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模拟卷04(地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I、选择题Ⅱ和非选择题三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 )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2.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
A.成本高、费用高
B.全天候、实时性
C.受天气影响大
D.操作要求高、实用效率低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GIS主要可以进行信息处理,并可为生产、生活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第2题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3~5题。
3.该考察区域( )
A.位于长白山山麓
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
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
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
4.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
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
【答案】 3.C 4.A 5.D
【解析】 第3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京附近,排除A;根据题意,水库三面环山,且图中有200米等高线,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北、东南都较高,只有西南较低,排除B项;该地属于半湿润地区,排除D;故答案选C项。第4题,根据时间为下午3点,陆地和水库因比热容的差异,水库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形成高压,周围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因此根据热力环流原理,P地应该吹东北风,答案选A。第5题,根据上图可以发现北侧存在山谷风,白天以谷风为主,与湖陆风风向一致,D项对。北侧气温差异较大,但是不能证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也不能成为风速大的理由,A错误;白天应该以谷风为主,B错误;材料无法显示南北侧植被是否茂盛,C错误。故答案选D。
某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下图示意某年6月26日至9月24日该水闸上下游水位(水面海拔)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止支流洪水汇入干流
B.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
C.减轻干流河床泥沙淤积
D.减轻支流河床泥沙淤积
7.为有效防御洪涝,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 )
A.建蓄洪区 B.裁弯河道
C.植树造林 D.河道清淤
8.根据资料推测,该河流可能是( )
A.辽河 B.黄河 C.淮河 D.珠江
【答案】 6.B 7.A 8.C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洪水期闸下水位高于闸上水位,故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故选B。第7题,该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为有效防御洪涝,可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建蓄洪区,故选A。第8题,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水位高于警戒水位出现在6、7月份,8月份低于警戒水位,说明6月份多雨,8月份少雨,该河位于江淮流域,故选C。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顺序为( )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
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
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10.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
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
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
【答案】 9.D 10.D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成的,选D。第10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A错。“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B错。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山峡谷并不处在火山地震带上,C错。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影响河流走向,故D正确。
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往北迁往繁育地。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驯鹿的越冬地和繁育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
C.苔原、冰原
D.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12.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洋流分布 D.地面状况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驯鹿的越冬地在北纬68°附近,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繁育地在北冰洋沿岸,主要植被类型是苔原。故选D项。第8题,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是纬度位置不同造成的,B项正确。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3~15题。
热量(1 012千卡)
蛋白质(万吨)
脂肪(万吨)
甲
1 401.8
4 355
1 792
乙
30.9
281
208
丙
47.1
764
123
净进口食物
121
662
564
合计可供养人口数量
20.57亿人
22.84亿人
12.14亿人
13.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地 农田 水域
B.农田 草地 水域
C.农田 水域 草地
D.水域 草地 农田
14.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D.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15.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根据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集约养殖,大量进口农产品
【答案】 13.B 14.D 15.B
【解析】 第13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的数量最大,各类食物产量大,为农田;乙的脂肪较高,符合畜产品食物特点,为草地;丙的蛋白质较高,符合鱼虾类食物特点,为水域,据此选B。第14题,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脂肪供应相对较少,食物结构不均衡,由于食物需求的多样化,仍要大量进口,据此选D。第15题,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脂肪类食物的生产比重,可以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这就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据此选B。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6~18题。
16.“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17.“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18.“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 16.B 17.A 18.C
【解析】 第16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B正确。第17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A正确。第18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C正确。
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 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0. 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43°N,87°E)
B.武汉(30°N,114°E)
C.哈尔滨(45°N,127°E)
D.成都(30.5°N,103°E)
【答案】 19.A 20.B
【解析】 第19题,根据“暑假”“中国M地”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西方向”这一信息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因此,从M地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N地间,太阳在东南方向;从N地返回至中途点间,太阳在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M地间,太阳在西北方向。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终位于东侧或南侧。去N地途中,小丹全程会被太阳照射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中,在东西向的路段时,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需要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A项正确。第20题,根据“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5:40、19:10,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13小时30分钟,据此推算出当地日出地方时为5:15。再根据北京时间(120°E)5:40与当地地方时5:15的时差计算经度差,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114°E。B项正确。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较耐干,最忌积涝。我国栽培历史已有3 000多年,贡菊、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药用名菊。下图为“我国四大名菊主要出产地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我国四大药用名菊出产地集中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年均温14℃~16℃,热量充足 ②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 ③分布区地势低平,土壤疏松肥沃 ④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黄山市把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结合起来,目前,黄山贡菊种植总面积已突破6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惠及70多万山区群众,下列做法最有可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是( )
①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菊花品种,增强其观赏性 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成品牌效应 ③扩大贡
菊种植面积,逐步取代其他农产品种植 ④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贡菊产品的外运销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21.B 22.C
【解析】 第21题,分析上图可知,图中的四大药用名菊主要出产地为浙江省和安徽省。我国的季风区暖温带大致位于32°N~43°N之间。亳州位于暖温带地区,其他三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较为温暖,热量充足。因此这四个地区的气温较为适合菊花生长。故①正确。菊花最忌积涝,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有丰沛的降雨,甚至会出现洪涝灾害,因此这一点不是菊花集中分布的原因。故②错误。亳菊、滁菊和杭菊主要生产地为地势平坦的平原,但贡菊的出产地黄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故③错误。材料中提到,我国菊花栽培历史已有3 000多年,说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药用菊花的种植技术也比较成熟。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④,正确答案为B。第22题,基因工程可以改良菊花品种,但是药用菊花的主要价值在于其药用价值而不是观赏性。故①错误。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利于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可以打击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当地生产积极性。故②正确。黄山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除了贡菊,还有毛峰、猴魁、松萝、安茶、白茶等众多名茶。不能为了让贡菊的产量增加就放弃其他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故③错误。完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产品的对外销售,增加销量。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④,答案为C。
下图示意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阶段I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中心区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完成23~24题。
23.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①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②节约运输成本 ③开拓产品市场 ④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4.阶段III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向外扩散是为了( )
①提高生产技术 ②完善配套设施 ③扩大销售市场 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23.B 24.C
【解析】 第23题,具有工业联系的产业形成集聚,一方面有利于相关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另一
方面,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最终促进关联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协同发展。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第24题,Ⅰ、Ⅱ、Ⅲ三个阶段中,阶段Ⅲ中心区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但随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区域存在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政策优势减弱、环境成本上升、市场饱和等问题,因此为了扩大销售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部分企业向外扩散。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页岩油是油页岩在热加工时,其有机质受热分解后生成的产物,类似天然石油。随着需求扩大和常规油气资源的减少,页岩油成为美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中,美国占有一半以上,近年来“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国页岩油开采量大幅增加。据此完成25题。
25.页岩油大量开采将会使美国(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能源安全性提高
C.石油开采业衰落
D.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研发
【答案】 B
【解析】 随着需求扩大和常规油气资源的减少,页岩油成为美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减少石油进口量,页岩油大量开采将有利于美国提高能源安全,不会导致石油开采业衰落,页岩油属于非可再生能源,页岩油大量开采,会减缓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所以B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长江三峡水库从2003年蓄水起的十年间,入库泥沙量仅为论证预测的42%。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更有利于延长水库寿命,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长江中游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较强的长江作用可使鄱阳湖水位升高;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当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鄱阳湖作用增强,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图1示意长江水系中已建成或规划中的大坝分布,图2示意鱼群通行的生物通道,图3示意鄱阳湖作用与长江作用累计频次对比。
(1)三峡水库入库泥沙量远少于预测值,推测可能的原因。(4分)
(2)判断图3中甲作用与乙作用,哪一个对应长江作用,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上游修建水库淤积大量泥沙;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较好。
(2)甲作用对应长江作用。7—9月份,锋面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长江水位上升,(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作用显著。甲作用在7—9月较强,因此对应长江作用。
【解析】 第(1)题,三峡水库入库泥沙量远少于预测值的原因一般和人类活动有关,要从工程拦截泥沙或生物固沙两方面分析。结合图示及材料可知,库区上游的水库蓄水会导致泥沙在上游库区淤积,减少其下游的泥沙;三峡上游近年来的植树造林及水土保持林建设初见成效,由于水土保持效益增强,河流挟带泥沙量减少,库区泥沙淤积量减少。第(2)题,根据材料,长江作用主要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可使鄱阳湖水位升高;鄱阳湖作用是指鄱阳湖向长江持续汇流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图3中甲作用与乙作用的时间明显不同。其中甲作用时间主要集中于7—9月份,乙作用主要集中在4—6月份。4—6月份我国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7—9月份长江的补给水源多,长江水位上升,长江对鄱阳湖影响大,长江作用显著。图中甲作用在7—9月较强,因此甲作用对应长江作用。
2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H海峡的名字是 ;墨西哥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 A处曾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从洋流角度看,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美国五大湖的外力作用是 。乙城市年降水量多于甲城市的原因是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突出的特点是 。(6分)
(2)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美国东北部形成乳畜带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冬季美国农业常遭受的灾害天气是 ,其地形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4分)
【答案】 (1)白令海峡 工业化阶段 寒暖流交汇处 冰川侵蚀作用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2)商品谷物农业 消费市场大 寒潮 中部为平原,利于极地气流南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况、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渔场的分布、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寒潮等知识。第(1)题,根据图形信息可知H海峡属于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著名的白令海峡。墨西哥属于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阶段。根据图形信息可知,A处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地带,该地区海水受到扰动,底层海水上涌,大量营养物质在海水表面汇集,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所以该地区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五大湖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碛湖,五大湖周围多布局冰碛丘陵,所以该湖泊形成的外力作用为冰川侵蚀作用。由纬度信息可知,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湿润,而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全年降水量较少;美国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有典型的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乳畜带等农业带。第(2)题,美国玉米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东北部形成乳畜带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消费市场大(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大)。受美国中部中央大平原的影响,冬季寒冷空气长驱南下,美国农业区降温明显,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冬季美国农业常遭受的灾害天气是寒潮。
28.新型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城乡一体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 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有利于吸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产业转移,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中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
材料二 下图为皖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1)皖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其工业类型主要属于 型工业,请说明皖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
(4分)
(2)皖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6分)
(3)为推动皖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新迁入该地区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一些建
议。(2分)
【答案】 (1)劳动密集 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政策支持。
(2)有利:城市化发展促进了皖南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效益的提高。不利:加剧了农村土地和水源的污染。
(3)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解析】 第(1)题,皖南地区经济较落后,承接产业转移时,应该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原因:皖南地区经济较落后,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政府政策的支持。第(2)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皖南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效益的提高;不利方面的影响:加剧了农村土地和水源的污染。第(3)题,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转入地要注重对本地的环境保护,应该要求迁入的企业环境污染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要求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2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指西伯利亚的中东部,该地地广人稀,为促进其开发,俄罗斯颁布《远东一公顷分配法》:所有俄罗斯公民自2017年2月1日后,均能获得“远东一公顷”土地。远东地区的中俄土地开发合
作日益密切,大量中国农民在俄罗斯租种土地。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贝加尔湖是全球最深、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有“生物博物馆”之称。自21世纪初期贝加尔湖水位开始降低。
(1)图中甲山脉是大洲分界线,其西侧所属大洲是 。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主要是受到沿岸 (洋流性质)的影响。冬季,乙地区常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我国华北地区盛行 风。(4分)
(2)俄罗斯要完成对远东土地利用状况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中俄远东地区土地开发合作各自的主要优势分别是 、 。(3分)
(3)简述贝加尔湖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 (1)欧洲 暖流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西北
(2)GIS 劳动力丰富 土地租金低
(3)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减少;水质变差;湖泊周围温差增大。(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第(1)题,甲山脉是乌拉尔山脉,其西侧所属大洲为欧洲。摩尔曼斯克港受沿岸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乙地区位于西伯利亚,冬季,受大陆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此时,我国华北地区位于高压的东部,盛行西北风。第(2)题,对远东土地利用状况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借助GIS技术。中俄远东地区土地开发合作各自的主要优势分别是劳动力丰富、土地租金低。第(3)题,贝加尔湖属于湿地,其水位下降会导致相应的湿地功能下降,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减少、水质变差、湖泊周围温差增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