。 点睛:本大题的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中的“简要评价”,均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 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 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 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此画作于 1912 年 4 月 20 日,题为《atwork on the great picture》,收录此画者 为此画注释:孙中山先生正心手相应注其全神于丹青颜曰“神州”其中一重要人物名曰“社 会主义”下图意味深长使后之读革命史者阅之感慨神往。 ——据《一千九百十二年中国历史插画五十式幅》 注:图中画板下的英文单词为 celestial utopia(乌托邦天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该漫画的内涵并加以论述。 【答案】内涵:本图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民生主义”建设民国, 构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阐述:1905 年,同盟会建立,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其中民生主义是指社会革命, 其内容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上涨归公”。 孙中山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社会问题的经验教训,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重, 在民国建立后用民生主义来指导民国建设、发展民生,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但民生主义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 迫切愿望,无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资产阶级的革命 纲领没能改变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无法完成民族独立和富 强的革命任务 【解析】 【详解】作为论证题型,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要求,即“阐述该漫画的内涵”并对其进行评述。 的通过阅读,可根据材料孙中山绘制的“神州”蓝图,及其中一重要人物 “社会主义”和“意 味深长使后之读革命史者阅之感慨神往”等信息,结合所学找到中心问题:这幅图中关注的 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念。然后在解答时注意开门见山地阐述 主题,也就是图片的内涵。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对 1912 年的民生主义进行解读和评价,从 题目所要求的“述”,进而对这一观点的产生、本质和作用进行辩证的“论”。在回答时需要 注意按要求分步骤书写,从内涵、概念到其因果利弊,论从史出,逻辑清晰,用词准确。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在 1850 年前后降落到最低点,以后开始缓慢的回升,到抗战 前,城市人口比重已经回升到 10%左右。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 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 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 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影响。 【答案】(1)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 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2)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 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可得出近代 新兴城市布局上的特点;由“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 可知近代城市发展与近代工商业发展相关,由“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 发展”可知近代新兴城市发展受新式交通的影响,整合整个材料中新兴城市的这些特点,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兴起同近代社会一样,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带 明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2)影响:根据材料“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经济结构变化、社会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以及与列强 侵略中国的阶段特征等方面,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影响。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