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次月考地理答案、解析 ‎1.A 2.C 3.D ‎【解析】‎ ‎1.苹果手机在华销售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众多国产手机崛起,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苹果与国产手机的竞争激烈,A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苹果手机最大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大陆,全球大部分苹果手机在中国生产,苹果在中国的产量下降,不是市场占有率降低的原因,排除B。没有信息表明,苹果手机售后服务质量较低和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作为最成功的跨国公司,苹果手机售后服务质量较低和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可能性不大,排除C、D。故选A。‎ ‎2.苹果手机的研发中心主要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相对于美国,中国经济发达程度不是优势,排除A。相对于美国,中国的科研水平不具有优势,排除B。中国承接的是手机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较低,因此承接美国手机制造业转移的最主要优势条件为廉价的劳动力,C符合题意。相对于美国,中国的基础设施不具有优势,排除D。故选C。‎ ‎3.目前美国GDP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国内人均GDP没有呈不断下降趋势,排除A。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和国内贸易赤字不断下跌与实际情况不符,排除B、C。制造业虽然附加值不高,但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美国积极推行“制造业回归”政策,可以降低美国国内失业率,D符合题意。故选D。‎ ‎4.B 5.C 6.B ‎【解析】‎ ‎4.冒气洞的“白烟”本质是洞内相对暖湿的水蒸气上升冷凝而成。冬季日出时,地表气温最低,白洞天坑中冷空气下沉,通过地下溶洞通道压迫冒气洞的空气,使得冒气洞内温度恒定为‎18℃‎的暖湿空气上升,暖湿空气沿冒气洞口上升,出洞口后遇冷成雾珠,形成“白烟”,B符合题意。夏季正午后,洞外温度高于洞内温度,冒气洞口不会出现冷凝现象,排除A。夏季日出时、冬季正午后,洞内温度与洞外温度差异不大,冒气洞口形成的“白烟”不显著,排除C、D。故选B。‎ ‎5.图中的地下河、溶洞、峰林、天坑为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岩层随地壳抬升至高处,流水溶蚀而形成,流水溶蚀作用在地下形成溶洞,溶洞扩大,上覆岩层自然坍塌形成天坑,C符合题意。岩石坍塌是在溶蚀形成溶洞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岩石坍塌不是天坑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排除A。天坑形成与地壳陷落、流水堆积作用无关,排除B、D。故选C。‎ ‎6.地下河流消失后,洞内缺少了水体对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所以夏季气温可能升高一些,冬季洞内的气温可能降低一些,排除A。地下河流消失,洞水空气水汽含量会减少,由于洞内气温和洞外气温差异减小,冒气洞上升气流减弱和水汽减少,洞口“白烟”变淡或消失,B符合题意。由于洞内和洞外的温差仍然存在,洞内与外界空气交换还会存在,因此“冒气”现象可能还会存在,排除C。地下暗河消失,但当地仍然有较丰富的降水,雨水溶蚀作用仍然存在,因此冒气洞还可能扩大而成为天坑,排除D。故选B。‎ ‎【点睛】‎ 塌陷型天坑的形成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有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层,并有较广泛的连续出露与分布;岩层的水平至平缓产状,尤以宽平的背斜轴部最为有利;位置相对很低的排水基准面和含水层的包气带厚度在50‎-200m以上;温湿多雨的热带至亚热带气候条件;含水层中存在着物质、能量输入与输出功能强大的动力系统。‎ ‎ ‎ ‎7.C 8.A ‎【解析】‎ ‎7.材料信息表明,蒙特利尔地下城是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地下“大都会”,有120多个出口,迎送50多万进出人流,与其连接的设施包括地铁、长途汽车站,因此地下城庞大的地下交通系统可以有效的缓解高峰期地面交通的压力,①符合题意;地下城空间比较封闭,人流量大,经济活动频繁,大气环境压力较大,不利于减轻空气污染,②不符合题意;蒙特利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材料信息表明,蒙特利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会下降到零下‎34℃‎,还会伴随有呼啸的北风和让人睁不开眼的暴雪,一年的积雪厚度可达‎2.5米;夏季的闷热又会使人窒息,地下城的存在为当地人提供了躲避恶劣天气的场所,③符合题意;作为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地下“大都会”,地下城也已经成为了蒙特利尔城市旅游观光的最主要的地区,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8.材料信息表明,蒙特利尔一年中冬季的积雪厚度可达‎2.5米,表明蒙特利尔冬季降水较多。冬季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形成冷高压,冷气团活跃,经常有来自高纬地区的干冷气流南下;图中显示,蒙特利尔离大西洋较近,受大西洋的影响,当地多暖湿气流,冷气团南下遇到暖湿气团容易形成锋面,形成锋面雨,因此推测蒙特利尔冬季降水的类型最可能是锋面雨,A符合题意。蒙特利尔地区地势低平,形成地形雨的可能性小,排除B。蒙特利尔纬度高,在冬季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可能性小,排除C。材料信息表明,蒙特利尔冬季气温会下降到零下‎34℃‎,因此当地冬季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的可能性小,因此对流雨不可能是蒙特利尔冬季降水的类型,排除D。故选A。‎ ‎ ‎ ‎9.C 10.A 11.B ‎【解析】‎ ‎9.一般来说,写字楼内人口密集,且白领居多,咖啡的潜在消费群体较大。该咖啡品牌很多门店直接开在写字楼里可以以位置取胜,方便客户群体,从而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C符合题意。写字楼一般地租较昂贵,因此该咖啡品牌将很多门店直接开在写字楼里不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排除A。该咖啡品牌将很多门店直接开在写字楼里,与保证产品品质无关,排除B。该咖啡品牌开设门店是为了获利,不是为了传播咖啡文化,排除D。故选C。‎ ‎10.该品牌销售模式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顾客在手机AP上下单后,可选择到店自取或外卖配送。由此可见,该咖啡品牌相较传统销售模式比较弱化“堂食”,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大的门店面积,因此该咖啡品牌单个门店面积往往较小可能是由于销售模式不同,A符合题意。该咖啡品牌能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由此可见,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排除B。该咖啡品牌单个门店面积往往较小,与门面资源紧张、产品类型单一关系不大,排除C、D。故选A。‎ ‎11.材料信息表胆,该咖啡品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品质稳定、性价比高、方便快捷的产品,因此该咖啡品牌提供的咖啡价格更低,消费人群更多,导致发展迅速,B符合题意。该咖啡品牌提供咖啡的价格较低,品质则不是其竞争优势,排除A。政策支持无法从材料中得岀,排除C ‎。中国市场广阔是事实,但对所有的咖啡品牌来说都广阔,不能成为该咖啡品牌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 ‎ ‎12.C 13.A 14.B ‎【解析】‎ 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12.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 ‎13.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 ‎14.结合前面选项分析,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融水更多,洼地利于水的汇集,而平地不适宜,不能够转化为湿地;在气候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水热条件更好,故寒漠不会形成;从植被自然演替来说,正常应该是草-灌-乔,这个演化过程时间跨度比较大,材料里呈现的时间完成不了成林地的情况;本题信息时间跨度比较短,耕地减少极有可能演化为草地。‎ ‎ ‎ ‎15.D 16.C 17.A ‎【解析】‎ ‎15.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D正确。‎ ‎16.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C 正确。‎ ‎17.“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A正确。‎ ‎18.A 19.A 20.D ‎【解析】‎ ‎18.①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高。故选A。‎ ‎19.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20.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 ‎ ‎21. B 22. B ‎ ‎【解析】‎ ‎21.该治沙技术要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技术不是限制因素。形成土壤需要的材料是沙子和水,土壤、交通不是限制因素。‎ ‎22.该技术可以给当地带来的直接影响有可以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不能改变大气环流,增加夏季的降水量。沙漠变成绿洲,土壤面积增加,加快第一产业发展。与协调区域联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无关。‎ 点睛:该治沙技术要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形成土壤需要的材料是沙子和水,土壤、交通不是限制因素。该技术利于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 ‎ ‎23.A 24.D ‎【解析】‎ ‎1.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因为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而人为原因主要是大肆破坏植被,导致涵养水源能力变差。‎ ‎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坡度越大,流水的冲刷侵蚀作用越显著,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23.该地为低山丘陵区,城市化进程占用土地,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水土流失现象是短期内出现的,不可能是因为修筑梯田造成的;生态环境改善会减少水土流失,且该地水土流失现象是短期内才出现,降水等自然条件短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该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24.山区修筑梯田一般选择在坡度小于25°的缓坡,如果坡度超过25°则耕地水土难以保持,土壤含水量和肥力得不到保障,水土流失会加剧。所以一般情况下,随坡度增大,水土流失状况会加剧,单位面积产沙量会增加,故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曲线是①。‎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难点在于第2小题,要理解水土流失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 ‎ ‎25.D 26.D ‎【解析】‎ ‎25.图示武川县南侧是阴山山口,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武川县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建设风电场地土地广阔;武川县地处内蒙古经济并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 ‎26.风电和太阳能都是气候资源,受气候条件影响大,“风光互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蓄储一体”可以提高风能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 ‎ ‎27.A 28.B ‎【解析】‎ ‎27.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关停部分高耗能企业,使煤炭的产量下降;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增多,也使煤炭的需求量减小;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 ‎28.煤炭基地发展要尤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洁净煤”战略、矿区土地复垦等都是有效的措施;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大开采量会导致资源的枯竭,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点睛】‎ 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数量等,是减轻煤炭利用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煤炭利用朝环保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 ‎ ‎29.D 30.B ‎【解析】‎ ‎29.贵州降水多,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重化工业体系多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矿区道路铺设常用采矿的废料,可能加重水污染,但不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不是生态退化。‎ ‎30.贵州缺少铁矿,不适合构建煤—电—钢产业链;贵州煤炭丰富,适宜发展煤—焦—化产业链;贵州缺少天燃气资源,不适宜煤—气—液产业链;贵州煤、铝土丰富,适宜煤—电—铝产业链。‎ ‎ ‎ ‎31.C 32.B 33.B ‎【解析】‎ 本题组主要以“万里茶道”路线图为背景,考查了沿线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域联系方式及生态环境问题等,试题难度一般。‎ ‎31.读图可知,万里茶道的南段主要经过我国长江流域地区,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水网密集,因此该段茶叶运输主要以船运为主。‎ ‎32.万里茶道本质上来看是一条货物贸易交流的通道,是一种地域之间的商贸联系。‎ ‎33.读图可知,甲湖泊是潘阳湖,所以流水作用是影响甲湖泊面积变化的自然力量;潘阳湖不可能大量围湖造田,建垸种粮,这样会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破坏,加剧长江的洪涝灾害;乙地位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和开垦是导致乙地草原退化的主因;乙地可采用划区轮牧、退耕还草等措施进行治理。‎ ‎ ‎ ‎34.A 35.A ‎【解析】‎ 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及意义。‎ ‎34.任何工程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到因素就是地形地质的建设,尤其是跨海大桥更需要考虑海洋的水文水质情况,桥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沟通了桥梁两岸的交流,所以要考虑两岸港口的位置,海底地质构造、海水运动规律、两岸港口位置都会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港珠澳大桥选线不会受港澳人口总量的影响。‎ ‎35.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将港珠澳三个地区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跟扩大行政职能无关,有利于节约通行时间,并不能直接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促进港澳地区经济的快速交流,交通便利,不能直接促进港澳地区工业的发展。‎ ‎【点睛】‎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意义深远。将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对香港、澳门、珠海经济社会一体化起了重要作用。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既利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融合,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促进港珠澳三地经济共同发展。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带来港澳珠产业的互动和新的合作领域的形成,大大改善人员、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交通快捷、成本减少和时间缩短都将使珠海与港澳联系加深,利于珠港澳三地优势互补。有利提升珠三角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条件。可以完善已有合作 拓展新合作领域。‎ ‎ ‎ ‎36.C 37.D 38.C ‎【解析】‎ ‎36.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 ‎37.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38.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39.C 40.B ‎【解析】‎ ‎39.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40.‎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 ‎ ‎ ‎41.B 42.B ‎【解析】‎ ‎41.根据图中科威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可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42.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沿海地区的红树种子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强。‎ ‎ ‎ ‎43.C 44.D 45.C ‎【解析】‎ ‎43.该地区西部沿海是加那利寒流形成的上升流,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洋面,形成渔场。‎ ‎44.甲处附近是阿特拉斯山,山地东侧是西风带的背风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全年降水稀少;西侧是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降水较多,②④正确。故选D。‎ ‎45.丹吉尔是摩洛哥的免税工业园区,摩洛哥地处北非,临近欧洲,丹吉尔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接收欧洲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汽车配件、电子、服装等产业,且该地产品出便于出口欧洲。‎ ‎ ‎ ‎46.A 47.B 48.D ‎【解析】‎ ‎46.爱尔兰岛位于西风带内,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其影响,河流不结冰,无冰期,更无凌汛;气候湿润,岛上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 ‎47.爱尔兰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岛上植被茂密,河网密布,多湖沼,使该岛屿被称为“绿宝石岛”,故“绿宝石岛”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48.海湾是因为该地受西风影响大,由于海边风大浪高,海水侵蚀强烈,形成诸多海湾;这里地处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岛屿中部平原面积广,边缘为山地,最高点海拔‎1041米,河流落差不大;这里石灰岩极少,风化作用也不强烈。‎ ‎ ‎ ‎49.C 50.C ‎【解析】‎ ‎49.据图可知,基威诺半岛是苏必利尔湖中最大的半岛,纬度较高,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从而使漂流铜离开原生地。‎ ‎50.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后,基威诺半岛的自然铜开始近代工业开采,并通过铜港运往伊利湖畔的工厂进行加工,说明该地主要是运输原铜;伐木业不利于森林资源的自然演替和更新,;主要目的也不是扩大耕地面积种植粮食作物;伐木业的兴起主要是为自然铜的采运提供原材料。‎ ‎51.(16分)‎ ‎(1)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气候凉爽;夏季降水较多,空气湿润;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光照适宜。(每点2分,共6分)‎ ‎(2)松针覆盖地表,减轻水土流失;松针腐烂后提供有机质,增加肥力;松树及松针释放的化学物质既能促进三七生长,又能抑制病虫害。 (每点2分,共6分)‎ ‎(3)我国社会快速发展,高强度工作、生活节奏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增多;由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影响,患心脑血管疾病人数增多;世界医学界对中医、中药的认识逐渐深入,中药出口量逐渐增多。(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 ‎52.(16分)‎ ‎(1)湖泊面积波动上升(增加)(2分)耕地面积扩大,灌溉用水量增加,入湖尾水量增加;灌溉尾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淤积变浅,使湖水水位上升。(每点2分,共4分)‎ ‎(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N、P等营养物质排放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入湖污水排放量;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抑制水生植被的生长。(每点2分,共6分)‎ ‎(3)根部滴灌技术是精准灌溉,减少了灌溉用水量;灌溉水量绝大部分被作物生长蒸腾消耗;避免了地下水位的上升,盐分不易上升。(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53.(18分)‎ ‎(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成因: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起伏大;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河谷地区地势较低,靠近河流,水源丰富。(6分)‎ ‎(2)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气温高,此时“伏晒”水分蒸发快,酿造充分;冬季:寒冷,温度常常在‎0°C以下,缸中的醋会结冰,“捞冰”可剔除部分水分,提高醋的浓度。(4分)‎ ‎(3)图示区域盛产高粱、大麦、豌豆,酿醋的原料充足;酿醋历史悠久;多熟练技术工人;市场广阔;品牌效应,知名度高(四大名醋之首) (8分)‎ ‎【解析】‎ 本大题以山西省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城市分布特点、城市区位、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中显示,图示区域中的太原、临汾、晋城均位于河谷地区。题意表明,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的成因应从地形角度分析。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起伏大,地形对城市分布限制大;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适合农耕,人口密集、城市建设成本低,容易形成城市;河谷地区地势较低,靠近河流,水源丰富,有利于城市形成。因此图示区域中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2)图示区域气候对“陈酿酿造”工艺的影响应结合“陈酿酿造”工艺特征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陈酿酿造”要经过“夏伏晒、冬捞冰”。图示区域(黄土高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有利于“伏晒”;冬季寒冷,有较长时间气温在‎0°C以下,酿造缸中会结冰,有利于通过“捞冰”剔除部分水分,有利于浓缩提高醋的浓度,从而形成“老陈醋”。‎ ‎(3)图示区域生产“老陈醋”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原料、酿造经验、劳动力、市场、品牌等方面进行叙述。材料信息表明,酿醋以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为原料,图示区域盛产高粱、大麦、豌豆,酿醋的原料充足;材料信息表明,图示区域酿醋历史悠久,酿造经验丰富,多熟练技术工人;当地和国内消费量大,市场广阔;材料信息表明,该地生产的某品牌“老陈醋”因其品质独特名列我国四大名醋之首,知名度高,具有品牌效应,有利于“老陈醋”生产。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