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届山东 58 级高三历史线上检测试题二 2020.3
说明:本试卷满分 100 分。选择题答案请用 2B 铅笔填涂到 答题卡规定位置上,本次考试时间为 90 钟。
第 I 卷(选择题部分,共 45 分)
一、选择题(共 15 个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 偷
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 在其
中了。”这表明孔子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
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 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
2.下表是有关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叙述中,可以看出
A.历史叙述无法反映历史的真实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历史研究要辨别史料的真伪 D.时代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3.《唐会要》记载:“景龙元年(公元 707 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
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 831 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
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B. 击鼓鸣钲促进集市贸易发展
C. 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D. 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4.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 距
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5.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朱熹认为学生应该“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千世; 陆
九渊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相同之处 是
A.经世致用 B.修身明理 C.鉴戒资政 D.知行合一
6.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 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 切却
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
A.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D.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7.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2
出身 翰林 进士 举人 优廩副贡 荫生 监生 附生 例贡 捐监 新式学堂 留学生
人数
1875-1894
1894-1900
1901-1911
7
2
2
1
0
0
6
3
6
2
2
0
2
0
4
1
0
1
2
0
0
2
0
1
2
0
0
0
1
6
1
.2
113
A.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 B.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 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
8.1875 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但十年后,却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 形
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9.下表是某学者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的成本分析表。下列对表格信息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是
面临的问题 解决办法 成本
缺少铁矿砂 从 120 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 60 两白银(每吨)
缺少焦煤 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 16 两白银(每吨)
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 填土、垫高地基建厂 30 万两白银
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洋务派脱离实际的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D.近代工业的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10.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全国尚有 2/3 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投机商人囤积
居奇;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这一切都表明
A.巩固人民政权的紧迫性 B.开创和平外交的重要性 C
.新中国面临一穷二白的困境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11.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
“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 品。
这一变化
A.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 B.打击了科技人才研究科学的积极性
C.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D.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技领域的体现
12..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当伯里克利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时,他们判处伯里克利一笔罚金;当雅 典
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 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完全监督
C.直接民主导致权利被滥用和误用 D.体现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
13.俄国学者米格拉尼扬说,在确定新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占优势的是这样一 种
观念:俄国应当走条不同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 的救
世任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俄国
A.全面的工业国有化即将实施 B.广大农奴获得自由和土地
C.粮食税逐步取代余粮征集制 D.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4.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 极
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 1787 年宪法( )
A. 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 B. 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
C. 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 D.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4
15.“经过 20 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 1979 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
国首相,直到 1980 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浪潮”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 )
A. 减少行政干预经济 B. 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C. 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D. 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4 分)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联合。(阅读材料,回答 16、17 两个问题,并答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上。)
材料一 春秋时期,齐、鲁、晋、郑等文化先进的中原诸侯自称为“中国”、“诸华”或“华夏”,
居住在中原外缘的秦、楚、吴、越乃至于燕等,则被称或自称为“夷狄”。随着秦、楚、吴、越等参与中原 的
争霸,不断交融,至战国,七雄并称“诸夏”,同列“中国”。
与春秋时代以前 “夏夷之防”、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不同,当梁襄王问孟子何以安定天下时,孟子答曰:
“定于一”。荀子也提出 “四海之内若一家”。
《史记》“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十二本纪”记载的是从五帝(黄帝——华夏始祖、颛顼、帝
喾、尧、舜)夏商周秦到汉武帝。司马迁将原属戎狄之秦纳入“本纪”,让蛮夷之楚、吴、越进入“世家”, 为蛮
夷之“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等立传。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材料二 甲午战后,华夏中心主义衰落。维新派号召保国、保种、保教,主张“满汉平等”,“合举 国
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1902 年,梁启超首次引入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提出了“中
华民族”这一现代观念,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将“驱除 鞑
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希望“仿效美利坚民族的规模,把汉、满、蒙、藏、回五族同化成 一个
‘中华民族’,组成一个民族的国家”“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 民党之
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40 年,毛泽东 提出
“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间的平等”。
16、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华夷观”的内容,分析其“华夷观”形成的背景。(10 分)
17、依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特点。(4 分)
(15 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 18、
19 两个问题,并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
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 1978 年主要产品产量是:粮食 6095.3 亿斤,棉花 4334 万担,纱 238.2
万吨,布 330.9 亿尺;粗钢 3178 万吨;原煤 6.18 亿吨,原油 10405 万吨;铁路营业里程 5.17 万公里。各类 6
轻重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有显著增长。1978 年,我国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 达
到 95.5%。在改革开放前夕,中国按人均收入排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而我国的教育发展却接近中等发达 国家
的水平,人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18、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打下了哪些坚实基础?(6 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尚属空白,党和政府釆取了一系列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发展的
政策。2018 年末,全国共有 1008 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20 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
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 1075 万人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逐步健全,建立了以
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各类社会保险开始惠及全体城乡居民,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保险开始真正转变为普惠型的社 会
保险。据统计,截至 2018 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 3.3 万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 3 万
个,儿童服务机构 664 个;设有社会服务床位 782.4 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 746.3 万张,儿童服务床位 10.47
万张;建有社区服务中心 2.7 万个、社区服务站 14.5 万个。
19、据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作用。(9 分)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 20、21 两个问题,并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材料一 18 世纪,欧洲大陆共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牛瘟。相应地,英国也暴发了三次牛瘟,1745-1758
年的牛瘟影响的范围最广,英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病例。关于这场牛瘟是如何以及何时传到英国,具体的 时
间已不得而知。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在 1745 年初,瘟疫从当地国家,即荷兰或比利时通过进口的牛皮或
牛犊进入英国。在 18 世纪,英国本土的牛瘟全部都来自欧洲大陆。
材料二 1745 年 2 月,首个牛瘟病例在埃塞克斯郡被发现。英国政府于 1745 年 11 月 25 日颁布首个针对
埃塞克斯郡这一郡枢密令,提出了应对措施。后来,在议会的授权下,枢密院不断发布新的枢密令。1746 年
12 月,英国政府应对牛瘟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应对牛瘟的人员框架,
郡一级的治安法官,教区一级为警役等人,后者需要服从前者的领导;限制生牛的交易和转移,并建立许可
证制度;对病牛进行及时宰杀和掩埋制度;为遵守政府规定处理病牛而遭受损失的农户建立补偿制度。此后, 英
国政府又陆续颁布多个枢密令,或对旧有规定做出改动,或制定新的措施,不断完善以上这个框架。尽管
英国政府出台了众多措施来遏制牛瘟的传播,但效果并不理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有权《英国牛瘟与政府干预(1745-1758)》
20、说明牛瘟在 18 世纪的欧洲不断流行的经济背景。(4 分)
21、概括指出英国应对 1745~1758 年牛瘟的特点,并结合英国的制度特色分析其应对“效果并不理想”的原
因。(10 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并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2 分)
材料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基本 8
上看作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步入阳光。因而,启蒙时代的一 个
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的理念。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极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而且能控制 人
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 们使
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 来说,
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 验。因而
,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和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 革命的原则
,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 治三个领域中
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中关于启蒙运动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 论
证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