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4-28 :ADCBC 29-33:BABDD 34-35:CA
41.
(1)整体趋势:自战国到宋朝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之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并下降。(3分)
特征:①城市化进程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②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城市规模扩大,催生市民阶层出现,并导致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④城市规模与商业活动相关,并受到封建政府政策影响。(每点3分,共12分)
(2)同: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任答两点给4分)
异:英国的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中国的城市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起步发展缓慢。(3分)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3分)
42. 评分说明:任选一种范式评析,论证的史实(不能举孤证)须为近现代史的国家,史论结合,且辩证客观。
示例一:
第一种范式,(结合材料3分)引进技术,而不改革制度,在政府主导下侧重经济发展,(史论结合6分)如晚清的洋务运动、19末的德国。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短期内经济快速增长:中国迈开了近代化第一步,军事实力提升;德国迅速崛起为欧洲强国。但也埋下重大隐患: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德国民主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军国主义残余,在一战中战败,以割地赔款告终。(结论3分)历史证明:想“只模仿技术,不改革制度”实现转型是行不通的。
示例二:
第二种范式,突出制度变革,如戊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制,意图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保驾护航,从而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掀起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但都失败了,没有完成中国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历史证明:“只模仿制度,而不重铸观念地基”的“唯制度论”也是行不通的。
示例三:
第三种范式,基于观念变革,建立新制度,再推动社会转型,如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近代英国的崛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意图改造中国的文化土壤,培养“新民”
,进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中国的根本转型,但因为对中西方文化激进偏颇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因此并没有给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空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打开了中国进步的一缕曙光。英国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奠定了坚实的观念基础,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民主制度的确立完善提供了理论武器,进一步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最先发生,使英国实现了社会的根本转型,成为称雄世界的霸主。历史证明:观念变革是社会根本转型的关键推动力。
示例四(整体):
(结合材料)三种转型范式,第一种先技求,第二种先制度,第三种先观念,前两种是“后发展”国家的模式,如德、日、中国等,第三种是“原发型”国家的模式,如英、法、美等国。(史论结合)进入近代,欧美等国借助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新航路开辟等因素,占得历史发展的先机,故可以经由“观念→制度→技术”的路径渐次推进转型;对德、日、中国等“后发展”国家,由于传统社会力量的强大和根深蒂固,资本主义等新因素不能快速发展,加之“原发”国家的侵略殖民,导致历史转型的迟滞,要“后发赶超”,所以更倾向于先技术经济或制度变革。(结论)可见,通过何种范式转型,有其客观历史必然性。
45.
(1)原因:政府缺乏防疫机构;中外交往的需求;疫情防控压力增大;西方防疫体制的影响。(每点2分,共8分)
(2)特点:效仿西方为主;中西结合;自主性;由地方到中央;体系逐渐建立。(每点2分,任答四点,记7分)
46.
(1)原因:中苏两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区别对待以瓦解社会主义阵营;他们认为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威胁更大。(每点2分,答对三点记7分)
(2)转变: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高科技技术为主。(2分)
影响:制约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军事技术的发展;拉大美苏两国实力的差距;影响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每点2分,共6分。)
47.
(1)活动:加强基层治理,关心民众疾苦;因地制宜,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经略边疆,稳定边境;撰《政论》提出治国主张;著农书指导农业生产。(任答4点8分)
(2)思想:民本;重农;文明教化;外儒内法;吏治(尚贤、廉政、法治,答括号里的也可);平治天下。(每点2分,答3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