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ID:248939

大小:698.5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4-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45 页) 2019 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30 分,每小 题 2 分) 1.(2 分)下列的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石油 C.水流能 D.风能 2.(2 分)下列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金属刀片 B.塑料尺 C.酱油 D.不锈钢勺 3.(2 分)下列的家用电器在正常工作中,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电暖气 B.电热毯 C.电风扇 D.电饭锅 4.(2 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 B. 冬天草木上 出现“霜” C. 冬天湖水结成“冰”D. 冬天玻璃上出现 “冰花” 5.(2 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6.(2 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能发光的电路是(  ) A. B.第 2 页(共 45 页) C. D. 7.(2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乐队演奏时,我们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声的依据是不同乐器声音的频率不同 B.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能在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D.小提琴发声时,琴弦一定在振动 8.(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晴朗的中午河边的岩石表面很烫,但河水却比较凉,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岩石小 B.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热值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降低 D.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9.(2 分)关于力对物体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灯吊挂在天花板上静止,拉力对电灯做了功 B.从树上下落的苹果,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C.小球从斜面上向下滚动的过程中,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D.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在滚动过程中,踢力对足球做功 10.(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霾天气,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B.内燃机在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为机械能 C.沸腾是只在液体内部进行汽化的过程 D.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11.(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上升的物体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用食品夹夹取蛋糕时,食品夹属于费力杠杆 C.载重汽车装有多个轮胎是为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D.擦地板时,增加拖布对地板的压力是为了减小摩擦第 3 页(共 45 页) 12.(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盛夏扇扇子感觉凉爽,是因为扇风时,身体的温度被风带走了 B.湿头发用热风吹干得快,是因为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温度 C.用钢条剧钢管时,锯条与钢管都会热得发烫,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 D.熔点是 80℃的萘在熔化过程中,液态萘的温度是 80℃,凝固过程中固态萘的温度低 于 80℃ 13.(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是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B.1 度电可使“220V 100W”电烙铁正常工作 10 小时 C.同一电路中有两个灯泡,如果通过它们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灯泡是串联 D.同一电路中有两个灯泡,如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则这两个灯泡是并联 14.(2 分)将两个完好的灯泡 L1、L2 串联接在电路中,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 9V 并 保持不变。灯泡 L1 标有“6V3W”,灯泡 L2 标有“6V6W”。闭合开关,忽略温度对灯丝 电阻的影响,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灯泡 L2 两端的电压是 6V B.电路中的电流是 1A C.灯泡 L2 的实际功率是 1.5W D.L1 和 L2 都能正常发光 15.(2 分)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 S 高为 H 的圆柱形容器(器壁厚度不计),放在水平桌 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为 h 密度为 ρ 的液体,如图所示。现将小球 A 放入容器中,小球 下沉至器底,容器内液面恰好与容器口相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B.小球的质量 m=ρS(H﹣h) C.小球受的浮力为 F=ρgS(H﹣h)第 4 页(共 45 页) D.小球在液体中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ρgh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10 分, 每小题 2 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2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电导体一定产生磁场 B.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 C.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只跟螺线管中电流的环绕方向有关 D.只要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该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17.(2 分)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试电笔时,手指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 B.家庭电路中的熔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家用电能表上的示数显示了家庭用电的总功率 D.更换照明灯泡和擦拭家用电器的灰尘时,一定要先切断电源 18.(2 分)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发生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空气的密度大于二氧化氮 的密度第 5 页(共 45 页) C. 发生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 着相互的引力 D. 发生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分子之间存在着相 互的斥力 19.(2 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C 为透明玻璃板,A 和 B 是两 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关于这套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薄透明玻璃是为了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及观察像的大小 B.这套实验装置可探究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 C.这套实验装置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D.这套实验装置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 20.(2 分)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 200N.用该滑轮组在把重力为 G 的物体 A 匀速竖直提升 2m 的过程中,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下的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200W,物体 A 上升的速度υA 为 0.1m/s。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第 6 页(共 45 页) A.物体 A 受到的重力为 1800N B.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下的拉力 F 为 2000N C.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 A 的机械效率为 80% D.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 A 做的有用功为 3600J 三、实验解答题(共 39 分.21 题、22 题各 1 分;23 题、28 题、31 题、32 题各 2 分;29 题、30 题、34 各 3 分;24 题、25 题、26 题、27 题、33 题各 4 分;)(力 17;电 12;光 6 热 4) 21.(1 分)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2.(1 分)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   kW•h。 23.(2 分)探究声音的传播。实例 1:用两个纸杯和一条细线制成了“土电话”,如图所示。 甲乙两同学按要求用“土电话”打电话。甲同学将纸杯扣在耳朵上,乙同学对着另一个 纸杯轻声说话。甲同学可听到清晰的讲话声。将连接两纸杯的细绳剪断后,则听不到乙 同学的讲话声。实例 2:甲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上,乙用手指在桌面上滑动,甲听到清晰 的摩擦声。当耳朵稍微离开桌面,就听不到摩擦声。以上实验事实说明: (1)   ;第 7 页(共 45 页) (2)如果乙用手指轻敲桌面,甲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大,将耳朵离开桌面听,声 音变小,这个实验事实说明甲听到声音的强弱   有关。 24.(4 分)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蜂蜜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线处; (2)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在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如果指针所处的位置如图甲 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 (3)在 20g 的玻璃杯中装上适量的蜂蜜并将该玻璃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天 平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蜂蜜的质量是    g; (4)再将玻璃杯中的蜂蜜倒入量筒中,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 可得蜂蜜的密度 ρ 是   kg/m3。 (5)在测量中,测量值与真实值总会存在着差异。如果该蜂蜜的真实密度为 ρ0,则 ρ    ρ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4 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依据的原理是   。 (2)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是 4.2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N。 (3)小玲学会测量滑动摩擦力后,又做了一个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次木块上没放砝码,第 8 页(共 45 页) 测出了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为 f1;第二次在木块上放上砝码,测出了木块受到滑动摩擦 力为 f2,发现 f2 大于 f1.由这个实验可知,小玲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26.(4 分)小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板 E 和平板 F 垂直放置在水平的 平面镜上。平板 F 可绕轴线 ON 转动,ON 与平面镜垂直。 (1)让一束光 AO 贴着平板 E 入射到平面镜的 O 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实验发现: 当平板 F 向后转动时,在 F 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当平板 F 转到与平板 E 成为一个平 面时,在平板 F 上观察到反射光线。于是小玲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个平面上。小玲的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2)将平板 F 转到与平板 E 共面,将一束光贴着平板 E 以 10 度的入射角入射到平面镜 的 O 点,测得反射角为 10 度,并将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格中。改变入射角和反射角 在做 5 此实验,各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如表所示。请你写出反射角 β 与入射角 α 的关 系   。 入射角 α/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反射角 β/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27.(4 分)小研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测量 2.5V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他将如图 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电压 表示数都不能达到 2.5V。 (1)发生这个故障的原因是   。 A.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 B.小灯泡灯丝断了 C.将接线柱 CD 连入了电路 D.将接线柱 AB 连入了电路 (2)将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 示数是   A,如图乙所示。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是   Ω。第 9 页(共 45 页) 28.(2 分)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 A 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3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到 80cm 处,烛焰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这个像是倒立   实像。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 凸透镜 A 换成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 B 并保持位置不变,为使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9.(3 分)小明想探究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Q 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桌上有如下器 材: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相同的温度计 A 和 B、阻 值为 R1 和 R2 的电阻丝(R1>R2),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这个实验电路可探究电阻产生的热量 Q 与   是否有 关;还能探究电阻产生的热量 Q 与   是否有关。这个实验中,电阻产生的热量是通 过   表示的。 30.(3 分)水平实验桌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 A、B 两个烧杯。小云利 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 A 烧杯的水中,探头到水面的距离 h1 为 10cm,如图甲所示,第 10 页(共 45 页) 记录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 B 烧杯的水中,探头到水面的距离 h2 为 12cm,如图乙所示, 记录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1)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2)请你根据图中所示的实验情景,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3)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小丽通过实验情景,提出了新的观点。即“液体内部任意 一点 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有关”。为了证明小丽的观点是错误的,小云利用上面的实 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在这个实验探究中,应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31.(2 分)如图所示是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在这个实验中, 用通过导体中电流的大小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要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 关系,应保持金属丝的材料和   不变。除此之外,还应保持   不变。 32.(2 分)小亮同学取一只标有“6V”字样的白炽灯灯泡,探究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 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并描绘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认真分析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 问题: (1)灯丝电阻随电流的变大而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第 11 页(共 45 页) 33.(4 分)将螺旋弹簧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现将一钢球挂在该弹簧的下端,静止时球在 O 点,如图乙所示。再把钢球竖直向下拉到 A 位置后在释放,钢球就会在 A、B 两点间上 下振动。请你画出钢球在最低点 A 和最高点 B 受力示意图,并写出每个受力图中的力哪 个大,哪个小。 34.(3 分)实验桌上提供了符合实验要求的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大烧杯一个,小烧杯 一个,水适量、温度计两支、铁架台一个、十字夹两个、铁圈一个、石棉网一个、铁杆 一个,细线适量。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 续吸热。 四.科普阅读题(共 4 分) 35.(4 分)请阅读《误差与有效数字》并回答问题: 误差与有效数字 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叫作误差。所谓的真值是一个物理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客观的真实数值。实验时由于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 善,测量者的粗心大意(或不良习惯)和无法预计的偶然因素等原因,使得测量值往往 偏离真值。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是可以想办法减小。测量误差可 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相对误 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可用百分数表示。第 12 页(共 45 页)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按确定方向变化的,它 不会在同一条件下时大时小,时正时负。系统误差的来源为:仪器本身的不准确、实验 条件未满足和测量方法不完善等。使测量结果单一偏大或偏小。偶然误差是一种时大时 小,时正时负按统计规律变化的。偶然误差的来源为:判断误差,测量条件不稳定,仪 器受某些偶然因素的制约以及外界干扰等。用多次测量取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 然误差。 测量结果一般都用有效数字表示。如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1mm,用这只尺子测量一铅 笔的长度是 4.25cm,由于尺子的分度值是 1mm,所以数据中的 4 和 2 是从尺子上准确读 出来的,而数字 5 只能通过目测估计得出。这样由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计数字组成的数字, 叫作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就是一个数从左边第一位非零数字直到误差所在的最后一位数 字的总称。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有误差的。我们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应读到 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就是估读值。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 量木条长度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应先读出准确值为 3.9cm,在读出估读值 0.05cm。木条的长度是 3.95cm。这个有效数字有 4 位。由于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所以最 后一位是有误差的。 (1)有效数字 0.5862 是   位有效数字。 (2)有一石英钟总是偏快一些,这种误差属于   误差。(选填“偶然”或“系统”) (3)水的密度真实值是 1.0×10 3kg/m3.小玲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水的密度值为 0.98× 103kg/m3,则这个测量值的绝对误差是   ;相对误差是   。 五、计算题(共 7 分,第 36 题 3 分,第 37 题 4 分.) 36.(3 分)如图是某款有加热和保温功能的电热饮水机电路原理图,机内有温控开关 S0.该 饮水机的额定电压为 220V,加热时的总功率为 880W,保温时的功率为 40W,R1、R2 为 加热电阻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丝阻值的影响)。求: (1)加热时电路中的总电流; (2)电阻丝 R2 的阻值。第 13 页(共 45 页) 37.(4 分)一个装有水的薄壁玻璃圆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圆筒的底面积为 90×10﹣4m2,水 与筒的总重为 17N.现将一个体积为 100×10﹣6m3 密度为 3×103kg/m3 金属球挂在弹簧 测力计上,并使金属球没入水中,如图所示。求: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玻璃圆筒对台面的压强。第 14 页(共 45 页) 2019 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30 分,每小 题 2 分) 1.(2 分)下列的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石油 C.水流能 D.风能 【分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 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 源。 【解答】解: 太阳能、水流能和风能可以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可循环利用,属可再生能源,故 ACD 不合题意; 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分)下列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金属刀片 B.塑料尺 C.酱油 D.不锈钢勺 【分析】不容易导电物体是绝缘体,例如:橡胶、玻璃、陶瓷等。容易导电的叫导体, 例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解答】解:金属刀片、酱油、不锈钢勺都容易导电,是导体;塑料尺不容易导电,是 绝缘体。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属于识记内容,注意区分。 3.(2 分)下列的家用电器在正常工作中,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电暖气 B.电热毯 C.电风扇 D.电饭锅 【分析】做功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电功也不例外。用电器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其它 形式的能量,就是一个电流做功的过程。 【解答】解: ABD、电暖气、电热毯、电饭锅工作时,都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故 ABD 不符合题意;第 15 页(共 45 页) C、电风扇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电功也是一种功,所以要和前面的内能、做功等能量知识点联系起来记忆,也 更便于理解。 4.(2 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 B. 冬天草木上 出现“霜” C. 冬天湖水结成“冰”D. 冬天玻璃上出现 “冰花”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 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 固。 【解答】解: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是蒸笼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故 A 正确; 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故 B 错误; C、冬天湖水结成“冰”,是水凝固为冰;故 C 错误; 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 小冰晶;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 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2 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第 16 页(共 45 页)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分析】分别分析题中四个选项中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即可解答。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正确; 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 B 错误;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 C 错误;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 方向都有,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要解决此题要了解一些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及 其他光现象,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6.(2 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能发光的电路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的特征来结合图片进行判断,通过电 流的流向来确定是属于哪种电路。 【解答】解: A、闭合开关后,电流没有经过灯泡,同时造成电源短路,是错误的连接,灯泡不发光; B、由图知,电池并没有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没有经灯泡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 路,灯泡不发光; C、闭合开关后,各元件依次连接,形成通路,小灯泡可以发光; D、闭合开关后,灯泡被短路,同时造成电源短路,同样是错误的连接,灯泡不发光。 故选:C。 【点评】进行电路连接时,绝不允许用电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是因为电流太 大会损坏电源,此时发生短路。第 17 页(共 45 页) 7.(2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乐队演奏时,我们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声的依据是不同乐器声音的频率不同 B.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能在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D.小提琴发声时,琴弦一定在振动 【分析】(1)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 (2)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能够区别不同乐器发声,依据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A 错误; B、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 B 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C 错误;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小提琴发声时,琴弦一定在振动,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属于基础题。 8.(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晴朗的中午河边的岩石表面很烫,但河水却比较凉,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岩石小 B.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热值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降低 D.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分析】(1)水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 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即 可解决;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热值、质量以及燃烧程度有关; (3)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增大,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4)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 沸腾过程。 【解答】解:第 18 页(共 45 页) A、石头热、河水凉,是由于它们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相同质量的水和石头,在同样的 日照条件下,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温度变化小,即水温度上升的慢;石头的比热容小, 石头的温度变化大,即石头温度升的高,故 A 错误; B、热值大的燃料不一定比热值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还与燃料的质量有关, 故 B 错误;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增大,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 C 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 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不变,但内能增加,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我们对多个知识点的理解,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是,对知识点的理 解要深入、对相近知识点更要注重区分。 9.(2 分)关于力对物体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灯吊挂在天花板上静止,拉力对电灯做了功 B.从树上下落的苹果,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C.小球从斜面上向下滚动的过程中,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D.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在滚动过程中,踢力对足球做功 【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 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电灯吊挂在天花板上静止,电灯没有移动距离,因此拉力对电灯没有做 功,故 A 错误。 B、苹果从树上下落,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重力对苹果做了功,故 B 正确。 C、小球从斜面上向下滚动的过程中,斜面给小球的支持力向上,小球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支持力对小球没有做功,故 C 错误。 D、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是由于惯性,此时没有力作用在足球上,因此踢 力对足球没有做功,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 (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10.(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霾天气,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第 19 页(共 45 页) B.内燃机在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为机械能 C.沸腾是只在液体内部进行汽化的过程 D.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分析】(1)因为分子很小,人肉眼看不到,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 (2)汽油机吸入汽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 (3)蒸发和沸腾的位置不同,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 发生; (4)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六种 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 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 【解答】解:A、雾霾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固体颗粒物,雾霾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 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 A 错误; 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缸内物质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 物体的内能;故 B 错误; C、蒸发和沸腾的位置不同,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 生,故 C 错误; D、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沸腾的条件、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及凝华的概念,属于中 等题。 11.(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上升的物体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用食品夹夹取蛋糕时,食品夹属于费力杠杆 C.载重汽车装有多个轮胎是为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D.擦地板时,增加拖布对地板的压力是为了减小摩擦 【分析】(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2)比较食品夹夹取蛋糕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第 20 页(共 45 页) 杠杆。 (3)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 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 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解答】解:A、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和速度都不变,所以物体的动能不变,因 为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 A 错误; B、食品夹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故 B 正确; C、载重汽车装有多个轮胎,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C 错 误; D、擦地板时,增加拖布对地板的压力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 摩擦力。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机械能的大小变化、杠杆的分类、压强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 及增大和减小压强、摩擦的方法,压强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时要利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2.(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盛夏扇扇子感觉凉爽,是因为扇风时,身体的温度被风带走了 B.湿头发用热风吹干得快,是因为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温度 C.用钢条剧钢管时,锯条与钢管都会热得发烫,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 D.熔点是 80℃的萘在熔化过程中,液态萘的温度是 80℃,凝固过程中固态萘的温度低 于 80℃ 【分析】(1)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吸热;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 的流动速度;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 转移; (4)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有三种存在的可能固态、固液共存、液 体。 【解答】解:A、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身体汗液蒸发吸热,第 21 页(共 45 页) 是身体的热量被风带走了,故 A 错误; B、吹出的是热风,因此,既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又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手上水分的 蒸发,故 B 正确; C、用钢条剧钢管时,锯条与钢管都会热得发烫,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故 C 错误; D、萘是晶体,在熔点 80℃时,萘有三种存在的可能:尚未熔化,全部是固体;已经开 始熔化,但是没有完全熔化,此时为固液共存;全部熔化,温度未曾升高,是液态,故 凝固过程中固态萘的温度等于 80℃,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晶体的熔点,难度不 大。 13.(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是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B.1 度电可使“220V 100W”电烙铁正常工作 10 小时 C.同一电路中有两个灯泡,如果通过它们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灯泡是串联 D.同一电路中有两个灯泡,如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则这两个灯泡是并联 【分析】(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 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 (2)P= 求出 1 度电能使“220V 100W”电烙铁正常工作的时间; (3)串联电路中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中的电流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4)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可知,当两个规格相同的灯泡串联时,两灯泡两端的电压 是相等的;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解答】解:A、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 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故 A 错误; B、100W 的电烙铁正常工作时间:t= = =10h,故 B 正确; C、当两个灯泡组成串联电路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 若两个灯泡是完全相同,当它们并联时,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它们第 22 页(共 45 页) 各自的电阻相等,由公式 I= 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也相等; 由此可知,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时,这两个灯泡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故 C 错 误; D、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在串联电路中分得的电压相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 等,所以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的形成、电功公式的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 规律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14.(2 分)将两个完好的灯泡 L1、L2 串联接在电路中,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 9V 并 保持不变。灯泡 L1 标有“6V3W”,灯泡 L2 标有“6V6W”。闭合开关,忽略温度对灯丝 电阻的影响,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灯泡 L2 两端的电压是 6V B.电路中的电流是 1A C.灯泡 L2 的实际功率是 1.5W D.L1 和 L2 都能正常发光 【分析】知道两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 P= 可求两灯泡的电阻;根据 P=I2R 结合 Ll 的实际功率求出通过灯泡 Ll 的电流即为串联电路的电流,再根据 P=I2R 求出 L2 的实际功率,最后利用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解答】解:(1)由 P= 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 = =12Ω,R2= = =6Ω, 灯泡 L1、L2 串联接在电路中,此时电源两端电压 U=9V, 则电路中的电流:I= = = =0.5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则灯泡 L2 两端的电压 U2=IR2=0.5A×6Ω=3V,故 AB 错误; (2)灯泡 L1、L2 串联接在电源电压为 9V 电路中,第 23 页(共 45 页) 灯泡 L2 的实际功率:P2 实=I2R2=(0.5A)2×6Ω=1.5W<P2 额; 灯泡 L1 的实际功率:P1 实=I2R1=(0.5A)2×12Ω=3W=P1 额, 则 L1 能正常发光,L2 不能正常发光,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在不考虑灯丝电 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时,根据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出灯丝的电阻是非常有用的,这是电 学题的一种典型思路。 15.(2 分)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 S 高为 H 的圆柱形容器(器壁厚度不计),放在水平桌 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为 h 密度为 ρ 的液体,如图所示。现将小球 A 放入容器中,小球 下沉至器底,容器内液面恰好与容器口相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B.小球的质量 m=ρS(H﹣h) C.小球受的浮力为 F=ρgS(H﹣h) D.小球在液体中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ρgh 【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ρ液>ρ 物,上浮;ρ 液<ρ 物,下沉;ρ 液=ρ 物,悬 浮)即可判断。 (2)根据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即为小球的体积,由于小球的密度未知,故无法求出小球 的质量; (3)根据 F 浮=ρ 水 gV 排计算小球受到的浮力。 (4)小球在液体中静止时,已知容器内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根据 p=ρgh 求出液体对容 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 A、小球下沉至器底,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小球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故 A 错误; B、由于小球下沉至器底,容器内液面恰好与容器口相平,则小球的体积 V=V 排=S(H ﹣h),因为小球的密度未知,所以无法求出小球的质量;故 B 错误; C、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球受到的浮力 F=ρgV 排=ρgS(H﹣h),故 C 正确;第 24 页(共 45 页) D、小球在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液面恰好与容器口相平,则液体的深度为 H,所以液体 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ρgH,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容器内液面恰好与容器口 相平,即小球的体积 V=V 排。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10 分, 每小题 2 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2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电导体一定产生磁场 B.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 C.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只跟螺线管中电流的环绕方向有关 D.只要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该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分析】(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性质;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可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分析解决。 (4)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解: 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一定存在磁场,故 A 正确; B、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场越强,故 B 正确; C、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只与电流的环绕方向有关,与线圈的匝数、螺线管中电流的强 弱、有无铁芯及螺线管的长短均无关,故 C 正确, D、只有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 D 错 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学的有关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17.(2 分)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试电笔时,手指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 B.家庭电路中的熔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家用电能表上的示数显示了家庭用电的总功率 D.更换照明灯泡和擦拭家用电器的灰尘时,一定要先切断电源第 25 页(共 45 页) 【分析】(1)使用试电笔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或零线,氖管发 光的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电能表测量是家庭电路消耗电能的多少; (4)进行家用电器修理必须先切断电源,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解答】解:A、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但不能碰到笔尖及其附近的金属部 分,以防触电,故 A 正确; B、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了,可能是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或者发生了短路,故 B 错误; C、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故 C 错误; D、更换照明灯泡和清理、擦拭家用电器的灰尘时,一定要先切断电源,这样才能保证操 作安全,故 D 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 加强安全意识,不能违反。 18.(2 分)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发生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空气的密度大于二氧化氮 的密度第 26 页(共 45 页) C. 发生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 着相互的引力 D. 发生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分子之间存在着相 互的斥力 【分析】(1)(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2)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的引力把两铅块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解答】解:A、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 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乙醚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实验说明了:外界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故 A 正确; B、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 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 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 B 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块表面干净的光滑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 合在一起,并能在下面吊起一个砝码,证明了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故 C 正确; D、胶塞冲出的实验中,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热量由火传递给水和水蒸气,使得水和水蒸 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蒸气体积膨胀做功,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塞子被 冲出去,这个过程中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D 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等,属于中等题。 19.(2 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C 为透明玻璃板,A 和 B 是两第 27 页(共 45 页) 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关于这套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薄透明玻璃是为了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及观察像的大小 B.这套实验装置可探究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 C.这套实验装置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D.这套实验装置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玻璃板越厚,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远,使实验复 杂化;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近似认为是一个,实验会比较简单; (2)实验中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平面镜成像的像距与物距的大小相等。 【解答】解: A、透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玻璃板越厚,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远,使实验复杂化, 选择薄透明玻璃是为了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及观察像的,故 A 正确; B、实验中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应选择不同大小的蜡烛,这套实验装置 不可探究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故 B 错误。 C、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 免偶然性,需要刻度尺,故 C 错误。 D、改变物距的大小,这套实验装置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故 D 正 确。 故选:AD。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 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20.(2 分)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 200N.用该滑轮组在把重力为 G 的物体 A 匀速竖直提升 2m 的过程中,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下的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200W,物体 A 上升的速度υA 为 0.1m/s。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第 28 页(共 45 页) A.物体 A 受到的重力为 1800N B.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下的拉力 F 为 2000N C.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 A 的机械效率为 80% D.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 A 做的有用功为 3600J 【分析】(1)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升高速度的 2 倍,利用 P= = =Fv 求拉力;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 F= (G+G 轮),据此求物体重力; (2)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 A 的机械效率 η= = = = ; (3)利用 W=Gh 求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 A 做的有用功。 【解答】解: (1)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的速度 v=2v 物=2×0.1m/s=0.2m/s, 由 P= = =Fv 可得拉力: F= = =10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 F= (G+G 轮),则物体重力: G=2F﹣G 轮=2×1000N﹣200N=1800N,故 A 正确、B 错; (2)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 A 的机械效率: η= = = = = ×100%=90%,故 C 错; (3)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 A 做的有用功: W 有用=Gh=1800N×2m=3600J,故 D 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利用好两个关系式:一第 29 页(共 45 页) 是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 F= (G+G 轮);二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 = 。 三、实验解答题(共 39 分.21 题、22 题各 1 分;23 题、28 题、31 题、32 题各 2 分;29 题、30 题、34 各 3 分;24 题、25 题、26 题、27 题、33 题各 4 分;)(力 17;电 12;光 6 热 4) 21.(1 分)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29 ℃。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 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解答】解: 由图知: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 值为 1℃;“30”在“2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高于 0℃,为 29℃。 故答案为:29。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 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2.(1 分)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 8868.6 kW•h。 【分析】电能表的读数方法: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 kW•h。 【解答】解:由图知,电能表表盘上的数字为 88686,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 kW•h, 电能表的读数为 8868.6kW•h。 故答案为:8868.6。第 30 页(共 45 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能表的读数。在物理学中,不同测量工具的读数都有它自己的特 点,有的要看清分度值,有的要进行估读,有的要了解结构,当然,还都要明确记录数 据的单位等。 23.(2 分)探究声音的传播。实例 1:用两个纸杯和一条细线制成了“土电话”,如图所示。 甲乙两同学按要求用“土电话”打电话。甲同学将纸杯扣在耳朵上,乙同学对着另一个 纸杯轻声说话。甲同学可听到清晰的讲话声。将连接两纸杯的细绳剪断后,则听不到乙 同学的讲话声。实例 2:甲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上,乙用手指在桌面上滑动,甲听到清晰 的摩擦声。当耳朵稍微离开桌面,就听不到摩擦声。以上实验事实说明: (1)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2)如果乙用手指轻敲桌面,甲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大,将耳朵离开桌面听,声 音变小,这个实验事实说明甲听到声音的强弱 与传播声音的介质 有关。 【分析】(1)甲同学将纸杯扣在耳朵上,乙同学对着另一个纸杯轻声说话。甲同学可听 到清晰的讲话声。将连接两纸杯的细绳剪断后,则听不到乙同学的讲话声。此现象说明 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在空气中好。 (2)甲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听到了声音是由固体传播的,声音响度较大;将耳朵离开 桌面听,听到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声音响度较小。 【解答】解:(1)甲同学将纸杯扣在耳朵上,乙同学对着另一个纸杯轻声说话。甲同学 可听到清晰的讲话声。将连接两纸杯的细绳剪断后,则听不到乙同学的讲话声。此现象 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在空气中好。 (2)甲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听到了声音是由固体传播的,声音响度较大;将耳朵离开 桌面听,听到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声音响度较小。说明了:声音的强弱与传播的介质 有关。 故答案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与传播声音的介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在不同介质中能够传播,且在传播效果、传播 速度方面有所不同。第 31 页(共 45 页) 24.(4 分)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蜂蜜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线处; (2)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在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如果指针所处的位置如图甲 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移动; (3)在 20g 的玻璃杯中装上适量的蜂蜜并将该玻璃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天 平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蜂蜜的质量是 28  g; (4)再将玻璃杯中的蜂蜜倒入量筒中,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 可得蜂蜜的密度 ρ 是 1.4×103 kg/m3。 (5)在测量中,测量值与真实值总会存在着差异。如果该蜂蜜的真实密度为 ρ0,则 ρ  大于 ρ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若指针左偏,向右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中线处; (2)天平测物体质量时,m 物=m 码+m 游;把物体质量减去玻璃杯质量就是蜂蜜的质 量; (3)根据公式 可以得出啊蜂蜜的密度,注意单位; (4)实验测量过程,由于蜂蜜粘性较大,会有一些蜂蜜粘在烧杯上,不能完全倒入量筒, 导致量筒内实际蜂蜜比测量值偏小,再进行误差分析即可; 【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 衡螺母向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读出乙天平的读数,就是烧杯与蜂蜜的总质量 m1=20g+20g+5g+3g=48g;第 32 页(共 45 页) 烧杯中盐蜂蜜质量 m 蜂蜜=m1﹣m2=48g﹣20g=28g; 读出液体的体积 V 蜂蜜=20cm3, 蜂蜜密度 =1.4×103kg/m3; (3)实验测量过程,由于蜂蜜粘性较大,会有一些蜂蜜粘在烧杯上,不能完全倒入量筒, 导致测量值比量筒内实际蜂蜜偏大;由公式 可知,所测的密度 ρ>ρ0。 故答案是:右;28;1.4×103;大于。 【点评】此题是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首先要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ρ= ,要会使用天 平测量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25.(4 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依据的原理是 二力平衡 。 (2)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 匀速直线 运动。此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是 4.2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4.2 N。 (3)小玲学会测量滑动摩擦力后,又做了一个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次木块上没放砝码, 测出了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为 f1;第二次在木块上放上砝码,测出了木块受到滑动摩擦 力为 f2,发现 f2 大于 f1.由这个实验可知,小玲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 是否有关 。 【分析】(1)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相等;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 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1)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可知拉力和摩擦力是 一对平衡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2)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4.2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4.2N; (3)小玲学会测量滑动摩擦力后,又做了一个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次木块上没放砝码, 测出了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为 f1;第二次在木块上放上砝码,测出了木块受到滑动摩擦 力为 f2,发现 f2 大于 f1.比较两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测力示数越 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这个实验可知,小玲探究的科学问题是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是否第 33 页(共 45 页) 有关。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匀速直线; 4.2;(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是否有关。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 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6.(4 分)小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板 E 和平板 F 垂直放置在水平的 平面镜上。平板 F 可绕轴线 ON 转动,ON 与平面镜垂直。 (1)让一束光 AO 贴着平板 E 入射到平面镜的 O 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实验发现: 当平板 F 向后转动时,在 F 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当平板 F 转到与平板 E 成为一个平 面时,在平板 F 上观察到反射光线。于是小玲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个平面上。小玲的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F 板没有向前转动,当 F 板向前转动到 各个位置时,观察 F 板上是否出现反射光线 。 (2)将平板 F 转到与平板 E 共面,将一束光贴着平板 E 以 10 度的入射角入射到平面镜 的 O 点,测得反射角为 10 度,并将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格中。改变入射角和反射角 在做 5 此实验,各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如表所示。请你写出反射角 β 与入射角 α 的关系 β =α 。 入射角 α/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反射角 β/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分析】(1)为了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该将 F 板分别向前、向后转动 不同角度,观察 F 板上是否出现反射光线; (2)分析表格数据得出反射角 β 与入射角 α 的关系。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 否在同一个平面上时,只将 F 向后转动向后转动,没有向前转动,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 存在偶然性,因此存在的问题是:F 板没有向前转动,当 F 板向前转动到各个位置时, 观察 F 板上是否出现反射光线。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反射角始终等于入第 34 页(共 45 页) 射角,即 β=α。 故答案为: (1)F 板没有向前转动,当 F 板向前转动到各个位置时,观察 F 板上是否出现反射光线; (2)β=α。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论的得出要 通过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27.(4 分)小研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测量 2.5V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他将如图 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电压 表示数都不能达到 2.5V。 (1)发生这个故障的原因是 D 。 A.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 B.小灯泡灯丝断了 C.将接线柱 CD 连入了电路 D.将接线柱 AB 连入了电路 (2)将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 示数是 0.5 A,如图乙所示。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是 5 Ω。 【分析】(1)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由欧姆定律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 【解答】解:(1)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电压表示数都不能达到 2.5V, 与变阻器电阻大小无关,A 错误; B.若小灯泡灯丝断了,则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电压,为 3V,B 错误; C、若接线柱 CD 连入了电路,则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为 3V,C 错误; D.将接线柱 AB 连入了电路,即变阻器全部电阻连入电路中,变阻器没有了变阻的作用,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较大,故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电压表示数都不能达 到 2.5V,D 正确; 故选 D;第 35 页(共 45 页) (2)将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选用小 量程,分度值为 0.02A,电流为 0.5A,由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是: R= = =5Ω。 故答案为:(1)D;(2)0.5;5。 【点评】本题测灯的电阻,考查反常现象的分析、电流表读数和电阻计算。 28.(2 分)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 A 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3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到 80cm 处,烛焰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这个像是倒立 放大 实像。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 将凸透镜 A 换成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 B 并保持位置不变,为使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向 左 移动。(选填“左”或“右”)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①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物距变大,像距减小; 【解答】解:(1)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 A 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线处,将点燃的 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3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到 80cm 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 图所示,物距小于像距,u=50cm﹣35cm=15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 A 换成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 B 并保持位置不变 时,凸透镜焦距减小,相当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放大;左。 【点评】此题通过判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间接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是搞 清两种情况下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 应用。 29.(3 分)小明想探究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Q 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桌上有如下器第 36 页(共 45 页) 材: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相同的温度计 A 和 B、阻 值为 R1 和 R2 的电阻丝(R1>R2),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这个实验电路可探究电阻产生的热量 Q 与 电阻 是否 有关;还能探究电阻产生的热量 Q 与 时间 是否有关。这个实验中,电阻产生的热量 是通过 温度变化量 表示的。 【分析】(1)根据电路的电路的连接方式判定热量与哪个因素的关系; (2)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应了液体温度的变化,反映了液体吸收热量即电流产生热量的 多少。 【解答】解: 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通电时间和通过的电流是相同的,电阻不同,故探究的 是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该实验中可控制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探究热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电阻; 时间;温度变化量。 【点评】理解焦耳定律的公式 Q=I2Rt,知道要想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 值大小的关系,就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是解答的突破口。 30.(3 分)水平实验桌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 A、B 两个烧杯。小云利 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 A 烧杯的水中,探头到水面的距离 h1 为 10cm,如图甲所示, 记录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 B 烧杯的水中,探头到水面的距离 h2 为 12cm,如图乙所示, 记录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第 37 页(共 45 页) (1)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2)请你根据图中所示的实验情景,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 。 (3)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小丽通过实验情景,提出了新的观点。即“液体内部任意 一点 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有关”。为了证明小丽的观点是错误的,小云利用上面的实 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在这个实验探究中,应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液体密度和水的深 度 。 【分析】(1)根据记录的数据设计表格; (2)由转换法,根据 U 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的压强大小; (3)我们已知知道,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控制变量法,研究液体 内部压强与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有关时,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深度保持不变,只改变 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大小。 【解答】解: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表格设计如下所示: 探头到水面距离 h/m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h/cm (2)两容器中均为水,探头 A 的深度小于 B 的深度,10cm<12cm,乙容器中 U 形管两 管液面高度差较大,故归纳出的结论是:液体密度和水的深度; (3)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控制变量法,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跟该 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有关时,要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液体密度和水的深度。 故答案为:(1)如上表所示; (2)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 (3)液体密度和水的深度。 【点评】本题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是否有关,考查表格设计、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的运用。第 38 页(共 45 页) 31.(2 分)如图所示是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在这个实验中, 用通过导体中电流的大小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要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 关系,应保持金属丝的材料和 长度 不变。除此之外,还应保持 电压 不变。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 量法进行判断电阻与哪个因素有关。 【解答】解:(1)因电流表测量的是所连导线时电路中的电流,且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 件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从电流表的示数上,可以反映电阻大小,这种通过其它方式 显示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若要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则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是金属丝的材料 和长度不变。另外还应该保持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不变,这是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实现的,实验中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长度;电压。 【点评】此题考查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电阻大小因素中的应用以及电路中电流表作用的判 断,要学会使用。 32.(2 分)小亮同学取一只标有“6V”字样的白炽灯灯泡,探究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 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并描绘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认真分析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 问题: (1)灯丝电阻随电流的变大而变 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7.2 W。第 39 页(共 45 页)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电压的变化量和电流表变化量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欧姆 定律可知灯丝电阻随电流的变化; (2)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图象得出对应的电流,然后根据欧姆 定律求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量大于通过灯泡电流的变化量,根据欧姆定律可 知灯丝的电阻随电流的变大而变大; (2)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6V,由图象可知对应的电流为 1.2A,则 灯泡的额定功率 P=UI=6V×1.2A=7.2W。 故答案为: (1)大; (2)7.2。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简单应用,关键是知道额定电压灯泡的实 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 33.(4 分)将螺旋弹簧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现将一钢球挂在该弹簧的下端,静止时球在 O 点,如图乙所示。再把钢球竖直向下拉到 A 位置后在释放,钢球就会在 A、B 两点间上 下振动。请你画出钢球在最低点 A 和最高点 B 受力示意图,并写出每个受力图中的力哪 个大,哪个小。第 40 页(共 45 页) 【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比较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再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画出各个力。 【解答】解: ①小球运动到 A 点时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拉力大于重力(F>G),小球才会在 到达最低点后向上运动; ②由图知,小球运动到 B 点时弹簧的长度仍大于其原长(即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小球 对弹簧有向下的拉力,由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弹簧对小球仍然有向上的拉力; 因最初小球静止时在 O 点,则此时拉力等于重力;由图可知,小球运动到 B 点时弹簧的 伸长量小于在 O 点时弹簧的伸长量,所以可知在 B 点时拉力小于在 O 点时拉力,即在 B 点时拉力小于球的重力(F′<G); 过小球的球心,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个力,注意两图中拉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如图所示: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 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34.(3 分)实验桌上提供了符合实验要求的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大烧杯一个,小烧杯 一个,水适量、温度计两支、铁架台一个、十字夹两个、铁圈一个、石棉网一个、铁杆 一个,细线适量。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 续吸热。 【分析】“水的沸腾实验”用到温度计一支、烧杯一个、铁架台一副、酒精灯一个、火柴 一盒、石棉网一块、冷水若干等器材,在试验中要尽量的节省时间。第 41 页(共 45 页) 【解答】解: 用提供的器材组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给大玻璃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直到两个温度计示数相同却不变。发现大玻璃杯中水达 到沸点后,仍低于火焰的温度,能继续吸热,所以沸腾。小玻璃杯中的水达到沸点,由 于小玻璃杯中的水与大玻璃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小玻璃杯中的水不能从大玻璃杯的 水中吸热,所以小玻璃杯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所以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 沸点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见解析。 【点评】此题研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对实验装置的操作问题,其中注意酒精灯和温 度计的使用规则。同时考查了水的沸腾图象的画法及学生根据实验图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四.科普阅读题(共 4 分) 35.(4 分)请阅读《误差与有效数字》并回答问题: 误差与有效数字 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叫作误差。所谓的真值是一个物理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客观的真实数值。实验时由于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 善,测量者的粗心大意(或不良习惯)和无法预计的偶然因素等原因,使得测量值往往 偏离真值。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是可以想办法减小。测量误差可 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相对误 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可用百分数表示。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按确定方向变化的,它 不会在同一条件下时大时小,时正时负。系统误差的来源为:仪器本身的不准确、实验 条件未满足和测量方法不完善等。使测量结果单一偏大或偏小。偶然误差是一种时大时 小,时正时负按统计规律变化的。偶然误差的来源为:判断误差,测量条件不稳定,仪第 42 页(共 45 页) 器受某些偶然因素的制约以及外界干扰等。用多次测量取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 然误差。 测量结果一般都用有效数字表示。如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1mm,用这只尺子测量一铅 笔的长度是 4.25cm,由于尺子的分度值是 1mm,所以数据中的 4 和 2 是从尺子上准确读 出来的,而数字 5 只能通过目测估计得出。这样由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计数字组成的数字, 叫作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就是一个数从左边第一位非零数字直到误差所在的最后一位数 字的总称。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有误差的。我们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应读到 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就是估读值。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 量木条长度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应先读出准确值为 3.9cm,在读出估读值 0.05cm。木条的长度是 3.95cm。这个有效数字有 4 位。由于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所以最 后一位是有误差的。 (1)有效数字 0.5862 是 4 位有效数字。 (2)有一石英钟总是偏快一些,这种误差属于 系统 误差。(选填“偶然”或“系统”) (3)水的密度真实值是 1.0×10 3kg/m3.小玲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水的密度值为 0.98× 103kg/m3,则这个测量值的绝对误差是 20kg/m3 ;相对误差是 2% 。 【分析】(1)有效数字就是一个数从左边第一位非零数字直到误差所在的最后一位数字 的总称; (2)根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规律可明确对应的误差种类; (3)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差,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解答】解:(1)0.5862 从左到右,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是 4 位有效数字。 (2)石英钟总是偏快一些,不是一两次偏快,没有偶然性,属于系统误差; (3)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则则这个测量值的绝对误差是 1.0×103kg/m3﹣0.98× 103kg/m3=20kg/m3, 相对误差= =2%。第 43 页(共 45 页) 故答案为:(1)4;(2)系统;(3)20kg/m3;(4)2%。 【点评】此题考查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读懂材料是关键,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五、计算题(共 7 分,第 36 题 3 分,第 37 题 4 分.) 36.(3 分)如图是某款有加热和保温功能的电热饮水机电路原理图,机内有温控开关 S0.该 饮水机的额定电压为 220V,加热时的总功率为 880W,保温时的功率为 40W,R1、R2 为 加热电阻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丝阻值的影响)。求: (1)加热时电路中的总电流; (2)电阻丝 R2 的阻值。 【分析】(1)已知饮水机加热时的总功率,利用 I= 得到加热时电路的总电流; (2)首先根据电路图确定保温状态的电路连接关系,然后根据电路特点和 R= 得到 电阻丝 R2 的阻值。 【解答】解: (1)由 P=UI 可得,加热时电路的总电流: I= = =4A; (2)由图知,只闭合开关 S,电路是只有 R2 的基本电路,此时电路中电阻较大(大于 并联时的总电阻),由 P= 可知,电路消耗的功率较小,此时为保温状态, 由 P= 可得,电阻丝 R2 的阻值: R2= = =1210Ω。 答:(1)加热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4A; (2)电阻丝 R2 的阻值为 1210Ω。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功率变形公式的应用,熟悉串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基本内容,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7.(4 分)一个装有水的薄壁玻璃圆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圆筒的底面积为 90×10﹣4m2,水第 44 页(共 45 页) 与筒的总重为 17N.现将一个体积为 100×10﹣6m3 密度为 3×103kg/m3 金属球挂在弹簧 测力计上,并使金属球没入水中,如图所示。求: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玻璃圆筒对台面的压强。 【分析】利用 G=mg=ρVg 求金属球的重力,金属球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球的 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所受的浮力。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力减去浮力; (2)玻璃圆筒对台面的压力等于水、筒、金属球总重力减去拉力,再利用 p= 求玻璃 圆筒对台面的压强。 【解答】解: 金属球的重力:G=mg=ρVg=3×103kg/m3×100×10﹣6m3×10N/kg=3N, 金属球浸没时所受的浮力:F浮=ρ 水V 排g=ρ 水Vg=1×103kg/m3×100×10﹣6m3×10N/kg =1N,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拉=G﹣F 浮=3N﹣1N=2N; (2)玻璃圆筒对台面的压力: F 压=G 水+G 筒+G﹣F 拉=17N+3N﹣2N=18N, 玻璃圆筒对台面的压强: p= = =2×103Pa。 答:(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N; (2)玻璃圆筒对台面的压强为 2×103P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压强公式的应用,要知道玻 璃圆筒对台面的压力等于水、筒、金属球总重力减去拉力。第 45 页(共 45 页)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2/15 14:17:05;用户:3178537625;邮箱:3178537625@qq.com;学号:9978245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