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向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北京时间 2019 年 1 月,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而且,通过“鹊
桥”中继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中继通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嫦娥四号”的是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D. 河外星系
2. 影响“嫦娥四号”与地面通讯联系的地理现象是
A. 台风 B. 太阳辐射 C. 寒潮 D. 耀斑爆发
3. 下列属于自然天体的是
A. 嫦娥四号 B. “鹊桥”中继卫星 C. 国际空间站 D. 月球
【答案】1. D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嫦娥四号属于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隶属于银河系,
河外星系中就不可能存在地月系。故选 D。
【2 题详解】
“嫦娥四号”与地面通讯联系为短波通讯,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耀斑爆发会影响短波通
讯,D 正确。台风、太阳辐射、寒潮对短波通讯没有影响。故选 D。
【3 题详解】
月球属于自然天体,嫦娥四号、“鹊桥”中继卫星、国际空间站属于人工天体。故选 D。
据中国天文科普网报道:预测在 2030-2040 年,太阳黑子的数目将减少,标志着太阳活动将
减弱。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黑子发生在A. 日核 B. ①层
C. ②层 D. ③层
5. 预测在 2030-2040 年,地球上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全球自然灾害增多 B. 无线电通信受到干扰的频率增加
C. 北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D. 地球磁场受到干扰的频率减少
【答案】4. B 5. D
【解析】
4 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别为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黑子发生在①光球层。故选 B。
【5 题详解】
2030-2040 年,太阳黑子的数目将减少,标志着太阳活动将减弱,全球自然灾害减少,A 错误。
无线电通信受到干扰的频率减少,B 错误。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极地地区,C 错误。地球磁场
受到干扰的频率减少,D 正确。故选 D。
洛阳的李先生,每天傍晚坚持从他居住的①号楼出发,沿小区的健康步道,锻炼身体,
手机计步器显示他走一圈是 2000 步,计 1500 米(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李先生从①号楼前出发时,最有可能向方向走
A. 东 B. 西 C. 北 D. 南
7. 若该图图幅为 3cm×4.5cm,则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A. 1:5000 B. 1:10000 C. 1:20000 D. 1:30000
【答案】6. A 7. B
【解析】
【6 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超市位于小区的东南,1 号楼位于小区的西北,故可以确定李先生从①号楼
【前出发时,最有可能向东走,故选 A。
【7 题详解】
2000 步 , 计 1500 米 , 长 600 步 , 计 450 米 , 宽 400 步 , 计 300 米 , 若 该 图 图 幅 为
3cm×4.5cm,则图上宽与实际宽之比为 3cm:300m=1:10000,故选 B。
洛阳某校学生利用暑期,到我国东南某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
小题。
8. 图中河流在通过牛家村时的流向,大致为
A. 自东北向西南
B. 自西南向东北
C. 自东南向西北
D. 自西北向东南
9. 在该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嘹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嘹望范围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与图中 ab 剖面线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8 题详解】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山谷中易形成河流;注意图中的方向标,那么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西南向东北流;结合选项。故选 B。
【9 题详解】
④位于图示海拔最高地区,且位于山顶,周围阻挡小,嘹望范围最大。故选 D。
【10 题详解】
从 a 到 b,首先经过山峰,再经过山谷(河流流经地区),且河谷低于 300 米,A 选项符合。
故选 A。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会发生偏移,地球上许多现象的
产生,都与此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图中,空心箭头表示物体初始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物体实际运动方向,仅考虑地转偏向
力的影响,物体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12. 地转偏向力作用于水体运动,使河流两岸侵蚀存在差异,图中“·”,表示河水自里向外
流,“×”表示河水自外向里流,能正确表示河岸特征的是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②和③ D. ①和④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 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纬度变化规律 AC 为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越来越高),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
右偏,A 错误,C 正确。B 位于赤道,不发生偏转,B 错误。D 位于南半球,向左偏,错误。故
选 C。【12 题详解】
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结合图示应面对河流
流向来看水流的偏向即流水侵蚀严重的河岸一侧,①③位于南半球,河水自里向外流,向左
偏,图示右侧侵蚀,①正确;②④位于北半球,河水自外向里流,向左偏,图示右侧侵蚀,④
正确;故选 D。
2019 年暑假,北京学生小张去美国芝加哥参加夏令营活动,来回两次飞越太平洋,经过了国
际日期变更线(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小张乘飞机从北京飞往芝加哥,其航线接近两地间球面的最短距离,飞行途中,飞机的航
向是
A. 一直向东北 B. 一直向西北 C. 先东南再东北 D. 先东北再
东南
14. 小张第二次飞越太平洋,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要把手表上的时间
A. 调快一小时 B. 调慢一小时 C. 日期减一天 D. 日期加一
天
【答案】13. D 14. D
【解析】
【13 题详解】
球面上两点间距离,大圆最短。芝加哥位于北京的东侧,从北京到芝加哥的最短路线要从北
京偏向东北,再向东南到芝加哥,故选 D。
【14 题详解】
小张第二次飞越太平洋,从芝加哥到北京,自东向西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刻不变,日期
早一天,故应日期加一天。故选 D。
【点睛】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若由东向西则时间加一天,若由西向东则时间减一天。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地壳 B. ②——岩石圈 C. ③——地幔 D. ④——软
流层
16. 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横波传播速度达最快 B. 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 ③——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 ④——温度很高,密度很小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 题详解】
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 速度都明显加快,①为地壳,②为地幔,当地震波通过②③
之间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地核又
分为③外核和④内核。故选 A。
【16 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横波传播速度达最快,A 错误。②——传播速度不同,内部物质组成不
均匀,B 错误。③——横波无法传播,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 正确。④——温度很高,密
度很大,D 错误。故选 C。
2019 年女排世界杯于 9 月 14 日至 29 日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连克对手,取得十一连胜的骄
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女排世界杯比赛期间
A. 北京昼长逐渐增大 B.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D. 洛阳正午树影逐渐缩短
18. 北京时间 9 月 29 日 14:00,中国女排对阵世界杯最后一个对手阿根廷女排,在纽约(西
五区)留学的小明想完整的观看这场比赛,打开电视不能晚于当地时间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答案】17. C 18. A
【解析】
的【17 题详解】
9 月 14 日至 29 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昼长逐渐减小,A 错误。9 月 23 日之前,太阳
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之后位于南半球,B 错误。1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9 月 14 日至 29 日
越来越接近 1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加快,C 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洛阳正午树影逐渐增
长,D 错误。故选 C。
【18 题详解】
北京时间(东八区)9 月 29 日 14:00,纽约(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 13 小时,为 9 月 29 日
1:00,故打开电视不能晚于当地时间 1:00。故选 A。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
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下图为某海岛火山喷发图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B. 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20.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A 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
B. 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
C.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D. 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 题详解】
由题干“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
.始,又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
生物圈为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
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
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选 A。
【20 题详解】
火山灰云团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故选 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
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
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
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
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北京市(40°N、116°E)居民楼楼顶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
正南方位,楼顶上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接受的太阳辐射达到了一天中的最大值,其倾角
为 60°(下图),倾角可自由调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此时
A. 北京时间为 12 时 B.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 当日北京昼长夜短 D.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22. 为了冬至时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果最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A. 调整朝向 B. 不调倾角 C. 调大倾角 D. 调小倾角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 题详解】
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这说明 116°E 的地方时为 12:00,北京时间用的是 120°E 的地方
时,故 A 不符合题意;倾角为 60°,表示该纬度 40°N 正午太阳高度为 30°,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20°S,故 B 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故 C 不符合题意;
根据已知信息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南还是向北移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2 题详解】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90°-(40°+23.5°)=27.5°,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
是 90°+27.5°=62.5°,图中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是 60°,调大倾角,C 正
确。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朝向没有变化,不需调整朝向。故选 C。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
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下图为“某地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3. 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A. 6:00~8:00 B. 10: 00--12:00 C. 12:00~16:00 D. 22: 00--4:
00
24. 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
①可利用太阳能 ②鼓励私家车出行 ③采用集中供暖 ④增加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 题详解】
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根据图示热岛强度变化曲线,
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差值最大的时段,时间是 22: 00--4: 00,D 对。A、B、C 错。
【24 题详解】
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多利用太阳能,减少地面吸收,①对。鼓励私家车出行,汽车
尾气等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效应加强,②错。采用集中供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③对。
增加绿地面积,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④对。B 对,A、C、D 错。2019 年 10 月 1 日上午 10:00,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结合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庆祝大会开始时,当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 1/3 B. 1/2 C. 7/12 D. 5/12
26. 此日过后,将迎来的节气是
A. 白露 B. 寒露 C. 秋分 D. 霜降
【答案】25. C 26. B
【解析】
【25 题详解】
北京时间(东八区)10 月 1 日上午 10:00,午夜 0 时位于西二区,从西二区往东到东十二区
为 10 月 1 日,14/24=7/12,故选 C。
【26 题详解】
9 月 23 日为秋分日,每半个月左右为一个节气,从图中可以看出,秋分后为寒露,故选 B。
“光线是建筑的灵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要求,已经不是仅仅
满足于基本的居住功能,对自然采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下图为住宅区楼间距与太阳
高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为保证房屋采光,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考虑楼间距,我国楼间距设计主要参考光照情况的节
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28. 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我国南方住宅区的楼间距,理论上要比北方小,理由是
A. 南方地势平坦 B. 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C. 南方的白昼时间比北方的长 D. 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
【答案】27. D 28. D
【解析】
【27 题详解】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位于我国位于北半球,
为保证房屋采光,楼间距的设计主要参考的光照情况日期是冬至日。故选 D。
【28 题详解】
北方纬度高,南方纬度低,冬季南方更靠近太阳直射点,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大,北方则相反,
所以北方底楼要采到光必须要扩大楼间距,故 D 正确。南北方楼间距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南北
方的纬度差异导致的冬季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与地形因素关系不大,故 A 不符合题意;南
方气候潮湿,是因为南方是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气候区,降水较多导致潮湿,
与南北方楼间距大小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只能说明北方住宅光照
时间短,不能说明南北方楼间距差异的原因,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就会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风。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
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四个箭头,表示戊地的风向及所受三个力的作用,其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A. a B. b C. c D. d
30. 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 题详解】
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与等压线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a 是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右偏,b 是风向;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d 是摩擦力;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c 是地转偏向力。
故选 A。
【30 题详解】
先由高压向低压作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可知风向,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再向
右偏风向是西北风,故选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读图分析题:(30 分)
3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用处
很大。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 地理坐标________,该地通过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 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有
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既无极昼极夜、又无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
(3)丙位于甲的________方向。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由甲飞往乙,其航程应________(小于、
等于、大于)2220 千米。
【答案】 (1). 170°W,60°S (2). 10°E,60°N (3). 乙 丁 (4). 丁
(5). 丙 丁 (6). 甲 乙 (7). 西南 (8). 小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局部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地图和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图中地球为顺时针旋转,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
经,则甲点坐标为(170°W,60°S),通过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纬度数相同,符号不
同,经度数互补,符号不同,甲点对趾点的坐标为(10°E,60°N)。
(2)甲(170°W)丙(170°E)位于西半球,乙(150°E)、丁(150°E)位于东半球,丁
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小,丙丁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甲乙位于
60°S,既无极昼极夜、又无太阳直射现象。
(3)丙纬度位于位于甲南面,经度位于甲的西面,故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甲乙位于 60°S
的
的上,经度相差 40°,纬线上的距离为 40*111/2=2220 千米,由甲飞往乙的最短航线为球面劣
弧的长度,比 2220 千米短。
32.河南省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假期到附近地区开展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
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成员在 E 和 F 两河段处,观察到水流较急的是 河段,简述判断的理由。
(2)请帮小组成员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米。
(3)该小组成员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
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设计其坝顶海拔为 500 米,坝址有 A 处和 B 处两个方案。请你帮
助小组成员针对其中任意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答案】(1)E 处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2)800-1200
(3)看不到丁村,因为朝阳峰和丁村之间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4)A 方案——弊: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利: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任
答两点)
B 方案——利: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弊: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任答
两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
【详解】(1)E 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较急。
(2)图中的等高距为 200 米,甲聚落海拔为 300-500 米,朝阳峰海拔为 1300-1500 米,两者的相对高度为 800-1200 米。
(3)丁村的西侧等高线高低处凸出,为山脊,阻挡视线,看不到丁村。
(4)本题为开放试题,两方案各有利弊,分别说明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A 方案只能在丁
所在区域蓄水,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但淹没土地少;两侧等高线较密集,坝体较短,工程
量小;只淹没了丁村,人口迁移量小。B 方案可在包括甲村和丁村在内的区域蓄水,库区面积
和蓄水量较大;但淹没土地多;两侧等高线较稀疏,坝体较长,工程量大;甲村和丁村被淹,
人口迁移量大。
33.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向地球,影响着地球上的昼夜分布。
下图是王华同学绘制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I 图是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
(2)1 图中 B 点的地方时是______时。Ⅱ图中,C 点昼长为______小时。
(3)I 图中,以 180°和______ (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4)地球公转从甲到乙期间,C 点的昼长不断变______,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变______。
【答案】 (1). 北 (2). 12:00 (3). 8 (4). 120°W (5). 短 (6). 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同学绘制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状况为背景,考查地球自转和公
转的相关知识。
【详解】(1)从图中的公转位置可以看出,甲靠近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圈内
的极昼现象,I 图北极有极昼现象,故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
(2)I 图中 B 点位于赤道昼弧的中心,地方时是 12 时。Ⅱ图中,C 点昼弧占半球的 6 格中的
2 格,全球共占 4 格,1 格 2 小时,昼长为 8 小时。
(3)I 图中,0 时与 B 点相对,逆时针自转,根据 0°位置可知,B 点所在经线为 60°E,0
时为 120°W 。故以 180°和 0 时(120°W) 将地球分为两天。(4)地球公转从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 点位于北半球,昼长不断变短,1 月
初近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乙更接近近日点,故从甲到乙期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变快。
34.实践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掌握其它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
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完成实验
报告。
实验报告:
(1)在下图中,用“→”画出该实验中纸屑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2)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
→ ,热力环流
(3)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下图中,A、B、C、D 四处,气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答案】(1)下图
(2)大气的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3)B>A>D>C
【解析】【分析】
本题以燃烧实验为材料,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
【详解】(1)纸屑燃烧气温升高,气流上升,纸屑和灰烬在火焰上方上升,然后向两侧辐散,
并在两侧下沉后流向燃烧处,形成热力环流。
(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引起大气上升或下降,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
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3)同一垂直面,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AB 处大于 CD 处,A 处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压,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对应高空 D 处形成高压,B 处气压气流下
沉,形成高压,C 处为低压,故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D>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