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251993

大小:84.8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4-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 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 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 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 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 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 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 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 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 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 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 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 ——“远山 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 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 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 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 “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 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 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 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 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 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 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 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 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 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 细长而舒扬 “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 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 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细腻丰富的内心感受。以眉写愁绪,能体现古 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D.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宋词中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女子委婉细 腻的情感。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 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木兰辞》中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妇女 在脸上贴装饰物已逐渐成为风尚,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 C.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 “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 “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而得名“梅花 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 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 “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 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 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C.“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 是为了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的 的D. “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都是以眉写愁,写 出了她们内心的孤寂。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 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宋词中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女子委婉细腻的情 感”错,原文第二自然段写的是“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并不是 表达“宋词中女子委婉细腻的情感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的”,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 项,错在“开 始从宫中走向民间”。从原文第三自然段看,“《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 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并没有 谈到这种风尚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故选 B。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出自宋代诗人晏几道《生查子·远 山眉黛长》,是写一位女子的美丽,其中“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懒起 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出自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其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 女子的惆怅心理。故选 C。 【点睛】归纳整合,即要求我们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信息的原则和依据是题干要求和原文 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 因为它们是答题的主要信息,在此前提下进行整合,才能提高准确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 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 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 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 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 --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 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 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 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 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 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 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 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 胜”的新阵地。 (来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 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 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0 多岁,她从工位里面 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 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 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 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 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 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 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 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 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 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 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 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 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 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 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 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来自新浪网)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在慢慢改变, 一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 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只要尽快调整结构就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 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在文中可以概括为: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 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B.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 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 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6.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答案】4. C 5. D 6. ①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 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 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 紧缺。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 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 项,“中国制造业只要尽快调整结构就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但 原文材料三李克强总理是说“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 仍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很显然,调整结构可能缓解当下的矛盾,但是不是就一定 能够解决问题,并不确定,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C。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 行比对分析。 A 项,概括不全面,材料一还提出了科研人员需要不断雕琢,精益求精; B 项,“不在……而是在”说法绝对,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为“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 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 是有一定差距的”; C 项,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三段是“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圆珠笔”。故 选 D。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归纳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题目要求结合三则材 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材料一通过数字对比与文字分析,通过反问提出“明明是 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指出技术上与世界先 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并且进一步指出,中国制造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 在显得格处关键。材料二进一步点出“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 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提出 中国工匠精神的缺乏。紧接着材料三在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提出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 问题和中国专业人才严重紧缺的问题。 【点睛】归纳整合,即要求我们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信息的原则和依据是题干要求和原文 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 因为它们是答题的主要信息,在此前提下进行整合,才能提高准确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 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 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 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 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 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 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一 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 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 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 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 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 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 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 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 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 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 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 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 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 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 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 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说自然环境 的描写。 B. “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更能客观 地叙述故事,展现人物形象。 C. 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得逞的 原因。 D. 小说以外公的叹息结尾,临终微弱的声音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给读者心灵以巨大的 震撼。 8. 请结合全文,说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对塑造人物有何作用。 9. 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 D 8. ①揭穿了神父的谎言,让我们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展现了他往日谦 恭、和善之下贪财、虚伪的一面;②外公的归来临终遗恨,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凸显其 形象的高大。 9. ①信仰虔诚:外公自己信教,还带着家人去教堂做礼拜和弥撒,与老神父交情甚密。②热 爱生活:外公兴趣广泛,不甘于生活的寂寞。③倔强执着:外公江面网鱼不成,赌气扔下渔 具,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④仁慈宽容:外公一生施人恩惠,对待神父的错误,宽容大度。⑤ 善良重情:外公怕教父难为情换教堂做礼拜,临终仍为因衣失友而痛心。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 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A 项表述错误,属于社会环境描写。B 项“更能客观地叙 述故事”错,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感。C 项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神父因贪婪编造了 一个“外公受冻”的谎言,这是主要原因;另外舅舅们对他的言听计从和遇事的慌乱,也是 他阴谋得逞的一个原因。故选 D。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小说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明确结尾处写外公突然归来, 这是属于情节内容,而小说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个整体,结尾处的情节, 其实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既揭穿了神父的谎言,让我们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展现了 神父往日谦恭、和善之下贪财、虚伪的一面,写神父的虚伪,通过对比,更让读者认识到外 公形象的高大,同时,结尾处的外公的归来临终遗恨,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凸显其形象 的高大。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 象的特征往往在情节概括中得以体现。外公自己信教,还带着家人去教堂做礼拜和弥撒,与 老神父交情甚密,体现出外公信仰虔诚;外公兴趣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等 等,说明他不甘于生活的寂寞,热爱生活;外公江面网鱼不成,赌气扔下渔具,到江下游用 大网捞鱼,表现了外公的倔强执着;外公回来之后,一直想找祖父,体现了他的宽容大度, 仁慈宽容;文章结尾讲到外公怕教父难为情换教堂做礼拜,临终仍为因衣失友而痛心,表现 了外公善良重情的性格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6 小题,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天祥,字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 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 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 天 祥 未 知 学 佑 未 之 奇 也 别 去 数 岁 献 所 为 诗 于 佑 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 异。至元十一年,除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 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 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 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 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 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 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 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 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 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 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 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 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谥 文忠。 10. 对文中划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B. 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C. 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D. 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在古代意义丰富,有台阶的意思。也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朝廷罢免除去官职。 B. 古人取名一般先有字后有名。字,专供长辈呼唤。名,用于自称或供朋友称呼。 C. 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为世袭文职。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属于中央枢密院。 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平生事迹与品徳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2. 下列加点字词性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浴乎沂,风乎舞雩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 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 13.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B. 浴乎沂,风乎舞雩 C. 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 D.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天祥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他住在偃师南山中,有良田百余亩,边耕种边读书, 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 B. 陈天祥策略得当。在他离开后不久,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发生了民变, 附近县城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 陈天祥料亊如神。在忽都帖木儿对陈天祥的计策还在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阳 罗堡的叛民,结果完全符合陈天祥的预料。 D. 陈天祥暂管寿昌府政事,授兵二百多人。叛民听说官兵来了,都弃城冒险反抗以求保命。 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A 14. D 15. ①一些受到冤枉的人往往到他家中来伸冤,天祥因自己不在任推辞让他们离开了。 ②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一国国君感到满意,能 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吧。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天祥”和“佑”是两个人 名,根据文意,分别作上一句的主语和下一句的主语,且最后两个“佑”绝对不能连用,要 断开。故选 A。【1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 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 项“指朝 廷罢免除去官职”有误,“除”应是授予官职。B 项,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 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C 项“世袭文职”错,是军职,参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生”。故选 D。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必须明确词类活用的几种形式,B 项“齐”,形 容词意动用法,译为“把……看作相等”,A 项“风”,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吹风”;C 项 “亲”,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孝敬”,D 项“籍”,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登记”。故选 B。 【13 题详解】 引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 逐一查看选项。A 项,“莫之夭阏”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正确语序是“莫夭阏 之”,是宾语前置句;B 顶,“浴乎沂,风乎舞雩”,“乎”相当于介词“于”,正确语序是“乎 沂浴,乎舞雩风”,是以介词“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C 项,“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 斩于鄂州市”,正确语序是“于鄂州市斩”,是以介词“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D 项,“千 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是以介词“以”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 正确语序是“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故选 A。 【14 题详解】 此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都弃城冒险反抗以求保命。 ”错,文中说的是“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依险,恃险。因此“弃城依险而 自保”理解为离开寿昌城依靠险要地势来保护自己。故选 D。 【15 题详解】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 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人有冤抑”可以把它当成定语后置 句,译为“有冤抑的人”;“求直”如果直译为“求得正直的说法”,不太符合语境,所以译为“伸冤”;“去”,译为“离开”。该题第二句中,“知”“比”“合”“征”是课文中重点 解释的字语,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知”,才智;“效”,功效,这里可 译为胜任;“比”,合,联合;“而”通“能”,才能;“征”,信,可译为取信。翻译时还要 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味地强调直译,已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语 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 再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信”只能扣住高考标答中的“点”分,而高考标答中的“大 意”分却是需要“达”和“雅”来完成。其实,“达”和“雅”就是新课标要求中的“真实 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再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此题中“求直”便是一例。 参考译文: 陈天祥,字吉甫,年少时就列入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在济南反叛,联络宋军为外 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按规定授天祥为千户,令他屯兵三汊口以防卫宋兵。李璮之乱平定后, 他罢职归家,住在偃师南山中,有田百余亩,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很多。所住地 方靠近缑氏山,因号“缑山先生”。起初天祥并不好学,其兄陈祐也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分 别几年,天祥把所写的诗送给陈祐,陈祐怀疑是别人代写的,同他交谈,知他在研究经史, 学识渊博,才大为称赞。至元十一年,始任从仕郎。至元十三年,兴国军因为登记兵器导致 骚乱,行省命令陈天祥权知本军事。一年后,朝廷把兴国军改为兴国路,接替天祥为兴国路 总管的人,完全改变天祥的政策,严厉制裁隐藏兵器的人。所以天祥离开后不久,兴国又发 生民变,临近的寿昌府及大江南北的各县城,叛民乘势杀守将以响应。当时刚改行省为宣慰 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率兵镇压,在樊口兵败身亡。黄州叛民扬言要攻打阳罗堡, 鄂州官府大为震惊。忽都帖木儿胆怯不敢出兵,天祥对居贞说:“阳罗堡依山建垒,素来防 备严密,彼若来攻,对我们有利。且南人浮躁,轻率进兵容易退却,我官军居高恃险,这些 乌合之众来攻,不到两三天就多伤亡,逃者会十之八九。到那时我们再出精兵袭击,只有跑 得快的才得免死。”居贞深以为然,而忽都帖木儿还犹疑不决。闻叛民到了阳罗堡,居贞忙 引兵前去迎战,屯兵于青山。第二天大败叛军,这一切完全符合天祥的预料。行省听说民变, 将鄂州城中的南人一律逮捕起来,准备大屠杀,居贞想拯救鄂州南人而又做不到。天祥劝阻 行省官员,将被捕的平民全部释放。派天祥去暂管寿昌府的政事,给他二百兵卒。寿昌叛民 听说官军来了,都离开寿昌城去恃险自保。天祥因寡不敌众,不可以武力镇压,便派人去劝 说他们各自回家,只活捉了他们的头目毛遇顺、周监,在鄂州市斩首示众。大德三年六月,陈天祥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但因病未就任。受到冤枉的人往往到他家中来伸冤,天祥因自 己不在任而推辞了。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又遣使召他回朝,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辞谢。延祐 三年,卒于家,终年八十七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 小鼓。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B. 三四句描写边地风光,月光初笼,风儿吹拂使得月亮周围现出月晕,呈现了一派清幽朦胧 的景象。以乐写哀。 C. 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远望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 六句侧面描写,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用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 17.请结合诗歌的七至末句,任选一种手法进行赏析。并结合全诗,概括本诗中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答案】16. B 17. 第一问:①反衬。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用沙暗虏营 来衬托唐军的艰辛。②比拟。“朔风悲边草”“风惫原上旌”运用拟人,表现了边地的荒寂 悲凉。③夸张。“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卒戍边的艰辛困苦。第二问: ①通过描写久战不归士兵凄苦的征战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②写出了战士们对故 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③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 鉴赏,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全诗,然后分析选项,找出答案。B 项“呈 现了一派清幽朦胧的景象”错,“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边塞的月,边塞的风,都是凄 冷的,这两句表现了边塞风凄月昏的荒凉惨淡景象。故选 B。 【17 题详解】 的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清题干要求,再结 合诗句回答。先看第一问,诗歌的七至十二句,手法较多,可以任选一句作答。“朔风悲边 草,胡沙暗虏营”,强烈朔风,边草悲鸣,狂沙肆虐,营房暗淡,运用衬托和拟人两种手法, 把士兵在边地驻守的艰辛以及边地的荒凉生动地展现出来。“霜凝匣中剑”,边地的寒霜使匣 中的剑凝固,运用夸张,生动形象,既写出了边地环境恶劣,也写出了士兵戍边的艰辛困苦。 再看第二问,结束整首诗,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朔风悲边草, 胡沙暗虏营” 诗句通过描写边塞环境恶劣,写出士兵征战的辛苦,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之情;“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 ②惊”,写出戍边士兵思乡之情;“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 声”,“金阙”,指皇宫,通过想象,写出士兵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厌倦。 【点睛】诗歌鉴赏题一定要做到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 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 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我们悔恨自己虚度年华,但实际上,与其毫无意义地悔恨,不如珍惜将来的岁月,因为不 管什么时候醒悟,只要行动起来,都不算晚,这正应了《滕王阁序》里说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春天 的江潮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场面阔大,形象生 动。 ③《将进酒》中,最能体现李白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态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 (1). 隅已逝 (2). 桑榆非晚 (3). 春江潮水连海平 (4). 海上明月共 潮生 (5). 钟鼓馔玉不足贵 (6). 但愿长醉不复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 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注意“隅”“馔” 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 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 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_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 要求等_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 全监管管理办法》到今年 1 月 1 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 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 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 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而且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 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 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需要给外卖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外卖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C. 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D.不仅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而且外卖也需要监管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B.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C.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D.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外卖平台虽然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而且是商家与消费者之 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B.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者,而且是商家与消费者 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C.外卖平台虽然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 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D.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 的桥梁或牵线人。【答案】19. B 20. A 21. C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所给文段讨论的是外卖监管问题,从话题统一性的角度来看, 应该也是围绕“外卖”来谈,而 C 项是说“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改变了话题,可排除 C 项;括号中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括号下文是对谁来做外卖“守门员”的探讨,因此括 号内“守门员”应放在后边,排除 A 项和 D 项;B 项,“外卖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主语是“外卖”,这与语段的话题一致,且最后 的“守门员”与下文衔接,正确。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 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第一处,文中是 修饰“行业”,是说“外卖”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应使用“不可或缺”,排除 BD;“责无旁 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第二处,结合 前面“谁来担此重任”这一设问,后面是给出回答,即担此重任的对象,可见此处是说“政 府及主管部门应担负责任”,应该使用“责无旁贷”,排除 BC;“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 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第三处,文中说的是情 势,而非心情,且前面说“及时制定”,可见应是说这种情势很紧迫,应使用“迫在眉睫”, 排除 BD;“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第四处,结合“其麾下成千上 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可知, 此处是说这些外卖送餐员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非常清楚,用“一目了然”,排除 BC。故选 A。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 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 中“虽然外卖平台”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主语应放在关联词语前,应改为“外卖平台虽然……”,排除 BD;“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语序不当,应改为“食品的直接生产制 作”,排除 D;“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可改为“并不是 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排除 A;“不是……而且是”搭配不当,属于关联词搭配不当,应 改为“不是……而是”,排除 AB。故选 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阅读以下材料,请根据要求答题。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价值高达 2000 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 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一位名叫徐侠客的网友在腾讯微博上 发起“光盘行动”: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 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吃饭时间到,一起参与“光盘行动”吧! ①根据材料, 图片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语。 要求:贴合主旨,观点鲜明,有号召力,不超过 15 字。 ②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就“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优化表达,明确观点, 不少于 60 字。 【答案】①参考:拒绝“剩”宴,我做到了,你呢? ②参考:社会经济发展了,吃好一点固然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浪费。君不见舌尖 上浪费高达二千亿元,君不见被倒掉食物可让 2 亿人吃一年。古人云“俭以养德”,奢侈浪费, 不利于个人品德的培养。我们要勤俭节约。 【解析】 【详解】本题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必须认真读图,认真读与图相关的文字。 为社会进入“读图”时代,高考迈进“图文转换”时代。图文转换题作为高考的热考题型,生 活气息浓厚,题型灵活多样。第一题要求写一句公益广告语,既然是公益,语言中不能涉及 营利方面的内容。再结合材料内容来看,广告语内容要涉及到“光盘行动”,也就是与浪费有 关,这样,只要广告语中跟“拒绝浪费”“光盘行动”有关的字眼,应该都是符合题意的。 第二题题干要求较宽,但一定结合材料内容,要结合“拒绝浪费”“光盘行动”“勤俭节约” 等谈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 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五路神,都是吉祥神,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 发大财。 2018 年 6 月 7 日,中国铁路在京沈高铁启动高速动车组自动驾驶系统现场试验,这标志 着中国铁路在智能高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取得重要阶段成果,中国高铁整体技术持续 领跑世界。 “一带一路”是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之间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 赢之路。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路的内涵在发展变化。假想你以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交 换生的身份到英国学习,要做一次班级演讲,请结合材料写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变化的中国路,不变的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很荣幸能作为中国的代表在此发表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变化的中国路, 不变的中国梦”。 从古色古香的茶马古道到持续领路世界的中国高铁,再到沟通世界的“一带一路”,中国 路的内涵在不断地变化着,而在这变化的背后,是不变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求卓越的不 变理想。 变化的路源于不变的梦。中华民族的内心始终隐藏着一个达到“大同和谐”的梦,而这 个梦,是中国梦最丰富、最本质的内涵,尽管历经岁月侵蚀,依然不变。正是有这个梦的存在,才有五路神的吉祥和谐,才有中国高铁国家连接世界各地,才有“一带一路”构建世界 大同的和谐设想。不变的梦体现在变化的中国路上,更体现在广袤中国的方方面面:不变的 中国梦促使北大才女工科博士陈更追寻理性学术与诗意人生的平衡和谐;促使阿拉善沙漠在 公益人的脚下一点点染上青翠,实现自然和谐;促使一个个贫困县摘下“贫困”帽子,实现 脱贫致富,向和谐大同迈进。不变的中国梦,透过变化的中国路展现出来,它对个人、对社 会、对国家、对世界的影响,也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变化的路哺育不变的梦。没有行动的梦是黄粱美梦,没有实践的梦是南柯一梦,没有支 撑的梦是太虚幻梦!而变化的中国路,则为不变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实践和支撑,让中国 梦有迹可循。换言之,不论是茶马古道还是五路神,不管是中国高铁还是“一带一路”,都是 不变的中国梦在不同时代的回响。更进一步而言,不仅是变化的路,九天揽月的嫦娥四号、 飞驰大地的复兴号、冲上云霄的大飞机、安全高效的量子通信,也都是为实现中国的世纪梦 而作出的努力!是新时代的中国为追梦为作出的不懈努力!更是为世界的美好和谐而贡献的 努力! 变化的中国路,不变的中国梦;不变的中国梦,向和谐大同的世界奔驰!让我们共同踏 上今天的“中国路”,让梦想在我们脚下变现,筑梦中国,圆梦世界!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驱动性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结合材料内容,必须遵守提示要求。题目 设置了“模拟英国学习班级演讲”的写作情境,明确“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交换生”的写作 身份,暗含了写作的对象和基本任务,有利于考生结合材料主旨,进行任务驱动写作。材料 列举了与中国有关的“路”,它们分别是古代的茶马古道、当代的高铁、“一带一路”以及传 说中的五路神的象征意义。路的内涵异常丰富,不断发展变化,路可以是一种通道和生活, 可以是一种精神和梦想,也可以是一种理想和文化,还可以是一种连接和共享。路是生活发 展的见证,也是美好梦想的寄托。路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交通之路,也有文化之路。 总之,不管哪一种内涵的路,都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提示语部分概括了“中国路的内涵 在发展变化”这一材料主旨,考生应当依据材料聚焦“路与中国”的内涵来写作。从综合来 看,题目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兼顾了时代特点,既立足国家,又着眼世界,人人都可以有 话说。以中国路来话中国事,横跨古今,贯通虚实,延续近几年高考让考生借日常经验(日 常积累)来书写大时代大问题的命题特点。这个作文题不回避热点,又不唯热点,明确了写 作的立足点(路),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理念等)。学生可以就其中一则材料,书写对中国形象的理解;也可以综合几则材料,融汇它们的内涵描绘自 己心中的中国图样。不管怎么写,都要笔下有“路”,心中有“中国”。 【立意】结合“路”的内涵发展来谈论中国形象,可以综合立意,也可以单项立意。 综合立意:寻找路与路的有机关联,综合它们的内涵来书写中国形象。例如: 综合中国高铁和“一带一路”谈大国气象; 综合茶马古道到中国高铁谈从历史到现实的中国创举; 综合茶马古道到“一带一路”谈从传说到梦想,从个体感情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 单项立意:着眼于材料中的某一条“路”,阐释内涵,呈现其能指代的某一面“中国形象”。 例如: ①就茶马古道谈中国古代文明; ②就五路神谈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意和真情祝愿; ③就“一带一路”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构】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 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 围绕“变化的中国路,不变的中国梦”这一中心论点,从“变化的路源于不变的梦”“变化 的路哺育不变的梦”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 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1. 2019 年 6 月 26 日,英国“一带一路”特使范智廉在伦敦金融城表示,中国提出 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建立全球经济发展的“生态圈”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中国为促进世 界经济发展、完善全球治理、应对风险挑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 来越大。范智廉说,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济秩序, 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他作为英国“一带一路”特使,更是感觉到了建 立一个全球经济发展的“生态圈”十分必要。 2.“世上路有千万条,条条道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从五十年代的毛草路、六十年代的白泥路、 七十年代的机耕路,再到八十年代的砂石路,九十年代的水泥路,再到二十一世纪的高速路, 七十年的路的变迁,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路的变化,而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裕生活的幸福 之路,是奔向共产主义的小康之路。 3. “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国际联运研究与交流中心项目于 2017 年 12 月 9 日启动。该项目由 北京交通大学牵头,交通运输学院聂磊教授担任负责人,联合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国际铁路联盟、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申 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该项目的开展,将有效解决国际 联运需求复杂、设施水平不均衡、技术标准多样等问题,沿线国家也将合作开展跨国通道运 输市场分析、运力资源配置与运能保障、国际客货联合运输组织、跨国运输信息共享融合等 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究。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