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州七中高三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广州七中高三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题

ID:254608

大小:318.87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届广东省广州七中高三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答案填写或涂写方式,请按照学校使用的考试平台所需具体要求作答。 3.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写在非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证纸质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提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 究理论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 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 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 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 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 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 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 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对此,儒家 道家文献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 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 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 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 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 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文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当前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精准地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人 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 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0 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千百年来的文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 的目标,锻造成民族复兴的支点,并逐渐赋予了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 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刘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对于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B.中国文化 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C.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 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D.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显了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内涵。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引用《尚书·洪范》,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 B.文章三、四段对传统经典的引述,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论证目的却是相同的。 C.文章梳理了中外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论证重心则是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D.文章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因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应把个人幸福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中。 B.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 C.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传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人的丰富和全面。 D.中外哲学家对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认知,可见美好生活是人类哲学的重要命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 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 2020 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 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三: 中国财政部 11 月 18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 年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 1136 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 发外媒关注。 据拉美社 11 月 18 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3 地方政府,以在 2020 年加强脱贫攻坚战的力度。 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三区” 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 怒江州。 报道称,今年 10 月,中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 95左右现 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再经过 2020 年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 史性解决。该官员还提到,预计到今年底,全国 90左右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外媒关注中国投入巨资决战脱贫攻坚》,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11 月 20 日)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 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 2020 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 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 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 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 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 2020 年和 2050 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 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 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 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 基础上,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从贫困发生率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员比片区外的贫困人员更加贫困。 B.2013 年到 2017 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 4000 万,说明我国脱贫工作 取得了巨大成绩。 C.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D.如果按照 2013 年的监测范围来统计贫困人口,2017 年的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应 该更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从 国务院某官员的预计情况来看,2020 年必须让全国剩下的 5%左右贫困人口与 10%左右的贫 困县脱贫。 C.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到 2020 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实现共 同富裕。 D.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是到 2050 年把中国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6.为什么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青衣 毕飞宇4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 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 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 AB 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 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 A 档 B 档的 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 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 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 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 了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 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 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 筱燕秋没有讨价 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 再忙你也得先消炎。 先吊两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 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 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 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 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眼 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 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 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 都没有来得及提,拔完了针管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 把雪花都打扮得像无处不入的小婊子了,而大楼却成了气宇轩昂的嫖客,挺在那儿,在错觉之 中一晃一晃的。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 喇叭。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 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 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 你 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 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 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 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母娘娘没有出现,5 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 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 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 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 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 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 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 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 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 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 她唱的 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 突然堵住 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 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彼 此叠映,相互阐释。 B. 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的“演出”,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 超和自负的个性。 C. 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 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D. 小说通过筱燕秋闯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 师生之间的矛盾纠葛。 8. 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9. 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3 小题。 王若虚,字从之,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 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 林 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 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 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6 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 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 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 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帅诵功 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 日:“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 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 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金亡,徽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 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日:“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 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 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节选自《金史·王若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 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B.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 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 C.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 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D.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 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实录,依照真实情况记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 王朝命名。 B.刺史,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 苏州刺史。 C.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隋唐后与中书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 权力机构。 D.泰山,与华山、衡山、庐山、嵩山并称五岳,古时有天子到泰山封禅祭天地,后也以“ 泰山” 比喻岳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若虚少有高才,仕途颇为顺利。他年少聪明慧悟,仿佛很早就同文字打交道;他曾历任翰 林文字、著作佐郎、左司谏、直学士等职。 B.若虚身处官场,做实事重名节。他为官颇有成就,曾出使夏国,编成《宣宗实录》;对翟奕等 人作碑文的要求,他用道理来回绝。 C.若虚不畏权贵,碑文交由他人。翟奕等人对他不写碑文很恼怒,最后碑文由刘祁写好, 经他和元好问删定后,只是直接叙述事件。 D.若虚不仕元君,东游泰山而逝。金国灭亡后,他穿平民服装北归;与友人游历泰山时感慨 人生,希望终老于此,在一大石上坐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2)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苜蓿:植物名。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天马:骏马的 美称。《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 更 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 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 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 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 C.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 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 D.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说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 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15. 试从表现手法和写作意图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 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 “① , ”。黄州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 其中,“② , ”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 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③ , ”(《离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小题。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仿佛一个8 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 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① ,正如涂了一层 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 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 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 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 气息。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 中所有的:② ,也用眼,鼻吗,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 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看,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7.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 比喻 反问 借代 B. 拟人 借代 反复 C. 比喻 拟人 排比 D. 排比 设问 比喻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外田亩不时送来新插的秧的清新的气息、少壮的麦的清新的气息,沼 泽里也不时送来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气息。”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 分)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3 分) ① ② 20.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攻克了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关,②全面掌握了时速 200~250 公里、300~350 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③开发了适应复杂路网条件下的高铁运营管理成套技术,④构建 了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的高铁技术体系。⑤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先进的复兴号动车组,⑥ 在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成功投入运营,⑦承担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⑧我国依托青藏、拉日、拉 林等铁路的建设和运营,⑨系统地掌握了高原铁路运营维护和建设的关键技术。 (1) (2) (3) (4)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4 分)9 2019 年 8 月 14 日,人民体育与上市公司三夫户外签订《人民户外产业开发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同构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整合运营的以户外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开 发平台“人民户外”。人民体育是人民网的全资子公司,深耕各垂直专业体育领域,致力于打造中 国领先的体育产业服务平台。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人民体育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 体育事业,获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多地为了关爱全一线医务人员,激励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投入疫情 防控工作,发布了若干措施。其中有一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 2020 年中考的可以加分。对 此,网友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医务工作者在前线拼命,给他们子女相应倾斜是应该的。 有人认为,考试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表彰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不该干预教育公平。 有人认为,除了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交警、社区、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者都是一线 抗疫人员,他们的子女也应该加分。 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支持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 表达自己的看法,参加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