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揭阳第三中学高考地理巩固练习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揭阳第三中学高考地理巩固练习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及答案

ID:254378

大小:1.26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 届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考地理巩固练习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 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 1~2 题。 1.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2.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不 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读图,回答 3~5 题。 3.形成最晚的一级阶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所起的作用,正确的是 ①风化 ②侵蚀 ③搬运 ④沉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在任意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方向是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 裂 D.保持稳定 美国的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狭仄的通道,两侧陡壁夹峙,坚硬的岩石却呈现出 流水般蜿蜒起伏、柔美流畅的形态,阳光投射在红砂岩的岩壁上,折射出耀目的光芒。羚羊峡谷的出口只 有一人多宽,山洪从这里喷涌而出。读图,回答 6~7 题。 6.羚羊峡两侧的岩壁属于哪类岩石 2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火成岩 7.羚羊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的侵蚀 B.冰川的侵蚀 C.地壳的张裂 D.流水的侵蚀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塞布尔岛到处是细沙,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 24 m,因每年平均移动 100 m 而为人称奇。下图示意的是塞布尔岛位置。读图,回答 8~9 题。 8.塞布尔岛是由 A.海流携沙冲积形成 B.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 C.河口泥沙堆积形成 D.板块挤压隆起形成 9.该岛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 B.向南 C.向东 D.向北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0.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福建平潭岛罕见地貌:岛屿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 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 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 6—7 级。据此完成 11—13 题。3 11.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 C.就地岩石风化 D.台湾岛上风力搬运而来 12.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海水涨潮、落潮,海水堆积 B.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C.君山冰川 堆积作用 D.君山阻挡、削减风力,风力堆积 13.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B.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 C.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 D.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 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14~16 题。 14.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1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4 1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壶穴是指基岩路面上一些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凹坑,经过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坡面上原先的构 造和岩性薄弱部位而逐渐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不少壶穴底部不平,中央高,周围低,坑中有中央 岛。下图示意北京西山峰口庵石灰岩基岩路面上山地壶穴的形态特征。据此完成 17—19 题。 17.形成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冻融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8.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主要形成于路旁边坡一侧的主要原因是 A.坡度较缓,地表径流下渗较慢 B.冲刷砂砾多,基岩磨蚀作用强 C.基岩破碎,易形成原始凹坑 D.基岩多气孔,易形成原始凹坑 19.影响壶穴中央小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侵蚀强度差异 B.泥沙沉积差异 C.壶穴深度差异 D.砂砾粒径差异 蓝洞是指在海岸或珊瑚礁礁盘的浅水区域,被海水覆盖的水下洞穴的开口,由于阳光中的其他颜 色被海水吸收而显现出较深的颜色。蓝洞成因与海面升降密切相关。永乐龙洞是世界上最深的蓝洞。 下图是永乐龙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20 题。 5 20.永乐龙洞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地下洞穴——洞穴顶部塌陷,形成塌陷漏斗——海平面上升充水 B.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地下水溶蚀形成竖井——地壳下沉,竖井充水 C.海平面下降,石灰岩出露——地表水溶蚀形成竖井——海平面升高,竖井充水形成蓝洞 D.地壳运动形成地表裂隙——海平面上升充水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 253 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 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 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坍塌。下面是马耳他所在地 区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景观。读图,回答 21~22 题。 21.“蓝窗”坍塌的原因是 A.火山活动 B.飓风吹袭 C.海浪冲击 D.泥石流冲击 22.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严重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 B.大风天数多 C.夏季干热,冬季湿冷 D.地表土层薄,且严重缺水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 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 积扇的发展演变。读图,回答 24~25 题。6 24.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25.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 F1 至 F4 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地壳运动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 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 1.4 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 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 300 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 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 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 抬升,长江三峡峡谷(如下图)最终形成。 7 (l)指出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条件。 (2)从地貌、气候、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对古长江的影响。 (3)说明巫山山脉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袭夺的过程。 (4)推测长江三峡峡谷未来变宽的必要条件。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 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 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8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 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口三角洲是海陆交互作用的产物,既受陆地径流输沙的影响,又受潮汐、风浪、洋流等海洋水动力 作用影响。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 1128~1855 年南徙(改道)时带来巨量泥沙堆积形成,近年来专家 对原水下三角洲受侵蚀后的泥沙进行了研究。 材料一 苏北废黄河口及所在区域示意图。 9 材料二 冬季考察废黄河三角洲水下沉积物粒度的统计数据(%)。 分区 黏土 粉砂 砂 北侧 26.0 72.3 1.7 废黄河口 17.2 50.2 32.6 南侧 9.9 32.0 58.1 (1)与北侧相比,指出冬季南侧水下沉积物粒度的特征,并简析原因。 (2)推断 1855 年黄河北归入渤海后,苏北废黄河三角洲面积(陆上和水下两部分)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 由。 (3)苏北地理位置优越且海岸线长,但是大港口很少。请分析主要原因。 1011 2020 届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巩固练习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1.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 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 2.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 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 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 C。 3.A 4.B 5.A 解析:第 3 题,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河道加深;持续反复这种过程就形成了河 流阶地。据此推断,图中河流所在位置为下切最深的位置,形成年代最晚。图中①所在位置为下切最深的位 置,形成最晚,选 A 项。 第 4 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流水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河流阶地;风化不属于流水作用,故选 B 项。 第 5 题,阶地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 次地壳运动。在任意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方向应该是不断垂直上升,使得河流不断下切侵蚀而形 成,选 A 项。 6.C 7.D 解析:第 6 题,岩壁的岩石是红色砂岩,砂岩在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 C 项。 第 7 题,峡谷是由季节性山洪的冲刷形成的,地质作用上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故 D 项正确。 8.A 9.C 解析: 第 8 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北美洲大陆东部的大西洋上,处于美洲板块内部,D 项错误。 该地纬度较高,珊瑚是热带海洋生物,B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离陆地有一定距离,C 项错误。据 材料中该岛“到处是细沙,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推测,该岛可能是海流携沙冲积形成,A 项正确。 第 9 题,根据该岛位置可知,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此处。该洋流自西向东流,受其影响,该岛可能向东移 动。故选 C 项。 10.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阶段Ⅰ,海山是由岩浆喷发冷却凝结形成,因此该山是由岩浆岩构成 的火山,A、B 项错误;阶段Ⅰ至阶段Ⅱ火山顶部露出海面部分经外力侵蚀而消失,C 项错误;图中显 示岩石圈移动过程中该山不断下沉,最后被海洋淹没,形成平顶海山,D 项正确。 11.B 12.D 13.D 【解析】11.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景 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 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如 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沙丘上覆盖的黑色碎石风化也应形成黑 沙,但景观图中却是黄沙为主,C 错误;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福建平潭岛遥远,风 力搬运到此地的泥沙有限,D 错误。 12.海水堆积应位于海岸线附近,与图示沙丘位置不符,A 错误;此处的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而成,不是 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的,B 错误;该地地处福建沿海,海拔低,气温高,不可能有冰川作用,C 错误;由上 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受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 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13.结合此地盛行北风和沙丘的位置,沙丘位于当地君山的迎风地带,A 错;碎石起到的防风固沙的作用 较小,B 错误;沙丘上的植被根系发达,能起到固沙作用,但是沙丘上植被稀疏,固沙作用较小,C 错 误。 14.C 15.B 16.D 【解析】第 14 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 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 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 12 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 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 第 15 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 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第 16 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 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 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17.D 18.B 19.A 【解析】 17.据中国地形及经纬度可知,北京西山峰口庵海拔较低、位于中纬度,没有发育冰川,因此没有冰 川侵蚀作用、冰川冻融作用,A、B 错;风力侵蚀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明显,北京西山峰口庵属于半 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C 错;壶穴因河水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 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形成一圆形孔洞,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根据材料中“砂砾冲刷与 磨蚀基岩”相关信息可知,形成当地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D 正确。故选 D。 18.据图可以看出路旁边坡一侧坡度较陡,在雨季,陡坡一侧砂砾冲刷物质多,边坡砂砾随雨水对基 岩路面产生强烈的磨蚀作用,经过长期的磨蚀形成壶穴,A 错误,B 正确;据图观测,地表吉言比较完 整, 基岩路面破碎不明显,且基岩路面破碎不会导致壶穴只形成于边坡一侧,C 错误;基岩为石灰岩,气 孔少,D 错误。故选 B。 19.图中壶穴为圆形,雨季地表径流在壶穴中形成旋涡,旋涡中的砂砾优先磨蚀坑底的周沿,而位于 旋涡中心的岩石则磨蚀较少,最终导致壶穴周围低、中央高,形成中央小岛。A 正确。泥沙沉积差异、壶 穴深度差异、砂砾粒径差异影响不大,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壶穴又称瓯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 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 成。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 20.C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蓝洞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再有第一幅图中显示石灰岩出露是因为海 平面下降,地表水溶蚀形成竖井,故 A、B、D 项错误。所以 C 项正确。 21.C 22.D 23.D 解析:第 21 题,根据材料分析,“蓝窗”景观分布在浅海环境中,岩石是石灰岩,易受流水侵蚀,位于 海面上,坍塌的原因应是海浪冲击,C 项正确;“蓝窗”是一块伸入海中的岩石,无泥石流冲击,D 项错误; “蓝窗”附近无大型火山活动,其坍塌与火山活动无关,A 项错误。该地位于地中海,无飓风吹袭影响,B 项错误。 第 22 题,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影响,风浪小,侵蚀弱,B 项错误;春季、秋季风浪相 对较小,侵蚀也较弱,A、C 项错误;该地冬季受西风控制,风浪大,侵蚀力强,故一年中,“蓝窗”受外力 破坏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D 项正确。 第 23 题,据材料可知,马耳他岛上多石灰岩低丘,地表土层易被冲刷侵蚀,水分不易储存,故植被稀 少,D 项正确;该地盐碱化问题少,A 项错误。大风主要集中在冬季,不是该岛植被少的主要原因,B 项错 误。该地冬季温和湿润,并不湿冷,C 项错误。 24.C 25.D 解析:第 24 题,本题考查流水沉积地貌特征。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 向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A 项正确;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的泥沙颗粒由 13 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故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B 项正确;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 出山口越远,沉积颗粒越细,土壤越肥沃,故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C 项错误;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 低,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可能出露地表,D 项正确。故选 C 项。 第 25 题,本题考查冲积扇演变的地质作用。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 育,由于地壳活动,使得 F1 至 F4 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呈明显的阶梯状。故选 D 项。 26. (l)地势东高西低;古地中海范围大,靠海近;水量条件能满足流程需要。 (2)地形隆起使古长江 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峡谷地貌发育;隆起地形阻挡大洋水汽,形 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 改变了区域东高西低的地形地势特征,使古长江流向发生改变,逐渐自西向东 流。 (3)青藏高原隆起,巫 山西侧古长江水系开始折向东流,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强烈 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 流域地势整体抬升,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最终东侧河流切穿山脉,成功 袭夺西侧河流。 (4)地质条件稳定,峡谷地貌基本格局不变;长江水量稳定,流水侧蚀作 用保持或增强。 27. (1)(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 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 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 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 在此沉积。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 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8. (1)南侧沉积物粒度比北侧大(或以粒度大的砂为主)。原因:沿岸洋流大致向东南方向运动;冬季 风为偏 北风且风力大,助推了沿岸洋流;南侧水流动力大,与潮汐的冲击力(或顶托力)增大,海水扰动加 强;从 偏北方向来的风浪和水流在南侧是向岸的,对南侧沉积物冲刷更强烈,使得颗粒小的黏土和粉砂被 淘洗转 移,所以导致南侧沉积物以砂为主。 (2)陆上三角洲面积缩小,水下三角洲面积增加。理由:黄河 北归后,苏北废黄河日径流入海水量骤减, 海浪侵蚀加强使得陆上三角洲后退;海水侵蚀掉的泥沙在浅海 区沉积;仍有陆地径流携带泥沙入海,使得 水下三角洲部分继续缓慢向海洋推进。 (3)苏北沿海泥沙淤积 严重,不利于轮船航行;缺乏大河入海口,经济腹地受限;苏北沿线城市经济欠发 达,运输需求量不大; 历史上黄河改道在苏北入海,地理环境不稳定。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