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安徽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二(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安徽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二(解析版)

ID:253595

大小:278.4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2019 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 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 答 案 】 C 【 解析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 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不符合题意; 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不符合题意。 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符合题意。 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 60%-70%来自糖类,下列食物中含糖类最少的是(   ) A. 安庆炒米 B. 桐城水芹 C. 黄山烧饼 D. 阜阳大馍 【 答 案 】 B - 2 - 【 解析 】 解:A、安庆炒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 B、桐城水芹属于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黄山烧饼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 D、阜阳大馍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B。 根据不同的食物富含不同的营养物质,糖类主要有:淀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糖类主要 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 掌握食物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了解不同的营养物质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结合题意解答。 3、如图图示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 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 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 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 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 3 -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水的净化:用活性炭净水可降低水的硬度 C.水资源保护:用工业废水浇灌庄稼,节约 用水 D.水的应用:利用水可以鉴别氧化钙、氢氧化钠和硝 酸铵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可降低水的硬度,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工业废水中含有污染物,不能浇灌庄稼,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可用水鉴别氢氧化 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结合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水的净化解答; C、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措施有利用防止空气污染的是(  ) A.焚烧废弃塑料垃圾,防止白色污染 B.禁止使用煤等化石燃料 C.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D.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焚烧废弃塑料垃圾,能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故 A 错; B、减少使用煤等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不能禁止使用,故 B 错; C、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做法正确,但并没有做到防止空气污染,故 C 错; D、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 D 正确。 - 4 - 故选:D。 A、焚烧废弃塑料垃圾,能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B、减少使用煤等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不能禁止使用;C、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做法正确,但并没有做到防止空气污 染;D、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污染的途径。 6、2017 年 1 月 8 日,杭州发生一起己二胺(C6H16N2)泄漏事故。下列关于己二胺说法正确的 是(  ) A.己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6 g B.己二胺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己二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己二胺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3:1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1”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己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6):(14×2)=72:16:28, 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己二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D.己二胺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4×2)=9:2,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7、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5 -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图中“?”应该是 C.该反应有单质参与,但不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两种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3:2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 A 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图中“?”应该是 ,故 B 正确; C、该反应有单质参与,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 C 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反应中两种物质的微粒数目之经为 2:2=1:1,故 D 错误。 故选:D。 A、根据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应填入的微粒; C、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中两种物质的微粒数目比。 本题利用了微粒模型图主要考查了有关分子、原子、物质的组成类别及物质的变化等知识。引导 学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用微粒的变化分析物质的变化。 8、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r”可表示一个溴离子 B.溴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 6 - C.m=35,n=7 D.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Br 可表示 1 个溴原子,不能表示一个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溴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中子决定,故选项说 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35,表示原子序数为 35;根据原子中原子 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 35,则 m=35;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 35=2+8+18+n,n=7;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是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 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 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C.碱溶液的 pH 大于 7,所以 pH 大于 7 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 - 7 - 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溶液的 pH 大于 7,但 pH 大于 7 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 选项推理错误。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 pH 大于 7 的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 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 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 20 g 丙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 70 g 溶液 C.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小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 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所得溶液中甲和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根据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错误。 B、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 20g,所以该温度下 20 g 丙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只有 10g 丙 溶解,即只能得到 60 g 溶液,故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故正确。 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当 - 8 - 降温到 t1℃,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在 t1℃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乙>甲 >丙,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判断。 B、根据 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判断。 C、根据提纯的方法判断。 D、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判断。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 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 11、如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作干电池的正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性。 (2)干电池的材料很多可以回收利用。例如双氧水与回收的二氧化锰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其硬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将足量的锌片放入硫酸铜 溶液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 【 答 案 】 导电 大于 锌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 解析 】 解:(1)用碳棒做电极主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双氧水,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根 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9 - (3)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铜;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 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的活动性比铜的活动性强,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锌表面附 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故答案为:(1)导电,(2) .(3)大于;锌表面附有一层红 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根据石墨的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分析回答;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写出双氧水分解的化 学方程式; (3)根据合金的特性解答;根据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 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2、有人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 CO2 的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 收 CO2 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 CO2(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 270℃,碳酸钠 在 856℃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在合成塔内 CO2 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 简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 CO2 浓度不断增大的人为原因是______,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2)从吸收池到分解池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合成塔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4)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 答 案 】 化石燃料的燃烧 温室效应加剧 过滤 2NaHCO3 Na2CO3+H2O+CO2↑ 有机物 水和二氧化碳 【 解析 】 解:(1)大气中 CO2 浓度不断增大的人为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后果是温室效应加剧 。 (2)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 CO2 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 - 10 - 放出 CO2,故从吸收池到分解池需分离出碳酸氢钠,需进行的操作是过滤;分解池中碳酸氢钠加 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 (3)甲醇(CH3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4)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二氧 化碳。 故答案为: (1)化石燃料的燃烧;温室效应加剧; (2)过滤;2NaHCO3 Na2CO3+H2O+CO2↑; (3)有机物; (4)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大气中 CO2 浓度不断增大的原因、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2)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 CO2 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 放出 CO2,故从吸收池到分解池需分离出碳酸氢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甲醇(CH3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 CO2 的生产流程,掌握演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 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探究活动 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 NaOH 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 1 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 NaOH 溶 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11 - 【探究活动 2】:能否通过证明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的发生?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 2 所示的三个实验. 【小资料】a 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 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 【探究活动 3】:能否通过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 pH、温度变化证明其反应的发生?取一定量 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 NaOH 溶液,用电子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 pH、温度曲线如图 3. (4)由图 3 你得到的规律请写出两条.(答对本小题将奖励 4 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 60 分) ______. 【 答 案 】 - 12 -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NaOH+HCl=NaCl+H2O 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 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 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溶液的 pH 增大;中和反应放热等 【 解析 】 解:【探究活动 1】无色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滴入了稀盐酸变成了无色,说明了 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 【探究活动 2】(1)通过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 不能使硅胶变色,由试验③硅胶的变色说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2)空气中含有水,也能使硅胶变色,迅速塞紧橡胶塞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实验①②对比,③硅胶颜色的变化; 【探究活动 3】由 pH 曲线随着滴入的氢氧化钠的增多,pH 增大,当 t1 时 pH=7,说明了酸与 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由温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曲线逐渐上升,说明了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 【探究活动 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NaOH+HCl=NaCl+H2O; 【探究活动 2】(1)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 (2)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3)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探究活动 3】溶液的 pH 增大;中和反应放热等. 【探究活动 1】根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的变化分析; 【探究活动 2】(1)根据硅胶的颜色的变化分析反应是否有有水生成; (2)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3)通过实验对比,硅胶颜色的变化分析; 【探究活动 3】观察图象,根据变化的趋势.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能量的变化等获取信息. 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综合性较强,既有实验探究,又有实验数据图象的分析.只有综合掌握了 基础知识才能较好的完成本类练习题.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 分) - 13 -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_。 (2)图甲 A 装置中长颈漏斗在实验时需浸没在液面下,其目的是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填字 母),若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______。 (4)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F 中的现 象是______;G 中现象为______;H 中观察到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答 案 】 集气瓶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KMnO4 K2MnO4+MnO2+O2↑ B 集气瓶瓶口有气泡冒出 溶液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解析 】 解:(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图甲 A 装置中长颈漏斗在实验时需浸没在液面下,其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故答案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 注意配平;排水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故答案为: 2KMnO4 K2MnO4+MnO2+O2↑;B;集气瓶瓶口有气泡冒出; (4)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F 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成 红色;G 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 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溶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 (2)图甲 A 装置中长颈漏斗在实验时需浸没在液面下,其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 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 了; - 14 - (4)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 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F 中 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G 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 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 在实验题中。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 分) 15、根据资料报道,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 20%~40%, 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 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 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 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 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① 1g 铁粉、0.2g 碳和十滴水 100 72 约 120 ② 1g 铁粉、0.2g 碳、十滴水和少量 NaCl 100 72 约 70 ③ ______ / / / (1)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2)实验①和②说明 NaCl 可以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3)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 程。 (4)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5)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6)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精 - 15 - 确到 0.1%)。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______(写出任意一条即可)。 【 答 案 】 升高 加快 放热 Fe2O3 1g 铁粉、10 滴水 19.3 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 解析 】 解:(1)金属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升高; (2)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所以量筒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加入 NaCl 后所需时间缩短,故答案:加快; (3)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故答案:放热;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5)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控制铁和水的用量 相同不加碳进行即可。 (6)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 是 28푚퐿 146푚퐿×100%≈19.3%。 答案: (1)升高; (2)加快; (3)放热; (4)Fe2O3 (5)1 g 铁粉、10 滴水 (6)19.3;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解答; (2)根据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量筒中 的水会进入广口瓶,根据所需时间长短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分析; - 16 - (4)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解答; (5)根据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分析; (6)通过空气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掌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考查了金 属生锈的条件的探究方面的内容,注重控制变量法做好对比实验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 取稀盐酸 200g,平均分成 4 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 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 CO2 的质量 /g 1.76 3.52 4.4 m (1)表格中 m 的数值是______。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答 案 】 4.4g 80% 【 解析 】 (1)图表可知 5g 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生成 1.76gCO2,第 3 次加 15g 石灰石产生 4.4gCO2,可 知第 3 次样品有剩余,酸完全反应,由于第 4 次与第 3 次酸的质量一样多,所以生成气体一样 ,m=4.4。 (2)设 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g 100 푥 = 44 1.76푔 x=4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푔 5푔×100%=8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 17 - (1)观察并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 2 次实验中的数据均为第一次实验的两倍,而第 3 次加 入样品质量是第一次的三倍,而生成的气体少,说明此时盐酸已完全反应。由此可知,3、4 次 实验中碳酸钙有剩余,由上述分析可知,盐酸已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4.4g,即 m=4.4; (2)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根据第 1 次或第 2 次实验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根据化学方程式得 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参加反应的 CaCO3 的质量,然后再根据质量分 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完全反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 力。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