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吉创联盟 20 届高三年级三月名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读图,山峰为最高处,海拔范围为 1260 米-1280 米,最低处海拔范围为 1080 米-1100
米,因此图示地区相对高度范围是 160 米-200 米。因此最大高差可能为 199 米,故 A 为正确
选项。
2.【答案】C
【解析】读图,甲处位于山谷顶部,水量小,瀑布较小,故 A 错;乙处类似山脊,不会发育河
流,丁处没有相交等高线,即没有陡崖,不会形成瀑布,故 B、D 两项错误;丙处山谷位于 1200m
等高线范围内,汇水面积较大,水量大于甲处,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丙,故 C 为正确
选项。
3.【答案】B
【解析】图示最低区域是左下部的天坑底部,在地貌演变过程中可能曾经是地下溶洞,溶洞塌
陷,形成天坑,B 为正确选项;图示最低处没有外泄河道,其形成与河流阶地无关,故 A 错;
该区域最低处不是山脉,故 C 错;该图是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判断地质构造,不能判断图示最
低区域出现过向斜谷,故 D 错。
4.【答案】C
【解析】坡地之上,便于排水,水分不会积累在榴莲树根部,这样子长出来的榴莲果实饱满,
而且果肉干爽清甜,故 C 为正确选项。
5.【答案】D
【解析】“猫山王”榴莲出口量增加,不会导致产业结构的改变,故 A 错;出口到中国的为带壳
“猫山王”,是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新鲜的榴莲,不属于深加工产品,故 B 错;榴莲种植属于林果
业,与耕地关系不大,而且马来西亚多山地,耕地的开发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故 C
错;榴莲出口量增加,市场扩大,农民收入提高,故 D 为正确选项。
6.【答案】D
【解析】“4 吨”的重量属于飞机承重的范围,另外榴莲属于时鲜果蔬,保质期相对较短,航空
运输可以保证果肉品质,这属于马来西亚首批高品质榴莲,为了占领高端消费市场也需要快捷
的运输方式。故 D 为正确选项。
7.【答案】A
【解析】从图中得知,库布齐沙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是治沙技术水平提高。故 A 为正
确选项。
8.【答案】C
【解析】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到 2016 年的 15.7%,没有被广泛覆盖;土壤盐碱化是干旱地区灌
溉不当导致的生态问题,荒漠化的治理能缓解土地盐碱化问题,但不能解决;经过多年的生态
修复,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下水位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改善,
降水增多,但干旱地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盐湖盐度不会下降。故 C 为正确选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1950-1969 年虽然水库数量增长快,但多是小型水库,总库
容小,故 A 错;1970-1979 年水库数量增长快,1979 年的库容量大约是 1970 初的数倍,所以
在此期间总库容增速大,故 B 错;1980-2004 年水库数量增长缓,总库容变化不大,增速慢,
故 C 错;2005-2017 年水库数量增加较少,增速小,但是累积库容大幅度增加,说明在这期间
修建的多是大型水库,故 D 为正确选项。10.【答案】A
【解析】近年来,岷江流域新建水库数量较少,但总库容量增长显著,说明新建的多是大型水
库。从早期小型水库的修建,到现在大型水库的修建,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故 A 为正确选
项。
11.【答案】C
【解析】岷江流域水利工程增多后,库区所在区域地质灾害会增加,但对下游地区地质灾害的
影响较小,故 A 错;修建水利工程后,调蓄作用增强,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故 B 错;水库
会拦截一部分泥沙,下游输沙量会减少,故 C 为正确选项;水能蕴藏量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和
水利工程的修建无关,故 D 错。
12.【答案】A
【解析】12.根据材料可知,黄桃供给过足,线上线下同时开售(需求增加)仍不能改变供给过于
求的状况,价格仍出现下降的趋势,A 表示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但需求增加幅度没有供给
增加幅度大,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符合题意。B 表示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不符合题意。C 表示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不符合题意。D 之表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不能全面表达题意。
13.【答案】B
【解析】实施结构性减税会降低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①符合题意。加大民生支出,会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③
符合题意。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不能推出减少赤字,故后
面也推导不出优化收支结构等,②不符合题意。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而不
是财政政策,④不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保险”的扶贫产业体系创新了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
推进产业化发展,①符合题意。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混合,材料中
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分配的知识,③不符合题意。依托县内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说明该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④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我国的外贸进出口而不是走出去,①不符合题意。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加,
而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意味着我国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取得进展,外贸发展的质和量继续提升,
②④符合题意。进出口贸易的变化体现我国外贸结构更趋优化,没有体现利用外资,③不符合
题意。
16.【答案】C
【解析】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所以提高文化地位表述错误,①错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
展有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②符合题意。中央财政通过部门预算、转移
支付等渠道支出少数民族发展,体现了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材料没有体
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不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民政协,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党召开外人士座谈会体现了协商民主是
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②符合题意。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但不能制定党和国
家的重大方针政策,③错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通过协商凝聚共识,
④符合题意。
18.【答案】D
【解析】中国和希腊两国地理位置不是睦邻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中希两国加强合作的基础
是共同利益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希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②符合题意。
双方发表联合声明,为世界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贡献说明中国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坚定维护
世界和平,④符合题意。19.【答案】A
【解析】形成融合了艺术、文创、文博等内容的夜游新兴业态,带给游客新奇体验说明人既是
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①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是不能
说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②错误。将夜间消费项目与深厚的历史底
蕴结合起来,产生更多只属于夜晚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出,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文化的反作用而不是体现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20.【答案】D
【解析】①提倡高雅文化表述错误,无论是通俗文化还是高雅文化,只要是反映人民的利益与
呼声,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可以倡导。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解决教育
App 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是保障基本文化权益,②错误。教育 App 存在有害信息传播、广告丛生
等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腐朽文化,③符合题意。“互联网+教育”存在的这
些问题必须奏响主旋律,正确引导,④符合题意。
21.【答案】D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不能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计划规划,
①错误。材料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体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②不符合题意。2020 年
经济工作部署反映了时代任务和要求,可以推动时代的进步,③符合题意。2020 年经济工作部
署能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所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④符合
题意。
22.【答案】C
【解析】科学实践属于实践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①表述错误。“天琴一号”
的发射成功及观测数据基础科学研究说明科学技术能提高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②符合题意。
但这项工程技术前沿且复杂,科学家们任重道远说明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
程,③符合题意。人类能够获得真理,而不是无限接近真理,④表述错误。
23.【答案】D
【解析】黄河生态治理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②符合题意。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要矛盾对事物
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①不符合题意。立足于整体而不是部分,③表述错误。
2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结合材料信息当时的人们“全合乎礼仪”,但是“所
践行的只是仪式而已,而不是礼”,据此来看,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度“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
出现分离,先秦时期礼乐崩坏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礼的变化。可见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周礼的
外在形式与礼的内在精神已经开始分裂,故本题选 A 项。其它选项 B、C、D 不符合材料信息主
旨。
2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农业的发展。从材料信息来看,四则材料均涉及到“富人……多规
良田”、“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陂田千余顷”、“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等信息,再
结合所学知识,自从商鞅变法以后, 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变得迅速和频繁,但战国时期,拥有大
量土地的地主尚极少见。到了汉代,地主为数众多,甚至出现了占有几百顷至上千顷土地的大
地主,故本题选 C 项。从材料信息来看,不涉及商业问题,故排除 A 项;农民遭受的封建剥削
不断加深符合基本史实,但不是四则材料表达的主要信息,故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2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唐代解决贵族宗法血缘与政治矛盾问题的关键在血
缘与政治权力的分离,在此基础上顺应两者矛盾运动发展的趋势,通过对政治制度的完善补充
传统的由宗法血缘关系发挥的政治作用,最终把血缘关系赶出政治权力的舞台。唐代统治者对
这一点的认识正是基于血缘与政治权力的分离,故本题选 B 项。材料针对的是“唐代的分封却
不放权”,不能说唐代统治者此举是基于强化中央权威的迫切需要,故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血缘与政治权力的分离,而不是治权和专制制度相互依赖,故排除 C 项;从材料的主旨来看,
不涉及巩固贵族政治的问题,故排除 D 项。
2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结合材料信息,长三角的粮食是由湖北、江西和安徽
运来,而江南的手工业品则会输往全国,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独立的手工
业行业的兴起,跨区域的商品流通与长距离的商业贸易日趋频繁,故本题选 B 项;从材料信息
和所学知识,不能说明江南的经济重心地位逐渐丧失,故排除 A 项;从材料来看不涉及“雇佣
关系”的信息,故排除 C 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区域商人的兴起的信息,也不能说明助推经
济交流,故排除 D 项。
2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材料信息,太平天国一方面表现出传统农民战争的
一些特征“‘大同’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四有两无’”等方面;同时,另一方面表现
出“圣库”、“礼拜堂”、“祈祷”等舶来品等特征,再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可以确定这一理想
“天国”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产物,故选 C 项。太平天国的爆发是阶级矛盾激烈碰撞的结果,
但是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故排除 A 项;农民阶级的空想性主要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关于
土地分配和产品的“圣库制度”上,但是体现不出材料“舶来品”的信息,故排除 B 项;古代
中国所没有的“圣库”、“礼拜堂”、“祈祷”等舶来品等信息体现了太平天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
思想结晶,但体现不出材料传统农民战争的一些特征,故排除 D 项。
2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由上表可见,上海 1904—1909 年从新式学校毕业
的 35 名学生中就有 24 人被授以官职,占其中的 68%以上。虽然这只是一地的情况,但是材料
问的是“折射”,在清末科举制度废除以后,全国各地都必然有大量新式学堂学生出而任官者。
而出国留学归来的大学、中学毕业生也可通过考试而分别奖以进士、举人、拔贡等出身,并授
以相应的官职。大量的新式学校学生便因此而进入统治机构,故本题选 D 项。从材料来看很多
任官者是从新式学堂中出来的,故排除 A 项;“普及”一词不符合 1904—1909 年的时代特征,
故排除 B 项;从 1904—1909 年新式学校学生所授身份及任官表不能确定,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
的,故排除 C 项。
3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结合材料信息“1938 年”、“沿津浦路进攻”以及
“武汉即感受包围威胁”等信息,可以判定这一会战是徐州会战,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可以
判定是迟滞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时间,故 D 项正确;其它选项不符合题干的信息和主旨。
3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从材料信息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摆脱贫困和落后的
阶段,实现这一任务需要通过“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实现,
故本题选 B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主要是关于计划和市场的相关论述,故排除 A 项;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不涉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表现的信息,故排除 C 项;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对其的丰富,而不是创新和超越,故排除 D 项。
3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起源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智者运动,但材料
表明在这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包含了大量的人文主义元素:丰满、热烈、力量和克制等,故
B 项正确。材料重点是论述的是《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关注,而非神学的影响,故 A 项错误;
基督教形成于公元 1 世纪,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3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技术革命。结合材料信息,19 世纪的英国农业收成与劳动力的投入
呈正比例,当投入的劳动力达到饱和,生产停止时,劳动力工资在上升,这需要英国不断进行
农业领域技术革新,才能适应时代形势的需要,故本题选 A 项。注意时间“19 世纪”,这一时
期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故排除 B 项;材料信息和激化英国社会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C 项;资本原始积累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发生的,故排除 D 项。
3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根据材料“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
性”,反映了列宁强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有国家的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意在说明十月革命道路是
由俄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故选 A 项。B、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因地
制宜,而不是要与时俱进,故排除 C 项。
3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从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至今,世界格
局多极化趋势依然持续,表明作者的观点是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答案为 B 项;A 项
错在多极化是趋势,不是规律;C 项错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不
合适,因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发展;D 项错在材料中没有单极化的信息。
36.【答案】(1)耐寒:生长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耐旱:巨柏生长的河谷降水少,蒸发较强,
较干旱;耐贫瘠:巨柏生长于干旱阳坡沙土或岩壁,土壤发育程度低,较贫瘠;抗风性强:河
谷峡管效应显著,风力强;喜光:巨柏生长地为河谷阳坡,光照充足。(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得
8 分)
(2)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2 分)沿雅鲁藏布江河谷深入的暖湿气
流,经过大拐弯后势力明显减弱,降水少;(2 分)阳坡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2 分)坡度较陡,
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流速快,水不易保存。(2 分)
(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2 分)杜绝乱砍滥伐,减少人为威胁;(2 分)加强人工繁育,
进行人工补植和更新,实现种群的良性发展。(2 分)
【解析】(1)巨柏是西藏的特有物种,它生长于海拔 3000~3400 米的干旱阳坡沙土或岩壁上,
能说明它耐寒、耐旱、喜光、耐贫瘠和抗风性强的特征。(2)巨柏集中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的西侧,降水急剧减少,而且又因为位于阳坡,蒸发强,坡度陡,水不易保存,所以环境干旱。
(3)巨柏为濒危物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和生态价值。
37.【答案】(1)依托苏库卢的矿产资源,原料丰富(2 分);临近铁路,交通便利(2 分);河流,
湖泊多,水资源丰富(2 分);
(2)(经济)自动化选矿的连续性强,劳动效率高;多伴生矿,自动化利于精准选矿,生成不同的
产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环境)尾矿可制砖,部分精矿还可做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
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管理)解决因地域文化差异导致管理困难的问题(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得 6 分,注意前后逻辑)。
(3)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产业,上下游产业集聚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延长产业
链,产品的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废物的回收利用,减少废物排放, 减少环境污染;利于保
护环境;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6 分,答出三点即可)
(4)钢铁厂属于原材料加工型工业,具有产业链长,相关产业多,生产部门多,生产过程复杂,
占地规模大等特点;(2 分)乌干达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钢铁厂的建设能加快基础设
施建设,有利于促进该地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增加工业产值,促进工业化发展;(2 分)带动
就业,吸引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化发展(2 分)
【解析】(1)主要从工业园区的选址所在地的区位优势出发,一定要从图文材料出发,政策优势
和劳动力优势这些是共性优势不是园区特有的条件。(2)可以从自动化选矿带来的经济、环境、
人员管理三个方面作答。(3)考查工业集聚的优势,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集中处理废弃物
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运费等成本三个方面作答。(3)从工业促进城市规模扩大和增加就业促进人
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角度作答。
38.【答案】①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
作用,内需继续发挥着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3 分)
②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3 分)
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分)
④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2 分)⑤持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2 分)
39.【答案】①坚持民主集中制,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因
地制宜推出“自选动作”,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4 分)
②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创新体制机
制解决机构重叠、权责脱节等问题,提高治理能力。(4 分)
③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坚持为人民
服务,对人民负责,提高服务水平。(4 分)
40.【答案】(1)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平方舟”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向
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 分)
②和平方舟人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
好中国声音。(2 分)
③“和平方舟”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增进了双方文化的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 分)
④推动中医文化走向世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2 分)
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所到之处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彰显了
中国价值、弘扬了中国精神。(2 分)
(2) ①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规划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 分)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奉献国家,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
值。(4 分)
③要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3 分)
(3)①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现代传媒传播中国故事。②通过发表文章介绍中国的社会和文
化。③通过演讲、主题班会、文化月等各种文化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1.【答案】(1)基本观点:对中国文化或高度赞扬或贬低,存在批判性;借助中国文化宣扬各
自的思想主张;通过对中国政治文化反思,进而优化西方自身文化。(6 分)原因:启蒙思想家
了解中国文化的力度有限,缺乏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启蒙思想家存在各自的主观目的和思
想立场;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反对神权统治,同时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不利于反封建
斗争。(6 分)
(2)态度:强调弘扬民主科学,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反对维护专制制度的异化孔教,而不是反孔
非儒;为传统文化新发展提供了转机。(6 分)意义:促进东西方历史的进步;有利于东西文化
内涵的丰富和成熟;体现了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有助于超越文明隔阂和文明冲突。(7 分,
言之有理,回答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法
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认识,需要从材料信息“接触过中国文化,并对之有或贬或褒
的评价”等信息进行分析。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需要在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西方启
蒙思想家为什么面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会产生不一样的代表人物,即“前者的代表是伏尔泰,
后者的代表是魁奈”,一方面从西方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中国文化的双重性的角度
进行分析,即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反对神权统治,同时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不利于反
封建斗争。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层概括即可,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意义,可以从历史进步、东西方文化内
涵的变化、文明的多样性以及文明的冲突的解决等角度进行分析。
42.【示例一】:题目:留声机、唱片的发展折射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2 分)
评析: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实现长足进步,尤
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东西方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国
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19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开始了工业的近代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渐接触到西方的一些新鲜事物,留声机、唱片开
始在外交官、留学生层面中流传,并在逐渐向一些家庭中传播;同时在最先开放的一些通商口
岸城市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渐接触到西方的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不断的近代化;唱片也反映出各种政治力量在近代中国的表现;作为史料,唱片折射了近代城市的流行文化,也
折射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众多面相。(10 分,答出五点即可)
【示例二】:题目:留声机、唱片的发展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2 分)
评析:留声机与唱片传入中国以后,很快就被中国人所理解与接受;1890 年,留声机开始走入
上海居民家中,到民国初年,一般较为殷实的上海人家,都置有留声机;留声机与唱片在留存、
复制声音方面的独特功能,对中国社会生活,特别是城市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
留声机与唱片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听戏方式;对于都市的流行文化,起了推动作用;留
声机与唱片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各种地方曲艺的传播与交流,丰富了都市居民的文化生活;(10
分,答出五点即可)
(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学生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解题的关
键在于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评析。材料以时间的演变为顺序,说明了留声机、唱片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解答此题时可以从留声机、唱片的发展,折
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留声机、唱片的发展,折射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等角
度进行分析,同时注意结合近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评分标准】题目(2 分)+评析(10 分)。“评析”进行分层和分点评价,具体分层、分点评价的
等级如下:
等级 论述说明
一等(9—12 分) 准确、充分运用史实;说理充分,逻辑严密,答出五个点以上。
二等(5—8 分)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理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不能说出五个点。
三等(0—4 分) 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说理不充分或没有说理,逻辑混乱。
43.【答案】改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结合当地特征,做好特色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做好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宣
传,提高知名度。
【解析】结合什寒村的地理环境特征,从区域旅游开发条件角度进行分析。
44.【答案】原因:温室大棚水热条件好,土壤中有机物质易分解产生有机酸;温室大棚蔬菜复
种指数高,造成土壤中碱性元素消耗过多;不合理的化肥使用造成酸性物质积累。(6 分)
措施:适当安排土地轮作或休耕;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料和碱基肥料。(4 分)
【解析】结合材料中南方土壤酸化的原因可以联想到大棚内水热条件优越,有机质易分解产生
酸性物质;再结合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和过度使用化肥都会造成酸性物质积累。措施方面结合原
因分析,主要从人为要素进行分析即可。
45.【答案】(1)特点:改革内容全面系统;脉络清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时间
漫长,最终普及实行。(8 分)
(2)意义:改变了识字困难影响文化普及的局面;推动各地语言文化的交流和联系;有利于中华
文化发扬光大;适应文字与近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7 分,每点 2 分,回答 3 点以上得 7 分)
【解析】本题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契合深化改革的时代热点,以近代以
来文字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新时期改革的认识。第(1)问划分材料层次,逐层概括归纳即
可。由材料信息“它实际包含四项内容:施行汉语拼音、使用简化字、写白话文、推广普通话。”
可得出改革内容全面庞杂;由材料信息“但主脉络却沿着白话文、汉语拼音、简化字、标准正
音、标点符号的线路有序迈进”可得脉络清晰;循序渐进;由材料信息“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
史上首次实现了“书同文、语同音”的目标”可得出答案;第(2)问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回答即可。
从近代以来文字改革涉及的文化普及、语言交流、中华文化的发扬等方面来分析。
46.【答案】(1)内容:日本妄欲征服世界的企图必须停止;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日本窃取中
国的全部领土,归还中国。(每点 1 分,回答 3 点得 3 分)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
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每点 2 分,回答 2 点得 4 分)
(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严惩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
的战后东亚秩序。(8 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契合民族振兴的时代
热点。本题以《波茨坦宣言》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
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第一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英发表《波
茨坦宣言》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分析主要内容结合材料信息即可,分析《波茨坦宣言》
的意义,可以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台湾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波茨坦宣言》所反映的美国“二战”后亚太秩序构想,可以从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美国
战后的政策进行分析。
47.【答案】(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统治危机四伏;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6 分,答出三点即可)主要思想: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和先进的工业文明。(3 分)
(2)理由:突破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对中国内外局势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对西方强盛的本质
及中国落后的剖析,超出了地理学的范畴;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起到了
重要启迪作用。(6 分,回答三点即可)
【解析】第(1)题第一问在准确找到材料的信息基础之上,特别是材料的时间信息“1842 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他是鸦片战争前后的一个人物,然后结合当时的国内外环境组织答
案。第二问概括指出徐继畬撰写《瀛寰志略》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思想,结合材料信息“欧
洲主要国家如英、法、德、荷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基本情况”“近代世界各国争霸中最成
功的是西方工业国家”等信息进行分析。第(2)题要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去解决,可以从对当时
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的突破,引领人们关注时局,看到别人的先进和我们的不足等方面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