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 49 的平方根是( )
A.7 B.﹣7 C.±7 D.
2.如图所示的车标,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3.在下列各数:3.14,﹣π, , 、 、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4.下面四个图形中,∠1=∠2 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M(﹣2,3)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垂直和相交
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C.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7.(4 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3)3=27 C. =2 D. =3
8.(4 分)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②在同一平面内,若 a∥b,b∥c,则 a∥c;
③同旁内角互补; ④互为邻补角的两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A.0 个B.1 个C.2 个D.3 个
9.(4 分)点 A(3,﹣5)向上平移 4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3 个单位到点 B,
则点 B 的坐标为( )
A.(1,﹣8) B.(1,﹣2) C.(﹣7,﹣1) D.(0,﹣1)
10.(4 分)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 2a﹣1 和﹣a+2,则这个正数是( )
A.1 B.3 C.4 D.9
11.(4 分)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 M 在第四象限,且 M 到 x 轴的距离为 1,
到 y 轴的距离为 2,则点 M 的坐标为( )
A.(2,1) B.(﹣2,1) C.(2,﹣1) D.(1,﹣2)
12.(4 分)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 EF 折叠后,点 D、C 分别落在 D′、C′
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 )
A.50° B.55° C.60° D.65°
二、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3.(4 分) 的平方根为 .
14.(4 分)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
15.(4 分)图中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3)、(3,3),则 C 的坐标
为 .
16.(4 分)如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作直线 AB,CD,从图中可知,直线 AB
与直线 CD 的位置关系为 .17.(4 分)如图,已知 a∥b,∠1=70°,∠2=40°,则∠3= 度.
18.(4 分)已知 x、y 为实数,且 +(y+2)2=0,则 yx= .
19.(4 分)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20.(4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
变换:
(1)f(m,n)=(m,﹣n),如 f(2,1)=(2,﹣1);
(2)g(m,n)=(﹣m,﹣n),如 g (2,1)=(﹣2,﹣1)
按照以上变换有:f[g(3,4)]=f(﹣3,﹣4)=(﹣3,4),那么 g[f(﹣3,
2)]= .
三、解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21.(8 分)计算
(1) ﹣ + ﹣ ;
(2)|﹣ |﹣( ﹣ )﹣| ﹣2|.
22.(8 分)解下列方程
(1)4x2﹣16=0;
(2)(x﹣1)3=﹣125.
四、解答题(23-25 题每题 10 分,26-27 题每题 12 分,共 54 分)
23.(10 分)推理填空:如图:①若∠1=∠2,
则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DAB+∠ABC=180°,
则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②当 ∥ 时,
∠C+∠A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③当 ∥ 时,
∠3=∠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4.(10 分)如图,△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ABC 各点的坐标.
(2)若把△ABC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A′B′C′,写出 A′、
B′、C′的坐标,并在图中画出平移后图形.
(3)求出三角形 ABC 的面积.
25.(10 分)已知 +1 的整数部分为 a, ﹣1 的小数部分为 b,求 2a+3b 的
值.
26.(12 分)已知:如图,AD⊥BC,EF⊥BC,∠1=∠2.求证:∠DGC=∠
BAC.27.(12 分)探究题:
(1)如图 1,若 AB∥CD,则∠B+∠D=∠E,你能说明理由吗?
(2)反之,若∠B+∠D=∠E,直线 AB 与直线 CD 有什么位置关系?简要说明
理由.
(3)若将点 E 移至图 2 的位置,此时∠B、∠D、∠E 之间有什么关系?直接写
出结论.
(4)若将点 E 移至图 3 的位置,此时∠B、∠D、∠E 之间有什么关系?直接写
出结论.
(5)在图 4 中,AB∥CD,∠E+∠G 与∠B+∠F+∠D 之间有何关系?直接写出
结论.
2016-2017 学年重庆市荣昌县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 49 的平方根是( )
A.7 B.﹣7 C.±7 D.
【分析】根据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
【解答】解:∵(±7)2=49,
∴± =±7,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掌握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
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的车标,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
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即可选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平移的概念,观察图形可知图案 B 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
移动,学生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而误选.
3.在下列各数:3.14,﹣π, , 、 、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
有 π 的数,找出无理数.【解答】解:无理数有﹣π, , 共 3 个.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常见形式有:①
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等;②无限不循环小数,如 0.101001000…等;③字母,
如 π 等.
4.下面四个图形中,∠1=∠2 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
D.
【分析】根据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判断;
【解答】解:A、∠1、∠2 是邻补角,∠1+∠2=180°;故本选项错误;
B、∠1、∠2 是对顶角,根据其定义;故本选项正确;
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故本选项错
误;
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一定大于与它不相邻的内角;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本题
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熟记其定义,是解答的基础.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M(﹣2,3)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分析】横坐标小于 0,纵坐标大于 0,则这点在第二象限.
【解答】解:∵﹣2<0,3>0,
∴(﹣2,3)在第二象限,
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个象限内坐标的符号:第一象限:+,+;第二象
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6.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垂直和相交
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C.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分析】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2 种:平行、相交,根据以上结论
判断即可.
【解答】解:A、∵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2 种,
∴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相交不一定垂直),故本选
项错误;
B、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故本选项错误;
C、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可能平行,可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注意:①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
位置关系有 2 种:平行、相交,②相交不一定垂直.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3)3=27 C. =2 D. =3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计算即可.
【解答】解:A、 ,错误;
B、(﹣3)3=﹣27,错误;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C【点评】此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关键是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
计算.
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②在同一平面内,若 a∥b,b∥c,则 a∥c;
③同旁内角互补; ④互为邻补角的两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A.0 个B.1 个C.2 个D.3 个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垂直的定义对各个
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①错误;
在同一平面内,若 a∥b,b∥c,则 a∥c,②正确;
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③错误;
互为邻补角的两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
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
9.点 A(3,﹣5)向上平移 4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3 个单位到点 B,则点 B 的
坐标为( )
A.(1,﹣8) B.(1,﹣2) C.(﹣7,﹣1) D.(0,﹣1)
【分析】根据向上平移,纵坐标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
∵点 A(3,﹣5)向上平移 4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3 个单位,
∴﹣5+4=﹣1,
3﹣3=0,
∴点 B 的坐标为(0,﹣1).
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平移,根据上加下减,右加左减,上下平移是纵坐
标变化,左右平移是横坐标变化,熟记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0.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 2a﹣1 和﹣a+2,则这个正数是( )
A.1 B.3 C.4 D.9
【分析】依据平方根的性质列方出求解即可.
【解答】解:∵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 2a﹣1 和﹣a+2,
∴2a﹣1﹣a+2=0.
解得:a=﹣1.
∴2a﹣1=﹣3.
∴这个正数是 9.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依据平方根的性质列出关于 a
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1.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 M 在第四象限,且 M 到 x 轴的距离为 1,到 y 轴
的距离为 2,则点 M 的坐标为( )
A.(2,1) B.(﹣2,1) C.(2,﹣1) D.(1,﹣2)
【分析】可先根据到 x 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 y 轴的距离为点的横
坐标的绝对值,进而判断出点的符号,得到具体坐标即可.
【解答】解:∵M 到 x 轴的距离为 1,到 y 轴的距离为 2,
∴M 纵坐标可能为±1,横坐标可能为±2,
∵点 M 在第四象限,
∴M 坐标为(2,﹣1).
故选 C.
【点评】考查点的坐标的确定;用到的知识点为:点到 x 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
的绝对值,到 y 轴的距离为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
1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 EF 折叠后,点 D、C 分别落在 D′、C′的位置,
若∠EFB=65°,则∠AED′等于( )
A.50° B.55° C.60° D.65°
【分析】首先根据 AD∥BC,求出∠FED 的度数,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
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则可知∠FED=
∠FED′,最后求得∠AED′的大小.
【解答】解:∵AD∥BC,
∴∠EFB=∠FED=65°,
由折叠的性质知,∠FED=∠FED′=65°,
∴∠AED′=180°﹣2∠FED=50°.
故∠AED′等于 5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1、折叠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
概念求解.
二、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3. 的平方根为 ±3 .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8l 的平方根为±3.
故答案为:±3.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方根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定义是关键.
14.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
那么它们相等 .【分析】命题中的条件是两个角相等,放在“如果”的后面,结论是这两个角的补
角相等,应放在“那么”的后面.
【解答】解:题设为:对顶角,结论为:相等,
故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将原命题写成条件与结论的形式,“如果”后面是命题的
条件,“那么”后面是条件的结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条件和结论,比
较简单.
15.图中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3)、(3,3),则 C 的坐标为
(﹣1,5) .
【分析】首先根据 A、B 两点的坐标确定坐标系,然后确定出 C 的坐标即可.
【解答】解:如图, ,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3),(3,3),
∴线段 AB 的中垂线为 y 轴,且向上为正方向,最下面的水平线为 x 轴,且向右
为正方向,
∴C 点的坐标为(﹣1,5).
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坐标原点和 x,y 轴
的位置及方向.
16.如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作直线 AB,CD,从图中可知,直线 AB 与直线
CD 的位置关系为 平行 .
【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1 与∠2 是三角尺的同一个角,
所以∠1=∠2,
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平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准确识
图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已知 a∥b,∠1=70°,∠2=40°,则∠3= 70 度.
【分析】把∠2,∠3 转化为△ABC 中的角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解答】解:由对顶角相等可得∠ACB=∠2=40°,
在△AB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知∠ABC=180°﹣∠1﹣∠ACB=70°.
又∵a∥b,∴∠3=∠ABC=70°.
故答案为:70.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18.已知 x、y 为实数,且 +(y+2)2=0,则 yx= ﹣8 .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 x、y 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
得解.
【解答】解:由题意得,x﹣3=0,y+2=0,
解得 x=3,y=﹣2,
所以,yx=(﹣2)3=﹣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 0 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
0.
19.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0 .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出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
【解答】解:∵02=0,
∴0 的平方根是 0.
∴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0.
故填 0.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
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
(1)f(m,n)=(m,﹣n),如 f(2,1)=(2,﹣1);
(2)g(m,n)=(﹣m,﹣n),如 g (2,1)=(﹣2,﹣1)
按照以上变换有:f[g(3,4)]=f(﹣3,﹣4)=(﹣3,4),那么 g[f(﹣3,2)]= (3,2) .
【分析】由题意应先进行 f 方式的运算,再进行 g 方式的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及
坐标的符号变化.
【解答】解:∵f(﹣3,2)=(﹣3,﹣2),
∴g[f(﹣3,2)]=g(﹣3,﹣2)=(3,2),
故答案为:(3,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种新型的运算法则,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题
的难点是判断先进行哪个运算,关键是明白两种运算改变了哪个坐标的符号.
三、解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21.计算
(1) ﹣ + ﹣ ;
(2)|﹣ |﹣( ﹣ )﹣| ﹣2|.
【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原式=2﹣ ﹣ +1=1;
(2)原式= ﹣ + ﹣2+ =2 ﹣2.
【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2.(8 分)解下列方程
(1)4x2﹣16=0;
(2)(x﹣1)3=﹣125.
【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
(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
【解答】解:(1)4x2=16,
x2=4,
x=±2;(2)x﹣1=﹣5,
x=﹣4.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掌握它们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23-25 题每题 10 分,26-27 题每题 12 分,共 54 分)
23.推理填空:如图:
①若∠1=∠2,
则 AD ∥ C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DAB+∠ABC=180°,
则 AD ∥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②当 AB ∥ CD 时,
∠C+∠A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③当 AD ∥ BC 时,
∠3=∠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直接完成填空.两条直线平行,则同
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成立.
【解答】解:①若∠1=∠2,
则 AD∥CB(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若∠DAB+∠ABC=180°,
则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②当 AB∥CD 时,
∠C+∠ABC=180°(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③当 AD∥BC 时,
∠3=∠C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点评】在做此类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观察,看两个角到底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形成的角.
24.(10 分)如图,△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ABC 各点的坐标.
(2)若把△ABC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A′B′C′,写出 A′、
B′、C′的坐标,并在图中画出平移后图形.
(3)求出三角形 ABC 的面积.
【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即可;
(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 A、B、C 平移后的对应点 A′、B′、C′的位置,然后顺
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 A′、B′、C′的坐标;
(3)利用△ABC 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
即可得解.
【解答】解:(1)A(﹣2,﹣2),B (3,1),C(0,2);
(2)△A′B′C′如图所示,
A′(﹣3,0)、B′(2,3),C′(﹣1,4);
(3)△ABC 的面积=5×4﹣ ×2×4﹣ ×5×3﹣ ×1×3,
=20﹣4﹣7.5﹣1.5,
=20﹣13,=7.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
置是解题的关键.
25.(10 分)已知 +1 的整数部分为 a, ﹣1 的小数部分为 b,求 2a+3b 的
值.
【分析】求出 2< <3,根据 的范围求出 +1 和 ﹣1 的范围,求出 a、b
的值,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2 <3
∴3 +1<4,1 ﹣1<2,
∴a=3,b= ﹣2,
∴2a+3b=2×3+3×( ﹣2)=3 .
【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加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
是求出 a、b 的值.
26.(12 分)已知:如图,AD⊥BC,EF⊥BC,∠1=∠2.求证:∠DGC=∠
BAC.【分析】求出 AD∥EF,推出∠1=∠2=∠BAD,推出 DG∥AB 即可.
【解答】证明:∵AD⊥BC,EF⊥BC,
∴∠EFB=∠ADB=90°,
∴EF∥AD,
∴∠1=∠BAD,
∵∠1=∠2,
∴∠2=∠BAD,
∴DG∥AB,
∴∠DGC=∠B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
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互补,反之亦然,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
27.探究题:
(1)如图 1,若 AB∥CD,则∠B+∠D=∠E,你能说明理由吗?
(2)反之,若∠B+∠D=∠E,直线 AB 与直线 CD 有什么位置关系?简要说明
理由.
(3)若将点 E 移至图 2 的位置,此时∠B、∠D、∠E 之间有什么关系?直接写
出结论.
(4)若将点 E 移至图 3 的位置,此时∠B、∠D、∠E 之间有什么关系?直接写
出结论.(5)在图 4 中,AB∥CD,∠E+∠G 与∠B+∠F+∠D 之间有何关系?直接写出
结论.
【分析】(1)首先作 EF∥AB,根据 AB∥CD,可得 EF∥CD,据此分别判断
出∠B=∠1,∠D=∠2,即可判断出∠B+∠D=∠E,据此解答即可.
(2)首先作 EF∥AB,即可判断出∠B=∠1;然后根据∠E=∠1+∠2=∠B+∠D,
可得∠D=∠2,据此判断出 EF∥CD,再根据 EF∥AB,可得 AB∥CD,据此判
断即可.
(3)首先过 E 作 EF∥AB,即可判断出∠BEF+∠B=180°,然后根据 EF∥CD,
可得∠D+∠DEF=180°,据此判断出∠E+∠B+∠D=360°即可.
(4)首先根据 AB∥CD,可得∠B=∠BFD;然后根据∠D+∠E=∠BFD,可得∠
D+∠E=∠B,据此解答即可.
(5)首先作 EM∥AB,FN∥AB,GP∥AB,根据 AB∥CD,可得∠B=∠1,∠
2=∠3,∠4=∠5,∠6=∠D,所以∠1+∠2+∠5+∠6=∠B+∠3+∠4+∠D;然后根
据∠1+∠2=∠E,∠5+∠6=∠G,∠3+∠4=∠F,可得∠E+∠G=∠B+∠F+∠D,
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1)如图 1,作 EF∥AB, ,
∵AB∥CD,
∴∠B=∠1,
∵AB∥CD,EF∥AB,
∴EF∥CD,
∴∠D=∠2,
∴∠B+∠D=∠1+∠2,
又∵∠1+∠2=∠E,
∴∠B+∠D=∠E.(2)如图 2,作 EF∥AB, ,
∵EF∥AB,
∴∠B=∠1,
∵∠E=∠1+∠2=∠B+∠D,
∴∠D=∠2,
∴EF∥CD,
又∵EF∥AB,
∴AB∥CD.
(3)如图 3,过 E 作 EF∥AB, ,
∵EF∥AB,
∴∠BEF+∠B=180°,
∵EF∥CD,
∴∠D+∠DEF=180°,
∵∠BEF+∠DEF=∠E,
∴∠E+∠B+∠D=180°+180°=360°.
(4)如图 4, ,
∵AB∥CD,
∴∠B=∠BFD,∵∠D+∠E=∠BFD,
∴∠D+∠E=∠B.
(5)如图 5,作 EM∥AB,FN∥AB,GP∥AB, ,
又∵AB∥CD,
∴∠B=∠1,∠2=∠3,∠4=∠5,∠6=∠D,
∴∠1+∠2+∠5+∠6=∠B+∠3+∠4+∠D;
∵∠1+∠2=∠E,∠5+∠6=∠G,∠3+∠4=∠F,
∴∠E+∠G=∠B+∠F+∠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要明确:(1)定理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定理 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
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定理 3:两条平行线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