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七彩少年微信公众号 让学好语文更近一步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生疏.(shū) 驿.路(yì) 诲人不倦 如释重负
B. 露.宿(lòu) 契.约(qì) 不耻下问 海阔天空
C. 竹篾.(miè) 修葺.(qì) 颠沛留离 悲天悯人
D. 案牍.(dú) 甚蕃.(pān) 不蔓不枝 以生作则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 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 ,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 ,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 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
B. 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 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 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2 分)
A.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B. 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D. 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 或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
以复制的。
5.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我们漫步田野。
①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
②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③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④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
A.④②①③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②①④③
6. 依照画线部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之构成排比句。(2 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
风,染绿荒芜的山冈; , ;欣赏是一注甘泉,
浇灌干渴的秧苗。
7.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
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 2 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
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
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8. 名句积累。(6 分)
( 1 ) 《 陋 室 铭 》 中 暗 示 陋 室 不 陋 , 点 明 文 章 主 旨 的 语 句
是 , 。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
常 用 来 比 喻 某 些 人 不 与 世 俗 同 流 合 污 而 又 洁 身 自 好 的 句 子
是: , 。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
两句诗是: , 。
9.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7 分)
材料一: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2015 年 6 月,重
庆市政府启动了“暖冬计划”。该计划实施范围是全市海拔 800 米以上的中小学
校和公办幼儿园,涉及 21 个区县 995 所学校,受益学生 21 万余名。主要措施包
括购置安装油灯、碳晶墙暖、电热板、电烤炉、暖风机、硅晶电热膜等取暖设备,
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空调,不宜安装取暖设备的学校提供御寒所需衣服、鞋
子、手套等物资。截至 2015 年底,全市共投入 8700 多万元,为山区农村学生创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学生张薇说:“现在教室安了油灯,像春天一样温暖。
冬天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手也不长冻疮了!”
材料二:“暖冬计划”实施后,孩子们出于好奇,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去触
摸取暖片,很容易烫伤手或触电。老师一方面要担心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
担心取暖设备的保护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要介绍什么是“暖冬计划”。(50 字以内)(2 分)
“暖冬计划”指:
(2)根据材料二,按要求设计一个班级主题教育活动。(3 分)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3)张薇同学想给重庆市政府写一封感谢信,但又怕同学们说她出风头。要打
消她的顾虑,你该怎么说?(2 分)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15 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亭亭净植. 植:
11.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 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
作简要分析。(4 分)
13.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3 分)
(二)那个春天,很暖(19 分)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
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
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
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
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
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
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
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
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
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
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
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
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
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
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
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
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
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
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
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
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
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
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
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
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4.“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
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 分)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15.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 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C. 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 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16.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那个冬天,很冷……
(2)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17.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 分)
18.“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
启示。(4 分)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 分)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
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
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
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
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
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
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
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
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
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
社会才能和谐。③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
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
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
懂得发展的重要,绝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
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
自 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④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 ,
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
19. 根据文意,将文章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 18 个字以内)(2
分)
20. 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
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3 分)
21. 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4 分)
三、写作。(50 分)
22. 许多事情,我们在做之前,常常觉得很难。等你去做时,你会发现,只要勤
奋、用心,其实是很简单的。请你以“爱,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1. A 2. D 3. B 4. D 5. D
6.示例:欣赏是一抹阳光,催开迟绽的花朵
7.B 【解析】有误,考察十二生肖的排序,姐姐的生肖是“巳蛇”,弟弟比她
小 2 岁,所以弟弟的生肖是“巳蛇”后两位,应为“未羊”。
8.(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9.(1)“暖冬计划”指重庆市政府为山区高海拔地区的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安
装取暖设备或提供御寒物资,确保学生温暖过冬的计划。
(2)示例:活动主题——安全取暖,从我做起活动形式——举办“安全取暖”
知识讲座开展“安全取暖”手抄报比赛 【解析】须围绕如何安全使用和保护取
暖设备、保障自身安全等方面来设计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
(3)示例:张薇同学,你是“暖冬计划”的受益人,知恩图报,表达感谢是应
该的,这并不是出风头,你就不要有这样的顾虑了,好吗?
10.(1)大 (2)使……劳累 (3)多 (4)竖立
11.(1)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居于此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
了)。
(2)(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12.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
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
不贪图富贵享受。
13.《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14. 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九岁时:不准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
15. D
16. 示例:(1)指冬天的寒冷;这里的冬天又指人生的冬天,写出“我”看见
婆婆因为得了精神病所做的一些事情感到伤心和无奈,是心理上的寒冷。
(2)和奶奶一起钓蝴蝶,经过成长,懂得了关爱和理解奶奶,让奶奶体会到家人的温暖是最快乐的事情。自己也感受到付出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17.示例:作为儿媳——①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
教育女儿可以看出。②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从理解婆婆做的一系列“不
正常行为”,关爱婆婆可以看出。
作为母亲——①爱女儿,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②教子有方,循循善诱,
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
18.示例:启示: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
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
会经历像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
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受别人指出的不足,才
能更好更快地成长。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
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
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
19. 人们相互理解,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20. 首先提出分论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
的准则,并对其进行解释。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重要。最后通过举例论证证明人们相互理解,社会才会和谐的观点。
21. 你的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更好地适用于当下社会生活。
你的说明:当下社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常被别人忽略,例如我们都不愿被
噪音打扰,那我们就不要制造噪音去打扰他人。所以我们需要更加规范自身行为
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好地适用于当下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