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D 解析:A.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
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B.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
C.“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
2.C 解析:“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
作的影响。
3.C 解析:“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
以偏概全。
4.B 解析:强加因果,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较高是因为虹膜识别技术通过人体独一无二的眼睛虹
膜特征来识别身份。而“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都需要高技术”是其“大范围推广较为困难”
的原因。
5.C 解析:“无法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错,以偏概全,原文是“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
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6.解析:“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涉及主客观因素,具体而言涉及顾客、企业、政府、技
术本身等多方面。
参考答案:(4 分)
1.顾客对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要保持审慎态度。
2.企业减少对用户隐私的收集,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3.政府要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
信息作出明确规定。
4.提升技术水平,将用户信息可能遭受的外部侵害进行隔绝。
5.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以便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每少答一点扣 1 分,答
全得满分)
7、选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
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
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 项,“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说法错误,本
文没有采用明暗两条线索,只采用了一条线索,还有“卫国的家人其实也一直在寻找华伟”
于文无据。故选 C。
8、(6 分)1.寻找卫国的家人一直没有结果时:心里惦记,成了心病;
2.快见到卫国的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理;
3.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章中对人物的叙述描
写,以及人物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求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
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
的心理变化,需要结合文章对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的介绍,华伟老人的行为神情心
理描写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题要求注意文章中插叙部分,华伟老人寻找卫国家人未果要放
在前面。比如,文章第四部分“66 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
的一块病”,华伟老人一直寻找卫国家人,寻找了 66 年没有结果,心里惦记,成了心病。文章第一部分,“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
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
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
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快见到卫国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心情。文章第五部分“华伟老人
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见到了卫国的家人,把卫国的军功章给了卫国家人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9、(6 分)第一处“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
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战
斗的激烈。第三处“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交代场景,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环境描写作用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题要
求考生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的作用。答题时可按照上述思路对照原
文进行分析作答。具体作答时,先找出文中三处对雪的描写,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第一处对雪的描写在文章第一部分,“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根据后文“刚到淮
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可知此处
的对雪停后太阳露出笑脸的雪景的描写烘托了雪停了华伟老人终于可以去看卫国家人,完成
卫国交给自己嘱托的兴奋心情,同时也引起华伟来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对雪景的描写在
文章第三部分,华伟老人回忆自己与卫国当年参加高望山战斗时情景,“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
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
源”“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结合当时的战斗情景“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
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
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可知此处雪景描写渲染了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恶劣。
第三处雪景描写在文章第五部分,该部分写华伟老人经过 66 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卫国老人
的家人,此时“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华伟老人坐的车子启动了,此时雪景的描绘交代了华
伟老人见卫国家人的场景,冰雪融化暗示了华伟老人将要见到卫国家人将完成心愿,也就是
完成卫国老人交给自己任务——把卫国军功章交给卫国家人。
10.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
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
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根据前后文,“领”应该
作动词用,翻译为“率领”,作后一句“部曲”的谓语,所以“领”前面应断开,排除 A、B
两项。然后比较 C、D 两项,可从句式相似的角度来判断,“寇来则御”“寇去则耕”句式整齐,
应该断为“寇来则御/寇去则耕”,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 C 项春秋三传”,即《公羊传》
《谷梁传》《左传》故选 C 项。
1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
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由当地百姓选任官吏”错。“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的“其”代指新太守,而不是“当地百姓”。故选 C 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答案 (1)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2)(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
去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关键
词“谨”“庠序”“申”“孝悌”要译出。第二句得分点:“谢病”意思是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
辞职;“丐”乞求、请求;“旋”不久;“知”主管;“会”恰逢。
【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
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
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
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
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
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
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
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
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
自给。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升任秘书少
监兼御前侍讲,调任起居郎。建国公出任太傅,让朱震担任赞读。升任中书舍人,兼任翊善。
这时郭千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
希望停止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他(因而)转任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升任翰林学士。
这时,虔州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以安抚当
地百姓。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
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
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全部罢免,听凭新太守自主选择
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任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
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
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期间不举行
祭礼,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
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
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
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这个做法)是可以的,在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
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1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
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
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
析判断。本题中,B 项,“颔联……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错误,从诗中来看,“未甘
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由“未甘”和“待见”可知,应是抒发了诗人不甘心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由此可知,这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正己以待天下”,先修身,以待
明时,大干一场。故选 B 项。
15.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要点加一个分析 2 分,答 2 点满分。
1.内心的愤激之气。首联“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这是说诗人作为二十岁年纪
的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一腔热血,有着横扫一切的勇气和精力,但是此时却是形容枯槁,
面色如冰,毫无生气,表现出内心的愤激之气;
2.自强不息,有着宏大的志向。颔联“未甘身世成虚老”表明了作者不甘心自己一事无成而
老于户牖之下,也绝不能虚度此生,而是要自强不息,“未甘”二字表现出诗人在困窘处境中
的强烈心态,“待”表明作者有着宏大的志向;
3.诗人有着超常的才情,洒脱不羁,抒发了慷慨的忧国忧民的激愤之情。颈联中“狂去诗浑
夸俗句”中“狂”字是诗人洒脱不羁的写照,表明诗人有着超常的才情,“醉余歌有过人声”
中“过人声”表明慷慨的忧国忧民的激愤之情;
4.渴望建功立业,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尾联“……不信吾无万古名”
直接表达了诗人杀敌立功的英雄之气,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8 小题,15 分)
16.答案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4)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5)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6)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7.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
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第一处,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
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更为恰当。“储存”是指保护、管理、储藏
物品,搭配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储备”,(物资)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应用,
储存备用的东西。第二处,搭配对象多是抽象的,所以这里应该用“储存”。“日新月异”,每
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
后比喻事物的进展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第三处是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快,两个成语都
可以。“庸人自扰”,自己找自己麻烦,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
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指不必要的担忧。第四处是说专家认为这些担忧没
有必要,两个成语都合适。故选 B 项。
18.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
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
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它
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 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
输出一首完整的诗”,由此可知,括号内的陈述对象是“九歌”,应从“九歌”的角度陈述,
据此可排除 A 项;分析三个选项的内容,应是“学习”在先,“摸索规律”在后,排除 B、C
两项,故选 D 项。19.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
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
机器人”,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国内”表领属,应在“第一款”之前,即改
为“国内第一款”;二是成分残缺,“大数据分析”前面缺少谓语动词,应在“综合”后加上
“利用”。B 项,“第一款国内”语序不当,可以改为“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语序不当,
可以改为“综合利用”;C 项,“利用综合”语序不当,应为“综合利用”;D 项,“第一款国内”
语序不当。故选 A 项。
20、(4 分)答案
(1)碎片化、功利性。
(2)碎片化和功利性,使得学生阅读范围十分狭窄,缺乏深度思考,不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
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21.(4 分) 答案
示例:电闪雷鸣、落地有声,淹农田、阻交通,夏雨是任性的顽童。
风常作伴、触之微凉,洗青山、润大地,秋雨是无私的母亲。
银装素裹、扮靓自然,护农作、除害虫,冬雪是多情的少女。
解析 仿写的句子涉及内容、句式、修辞、前后文的衔接,解题时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
辞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不同季节的雨(雪)的某种
特点,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所要表达的是雨(雪)的不同特点,将相关内容和表
示不同季节雨(雪)的特点的短语(词)划分为一组,参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22.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以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为具体内容,紧密贴合疫情之中学生网
上学习实际命制,虽然没有审题障碍,但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强化具体情境的应用
性考查方向,四项写作任务,“写作者”(或发言者)身份各不相同,读者(听众)对象也略
有不同,目的要求自然有差别,这是写作前必须精准把握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材料主要罗列了部分中学生的认识误区,意在引导考生合理引入驳论的
论述方式,采取立驳结合的写作思路。评价时,如果没有运用驳论的方式,建议最高不超过 50
分。
立意上扣住“学会学习”,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加强自我
管理,增强自律意识”“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等选择 1-3 方面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