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00 分)
一、积累和运用(19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薪.金(xīn) 奠.基(diàn) 澎湃.(bài) 潜.心贯注(qián)
B.迭.起(dié) 元勋.(xūn)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
C.卓.越(zhuó) 草率.(shuài) 挚.友(zhì) 气冲斗.牛(dǒu)
D.硕.果(shuò) 校.对(xiào) 悠.然(yōu) 鞠躬尽瘁.(c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谣言 深宵 至死不懈 目不窥园
B.调羹 绞肉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C.选聘 昼夜 慷慨淋漓 一如即往
D.小楷 吩咐 深恶痛绝 契而不舍
3.请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 分)
(1)我们的教育,需要让每一个孩子更智慧地 (辨析 辨别 辨
认)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因果,更深刻地把握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2)幸福来自劳动和智慧,也要靠我们如何 (握住 把持 把
握)幸福。
4.古诗文默写。(6 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 。 ,惟解漫天作雪飞。
(2)故园东望路漫漫, 。 ,凭君传
语报平安。(3)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 分)
①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听到太多这样的声音,阅读的黄金
时代已经远去。②对于碎片化阅读,很多人表示悲观。③然而事实情
况,也许不是阅读发生碎片化, 是新技术的运用,让很多之前不
读书的人拥有了碎片化阅读。 ④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有所启发,
并不是一件坏事情。⑤我们应该警惕的,其实是把全部阅读视为碎片
化阅读。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将改好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1 分)
(2)请给第③句横线处填写恰当关联词语,请将之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1 分)
(3)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6.名著导读。(3 分)
《骆驼祥子》被誉为“ ”,《骆驼祥子》中的
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 。(3
分)二、综合性学习(6 分)
7. 七(1)班准备开展以“走近科学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
成下列任务。(6 分)
(1)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
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
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
读, 。(2 分)
(2)假如你去采访一位科学家,请你设计两个问题。(2 分)
(3)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几句颁奖词。(2 分)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
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
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国之栋梁——钟南山
【获奖名片】 (1 分)
【颁奖词】 (1 分)三、阅读(35 分)
(一)阅读《邓稼先》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8—11 题。(11 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 年到 1937 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
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
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 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 年到 1966 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 17
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
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
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
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
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
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
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
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
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
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
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
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
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
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
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
续工作,于 1967 年 6 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 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
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
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
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
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
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8.作者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 分)9.请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
儿子。(2 分)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2 分)
10.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 分)
11.读完这篇文章,联系新冠肺炎疫情,说说你对科学家的认识。(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10 分)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
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
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
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
学校不久。印象里,我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
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
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
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
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
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
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
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
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
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
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
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
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
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
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
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
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
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
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
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12.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2 分)
13.根据文中语境,揣摩下面两句的妙处。(4 分)
(1)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2 分)
(2)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2 分)
14.老师是怎么处理陈小卫玻璃事件的?(2 分)15.读完本文后,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2 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 16—19 题。(12 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见.往事耳 (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 分)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 分)
18.孙权劝吕蒙学习为什么有效?(2 分)19.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
的理解。(2 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20 题。(2 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2 分)
四、作文(40 分)
21.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我们仰慕古圣先贤的济世情怀;我们崇拜英雄伟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感恩父母师友对我们的关怀……生活中,这些有着优秀品质的人
影响着我们,帮助着我们。
请你讲述让你有所感悟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
感。以《有你很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③力求做到文从字顺,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真
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19 分)
1.(2 分)C
2.(2 分)A
3.(2 分)(1)辨析 (2)把握
4.(6 分) (1)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2)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3)弹琴复长啸 明月来相照
(每空 1 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加字,该空不得分。)
5.(4 分)(1)(1 分)我们听到太多这样的声音:阅读的黄金时代已
经远去。我们听到太多这样的声音,阅读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
(2)(1 分)而
(3)(2 分)我们应该警惕的,其实是把碎片化阅读视为阅读的全部。
6.(3 分)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三匹骆驼。
二、综合性学习(6 分)
7.(6 分)(1)(2 分)示例:为中华强盛无私奉献 为人民平安逆
流而上
(2)(2 分)示例:
①您觉得从事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②您是怎样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的啊?(3)(2 分)示例: 国之脊梁 17 年前,他是抗击非典的英雄,
17年后,他以84岁的高龄再次出征。临危受命济苍生,丹心倾洒万
民康。他值得我们所有人赞扬和敬重。
三、阅读(35分)
(一)(11分)
8.(3分)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
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
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
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
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9.(4分)(1)(2分)这句话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
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
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
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
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2分)这句话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
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
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10.(2 分)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
邓稼先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11.(2 分)科学家用自己的研究为人们诠释了什么是爱岗敬业,创
新求实,无私奉献。他们用大爱保护人类,推动社会发展。(言之成
理即可)
(二)(10 分)
12. (2 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是文中老师对孩子的一句评价。
正是这句话对孩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用它为题,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既表述了师生情谊,也体现了对孩子爱的教育。
13.(4 分)(1)(2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孩子在老师的眼中是
阳光下的葵,为下文写老师呵护孩子,给予孩子更多阳光作铺垫。
(2)(2 分)过去与学生发生的种种事件,现在回忆起来都是美好
可爱的。写出了老师因为心中有爱,留下的记忆也可爱。
14.(2 分)老师没有骂他,而是带他去医务室包扎。还笑咪咪地劝
他不要打架。并且自己买块玻璃装上了。
15.(2 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本文写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人与人之间要多一分理解和爱,生活会更美好。
(三)(12 分)
16.(4 分)(1)推托 (2)了解,知道 (3)到,等到 (4)
知晓事情
17.(4 分)(1)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2)你如今的才干与谋略,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吴县人吕蒙了!18.(2 分)一方面孙权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便于
吕蒙接受,另一方面吕蒙是个虚心上进,知不足即改的人。
19.(2 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
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四)(2 分)
20.(2 分)“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
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四、作文(40 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