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宁夏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ID:256529

大小:2.1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5-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三哥(20 岁)四哥(14 岁) 妾一(侧室) 大哥(25 岁) 妾二(侧室) 二哥(22 岁) A. 三哥 B. 四哥 C. 大哥 D. 二哥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而嫡长子的同母兄弟和庶 母兄弟为小宗。由此可知,原配妻所生三哥为大宗,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只有三哥可继承王 位,以此选项 A 正确。B、C、D 三项不符合宗法制继承规定,没有继承资格,排除。 2.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 务。从中可以看出 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 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 太祖废除丞相后,为加强皇权,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 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因此选 D。A 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 和题意无关,排除;C 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 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约十六万八千人 B. 约七万八千人 C. 约四万五千人 D. 约八万五千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 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的,所以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应该是约四万五千 人。因此 C 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所学史实,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 并相互制约。这说明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市民的整体素质 D. 革命的彻底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两个魔鬼”之所以能够胜过“一个圣人”的关键在于“相 互制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因此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不是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C 选项错误,代议制事实上是精英政治,市民的整体素质不是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D 选项错误, 英国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了政治变革,革命的彻底性不是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故正确 答案为 B 选项。 5.德意志帝国宪法第 15 条规定:“由皇帝任命帝国的宰相”;第 23 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第 17 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 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所反映的当时的德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 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C. 确立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 D. 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这体现了德国政体浓厚的专 制主义色彩,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崇尚武力和军 事扩张,材料中体现的是德国宪法赋予皇帝很大的权力,未反映德国的军国主义色彩;C 选项 错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征是: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命内阁 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材料仅体现了德意志皇帝的权力 很大,并未涉及议会的内容;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德意志皇帝的权力很大,并未涉及议会 的权力和地位。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6.《天朝的崩溃》一书指出:“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林(则徐)的方法是否过激,而在于其方 法是否有效……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应。”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林则徐禁烟行为过激,负有全部战争责任 B. 英国政府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 C. 英国侵华是偶然的 D.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没有任何责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 应。”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B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林则徐禁烟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是正义性的民族自卫,鸦片战争是英 国蓄意发动的,其责任在英国,不在林则徐禁烟;C 选项错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打 开中国的市场,它发动侵华战争是历史的必然,不是偶然;D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发 动战争是为了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强调林则徐是否负有责任的问题。故正确答 案为 B 选项。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 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 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 中国市场并未对西方完全开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认为中国市场局限于东南沿海,这是英国感到“不 满意”的主要原因,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一 度完全公开化,输华量急剧增加,鸦片可以正常输入中国;B 选项错误,赔款少不会是战胜国 十年后才感到不满的原因;C 选项错误,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商品输出受阻,不是 清政府的排外态度没有改变。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8.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 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 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的侵华战争,题目中涉及的是北京的东交民巷,这是在《辛丑条约》里面 的内容,该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D 项,BCA 不符合题 意。 9.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 1912 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 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 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皇帝倒了”反映了 1912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也是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故选 D。辛亥革命虽然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但是封建思想 依然顽固,排除 A;BC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10. 1912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 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题干中的引文强调的是主权在民,而 A 是专制思 想,主权在民与君主专制是对立的,符合题意;B 是肯定人民力量的思想;C 说二十四史世纪 是历代帝王家族的历史;D 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蝾烟雨楼。画船千载 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 纪念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南湖水""画船""新天地"等可以看出,这首诗纪念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 年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进行。故选 A。BCD 三项均与材料信息“南湖”、“画船”无关。 考点:中共成立 点评:中共一大是在上海召开,只是在召开 过程中,由于受到威胁,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 艘游船上继续进行。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的12.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 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解放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抗日战争 D. 北伐战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材料的信息涉及的是打倒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故与北伐战争有关,故 D 正确。 13.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 指挥者 破坏交通线 摧毁日伪军据点 1940 年 8-12 月 彭德怀 2000 多千米 近 3000 个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1940 年 8-12 月”、“彭德怀”、““破坏交通线2000 多千米”、“摧毁日伪军据点 3000 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百团大战,本题选择B 选项。淞沪会战和台儿 庄战役时间与此不符,故排除 C、D 选项。A 选项平型关大捷的指挥官应该为林彪,故排除。 点睛:抗战中的几次较大影响的战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如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 大捷,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首次胜利;百团大战是彭德怀组织的八路军敌后战场最大 规模的对日主动战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台儿庄战役是国民 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对日的一次激战,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 14.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 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 D. 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毛主席领导陕甘宁”“咱 们边区满地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是抗战的总后方,因此最早可能发生于抗 日战争时期,故 B 项正确;C项与题干“最早”不符,排除;AD 项时期没有陕甘宁边区的名称, 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陕甘宁边区) 15.下列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走向战略反攻的图片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 的序幕,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 选项符合意图,正确。B 选项是辽沈战役;C 选项是淮海战役; D 选项是平津战役。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主席 的这首诗所指的战役最重要的政治意义在于 A.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B. 宣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 C. 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 22 年的统治D.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百万雄师过大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 1949 年 4 月的 渡江战役,它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 22 年的统治,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是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初三大战略决战的影响;B 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D 选项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举行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7.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 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 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C. 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 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界认同 【答案】C 【解析】 略 18.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 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这表明 A. 巴黎公社是资产阶级政府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C. 巴黎公社是工农联盟的国家 D. 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 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 阶级专政的政权,不是资产阶级政府;C 选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联合农民阶级建立工农联盟; D 选项错误,巴黎公社的失败虽然是必然的,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9.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 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 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布尔什维克党颁布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 A 《和平法令》 B. 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 C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D. 布尔什维克颁布《土地法令》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1917 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建立起的临时 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的反对。十月革命后为满足人民的愿望,布尔什维克 党颁布《和平法令》。故选 A 项。 20. 1945 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兴亡周期 律问题,对此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最能体现这一问题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人民公社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中国初期成立三大政治制度,分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 治协商制度,其中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权力, 符合“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这一主旨,A 正确;B 是 1958 年成立社 会地方组织;C 是民族方面管理组织;D 是参政议政组织。 21. “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 ) A. 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 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问 题 C. 要防止个人崇拜 D. 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 训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其它是我国经济建设曲折的经验和教训。所以选 A。 22.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 A. 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B. 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 C.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国与国间 主权问题的D. 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香港问题是近代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是需要中英谈判解决的外交问题,本质上是中国 恢复行使主权,涉及国际关系,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台湾和香港问题都是历史遗 留问题;B 选项错误,台湾问题实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是政党问题;D 选项错误,台湾 问题实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是中美间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23.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 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 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A.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 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 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 没有 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因此选 A。BCD 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 24.1947 年 12 月 19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 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 胁感到畏惧。”杜鲁门所说的“决议”是指 A. 《北大西洋公约》 B. 马歇尔计划 C. 《友好合作条约》 D. 杜鲁门主 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47 年 12 月 19 日”、“杜鲁门”、“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等信息可知,该“决议”的实质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该“决议” 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签订于 1949 年,是军 事联盟条约,与经济援助没有直接关系;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援助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 划,不是《友好合作条约》;D 选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不是经济方面援助欧洲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5.欧洲共同体是国际合作与国家联合的典范,以下关于欧共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为欧共体的建立创造了物质条件 B. 英国是欧共体的发起国 C. 欧共体成立初期主要 经济合作,后来逐渐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D. 欧共体的建立使西欧不再为美国马首是瞻,重树了独立自主的对外形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欧共体的发起国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 荷兰和卢森堡六国,没有英国。英国 1973 年加入的欧共体,因此 B 选项符合题意。战后西欧 经济的恢复为欧共体的建立创造了物质条件,其成立初期主要是经济合作,后来逐渐向政治 一体化方向发展,它的建立使西欧不再为美国马首是瞻,重树了独立自主的对外形象,其他 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 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个事实难道还不明显吗? ——摘引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材料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 100 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资 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 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 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 1/4 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 是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 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 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革命“新”在:A.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思想理论指导,即:马克思主义。B 中国革命有了新 的领导力量,即: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C.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道路选择,即:社会主义道路。 (2)意义: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人民当家作主。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时 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壮大了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解析】 【详解】(1)性质: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 起来的一个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新的体现:结合所学从新的思想理论指导、新的领导力量、新的道路等方面说明其“新”的 体现。 (2)意义:依据材料二中“……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革命的胜 利……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 个重大的贡献。”等信息结合所学即可概括得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三、历史写作题 27.材料: 回眸已经过去的 20 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如果亲历那个时代,你会热血 沸腾,豪情满怀。以上六幅图片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六个精彩的时刻。请你任选其中一幅 图片,解读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以 20 世纪一名新闻记者的身份走进历史,还原历史上的那 一精彩时刻,为当时的报纸写一篇新闻稿。要求:(1)内容丰富,包含主要历史事件的背景、 时间、人物、过程、意义。(2)应该有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3)应具有新闻稿的一般格 式,字数不少于 300 字。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幅图片,解读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以 20 世纪一名新闻记者的身份走进历史,还原历史上的那一精彩时刻,为当时的报纸写一篇新闻 稿。可选择 1919 年五四运动、1945 年日本投降、1949 年开国大典、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 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尼克松访华、1997 年香港回归中任一 事件,然后结合所选事件相关所学从其背景、时间、人物、过程、意义等方面进行创作,要 求有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具有新闻稿的一般格式,字数不少于 300 字,言之有理即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