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地理
专题 12 中国地理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中国的农业】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
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 2 反映 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
此完成 3~5 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3.C 4.A 5.B
【解析】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
3.读“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
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 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
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
直难有结余,A 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
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 符合题意,故选 C。
4.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
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
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 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 错误;
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 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 错误。
故选 A。
5.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
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 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
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 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
C 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 错误。故选 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中国的交通】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
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
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
9.该公路位于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9.D 10.B 11.D
【解析】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
自然景观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
试题紧密结合地理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A 10.A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季风气候区,甘肃大部
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因此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A 对;广西、贵州、重庆、四川、
陕西等位于外流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内流区,先后经过内外流区和内流区,B 不对;柴
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份并未进入柴达木盆地,C 不对;从 1 月 27 日到 1 月30 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车辆位置也不断变化,正午影子的长度会有所变化,D 不对。
故选 A。
10.南菜北运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①对;南北方相隔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
必须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②对;南菜北运使南部的蔬菜销售范围更广,不可能降低商业网点
等级,③不对;南菜北运主要对市外交通运输线要求高,不会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④不
对。故选 A。
【点睛】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分两段,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
线,南段比较接近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2019 年江苏卷)【中国的河流】图 8 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
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 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6 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
量相比,1987 年至 2015 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
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 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
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
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
18.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 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
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
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 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
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
大,A 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
量应该也大,B 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 D 错误。
【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负相关,和流量大小呈正相关。
(2019 年天津卷)【西北地区】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 1 图 2
在图 1 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 2 中甲所
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1)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6 分)
图 2 为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
(2)据图 2 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6 分)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
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3)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6 分)【答案】(1)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
(2)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
习惯相近。
【解析】本题以贺兰山的地貌情况、旅游、以及宁夏为背景的生态移民问题,考查学生区域
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价值和迁入地的区位地理条件等相关知识。
(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
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景点吸引游客”、解题方向为“共同原因”,
一般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组
织答案: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
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2019 年天津卷)【东北地区】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6 分)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2)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8 分)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
恢复。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
分)
【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答
出三点即可)
(2)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
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要求:评价必须涉及有利、不利两方面,答出 4 点即可。
(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本题通过吉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为背景,考查分析聚落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评价商业贸易的区位因素,分析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等知识点。
(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可以从聚落形成
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
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2)该题属于评价分析类题,关键词“发展进出口贸易”,解题方向“条件予以评价”。说明
要阐述评价观点,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可以归结为所学的商业贸易的区位
因素的交通运输条件、生产条件和货物来源,市场和经济腹地、政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
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3)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一般
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
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
少。
(2018·新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 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
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 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
数量关系的变化。(6 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 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
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
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
(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
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
(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
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
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
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
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
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
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
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2018·新课标Ⅱ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
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 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
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 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
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 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
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
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6 分)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10 分)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 分)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
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4 分)
【答案】(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
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
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
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
成本。
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2)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
灾害少的特点,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如根据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
可以判断其政策支持力度大;结合该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这一特点,可
以推断该地区生产成本低;根据图中贵安新区与贵阳距离的较近,可以判断其贵安新区距离
贵阳近,基础设施较好。益处的实质是分析产业集聚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利
用、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等。
(3)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
以“数据”为中心即可。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要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原因。从有必要
的角度,主要分析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从没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
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的差异。要注意论据与观点必须一
致。
【点睛】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1.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
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
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2018·天津卷)14.(21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图 12 文
字所示)
(1)图 12 中 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9 分)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
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6 分)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编,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 分)
【答案】(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
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
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
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
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
用)。
【解析】
(2)天津港转出一些与发展方向不符的产业可以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减轻污染;这对于周
边其他港口而言,因产业增加,可以增加吞吐量,规模扩大,便于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主要是生态屏障、水源地,因此要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则
要立足于华北缺水的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点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要依据各自优势发展,其中,天津的港口功能要加强,北京的科
技优势要发挥,河北作为产能转移地和京津的生态屏障,既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
也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2018·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对图 6 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
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 400 毫米的地区(地表 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
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
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 分)
(2)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 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 分)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 400 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3 分)地表 1 米
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3 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 分)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 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
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3 分)树木(“小
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 分)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 分)在
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 分)
【解析】
(2018·江苏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图14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14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15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
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16为“太白
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2分)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
的主要影响因素是。(3分)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6分)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3分)
【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
陕北:农林牧结合
【解析】
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
地和平原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或渭
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
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4)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
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
结合)。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
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一月份 0℃等温线经过的
地方,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常绿
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017•新课标Ⅲ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
宜在 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
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 7)。额尔齐斯河
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 分)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 分)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 分)
【答案】
(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
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
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
生长缓慢。
【解析】
(3)分析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主要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来分析,白斑狗鱼适宜生长繁殖
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繁殖速度慢,所以白斑狗鱼产量低。
考点:降水分布及成因,白斑狗鱼繁殖条件和产量低的成因。
【点睛】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中国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间两支源
头。喀依尔特河和库依尔特河汇合后成为额尔齐斯河,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出中国,一路上将喀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等北岸支流汇入后,流入哈萨克
斯坦境内斋桑湖,再向北经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2017•天津卷)13.(20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个月。(2 分)
(2)说明图 11 中 a 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4 分)
(3)据下列表格要求,提取图 12 中信息,评价白山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8 分)
(4)图 11 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
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 分)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3)
列举信息 条件评价
拥有 5A 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天池等) 旅游资源质量高(知名度高;有特色)
有利
有朝鲜族民俗村、长白山大峡谷等 旅游资源种类多(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
部分景点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 部分景点交通的通达性好
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旅游
点分布较偏远)
有些景点交通的通达性较差(旅游活动耗
时较长;花费较多)
一般旅游景点多 多数旅游景点吸引力较差
城镇级别较低 接待能力较差(基础设施较差)
不利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 旅游季节较短
(4)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
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 河发源于吉林省
东南部的长白山,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补给量大,流量大;季风气候
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也大;长白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
高,河流含沙量较小;a 河上游流经长白山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流速较快,水能丰
富。
(3)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游览价值(包括旅游
资源的质量、地域组合、集群状况)、交通的通达性、距离市场的距离、旅游区的接待能力
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白山市主要旅游景点
的分布示意图”可知,白山市有长白山天池等 5A 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质量高;区域兼有
朝鲜族民俗村人文景观、长白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种类多;部分景点位于主要交
通线附近,交通的通达性好。但是也可以看出,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通达
性较差,导致旅游活动耗时较长、花费较多;该地知名旅游景点少、一般景点多,吸引力较
差;白山市城市等级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旅游接待能力较差;地处冬季寒冷漫长的东北地
区,旅游季节较短。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所产生的问题。矿泉水生产企业扩大规模,直接导
致矿泉水资源不断减少,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可知,矿泉水资源减少,进而会造成地
表水减少和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变化,又会影响区域的湿地、植被以及
生态环境。
考点:影响航运的因素及表现、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区域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
【点睛】本题以我国的吉林省为背景区域,以区域旅游景点的分布和水运旅客发送量相关数
据为材料,考查结冰期对航运的影响以及表现、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
评价和矿泉水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
明确表格数据为累积量,结冰期河流不能通航,因此累积数据为 0 或不变时的时间段为河流
的结冰时段;第(2)题,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地形等特征,从流量、水位变化、含
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依据区域特征,结合游览价值(包
括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域组合、集群状况)、交通的通达性、距离市场的距离、旅游区的接
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要结合地理环境整
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2017•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7 年 4 月 1 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 100 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
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 17 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 18 为“我国 1980 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
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
有_______。(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
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
设施条件。_____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
(1分)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解析】
(3)读图可知,雄安新区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随着快速交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
的进步,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睛】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
容城、安新等 3 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
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
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 100 平方
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 200 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 2000 平方千米。雄安新区定位
二类大城市。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
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
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6•天津卷)14. (20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 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
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
商投资区。(1)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6 分)
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 30 多个临
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
(2)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6 分)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8 分)
【答案】
(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2)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
带,加强海内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
(3)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
区 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为背景材料,
考查福建、浙江和台湾三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
等城市的原因,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发展旅游业,受台风影响,“防灾避险地”的选址分
析。(2016•北京卷)36.(36 分)读图 12,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
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 分)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
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10 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
分)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8 分)
【答案】
(1)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
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
蓄洪,排涝。(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
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
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
【名师点睛】注意从图中读取经纬度位置、区域海拔(高程)、河流湖泊分布、武汉和合肥
等城镇分布、灌区位置和铁路公路分布等信息,结合区域差异分析、水利工程分布原因和影
响、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因素及意义和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分析等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分析,
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进行阐述即可。
(2016•新课标Ⅰ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
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
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 20 时左右至次日 10 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
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
种植规模。1983 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 20 世
纪 90 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 年,横县获“中
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80%以上,占
世界总产量 60%以上。图 5 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 分)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
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 分)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 100 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6 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
分。(4 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
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 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
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
县城交通使得,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
便于产品销售。)[]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
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
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4)问题①,根据材料提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
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以茉莉种植为基础
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则可以从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在现有产业
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发展。
考点:工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广西横县地理位置和茉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从地域认知到人类活
动,设问细致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探究问题的能力。(1)依据文字材料中
有关茉莉的生长习性,对比横县与苏浙地区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得出答案。(2)设问精细,
答题时需抓住河流冲积平原的土层厚,距河近便于灌溉等特点,还要明确地势较高的优势。
(3)设问重点考察横县聚集众多茶厂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茶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入手分
析。(4)设问自由度高,能很好的评价区域发展观。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答题。该开
放性的问题与以前的高考试题略有变化,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一改
过去正反观点进行选择然后论证的情况。
(2016•新课标Ⅱ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
然林。图 5 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
(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练成一片;到 80 年代后期(1987 年)面积退缩,
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
北、向西扩展的趋势。(本小题共 7 分)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
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
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与扩展。(本小题共 9 分)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野生动物
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本小题共 6 分)
(3)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
设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需找途径。言之有理,符合可持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关键。
考点: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3)题,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答题,观点要强调生态的重要性。这个问题的关键词
眼是道路建设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同时这道试题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宗旨是
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创造更合适的生态环境。
(2016•新课标Ⅲ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
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 7 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 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 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 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 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
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 分)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 分)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 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 天)。(3 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
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 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
输电);(2 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 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
金不足。(2 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
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 分)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 分)
材料一
图 1 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 2 为 2014 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
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
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 分)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8 分)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8 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
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
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
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工业发展区位选择,区域产业协作。
【名师点睛】从材料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分布、河流分布、铁路
分布及工业结构图信息。水能资源开发要考虑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地理位置(市场距离)、
地形地质状况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选择从原料、资源、市场、政策、技术
和产业基础等角度来综合阐述。区域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是我国较多区域间存在的普遍性
问题,如何从区域实际出发,有所侧重、关注分工合作地进行区域产业联系,是促进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016•江苏卷)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
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作为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4 分)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5 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4 分)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
重
(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
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3)人口迁入,就合这一地区带来了市场,对房地产、旅游有促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从其他地区迁移人口,带来了外来的文化,
对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考点:工业区位和人口迁移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
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2015•新课标 II 卷)37.(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
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 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 分)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 分)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 分)
【答案】(24 分)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3 分)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3 分)
(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 3 分)
(2)问题:泥沙淤积。(2 分)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4 分)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
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3 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
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3 分)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
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境保护
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思等。(答出其中 1
项得 2 分,答出其中 3 项即可得 6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
过 6 分。)(2015•新课标 I 卷)37. (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
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
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
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
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
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 8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
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 8b 为青藏铁路路基
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
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
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8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
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 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
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
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 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
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 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
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 分)
(3)冬季。(2 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
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 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
较低,冬季获太阳辐射多,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
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
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
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观察图中甲地与五道梁的温度差异和纬度差异。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
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层厚度较小,地基因表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
危 害 路 基 ; 甲 地 年 平 均 气 温 高 于 五 道 梁 , 夏 季 活
(十四)(2015•上海卷)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
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
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3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
形态的演变过程。(8 分)
3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 分)
3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
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6 分)
【答案】
3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2 分)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7、8、9 月,
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2 分);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
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
(2 分);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 分)
3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
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2 分);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2 分)
3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
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2 分)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
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2 分)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
答一点即可,2 分)
(2015•重庆卷)13.(26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与热爱。图 4 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
然成风。(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9 分)
(2)湖、池、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林的突出特点之一。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
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13 分)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图 4 所
示区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4 分)
【答案】
(1)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市场需求大;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
富,能工巧匠多。
(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
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
③河网稠密(水系发育),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
④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蚁虫;防雷击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注意题干中明确要求写出“社会经济条件”,综合教
材中工业区位条件和农业区位条件中的社会经济条件,该题可从资金、市场需求、交通条件、
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分析。从图中所给地名等信息可推测出该地位于我国江苏省南部,长江
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明清时期该地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重心,资金充足、文化繁
荣,催生了园林建设;同时,该地(长江等的)水运便利,陆地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劳动
力丰富,园林建设的能工巧匠众多。(2)本小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实质是考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
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系(河流)、地下水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时应先说明上
述各方面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再说明该特征对该地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
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河网稠密,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
资源条件;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该地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易发生火灾,因此
应注意防火;该地降水丰富,尤其是每年夏初受准静止锋影响,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空
气湿度大,应注意防潮;水热充足,易使蚁虫滋生,木结构建筑应注意防蚁虫;该地夏季气
温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暴天气,应注意防雷击。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名师点睛】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注重区位问题的考查,该题以古典园林为切入点,
采用区域地图展示地理信息,将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
影响、区域自然条件对古典园林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的防护措施等问题联系起来,以人地关
系为主线,以区域定位为突破点,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为解答问题的
关键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区域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2015•浙江卷)3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 分)
材料一 图 1 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 2 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
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
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8 分)
(2)长江江苏段______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理由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
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8 分)(3)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
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 分)
【答案】
(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
达等。
(2)北。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
环境容量较大。
(3)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
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015•安徽卷)35.(34 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
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
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 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
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10 分)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 分)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 分)
【答案】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
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
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
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流流向的判断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地形地势,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海陆状况,
河流有陆地流向海洋(外流河而言);③干支流夹角判断,一般而言,干支流之间的夹角< 90°
为锐角;④河流宽度,河流上游河道窄;河流下游河道宽;⑤沉积颗粒物大小,河流上游沉
积颗粒物较大;河流下游沉积颗粒物较小;以及河流流量变化、横剖面、工业布局等来判断。
该图可以从干支流的夹角可以判断。
(2)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从地貌
条件来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
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形成湿地;从气候条件来看,降水较为丰沛地区易形成湿
地,降水虽少,但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区,因原有水分便于保存,也易形成湿地。(3)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应从法律、管理、宣传教育、行为等角度分析。加强宣传,增强
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同时保护该区地表植被,保护天鹅栖息地等。
考点:考查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湿地形成条件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名师点睛】该题中国部分区域图为材料,通过对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的分析,考查该区
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获取地理信
息的能力。第(1)问,难度不大,注意是判断干流的流向,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河水往低处
流的特点,可以得到答案;第(2)问,分析湿地的成因,可以结合书上学过的三江平原的
湿地成因,但同时注意两者的区别,该区域巴音布鲁克湿地是位于天山上,海拔较高,成因
表述不能完全照搬,这就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第(3)问,这问难度不
大。
(2015•福建卷)36.(37 分)图 17 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
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
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
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 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8 分)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 分)
(3)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8 分)
(4)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
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9 分)
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答案】
(1)(8 分)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12 分)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
区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3)(8 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
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
(4)(9 分)
支持 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
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其他言之有理,酌
情给分)
支持 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
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以导致生态破坏。(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015•北京卷)36.(36 分)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10 分)
2014 年 7 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 11 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
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2)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0 分)
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申办 2022 年冬奥会。
(3)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8 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4)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 分)【答案】
(1)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古代
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2)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
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3)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 75 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 2 米/
秒以下。
(4)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
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2015•广东卷)41、(30 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
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种的重工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
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于示意图(图 9)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 1982 年与 2012 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图 10)
(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休呈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6 分)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 年面积最大的是;1982-2012 年间,面积增加
最多的景观类型是。(4 分)
(3)分析 1982-2012 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6 分)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 分)
(5)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 分)
【答案】
(1)西北-东南 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尤其灌溉
用水 )量大,导致断流(6 分)
(2)湖泊 台田鱼塘(4 分)(3)农业用地增加(开辟为水稻田、台田鱼塘);建设用地增加;修建人工水渠及水库。(6
分)
(4)增加水量,扩大湖水面积,调节气候(缩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利于保护生物栖息
地(生物的多样性)(6 分)
(5)调整工业结构,限制造纸等污染企业的规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实行清洁生产;改
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污水先处理后排放);制定相
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沿岸工业生产的监督管理。(8 分)
(2015•天津卷)12、(12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
(1)据图 7 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这种区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
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两条。(10 分)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
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2)结合图 8 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
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6 分)
天津中心城区拥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古文化街、五大道、水上公园等旅游资源,近十年
来,京、冀等地来津的游客众多,仅周邓纪念馆就接待游客达 1000 多万人次。
(3)从旅游资源本身的角度,说明参观周邓纪念馆人数众多的原因,请答出三条。(9 分)
【答案】
(1)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坡度
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2)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利于集中防治污
染(减少了污染源)。
(3)特色突出(知名度高: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高(教育功能强);与市
区其他旅游景点的组合、结构好(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距离近)。(2014·安徽卷)35.(24 分)根据材料和图 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的空
气普遍浑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图 13 表述某地区
1961-2008 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 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 46%,曾承办国家雪联滑
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 2022 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
(1)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16 分)
(2)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2014·福建卷)37.(37 分)图 13 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21 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
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 B 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6 分)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11 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12 分)
(4)近年来在 P 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点”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
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8 分)
观点 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 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2014·北京卷)36、(36 分)读图 15,回答下列问题。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
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 分)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 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 分)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8 分)
依据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8 分)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
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014·四川卷)13.(28 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
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4 分)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 分)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 分)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 390 米。你
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6 分)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所以不赞成。
考点:等高线图的判读,区域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库选址的原则。
(2014·天津卷)14、(24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 年作
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级,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1)重庆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何好处?请列举两项。
(6 分)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2)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
条件。(8 分)
三峡水库面临着泥沙淤积、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3)为了解决三峡水库的环境问题,重庆工、农业内部结构应如何调整?并说明调产生的
具体作用。请填表回答。(10 分)
产业部门 结构调整 具体作用
农业 ① ②③
工业 ④ ⑤
【答案】
(2014·新课标 II 卷)37.(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 1957 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
“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 8 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 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 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 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 分)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 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
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2014·浙江卷)3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 分)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
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
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
材料三:图中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
数据。(1)写出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主要的不利区位因素及古建筑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6 分)
(2)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
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12 分)
(3)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 分)图 1
(2013 高考题北京卷)读图 1,回答第 1~3 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答案】1.D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和“水循环的过
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
确的联系”。试题难度:中。
【解题思路】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
高日出时间较晚,故 A 选项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
无极昼极夜,但有白夜现象,注意“极夜”和“白夜”的区别。故 B 选项错误;我国内外
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
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靠近内流区,但是属
于外流河,故 C 选项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故 D 选项
正确。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答案】2.A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势与水系”和“我国农业分布概况”,从能
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
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难。
【解题思路】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表
也能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故 A 选项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故 B 选项错误;东北农业国有大农场较多,故 C 选项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中国的
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 D 选项错误。
3..20 世纪 50~70 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我国人口分布和
迁移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
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①情况出现在近些年,③不符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人口迁移的时期特点和
国家政策因素,得出②和④正确。
(2013 高考题江苏卷)图 4 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
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 4 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
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 9~10 题。
4..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地理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图 4 信息,月牙泉为图中古河道的一部分,因此选择 B 项。
5..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关于水体之间
相互补给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单从月牙泉水面萎缩而言,A、C、D 均有可能。B 选项,该地地处非季风区,
年平均降水量少,故排除,但是,本题关键词在于“泉水”,而 A、C 两项与泉水补给无关,
故选择 D。
【知识拓展】月牙泉是敦煌盆地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
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盆地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造成月牙泉水环境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
补给量的不断减少。
(2013 高考题江苏卷)2003 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
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图8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5~
16 题。
6..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 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图像解读能力。
【解题思路】A 选项错在加速,后期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减缓;B 项错在持续,2003 年是一个
节点;C 错在同步,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均为下降,但并不同步,速度有所不同;D
选项是正确的。
7..2003 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中“2003 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
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2003 年后,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但是粮食产量却持
续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实行惠农政策以后,人们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导致粮食产量上升。而 A 选项,耕地减少放缓并不能解释粮食产量上升;B、D 选项,材料中并没有相关论述可
以论证,故选 C。
(2013 高考题新课标 2)图 2 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 2,完成 6~8 题
8..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9..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0..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
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6.C 7.A 8.B
【命题立意】以区域等值线为信息载体,从等温线的角度考查气候。获取解读等值线的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影响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植被分布等地理问题的能力。题组难度:
难。解题关键:对等温线信息的正确解读。
【解题思路】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信息定位,图示区域为我国台湾岛部分地区。第(6)题,
提取图像信息,等温线主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且在岛屿中部闭合,联系台湾山脉主要
呈东北-西南走向,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等温线分布是气候规律,而台风是天气活动,
不会对等温线造成影响;岛屿东西都近海,故海陆分布不会是影响等温线的主要因素;大气
环流主要影响降水而不是气温,故排除。第(7)题,比较①②③④的降水差异,首先应明
确台湾的降水类型主要是夏季的锋面雨,这对台湾各地的影响基本是均衡的。其次有岛屿东
部夏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岛屿西部冬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再次为夏季的台风雨,
台风是天气现象,对各地降水的影响是是随机的,所以该题比较的主要是地形雨对各地的不
同影响。③地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②④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地形雨;①
地气温高,海拔低,为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无地形雨,降水最少。第(8)题,从设问
中提取信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排除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的④,③地
据等温线判断,海拔较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导致该地已经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
地气温较高,海拔低位于岛屿沿海平原,多数地区已开辟为耕地,故无集中分布。②地既在亚
热带,又非平原和高海拔地区,故最有可能集中分布。
【知识拓展】降水的主要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等。
二、双选题
(2013 高考题江苏卷)图 12 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21~22 题。
1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热量更丰富 B.地形更平坦
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答案】B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对
比。
【解题思路】图中甲为东北平原地区,丙为四川盆地地区,相比
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地区纬度更高,热量不足,故排除 A;平原
北回归线
22181
4
24
10
① ② ③④ 24 河流等温线∕℃121°E 24°N地形较盆地及周边地区更平坦,故选 B;为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四川盆地紫色土要肥沃,
故选 C;北方地区整体水源状况较南方地区差。
1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答案】C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解题思路】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造成该地中低产田较多的原因是由于该地的旱涝、盐碱、
风沙,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单产的措施是选用高产、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以及加强农田水
利建设,减小旱涝对于农作物单产的影响,确保高产稳产,故选 CD。A 选项是提高总产量的
措施,而非提高单产;B 选项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但并
不是提供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三、综合题
13..(2013 高考题大纲版)(36 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 3)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
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
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 分)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12 分)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10 分)
【答案】
(1)此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 分)(沙漠边缘,)气
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4 分)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
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4 分)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3
分)
(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4 分)
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4 分)工人素质高(有经验、
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4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
分不得超过 12 分)
(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6 分)西
1000 轮台塔 里 木 河84° 41° 河流、湖泊等高线/m沙漠图 3 42°200
0
2000 100
0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4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
不得超过 10 分)
【试题立意】该题以中国区域地理作为背景,以新疆轮台的小白杏作为切入点,考查了
农业和工业区位。材料中的信息十分丰富,主要有:新疆、杏核的制作工艺和销售方向、等
高线、河流、沙漠、轮台的位置等。获取了这些信息,再结合题意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题。
试题立意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难易度: 中等。
【解题思路】(1)此题考查了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
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结合图中轮台附近的等高线以及穿过 1000 和 2000m 等高线的河
流可判断轮台所在的地形为山麓冲积扇上,有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气候方面可参考新疆的
气候特点或者从图中的沙漠判断气候。该地区对瓜果有利的气候主要是光照、气温日较差等。
不利的条件是降水严重不足,灌溉水源宝贵。
【易错点拨】评价条件要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全面考虑。农业的自然条件除了自然条
件的优势,还要注意自然条件的劣势。
(2)此题考查了工业区位中的区位选择。农产品加工属于工业的范畴。工业中的人文因
素主要有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协作等。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需要保存和运输;
从材料 “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说明义乌与美国市场联系密切以及义乌加工瓜子的相关
产业联系密切;从“”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可推测
其劳动力有经验、有技术。
(3)此题对比考查了两个地区各自的农业区位优势。东部地区比较发达,在技术、资金、
市场方面有优势;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在农业资源、劳动力价格方面有优势。
14..(2013 高考题福建卷) (37 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
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2 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 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
桑麻翳野”。2010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图 12(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7 分)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 分)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 分)
(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 分)
【答案】(37 分)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
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
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
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试题立意】本题以重走"古丝绸之路"主题活动为线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适度展开,让学
生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对"古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体现地理学科空间性,重视知识融合。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特征、城市形成条件、交通运输方
式的转变原因分析等主干知识点。
【解题思路】
⑴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方面从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以
及气温年较差三方面分析,降水从降水的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⑵注意审题“有利自然条件”,该题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中的自然方面,一般从地形、
气候、水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答题。再结合图中的相关信息“M 城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
图可知该地处河西走廊西北部,位于山前冲积扇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结合图可知 M 城
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北路和南路交叉处,地理位置优越,容易汇集各地的人流和物流。
⑶本题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优点对比和社会需求方面进行答题。
⑷分析城市区位条件可从该地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资源状况、国家政策,产业特色角
度分析。从图中可知 N 城地理位置特殊,属于边境口岸,可发展边境贸易;同时该地所处的
自然地理优势角度分析;社会方面可从国家设立经济特区,本身就是政策支持。
15..(2013 高考题广东卷) (28 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 2261m,近年来
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
(4)题。
材料一:1996-2008 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 9)材料二:2011 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 10)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4 分)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4 分)
(3)1996-2008 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
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 分)
(4)2011 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 分)
【答案】41.(28 分)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4 分)
(2)地形 河流(每空 2 分)
(3)耕地:比重下降(2 分)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0
20
40
60
80
100
0
20
40
60
80
100
(%) (%)
耕地 水域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园地 未利用地
食品制造业, 2.1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 7.50%
医药制造业, 2.50%
其它, 15.3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
供应业, 13.8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 46.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 9.7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90%原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4 分)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2 分)
原因: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4 分)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2 分)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
转型升级难度大。(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对文字信息提取、统计图表的判读与分析,考查考生利用基本的地
理知识、原理和技能,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培养考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体现地理
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特征。
【解题思路】(1)避暑,因此要说明夏温低;带上毛衣,因此要说明夜温低(日较差大);
(2)西宁地处湟水谷地,因此城市用地沿谷地(地形)与河流分布;(3)两类用地比重
变化,直接读图可知;耕地比重下降,是因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侵占耕地),林
地、草地比重增加(故推耕还林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明显是工业化与城市化
发展的结果(材料中西宁经济迅速发展);(4)读图可知,西宁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黑色金属、热力及火电)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因此导致的资源、能
源消耗大;开采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工业生产排放酸性气体、粉尘、废水等污染环境;产
业结构单一,缺乏高端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基础,因此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16..(2013 高考题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西藏年楚河河谷(图 6)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
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答案】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纬度低,地势高(2 分),作物(油菜)生长期
长(2 分),光照充足(2 分),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2 分);(土壤肥沃)灌
溉水源充足(2 分)。
【试题立意】本题主要考察农业区位分析自然条件部分,似乎很好组织答案,但是影响作物
品质和产量的自然条件主要集中在气候、土壤等方面,这要求考生对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
件要深入掌握。同时本题涉及中国地理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的掌握。本题答案的组织重在答
题思路的总结,作物的产量高和品质优是常规问题,加上本题给的区域为青藏高原区,考生应不陌生。考察难度较低。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问题入手,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和水
源四大方面,而对作物品质和产量有影响的主要是气候和土壤,其他的是辅助条件。气候方
面包括降水、光照和热量,其中后两者对作物品质和产量有直接影响,热量又可分为年总热
量和昼夜温差两个方面。由于位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年热量不足,因而作物在此
处生长期较长,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而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
射强(光照充足),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而位于河谷地区,有河流沉积物质和灌溉水源,
这方面也利于作物的生长。
17..(2013 高考题江苏卷)图 16 是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
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⑴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3 分)
⑵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原因有
____。(3 分)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________。(4 分)
⑷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
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试题立意】试题通过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气温、降水量示意图考查中国地理的空间
区域识别能力;年降水量、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差异及原因;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区位因
素;农业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试题重点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和农业生产的主干知识,种植
水稻是否可行又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开放性考查。
【解题思路】
(1)读图中年平均降水量曲线的变化,注意关注降水与地形剖面图的相关性,结合中国地理
降水分布等气候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年太阳总辐射量主要受太阳高度与大气状况的影响,纬度相同则主要分析大气状况,空
气密度、云雾状况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属南方即可得出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
场、劳动力、技术、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但需要结合本地特点总结出主要因素。
(4)若答不可行,主要考虑水稻种植需要高温多雨、地形平坦的条件,地形和水源条件可以改造,但气候条件改造较难。若答可行,主要从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有河流水源灌溉,
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方面回答。
18..(2013 高考题山东卷) (2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 200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600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
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 6 为银川
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 7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 7 中 P 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 分)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 分)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8 分)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 分)
【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
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
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命题立意】该题综合考查了典型地貌的成因、该区域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
响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以及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描
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文字材料、银川平原及其周边区域图、该区域地貌景观图为材
料,首先考查了该区域所处的宏观环境背景下典型地貌的形成,然后考查特殊下垫面(黄河
贯穿和贺兰山的“守护”)形成的特殊地理环境“塞上江南”,进而考查这一特殊环境的内部
差异、相应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其布局,最后探究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中等难度。
【解题思路】第(1)题,从景观图和地貌类型素描图看该地貌位于山前,河流流出山口处,
呈扇形分布,可判断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其形成过程要注意,该处正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
渡地带,河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第(2)题,结合区域
20003556 图例 等高线长城山峰枸杞沙漠河闸河渠城市河银川山 黄石嘴山106°E39°N38°N 银川 黄河P 贺山 兰兰 贺 1
5
0
0图和景观图可知,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西北部,一方面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和西部大沙漠的
东扩,另一方面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3)从区域图和景观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该区域分为山区、山麓地带、平原地区几部分;根据文字材料“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可
知该区域还有面积广阔的河湖水域。根据这几个区域特点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各区域的
农业类型。(4)实际上是分析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可从自然条件、原料条件、
市场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19..(2013 高考题四川卷)(26 分)图 6 和图 7 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 2012 年 12 月 1
日~2013 年 4 月 15 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
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6 图 7
(1)选择图 6 和图 7 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 分)
(2)据图 6 和图 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 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
利影响。(10 分)
【答案】13 题:
(1)(6 分)
图 6:图示地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 2-4℃)(2 分);偏低值大致由
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 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 4℃以上(2
分)。
图 7: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 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
增大(2 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 1-2 倍(2 分)。
(2)(10 分)
西部平原地区(2 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 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
最大(2 分);积雪量大(2 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 分)。
(3)(10 分)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 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 分);生长期缩
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 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 分);土壤
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 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命题立意】本题首先通过距平这个概念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信息提取的能力,接着又通过等
值线图考查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来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本题看似
简单,其实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高。
【解题思路】解题的第一步是完整提取地理信息,由题干可知地点是东北地区,时间为冬春
季节,距平指与同期多年平均相比的差值;由图例可知气温比常年同期低,降水比常年同期
122° 134°50°42° 1000500 200500500200200 2
0
0
图例-2~-1℃-4~-2℃<-4℃ 122
°
134
°
50° 1000500200500500200200 200 图例等高线(米) 等高线(米)-25~-0%0~50%50~100%100~200%42°多;同时也可读出气温及降水距平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多;根据图中的
等高线可知西部地区为平原,地势平坦。影响地表径流的速度。这样就能够顺利的解答 1、2
小题了。第 3 小题,应当明确是从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两个方面去思考和分析“气温比常年
低”和“降水比常年多”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013 高考题天津卷)(30 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
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图 6 图 7 黄山云海
(1)图 6 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你是依据图 6 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
列举两条并说明。(9 分)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 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 分)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
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 分)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 7 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6 分)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3 分)
12. 【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
低;地理环境接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5)保障游客安全。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人类产
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
题(旅游景观的欣赏和旅游活动的设计)。
【解题思路】
观景台(1) 考查茶树的生长条件,难度偏易。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年降水
量在 800 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 800 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去,排水性能良好。
(2) 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在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同时要考虑迁
出地与迁入地的空间距离。
(3)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是对“城市产业的影响”,而不是对城市的影
响。
(4)考查的是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欣赏的内容。云海属气象景观,故要在高处选择时间。
(5)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常识。
21..(2013 高考题天津卷)(26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 8 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8 分)
(2)a、b 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 城市降水特点与 b 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
计图中,左为 a 城市,右为 b 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8 分)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山东省从巴西等国进口优质铁矿砂,满足省内钢铁企业
的需要。
(3)图 10 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请列举两条。(6 分)
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
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4)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4 分)
13.(26 分)
【答案】(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
道(海运条件优越)。
(2)a 城市年降水量比 b 城市少;a 城市雨季比 b 城市短。
(月)(℃)1 74 103000100 10(mm) 30200 20(℃)1 74 103000100 10(mm) 30200 20(月)23°26′30°印度洋大西洋 南 非 a图 8 非洲南部区域图 图例 铁矿 海港 国界城市金矿 10°巴西 b 23°26′20°大西洋图 9 巴西南部区域图
莱州日照 青岛济南山 东图 10 煤矿港口城市铁路钢铁工业中心河流图例
②非洲
矿业企业
中国
矿业企业
金矿资源① 开采、加工能力 提高提供提供a 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 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时间较长。(b 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
影响时间较长。)
(3)有煤炭资源,海陆交通便利。
(4)①资金(技术;设备)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一、三问)以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二、四问)。考查知识和能力比较全面,但试题本身难度
不高。
【解题思路】
(1)本题要回答两个问题:纬度优势、位置优势。纬度优势即热量、光照;位置优势无外乎
交通。答题时要注意“说明”。
(2)从气候柱状图中很容易看出两地降水差异在降水量及时长上;降水差异的原因可从影响
气候的因素入手: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是影响气候的两大主要因素,两地下垫面都是内陆的高
原地形,故导致降水差异的因素只能从大气环流方面考虑。a 地接近 30°S,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影响明显,b 位于南纬 10-20°之间受赤道低压影响大。
(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难度偏低。从图中的矿产图例和交通线路很容易得出答案。
(4)材料中已经说明一些非洲产金国面临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的问题,则很容易得出中国要
提供设备或资金;开采、加工黄金能力提高后自然提高产金国的产金量和经济效益。
22..(2013 高考题新课标 2)(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
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 5 所示区城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
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 分)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 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
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 分)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 分)(河
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 分) 风沙在此沉积。(1 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 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 分)
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 分)
(3)观点 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 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 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 分)风出风
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 分)
观点 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 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 分) 沙源集中分
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 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
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 分)
【命题立意】以文字和区域图为信息载体,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
阐释问题,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命题立意重点是能力立意。试题难度:(1)中等,
(2)容易,(3)难。
【解题思路】
第(1)题:由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该地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含沙量大。又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
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提供沙源。H 地有风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向为温带荒漠,
春季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尘天气,出风口在此地发生风力沉积。
第(2)题,风力的大小主要有大气环流及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和下垫面状况决定。提取图像
信息,H 县城处在 40ºN,116ºE 附近,靠近东亚冬季风源地,等高线信息和文字信息显示处
在河谷地区,且河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河谷导致狭管效应,加大风力。
第(3)题:该题为开放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其一并提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若
选择观点 A,M 处沙丘规模会扩大,思路要沿着沙源丰富且沙源的提供是持续不断的方向考
虑。此沙源(1)题已经解决,故选择该观点答题比较容易。另外原因分析问题,除考察自
然原因外,还需进一步考察是否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若选择观点 B, M 处沙丘规模不会扩大,
则在(1)题中有沙源提供的基础上,考察存在着遏制沙源扩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
然因素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考察,人为因素从沙源区水土保持方面考察。
23..(2013 高考题新课标 2)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
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
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 6 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 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 分)
(2)读图 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 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 分)
图 6(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 分)
【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 分)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 分)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 分) 沼泽萎缩。(2 分)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 分)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 分)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创造产
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 分)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 分)(有旱、
雨两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 分)
【命题立意】以景观示意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人地关系,从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出发,考
查从地理景观示意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进而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过程及人类农
业生产活动队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产业活动的可行性理由,探讨物种入侵(引进)的可行
性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后果。命题立意重点是能力立意,并思考物种入侵的后果,意在关注环
境问题。试题难度:(1)中等(2)易(3)较难(4)难。
【解题思路】
(1)沼泽水属于地表水的范畴,地表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设问中问
的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一般都有季节变化,特别是我国季风区,变化
更大,因此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提取图像信息,该沼泽地处山前地势平缓地带,地
下水位浅且海拔较低,而山坡是地下水位较高,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下径流可补给水位低的
沼泽区。而山坡上有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在雨季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转化为地下水储存下来,
再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山前沼泽。
(2)从示意图中提取信息,桉树种植前,当地山坡上有大量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山前有大面
积沼泽,地下水位较高。种植桉树后,大量次生林和灌丛消失,沼泽面积减小,地下水位下
降。原因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3)提取文字信息“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因此可为造纸业提供原
料,而发展一种产业,还会产生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地方经济等一系列社会
效益。
(4)抓住题干设问中的限制性条件“从降水的角度”,因此思考方向是比较我国西南地区和
桉树原产地(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差异。我国西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
明显的旱雨季节变化,且降水总量少于热带雨林气候。故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桉
树。
24..(2013 高考题浙江卷)(26 分)2013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
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1)-(3)题。
材料一 据环境保护部 2013 年 4 月 19 日发布的第一季度 74 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
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 图 1 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 2 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
次产业就业构成图。(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10 分)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
成为我国铁矿砂等
大宗商品重要中转
地的主要原因。
(8 分)
(3)说出 2007~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
作用的差异。(8 分)
37.【答案】
(1)大气污染物排放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 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
沙雕、海鲜美食等。(可任答三点)
(2)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
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3)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
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本题以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级新区的素材为载体,综
合考查环境、旅游、港口、产业结构等相关知识。
第(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境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舟山
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沿海地区,海风较大,风力大可以使空气
质量提升。同时受海洋的影响大,海洋对其空气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舟山普陀山山我国四
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所以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
开发旅游资源,如发展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
第(2)题,本题考查舟山港的区位。港口的区位因素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
然条件中包括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域条件有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
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陆域条件也有货物集散地、便利的交通。社会经济条件方面,
舟山港辐射范围广。我国长江流域的钢铁工业发达,铁矿进口量大,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
第(3)题,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图示:2007 年-2010 年舟山
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工业化对城市化推
动有限,转移的人口较小;大量的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
第 37 题图 1 第 37 题图 2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2012 年重庆文综,1~4,16 分)图 1 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 1,回答 1~4 题:
图 1
1.图 1 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
A.林海雪原 B.奇山秀水
C.椰风海韵 D.大漠孤烟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3.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4.图 2 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图 2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D 2.D 3.C 4.C 第 1 题,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由图示城市银川可知,本
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属荒漠化景观。林海雪原为我国东北地区景观,A 项
错误;奇山秀水为我国南方地区景观,B 项错误;椰风海韵为我国海南岛景观,C 项错误。故选项 D 正确。第 2 题,本题考查我国西部省区区域发展状况。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
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故 A、C 选项错误;由图示可知该区域北方城市较南方城
市数量多,故 B 选项错误;该区域城市沿黄河分布,水源充足,故 D 选项正确。第 3 题,本题考
查交通枢纽在运输网中的布局。货物集散中心要求交通四通八达,且银川为该区等级最高的
城市,服务范围广,具有可直达、线路短的优势,故 C 选项正确。第 4 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
由图示可知①处为坚硬的花岗岩,且是一个整体,不易发生滑坡,故 A 项错误;②处为砂岩和
泥岩,属于沉积岩,岩体自下而上为一整体,有支撑而不易发生滑坡,故 B 项错误;③处岩体为
砂岩和泥岩,属于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地势起伏较大,且坡脚缺少支撑物,易受外力作用致
使岩体或土层向下滑动,形成滑坡,故 C 项正确;④处岩体为砂岩和泥岩,属于沉积岩,层理构
造明显,但是公路一侧岩层较高,岩层重心偏离公路,④处不易发生地质灾害,故 D 项错误。
1.(2012 年福建文综,37,37 分)如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
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
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1991 年和 2008 年 R 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地
1991 48.08 14.47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分析 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表归纳 R 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
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 R 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解析:第(1)题,回答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时,地形类型、地表地势起伏的变化特征等都要
涉及,要结合图示信息归纳其特点。该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还应分析海岸线特征。第(2)题,
从地质地貌的成因分析,考查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R 河河口地段沙洲的自然成因,主要有三
点:一是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大;二是河口地势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缓慢;三是外
力堆积作用而成。第(3)题,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由表可以看出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
比重略有增加。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要从水资源量、水质变化、生物多样性及
生态调节作用、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分析。第(4)题,R 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的社会经济原因要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动力、资源等方面考虑。答案:(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
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
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 R 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
沙洲。
(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
弱。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
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
染小。
(2012 年福建文综,8~9,8 分)如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
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回答 1~2 题:
1.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2.该河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解析:1.C 2.A 第 1 题,本题旨在考查土地利用类型与蒸发量的关系。由图可以看出水体的
日蒸发量最大,而日蒸发总量却小,说明水体的总面积小但蒸发量大,是因为水分比较多,这
样只能在 C、D 中选择。而题干中指某干流,没有明显的太阳辐射的差异,应该是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则土壤的水分含量高,所以蒸发量大,选项 C 正确。第 2 题,要判读该河流在哪
里,要看其土地的利用类型,图中水体面积小,但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比重高,分析比较可得出
选项 A 符合要求。
(2011 年高考北京卷)图 2 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 6 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回答第 2 题。
图 22.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2011 年高考安徽卷)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
图 12 表示我国 1978-2005 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 重心变化轨迹。完成
31-32 题。
图 12
31. 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 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
【答案】B
【解析】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向西部发展明显,其重心变化轨迹对应 c,能源消费总量重心变
化轨迹为 b,GDP 重心变化轨迹为 a。
3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答案】D
【解析】我国国能消费重心位于东部,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就是说
要加强我国东部能源生产的发展,结合选项可知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缩小能源生产
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2011 年高考北京卷)4.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
(2011 年高考新课标卷)37.(18 分)图 9 示意 2007 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 500 强总部的空
间分布。读图 9,回 答下列问题。
图 9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 500 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8 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
分)(2011 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 4 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时。据此完成 9-11 题
图 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答案】D
【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此时,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此时达到甲地上空附近,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
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B
【解析】正午前后(12 时),即 4 小时后,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时)
向东移动到乙地上空附近,乙地高考气温下降明显,乙地空气的水汽含量增加,因
而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丙地此时大气较稳定,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北风(北半
球地转偏向力向右)。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 500 米,大于 200 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
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 1000 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 200 米。
(2011 年高考天津卷)图 3 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
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
6.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 ce—光照充足、风沙大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答案】D
【解析】a、b 分别位于南疆和河西走廊,温差大,但草原面积小,b 为河西走廊,地势较平
坦、降水少, e 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风沙小,即 D 项正确。
7.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 d C. e D. g
【答案】C【解析】e 位于青藏高原上,多湖泊和河流的源头,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可以起到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的作用,即选 C。
(2011 年高考全国卷)39.(60 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
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现代历史上,
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做出新的贡献。
材料二
图 10 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 2000 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2300 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 分)
材料三
延安市位置见图 9。延安市土地面积约 370 万公顷,人均页 1.7 公顷,且土层深厚,适
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
明地下矿藏 10 多种,其中是有储量 7.5 亿吨,煤炭 71 亿吨。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
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7 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
(5)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
分)
(2011 年高考北京卷)36、(36 分)读图 10,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 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季节特征。(8 分)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
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7 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
分)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 3 个城镇服务范
围的差异。(7 分)
【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解析】
(1)该题考察塔里木盆地气候、植被两要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可以
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找原因,思维方式属于发散思维。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形成首先跟地
理位置有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其次是地形因素,三面环山,特别是西侧有高峻的帕
米尔高原,阻挡了西风的进入,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
(2)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湖泊、地下水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
区)有冰川、积雪融水和地下水,地表湖泊不发育。冰川补给量最大,主要在夏季,气温高,融化量大;其次是积雪,主要在春季;再次是地下水,主要在秋季。其实,西北地区的河流,
还会受到山地降水的补给。
(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4)该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其描述方式就是集中规律,事实上,
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这种分布特
点应该说近似于常识。根据 36(1)问的分析,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而且其制约因素主要
就是水资源。
(5)第一问考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
面考虑,不难发现,其优势因素主要集中在地形和水文两个要素。地形属于山前冲积扇,起
伏平缓,节省建筑成本,减小建筑难度;水文则主要是优水资源,提供城市用水。第二问考
察城市地域结构、城市服务范围,读图可以判断城市规模,并得出服务范围的大小。
(2011 年高考重庆卷)36.(36 分)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图 6 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 6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______ 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石窟,其表现的佛教文化由古
印度扩散而来,该文化扩散方式属于______ 扩散。图 6 中标出的旅游资源属于自然景
观的是______ (6 分)(2)图 6 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_______
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6 分)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
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
保存完好的原因。(12 分)
(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_____。(限填图 6
中的一个铁路编号)(2 分)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 SO2 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
造成损害,从减少 SO2 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10 分)
【答案】(1)龙门 迁移 壶口瀑布
(2)太行山 温带季风 大
原因: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③降水
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
(3)③
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产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
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
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解析】本题以山西省区域地图为材料,综合考查了山西重要旅游资源、文化扩散、
地形分布、气候、煤炭运输以及山西工业综合整治措施等多方面内容,综合考
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基础性较
强,难度不大。
(2011 年高考广东卷)41.(28 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
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 11)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 12)
(1)石羊河总体流向为,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判断理由是: 。(6 分)
(2)图 12 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深度 1.6 米处是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
湿状况,距今 5000 年前后比现在,理由是。(10 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4 分)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 分)
【答案】(1)由南向北(西南向东北) 内流河 该河下游消失于沙漠中,没有入海口。
(2)久远 (黑色)湖沼沉积 干燥 5000 年前后,此处主要为湖沼沉积,说明
湖泊众多,黑色,说明有机质含量大,气候湿润,植被茂密;其后依次为黄土、粉沙质淤泥、
沙质沉积,不但黑色条带损失,而且铁锈斑也消失,说明环境变干燥;
(3)温带荒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4)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分配、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种植耐旱、耐碱的农作
物品种;保护现有植被,植树种草;
【解析】
(1)根据图经纬网和河流干流的分布可知石羊河总体流向大致是由南向北,或由西南向东
北,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河流下游流入沙漠里最终消失,没有入海口,所以从内、外流
河类型看,该河为内流河。
(2)根据沉积物沉积的特点,可知图 12 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来久远,读图可
知深度 1.6 米处是湖沼沉积,说明湖泊众多,黑色,说明有机质含量大,气候湿润,植被茂
密;由此可推断该地的距今 5000 年前后干湿状况是湿润的水生环境,其后依次为黄土、粉
沙质淤泥、沙质沉积,不但黑色条带损失,而且铁锈斑也消失,说明环境变干燥,而现在属
于干旱环境,所以距今 5000 年前后比现在干燥。
(3)该河流(是处于西北内陆的甘肃省中部)中下游地区是位于沙漠地区,气候类型是温
带荒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4)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的
措施可以参照教材中“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注意关键词“在农业生产中”,是从农
业生产的角度来回答,教材中其它角度不用回答。
(2011 年高考江苏卷)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
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
材料一 图 19 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略,图 20 为江苏省简略。材料二 图 21 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 21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 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
河流 河流流量少,水量小 ③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 分)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1 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
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答案】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丰富,以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为主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
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解析】
(1)结合表中各自然要素和图中两省区的信息,可知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
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注意不要回
答时间分布的差异。
(3)根据图 21 可知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
(4)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考虑两省区之间如何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双赢。
(5)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边境)、交通(铁路)、资源(矿
产资源)、政策(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的建)等方面。(2010 年高考地理四川卷)图 2 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
年中最强的 15 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 3~4 题。
3.据图 2 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4.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2010 年高考地理全国Ⅰ卷)39 .(60 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
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
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
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
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
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
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 。德宗曾因长安
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
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郑州
最大降温高度(米)
2000
1500
1000
500
0
20 30 40 50
北纬(度)
海口
广州
长沙
徐州 北京
沈阳
嫩江
图 2图 6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
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 5 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 7%的耕地,
保证了世界 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2)读图 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
(4 分)
(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
响。(16 分)
39.
(2)隋(大)运 渭
(3)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河道开阔,水流平稳,运粮船航行顺畅。但洪水期水流湍
急,大旱时河道浅窄,大船难行,甚至停运;孟津以西至潼关河段属黄河中游,落差大,水
流湍急,河道狭窄,多险滩,运粮船航行困难。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9.表 l 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
表并回答问题。(12 分)
表 1
流域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多年平均降
水量(毫米)
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水库库容与径流
量的比值※(﹪)
水资源利用
率※(﹪)
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潼关
河流
隋运河
山峰 海拔/m
等高线/m
城市
112° 114°
3 4 °
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
216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
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
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
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郑州 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开封
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洛阳
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孟津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
(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陕州)
1440
23211411
20941866
2160珠江流域 45 1470 3338 12,3 18,5
淮河流域 27 920 622 63,3 59,4
※为 2005 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 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 1/5,其主要原因是
▲ 。(2 分)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 。(2 分)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 ;冬季河口处常受海
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 。(4 分)
(4)淮河流域 7、8 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 。(2 分)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 480 万公顷和 l200 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
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
的 ▲ 倍(取整数)。(2 分)
(1) 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 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高
(3) 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 13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A 卷)文科综合)8. 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
述,正确的是
A. 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 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 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 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
地
(2010 年高考(新课标试题)地理)36.(2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 5 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
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 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 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 分)
图 5
甲
120°
130°
50°
45°
40°
国界
主要城市
多年平均雪期/天
多年平均降雪量/天
25
150°
135
255
125
100 210
100
2
1
0
75
240
7
5
5
0
2
1
0
2
4
0
180
2
1
0
5
0
165
165
150
125
7
5
1
0
0
1
0
0
50
210
150
1
5
0
75
210
乙
哈尔滨
丙
长春
沈阳
N
M青海省地理简图
西宁
甲
乙
丙
A
B
C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 MN 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 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 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
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 分)
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
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充足。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 分)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
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2010 年高考地理上海试卷(文科使用))(十一)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
分)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
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
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
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
城市之源。
26.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
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
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
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
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
;图中 A、B、C 三大江河分别是指、和。
27.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28.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
育功能。分别写出 A 河流和 B 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 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
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
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
原因:
举措:
(十一)(本题 18 分)26.乙(1 分);黄河(1 分);长江(1 分);澜沧江(1 分)
27.地处我国第一阶梯地势高(1 分);有冰川积雪融水(1 分)、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
主要补给来源(1 分,降水和地下水任写一点即可)。[来源:ks5u]
28.A 河:兰州、银川、郑州、济南(2 分,答对一个得 1 分,答对两个得 2 分)
B 河:重庆、武汉、南京、上海(2 分,答对一个得 1 分,答对两个得 2 分)
29.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2 分)。
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受污染
等(答对一个得 1 分,答对三个得 3 分)
举措: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 分,
任答两点即可)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图 l4 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 15 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
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
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 ▲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6 分)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 。 (4
分)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 ▲ 、▲和澜沧江,建立该
保护区的目的是 ▲ 。(4 分)
(1)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2)太阳能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图 15
东经 80° 90° 100° 110°
5000
(米)
10000
沿北纬 36°附近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东
东经 94° 102° 110°
5000
(米)
10000
沿北纬 30°附近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东金
沙
江
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