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10月)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10月)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

ID:257016

大小:34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5-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惠州市 2020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关联物质或结构间的关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若①表示脂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 B. 若①表示原生质层,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液 C. 若①表示生物膜,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D. 若①表示 ATP,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腺嘌呤、核糖、3 个磷酸基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生物膜系统、ATP、原生质层、脂质的组成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能根据概念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是解题关键。 【详解】A、根据图解,1 包含 2、3、4 三部分,A 项中 1 属于脂质,2~4 分别是磷脂、固醇、脂肪,A 项 正确; B、原生质层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所具有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B 项错误; C、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共同组成,C 项正确; D、若①表示 ATP,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腺嘌呤、核糖、3 个磷酸基团,D 项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 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酵母菌发面 原理是利用其呼吸产物 CO2 受热膨胀而使馒头疏松 B. 高等生物保留部分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D. 鲜荔枝在无 02、保持干燥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答案】D 的- 2 -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大量 能量,所以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从有氧呼吸中获取能量,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 只能不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少量的能量。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水果、蔬菜应储存在低氧、一定 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下。粮食应该储存在低氧、干燥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下。 【详解】A、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利用其呼吸产物 CO2 受热膨胀而使馒头疏松,故 A 正确; B、高等生物保留部分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故 B 正确; 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 C 正确; D、荔枝在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下,可延长保鲜时间,无氧、干燥都不利于荔枝的保鲜,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 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正常细胞内 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外 Na+浓度高于细胞内。钠钾泵又称钠钾 ATP 酶,它会使细胞外的 Na+ 浓度高于细胞内,将细胞外的 K+移入膜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钠钾泵由附着在细胞膜上的核糖体合成 B. 钠钾泵能维持神经细胞内低 Na+高 K+的环境,维持其静息电位 C. 钠钾泵具有物质运输和催化功能 D. Na+和 K+进出细胞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答案】A 【解析】 的- 3 - 【分析】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 题意分析,“这种泵每消耗 1 分子的 ATP,就逆浓度梯度将 3 分子的 Na+泵出细胞外,将 2 分子的 K+泵入细 胞内”,说明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钠钾泵又称钠钾 ATP 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游离在细胞质基质的核糖体合成,A 错误; B、钠钾泵能维持神经细胞内低 Na+高 K+ 环境,维持其静息电位,B 正确; 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和催化 ATP 水解的功能,C 正确; D、钠﹣钾泵的存在说明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D 正确。 故选 A。 4.下列有关实验 叙述正确的是 A.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B. 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 DNA 都含 32P C. 探究 DNA 是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离心技术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 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 物质。 2、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 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 RNA 是遗传物质。 【详解】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S 型细菌使 小鼠死亡,而不是 S 型细菌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A 错误; B、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 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 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具有放射性,B 错误; C、探究 DNA 是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离心技术,C 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说明 RNA 是遗传物质,但不是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D 错误。 故选 C。 的 的- 4 - 【点睛】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 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由双链 DNA 与蛋白质外壳组成)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 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传染人,但该病的爆发可以直接冲击养猪业,对猪的致死率 接近 10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非洲猪瘟病毒中没有 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B. 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四种脱氧核苷酸 C. 非洲猪瘟病毒侵染进入猪体内后,在猪的内环境中即可以迅速增殖 D. DNA 分子中 4 种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是该病毒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 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非洲猪瘟病毒是 DNA 病毒中虽然没有 RNA,但它可借助寄主细胞完成 DNA 到 RNA 的转录过程, 故其遗传信息传递仍遵循中心法则,A 错误; B、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 初步水解,可得到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能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 4 种含氮碱基,B 错误; C、非洲猪瘟病毒侵染进入猪体内后,在猪的细胞中即可以迅速增殖,C 错误; D、DNA 分子中 4 种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是该病毒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特点,明确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 寄生于活细胞中。 6.1970 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岛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该水稻外部形态和普通水稻相 似,但它的花粉不育、雌蕊正常。该发现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重要突破口。研究发现,这种雄性不育 现象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细胞核基因:R—可育,r—不育;细胞质基因:N—可育, S—不育),只有核质基因均为不育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N(S)基因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 B. 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这两类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育种中最显著的优点是不用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D. 水稻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均遵循中心法则- 5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雄性的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包括:N(RR)、N(Rr)、N (rr)、S(RR)、S(Rr)、S(rr)。由于“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为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 不育”,因此只有 S(rr)表现雄性不育,其它均为可育。 【详解】A、N(S)基因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A 正确; B、 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错误; C、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育种中最显著的优点是不用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C 正确; D、水稻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均遵循中心法则,D 正确。 故选 B。 7.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 5 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 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回答: (1)与Ⅰ、Ⅱ、Ⅲ相比,Ⅳ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__。Ⅴ类生物一定营____生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2)以下生物常作为观察和实验的材料:a 蓝藻、b 小球藻、c 豌豆、d 果蝇、e 噬菌体。其中属于Ⅰ类的 有____(用字母 a-e 作答),属于Ⅲ类的有____(用字母 a-e 作答)。 (3)图中与细胞分裂时纺缍体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用①-⑩编号作答),具有单层膜的结 构有________(用①-⑩编号作答)。 【答案】 (1). Ⅳ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的细胞核,Ⅳ的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2). - 6 - 寄生 (3). V 没有细胞结构 (4). d (5). b (6). ① (7). ③④⑧⑩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 植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 核,是蓝藻细胞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Ⅴ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①是中心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细胞核,⑥是叶绿体,⑦是细胞壁,⑧是细 胞膜,⑨是拟核,⑩是光合片层结构。 【详解】(1)Ⅰ、Ⅱ、Ⅲ为真核生物,Ⅳ为原核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有Ⅳ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的 细胞核,Ⅳ的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Ⅴ类生物一定营寄生生活,原因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以下生物常作为观察和实验的材料:a 蓝藻、b 小球藻、c 豌豆、d 果蝇、e 噬菌体。其中属于Ⅰ类动 物细胞的有 d,属于Ⅲ低等植物细胞类的有 b。 (3)图中与细胞分裂时纺缍体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①中心体,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有③内质网,④高尔 基体,⑧细胞膜和⑩光合片层结构。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病毒、生态系统的成分等 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Ⅰ、Ⅱ、Ⅲ、Ⅳ和Ⅴ的生物种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对 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弱光(50%与 15%自然光)胁迫对“白沙 1016”与“花育 22 号”两个品种的花生叶片 RuBP 羧化酶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测定数据如下表 1 与图 1,回答下列问题: (1)RuBP 羧化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 CO2 固定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__________(光反应/ 暗反应),据此推测 RuBP 羧化酶位于叶绿体的_____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用_______(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 镜)观察。 (2)据表 1 数据分析,中等强度的弱光(50%自然光照)胁迫时,两个品种的花生适应弱光的机制是:- 7 - 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作套种是我国花生种植的方式之一。据图 1 结果分析,__________(白沙 1016/花育 22 号)最适合 作为间作套种的品种,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 暗反应 (2). 基质 (3). 电子显微镜 (4). 花生植株通过增加叶肉细胞中叶绿 体的体积(长度和(宽度))、叶绿体内形成更多的基粒和基粒片层数,加大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适应弱 光 (5). 花育 22 号 (6). 弱光下“白沙 1016”叶片 RuBP 羧化酶活性下降明显而“花育 22 号”叶片 RuBP 羧化酶活性下降不明显 【解析】 【分析】 从图 1 示可以看出:白沙 1016”与“花育 22 号在 100%自然光照下 RuBP 羧化酶活性最高,高于 50%自然光 照,高于 15%自然光照。白沙 1016”叶片 RuBP 羧化酶活性下降较而“花育 22 号”叶片 RuBP 羧化酶活性下 降明显。 【详解】(1)RuBP 羧化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 CO2 固定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暗反应,据此 推测 RuBP 羧化酶位于叶绿体的基质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2)据表 1 数据分析,中等强度的弱光(50%自然光照)胁迫时,两个品种的花生适应弱光的机制是花生 植株通过增加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体积(长度和(宽度))、叶绿体内形成更多的基粒和基粒片层数,加大 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适应弱光。 (3)间作套种是我国花生种植的方式之一。据图 1 结果分析,花育 22 号最适合作为间作套种的品种,原 因弱光下“白沙 1016”叶片 RuBP 羧化酶活性下降明显而“花育 22 号”叶片 RuBP 羧化酶活性下降不明显。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同光质对光作用过程 RuBP 羧化酶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考生要熟练掌握所 学知识并结合题中的图表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9.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研究团队首次捕获到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阐述了剪接体对 RNA 前体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实现 RNA 剪接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如图是 S 基因的表达过程,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根据题干信息,结合上图可知,剪接体起作用的过程是_______(用①-④编号作答),剪接体的功能 是______。 - 8 - (2)图中所示①过程需要___________酶的参与,该过程通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填“间”或“分 裂”)期。 (3)④过程异常 mRNA 被分解,该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研究发现细胞中正常的 mRNA 寿命从几秒到几天 不等, 不同种类的 mRNA 的寿命不同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剪切 RNA 前体,形成成熟的 mRNA (3). RNA 聚合酶 (4). 间 (5). 阻止细胞合成异常的蛋白质 (6). 使细胞能够快速改变蛋白质合成以响应其不断变化的生理需求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 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转录过程,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 模板,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 RNA 前体。②表示剪接体(RNA 和蛋白质组成)对 RNA 前体进 行剪接,剪接正常,形成正常的 mRNA,剪接异常,形成异常的 mRNA,异常的 mRNA 被细胞检测分解成核苷 酸,③是翻译过程。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结合上图可知,剪接体起作用的过程是②,剪接体的功能是剪切 RNA 前体, 形成成熟的 mRNA。 (2)图中所示①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的参与,该过程通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间期,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 蛋白质的合成。 (3)④过程异常 mRNA 被分解,该过程的意义是阻止细胞合成异常的蛋白质。研究发现细胞中正常的 mRNA 寿命从几秒到几天不等, 不同种类的 mRNA 的寿命不同的意义是使细胞能够快速改变蛋白质合成以响应其 不断变化的生理需求。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首先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 息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物质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能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的知识 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已知果蝇中翅脉类型有间断翅脉和正常翅脉(D/d),体色有黑体和灰体(B/b),其显隐性和基因位置均 未知。某小组用一只正常翅脉灰体雄果蝇与一只间断翅脉灰体雌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结果如图: (以下均不考虑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也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与互换)- 9 - (1)由图中结果可知:控制翅脉的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_____为隐性性状;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 染色体上,______为隐性性状。 (2)F1 中灰体正常翅脉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如果用 F1 中灰体正常翅脉果蝇与黑体间断翅脉果蝇杂交, 得到 F2 中表现型为黑体正常翅脉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 (3)假设存在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 R/r 对果蝇翅脉形成有影响,r 基因纯合时会使得部分应表现为间断翅 脉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翅脉,RR 和 Rr 对个体翅脉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 R/r 基因的情况下,若 两只表现型为正常翅脉的亲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间断翅脉雌性个体,则亲本雄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_。 【答案】 (1). X (2). 间断翅脉 (3). 常 (4). 黑体 (5). BBXDXd 和 BbXDXd (6). 1/6 (7). rrXdY 【解析】 【分析】 用一只正常翅脉灰体雄果蝇与一只间断翅脉灰体雌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灰体:黑体=3:1,说明控 制体色放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是显性性状;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正常残翅:间断残翅=1:1,且正常 残翅全为雌性,间断残翅全为雄性,说明翅型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正常残翅为显性性状。 【详解】(1)由分析可知:控制翅脉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间断翅脉为隐性性状;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上,黑体为隐性性状,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DY 和 BbXdXd。 (2)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DY 和 BbXdXd,F1 中灰体正常翅脉的基因组成是 BBXDXd 和 BbXDXd。如果用 F1 中灰体 正常翅脉果蝇(1/3BBXDXd 和 2/3BbXDXd)与黑体间断翅脉果蝇(bbXdY)杂交,得到 F2 中表现型为黑体正常 翅脉(bbXDY 和 bbXDXd)的比例是 。 (3)子代出现间断翅脉雌性个体(XdXd),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中一定是 XdY,亲代的表现型又为正常翅脉, 2 1 1 2 1 1 1× × × × =3 2 4 3 2 4 6 +- 10 - 则亲本雄蝇的基因型为 rrXdY。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及其计算,意在考查 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 [生物——选修 1:生物术实践] 11.尿素作为主要的化肥种类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处理含尿素废水的方法有 3 种 :化学 热力学水解法、微生物水解法及脲酶水解法。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目标 菌)。回答下列问题。 (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_____元素,过量施用随水土流失后易造成水体污染,这 种现象叫水体富营养化。为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添加 KH2PO4 和 Na2HPO4,其作用 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关键 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为对分离得到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若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 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为目标菌,其原理是_______。 (4)运用固定化脲酶技术处理含尿素废水时应采用_______法对脲酶进行固定化,理由是_____。 【答案】 (1). 氮 (2). 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 pH (3). 用 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 (4). 不能合成脲酶微生物无法分解尿素获取氮源,生长受到抑制 (5). 红色环 (6).目标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生成氨,使 PH 值上升,酚红试剂在碱性条件下由无色变红, 出现红色环 (7). 化学结合和(或)物理吸附 (8). 酶分子很小,容易被吸附或结合 【解析】 【分析】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 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通常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接种过程中培养 基、接种器具要灭菌,操作者的双手和环境要消毒。 【详解】(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氮元素,过量施用随水土流失后易造成水体污染, 这种现象叫水体富营养化。为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添加 KH2PO4 和 Na2HPO4,其作 用有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 pH。 (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关键的实验思路是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理由是不能合成脲 酶微生物无法分解尿素获取氮源,生长受到抑制。 (3)为对分离得到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若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可 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为目标菌,其原理是目标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生成氨,使 PH 值上升,酚红试剂 在碱性条件下由无色变红,出现红色环。 的- 11 - (4)运用固定化脲酶技术处理含尿素废水时应采用化学结合和(或)物理吸附法对脲酶进行固定化,理由 是酶分子很小,容易被吸附或结合。 【点睛】对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常用的接种方 法和具体操作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草莓浓郁芳香,营养丰富。回答下列与草莓栽培有关的问题。 (1)野生草莓往往是二倍体,而人工栽培的草莓往往是通过特殊技术育成的多倍体,这利用了多倍体植株 的____特点;但多倍体草莓的繁殖往往是无性繁殖,即通过使外植体细胞经历_____与_____过程成为试管 苗。该技术证明了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___________。 (2)草莓植株感染病毒后会出现结果减少,品质变劣。若要恢复其品质,可选取植物的_______ 进行植物 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此外,也可将抗病毒基因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细胞核中并培养出转基因抗病毒草莓 植株。为了检测抗病毒基因是否存在于该转基因植物的所有不同组织细胞中,则需分别提取该转基因植物 的所有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_(蛋白质/总 RNA/核 DNA)与基因探针杂交;欲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来鉴 定抗病毒基因是否赋予该植物抗病特性的操作是:__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___________状态,可以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 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进一步培养筛选获得草莓新品种。 (4)若想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养出马铃薯——草莓杂种植物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__________(填 “能”或“不能”)把两物种细胞直接融合,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果实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2). 脱分化 (3). 再分化 (4). (一定的) 全能性(或形成完整植株所需的全部基因) (5). 分生区(如茎尖) (6). 核 DNA (7). 进行抗病 毒草莓的接种试验 (8). 分生(分裂) (9). 不能 (10). 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壁,阻碍细胞 间的杂交(融合)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 终形成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 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 【详解】(1)野生草莓往往是二倍体,而人工栽培的草莓往往是通过特殊技术育成的多倍体,这利用了多 倍体植株的果实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特点;但多倍体草莓的繁殖往往是无性繁殖,即通过使外植体- 12 - 细胞经历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成为试管苗。该技术证明了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一定的)全能性。 (2)草莓植株感染病毒后会出现结果减少,品质变劣。若要恢复其品质,可选取植物的分生区(如茎尖) 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此外,也可将抗病毒基因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细胞核中并培养出转基因抗 病毒草莓植株。为了检测抗病毒基因是否存在于该转基因植物的所有不同组织细胞中,则需分别提取该转 基因植物的所有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核 DNA 与基因探针杂交;欲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来鉴定抗病毒基因是否赋 予该植物抗病特性的操作是:进行抗病毒草莓的接种试验。 (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分生(分裂)状态,可以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 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进一步培养筛选获得草莓新品种。 (4)若想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养出马铃薯——草莓杂种植物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不能把两物种细 胞直接融合,原因是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壁,阻碍细胞间的杂交(融合)。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熟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确定各个过程的名称,明确高度分化的细胞具 有全能性的原因。- 13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