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历史线上测试试题(天津河北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历史线上测试试题(天津河北区)

ID:249402

大小:125.2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届天津河北区高三停课不停学历史线上测试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 时 45 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I 卷 本卷共 29 题,每题 3 分,共 87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县大约产生于春秋中叶的楚国,当时楚灭其北邻若干小国后置县,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 县尹、县公由贵族担任,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官僚政治体制正式确立 B.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C.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取缔 2.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 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 “取士不问 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A.市民阶层地位上升 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3.明代中后期,某些地方的士绅力图以自我治理的方式,取代僵化无力的“保甲制”,维护地方的 稳定与繁荣;内阁也出现了权力“宰相化”的要求。这可以说明,当时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八股取士官员水平低下 C.地方出现分离倾向 D.国家治理机制需要调整 4.明代中期太仓州嘉定县外冈镇,“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 食……每夜静,机杼之声,达于户外。”“城中居民亦然。”这反映出A.小农经济的衰退 B. 家庭手工业适应市场需求 C.农村市镇的兴起 D.区域性手工生产分工明显5.下面是“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状况表”。 表中现象 类 别 状 况 脚踏缫车 宋代逐步取代了手摇缫车 大纺车 人力摇动、畜力或水力大纺车(水转大纺车) 提花织机 多综多蹑和束综提花相结合的大型提花机 A.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 B.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证实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过程 D.导致新生产方式出现 6.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 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 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A.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B.商人所受剥削严重 C.官员注重发展商业 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7.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 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柱状图。这种变化反映了汉代 A.法、儒以外学派消亡 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D.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 8.“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 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 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段话意在说明 雅典 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公民教育有利于民主政治 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9.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 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罗马法 A.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B.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C.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10.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 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 因 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B.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C.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D.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11.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 是 16 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2.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 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形态的不同 B.外交理念的差异 C.中国缺乏航海家 D.航海目的的迥异 13.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原因是:第一,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 练程度得到提高;第二,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有关的直接 劳动时间;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斯密的 理论 A.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 B.促进了专业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提高 C.反映《航海条例》对英国经济的影响D .从根本上否定了英国传统重商主义政策 14.“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 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A.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B.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C.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D.十七世纪八十年代15.美国 1787 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 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 1791 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 1787 年宪法的制定者 A.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B.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C.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D.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16.晚清政府前期依然维持着朝贡体系,坐等夷狄前来朝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在洋务势力的推动之下,内设中央外务统管机构总理衙门、外于各国设立使馆。这 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固守传统的外交观念 B.抛弃了天朝上国的原有旧梦 C.开启向西方学习进程 D.在外交领域逐渐与世界接轨 17.公园是近代城市化兴起中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场所。(上海)外滩公园建成以后, 禁止华人入内。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 1890 年新建一处公 园,专供中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材料表明近代上海 A .反侵略斗争取得了初步成果 B.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 C .城市建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 D.政府支持与洋人斗争 18.鸦片战争后,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曾大为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 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这 反映当时清朝 A.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 B.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 C.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 D.国人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 19.中国无产阶级从 1914 年的 100 多万增加到五四运动前夕的 200 万人以上。产生人 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B.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C.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1944 年 1 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队“对于国民党军 队,我军谨守防地,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 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 A.利于“双十协定”的实施 B.缓滞了内战的爆发 C.符合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利于欧洲战场转折21.二战后初期,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常发表关于美国很快将爆发经济危机的文章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经济学家在就该计划向外交部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正 处于深刻的经济危机的边缘,一定会不惜代价处理其过剩物资,苏联可从中获益。这 表明当时 A.西方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 B.苏联准备积极参与马歇尔计划 C.苏联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良机 D.苏联尚未认识到美苏深层矛盾 22.《走在十字路口的美国教育:1954~1980》中写道:“政府官员批评美国教育忽视了 基本的学术科目……英语、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发 射,并不是因为俄国多么的先进,而恰恰是因为美国的落后所致。”这反映了 A.冷战导致美国教育落后 B.美苏争霸加剧了科技教育竞争 C.苏联的科技领先于美国 D.两极格局阻碍了美苏科技交流 23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如石油输出国 组织“欧佩克”。这些组织的建立 A.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紧缺 B.实现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 C.导致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 24.下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 1 和图 2,该组织的演进 反映了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 ②美苏冷战形势的加剧 ③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④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 A.① 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 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 一思想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④《共同纲领》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1952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3278 亿斤,比 1949 年增长了 44.8%,1953 年继续增长。但 从 1952 年下半年起,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情况,当年国家粮 食收购计划有 40 亿斤未能完成,到 1953 年这一缺口更是高达 87 亿斤。这一现象 的出现 A.暴露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 B.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 C.揭示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 D.促进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 27.《吉林省驻京办事处简志》在阐述 1955 年吉林省驻京办事处设置的动因时指出:当 时,在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等方面,有许多事情不仅需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汇报 ,而且也需要通过与其它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据此可知,吉林驻京办 设立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吉林的管理 B.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28.1961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 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 年 2 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 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做法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D.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9.下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央高层出国考察的形势图。此图反映了我国 A.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外交原则逐步发生变化D .为政策转型做了充分准备第 II 卷 本卷共 1 题,共 13 分。 30.(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 、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 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 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 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