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2020.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新,这一中
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在湖北秭归,一年一
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
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这些活动,
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端午节吃
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
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饮食是文化的重
要载体,却绝非是唯一载体。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这
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
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
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
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
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
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
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
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
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棕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
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
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
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
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
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 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
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
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
俗。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
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
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
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
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
企望。
(摘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
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
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
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
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
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国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
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
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
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
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
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
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
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
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
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
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
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
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
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
领悟节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
文化精神的消亡。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休载体而变得生动可
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
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
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
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
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
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
B.现在春节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
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具有农耕生活
的色彩,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才能留住乡土情怀。
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
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1)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2)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注:(1)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
险要,历代驻兵防守。(2)隘口:狭窄的山口。
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距”“冷眼”都是写长城是历史的
见证。
B.第二节“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和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
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
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给人以凝重苍凉的感
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长城悠久
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8.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9.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
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长征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
位和影响?(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建元六年,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
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
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使司马相如以郎中将往喻,
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
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
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
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
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
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
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是亲附。天
子注意焉。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
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
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
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
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靡莫,以兵临滇。滇王
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
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
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B.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
自/僰道指牂柯江
C.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
/自僰道指牂柯江
D.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
自僰道指牂柯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建元,是封建王朝帝王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就是建元。
B.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也泛指少数民族。中国古代少数民
族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之称。
C.博望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伯
侯子男五等爵位。
D.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所以,太
守又称为两千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路途遥远,但汉朝和西南夷交流不断。张骞出使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
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就是辗转从东南边的身毒国运来的。
B.滇王开始就对汉朝怀有善意。朝廷派遣使者出使西夷,到达滇国后,滇王派
人和这些使者一起寻找道路。
C.头兰是经常阻隔汉朝与滇国交通道路的国家。汉朝军队攻破南越后,领兵撤
回,在行军中诛杀了头兰。
D.汉朝实行的是大一统政策。在这样的政策下,朝廷消灭了大部分西南夷国,
只有滇、夜郎保留了其王印,成为其属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2)“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
大。
14.汉朝对西南诸夷采取了哪些政策?请结合本文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
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
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
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
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 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以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
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 颈联转写蜀中民情, “汉女”“橦布”“巴人”“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
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16.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戒兄子严敦书》中,马援对当世贤良龙伯高杜季良加以对比分析,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2)《越中览古》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比表达作者对
勾践的嘲讽和盛衰无常的感慨。
(3)《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营造了阔远
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 )。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
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薪火不绝。抱定一个信念,兢兢业业、
孜孜以求,承接前代的真传,就有底气给后世一个交代。
传承即是荣耀。走马镇民间故事传人吴文,一张嘴说尽世间百态,师父魏显
德掌握巴蜀 1500 多个故事;以毛胜利为代表的宣纸工,让“薄如蝉翼洁如雪”的
古纸重现于世,他们的老师是千年前的能工巧匠;钻研彩塑 30 年的鲁勤学,改写
了“自古敦煌不成陶”的历史,“我的老师就是敦煌莫高窟”……无论是口传心
授、言传身教,还是家庭熏习、师法古器,前人筑基扬帆,后人接续起航,传承
便也是“活”的了。
匠心是技艺的灵魂,要修习更要传承。这不是拜师摆宴的形式,也不是盲目移植
的轻慢,更不是以传人自居的炒作,而是让存乎一心的精细环节、精巧工序、精
准节奏,能留存于时间、流传于世间。( )。几千年来,那些雕刻、织染、
锻冶匠人的名字可能变得模糊了,但如今的木器、布料和金银制品仍留有唐宋的
影子、明清的风韵。因为是器物留下了技艺,所以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
18.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3 分)
A.比拟 对偶 夸张 B.比喻 排比 引用
C.对比 比喻 排比 D.比拟 对偶 引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问题,应怎样修改最恰当并说明理由。(4 分)
20.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句不超过 20 字。(4 分)
21.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
分)
①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集训时,架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动机转速异常、温度下降。②他迅速反应到发动机有重大问
题。③在生死考验的瞬间,他立即与指挥员报告。④收到指令,他果断操纵飞机
寻找场地,在确认飞机无法迫降后,才指示跳伞。⑤为了避开村庄,直到允许跳
伞的最后时刻之际,他才跳伞。⑥伞刚打开,人就着地了。⑦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
48 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会,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失。⑧48 秒,生死关头见素质,更
见精神!
序号 修改
22.读这则消息,完成后面题目。(5 分)
3 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
者号”型时空穿梭机。①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
技术结合的产物。②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
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③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
营业收入就达到 40 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 300 条游
船的总收入。④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
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⑤据说,娱乐仿真模
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
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将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内容要包含具体的营业收入状况,不超过 80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
埋名三十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的黄旭华,历经失败、砥砺拼搏走
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排”……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
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
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对以上提及的“心中有我”与“心中无我”,你有怎样的理解与体会?请根
据材料及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现代文阅读 I1.C【“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无中生有,缺乏依据。材料二原文是“习俗
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
2.B【A 项“无法”以偏概全,材料三原文是“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
同和依从”。C 项“成了必然趋势”无中生有。D 项关系倒置,应是为了“使传统
节日能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从材料三看,“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
载体及仪式”和“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无关。】
3.A 【B 项论点理解不准确,文中论点应该是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应当挖掘传统
节日的内涵,重视文化载体与仪式;C 项说法太绝对;D 项“母亲节”不属于中国
传统节日】
4.材料三的中心论点是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
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材料采
用了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方法,如第三段中例举了“春节”“元宵节”等传统
节日的文化特点来论证现点,第一段中用“传统节日淡出人们的视野”和一些人
“喜欢过西方节日”进行对比,这样加强了论证的力量。
5.(1)文化层面的意义:①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
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②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
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
(2)人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或“可以
使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3)国家层面的意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
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现代文阅读Ⅱ
6.选 D D 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理解错误,本诗中的长城是历史的
见证,是炎黄子孙的精神依托。
7.选 C C 项“语言质朴”的评析不对,总体来看本文的语言是比较深刻凝重、
含蓄蕴藉的;“歌颂”也不恰当。
8.(1)运用第二人称“你”更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2)把长城看作是历史的
见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悲欢离合。
9.(1)长城不仅仅是民族的象征,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博大的精神,还是诗人寄
托乡思乡愁的意象。(2)在作者心中,长城不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
更是民族困难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
古代诗文:
10.C 原句为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
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11. C 公侯伯子男
12.B 使者到达滇国后,滇王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
道路的人。
13.
(1)张骞乘机大谈大夏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
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得分点:因、盛
言、隔、诚、道便近)
(2)“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 ”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
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得分点:孰与、以……故、以为、一州主,句意通顺 1 分)14.汉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朝廷相继派遣唐蒙、司马相如和王
然于抚定西南夷,设置郡县;对那些造反的小国,则予以消灭。
翻译:
西南夷的君长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夜郎的势力最强大。建元六年,任命
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率领一千大军,以及负责粮食、辎重的人员一万多人,从
巴符关进入夜郎,于是会见了夜郎侯多同。唐蒙给了他很多赏赐,又用汉王朝的
武威和恩德开导他,约定给他们设置官吏,让他的儿子当相当于县令的官长。唐
蒙回到京城向皇上报告,皇上就把夜郎改设为犍为郡。这以后就调遣巴、蜀两郡
的兵士修筑道路,从僰直修到牂柯江。皇帝派司马相如用郎中将的身份前去西夷,
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将按南夷的方式对待他们,给他们设置一个都尉、十几个
县,归属于蜀郡。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呆
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
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
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
谈大夏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
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
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
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
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
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
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汉朝使者回
到京城,于是极力陈说滇是大国,值得让他亲近和归附汉朝。汉武帝对这事留心
了。等到南越造反时,皇上派驰义侯用犍为郡的名义调遣南夷的军队。且兰君害
怕他的军队远行后,旁边的国家会乘机虏掠他的老弱之民,于是就同他的军队谋
反,杀了汉朝使者和犍为郡的太守。汉朝就调动巴郡和蜀郡原想去攻打南越的八
个校尉,率领被赦从军的罪犯去攻打且兰,把它平定了。正赶上南越已被攻破,
汉朝的八个校尉尚末沿牂柯江南下,就领兵撤回,在行军中诛杀了头兰。头兰是
经常阻隔汉朝与滇国交通道路的国家。头兰被平定后,就平定了南夷,在那儿设
置了牂柯郡。夜郎侯开始依南越,南越被消灭后,正赶上汉军回来诛杀反叛者,
夜郎侯就到汉朝京城朝见皇上。汉武帝封他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天子调动巴郡
和蜀郡的军队攻打并消灭了劳和靡莫,大军逼近滇国。滇王开始就对汉朝怀有善
意,因此没有被诛杀。滇王于是离开西夷,率领全国向汉朝投降,请求为他们设
置官吏,并进京朝见汉武帝。于是汉朝就把滇国设置为益州郡,赐给滇王王印,
仍然统治他的百姓。西南夷的君长多得用百来计算,唯独夜郎和滇的君长得到了
汉朝授予的王印。滇是个小城镇,却最受汉朝宠爱。
15.选 A。A 项,“清新、明快”说法错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既有视
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
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给人以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
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
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最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所
以这两句应该是描绘出“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16.①前两联写景(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
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②第三联叙事(叙事抒情)。
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缺乏教化,含蓄的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尾联用典(用典抒情)。勉励李使君以汉
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传达出自己
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17.(1)刻鹄不成尚类鹜 画虎不成反类狗 (2)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
飞
(3)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8、B
19、与其说是器物留下了技艺,不如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结合上文来看,
这一句强加因果,应为选择关系,属于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
20、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 传承的内容是技,但传承的关键终究是人。
21、
序号 修 改
① “在”调至“参加”前。
② “反应”改为“意识”。
③ “与”改为“向”。
⑤ 删除“之际”。
⑦ “多次”调至“主动放弃”前。
22.(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时空穿梭
机。开机几个月,收入达几十万元。在公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大的
收益,职工们倍受鼓舞。
23.写作
审题:题目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两种现象:戍边的战士,逆行的消防员,隐
姓埋名的黄旭华,砥砺拼搏的“中国女排”,他们心中无我,勇于担当,为国奉
献;街舞自由于释放,生活随性之乐,“小确幸”与“仪式感”,心中有我,凸
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出发点,考生要对此写出自己的理
解与体会,脱离此即为偏题或跑题。
“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限定了考生思辨的范围和方向,考生要根据材料
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命题者意在通过两个看似相对的说法,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从而引导
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英雄、奉献给祖国、砥砺拼搏、感动,崇尚自由、
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材料中的这些词语暗示命题人并未否定任何一种价值观,
考生不可与命题人的价值取向相悖离。
写作时可以用求异的方法,写无我的奋斗、无我的拼搏、无我的奉献、无我
的担当,或者写心中有我,凸显青春的个性,心中有我,体现人生价值;可以用
取同的方法,写以有我的人生态度,担人生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
付之于无我的拼搏、奋斗与奉献等,这些立意角度皆符合题意。
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奉献
一生的黄旭华,走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排”,他们心中无我,无私奉献。这是
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街舞的自由与释放,生活的随性而
乐,“小确幸”与“仪式感”,无不凸显着我们的个性与价值。
怎样理解与体会“有我”与“无我”?我的理解是,以“有我”之心成“无
我”之功。所谓的“有我”就是面对人生,面对人民,面对国家时要有我的个性,有我
的责任,有我的奉献。
青春并不发光,发光的是追梦的我们;梦想并不发光,发光的仍是追梦的我
们,这就是青春的个性。青春的个性不是肆意挥霍,也不是庸碌平凡,更不是“佛”
“宅” “丧”。青春的个性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青春的个性是“一定
要顶住,冲过去!”的坚毅信念;青春的个性也是“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
这么活!”的无惧无畏;青春的个性还是不把难事当回事的苦中作乐。正是这种
张扬的个性,才使他们突破重重的磨难获得成功;也正是这种张扬的个性,激励
着一辈又一辈的风华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就是个性的力量!
而“无我”就是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的境界,是“功成不必在我”
的高尚品质。
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一腔热血洒高原”;
他说“我是全镇最小的人”;他,36 年为人民在绝壁凿出贵州的“红旗渠”。焦
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黄大发,他们立天下之志,胸怀苍生之情,用有我之心
担起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重责。不唯共产党人,文化史上亦有秉持“‘有我'之担
当,成‘无我'之功”的无私奉献之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显示了儒家广阔的胸怀,这种为世界确立文
化价值、为人民确保幸福生活、传承文明创造的成果、开辟永久和平的社会愿景,
是对人民最大的担当,这担当里却无任何的小我,更多的是儒者的胸襟、器识与
宏愿。
面对国家,我们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及“功成必定有我”的
个性。
两弹一星的成功,核潜艇的顺利沉潜,歼—15 舰载机的完美升空,我们只知
道钱学森、黄旭华、罗阳,殊不知这是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抱着无我之心担起为国
铸重器的职责的结果。如果他们每一个人都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得失,那么我们
仍然摆脱不了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命运,我们的钢铁长城焉在?我们凭什么扬
眉吐气?我们凭什么立于世界东方?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新时代领路人的话,体现了无我的奉献,有我的
担当,吾辈当以此为箴言,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