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2学期高二年级4月月考试题
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50 分),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意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皇帝认为“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
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
说明清政府( )
A.外交政策失去了自主权 B.放弃了保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C.逐步接受近代国际规则 D.灵活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权益
2.《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
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 )
A.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上权 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3.1861 年 4 月,曾国藩在幕僚赵烈士文处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
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
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天演论》
4.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
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
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5.甲午中日战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
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突出表明甲午战败( )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6.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南省初指刘
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
禧对列强宣战诏书。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声明一致。四川、山西、河南督抚也同意。这样,互
保区域实际上包括了 13 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从此
可知( )
A.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了 B.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
C.清政府失去了南方地区 D.清政府中央权威已下降
7.1895 年,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在评述意大利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俄德法三国施压日本时,
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在最近的战争中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
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一观点说明(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D.西方媒体试图掩盖日本侵略罪行
8.20 世纪初,《民报》曾把当时和《新民丛报》的斗争要点归纳如下
《民报》 《新民丛报》
望国民以民权立宪;
同时主张政治革命和种族革命;
以为革命所以求共和;
政治革命必须实力;
……
望政府以开明专制;
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相容;
以为革命反以得专制;
政治革命只需要求;
……
以上史料说明双方编创者( )
A.都主张种族革命 B.都主张救亡图存
C.都主张政治革命 D.斗争焦点是政体问题
9.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
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巳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
成功应得益于( )
A.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 B.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
C.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 D.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10.1923 年 12 月,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上海收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
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过去在反封建斗争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
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性。由此可推知( )
A.中共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右倾现象 B.共产国际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C.中国国民党存在着改组的必要性 D.大革命有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11.80 多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
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1929 年初,党中央刊物《红旗》在一篇文章中,称赞“朱毛所领导的农民游击队,能以
代表着一切革命民众的武装反抗的要求,横行于湘、鄂、闽、粤各处。这种英勇的斗争,无
论他这一次的结果是胜利与失败,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将有非常严重的意义。”这说明(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得到了党内认可
B.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已经正式形成
C.与国民党全面对抗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成立
D.中国革命全面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3.蒋介石曾谈到,淞沪和太原战况不利,原非意外,而是为我方所预期的,“军事上最要之
点,不但胜利要有预定计划,即挫折亦要有预定的打算”。蒋介石意在说明,淞沪和太原会战
( )
A.为持久抗战赢得了时间 B.支持了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
C.从侧面支持了徐州会战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抗日战争初期,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访问延安,后来他在书中写到:“这里,‘特区
(陕甘宁边区)’和以前的‘苏区’相比……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由此可
知,当时“特区”( )
A.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全民抗战号召 B.实行了团结抗战的民主政策
C.致力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实现 D.纠正了苏区时的“左”倾思想
15.如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 )
项目 中共
党员
民主
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
侨
少数民
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16.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
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17.1890 年,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提出,军事工业所需钢材“必须购自外洋,其价值运费
已不合算,且平时购运往来虽尚称便,诚恐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则轮船不能抵埠,而
内地又无处采买,势必停工待料,贻误军需”。这反映出( )
A.民族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 B.甲午战争后中国海权进一步丧失
C.中国建设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必要性 D.外国资本垄断了中国的钢铁生产
18.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华商资本。到 90 年
代,“华商附股”累计总数已达 4000 万两以上,约占这些企业股本的一半。“华商附股”的大
量出现( )
A.表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的引进
C.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
19.19 世纪末,社会上出版的各类新学丛书层出不穷,十分畅销。尽管当时政府出台了一些
法律法规保护书籍版权,然而盗印还是屡见不鲜,“方今新书广出,射利之徒竟相翻印”,这
反映出当时( )
A.社会逐利风气日益盛行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 D.西学书籍引进亟需规范
20.据统计,“在价格方面,1990 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仅占
25%,其余 75%为国家指导价格和市场定价”。这表明( )
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B.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我国经济运行方式正向符合经济规律发展 D.市场调节开始主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1.“1959 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
的规律看,认为……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处
应该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反对右倾思想 D.人民公社
22.孙中山 1924 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
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
“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
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2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
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公布了“一五”计划
C.通过了《共同纲领》 D.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24.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 )
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
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
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
25.“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
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
证是( )
A.澳门的回归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一国两制”的提出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是现代经济典型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
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
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自茅盾《春蚕》
材料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
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
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993 年 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
生的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标志和时
间。并分析材料所述“决定”的历史影响。(8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 50 年代是铁路全面建设时期,在这 10 年中,铁路的总里程增长了 4 倍多,达到 30000 英
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铁路发展更为壮观。美国内战后的几十年都使前面的时代黯然失色。到 1890 年又修
筑了 140000 英里的铁路,到 1916 年铁路总长超过 250000 英里。19 世纪推动人们进行运河、铁路和汽船投
资的基本动力是地理扩张和分工。1800 年,美国经济活动集中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而且主要是其中的沿
海地带。……这个过程以早期多种交通工具的竞争和铁路的最终胜利为特征﹣﹣铁路的成功应归功于其选址
的灵活以及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能力。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铁路业生产率的增长大大快于其他部门,而实
际运输费用相应降低。而且,支持铁路成功进入市场的政策,也为其减少了大量成本。从 19 世纪 60 年代直
到一战,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美国的铁路部门受到外国投资者更多的关注。英国人以及北欧人对美国的铁
路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兴趣
﹣﹣摘编自《剑桥美国经济史》(第 2 卷)
材料二 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1881 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
序幕。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 400 多公里铁路。甲午战争后,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
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修筑,或假借“合办”,或通过贷款控制,一万多公
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在清政府时期(1876﹣1911)共修
建铁路约 9400 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 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 39%;国有铁路,
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 20%左右。﹣﹣摘编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中美两国铁路建设
的各自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8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还兴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表决情况,边看边说:“英国、法国、加拿
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葡萄牙也当了‘红卫兵’.投赞成票
的,亚洲国家 19 个,非洲国家 26 个,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
17 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
材料二毛泽东说,1950 年,我们还在“花果山时代”,你(指乔冠华)跟伍修权去了趟联合国。伍修权在安
理会讲话,题目叫做“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控诉就是告状,告“玉皇大帝”的状。那个时候
“玉皇大帝”神气十足,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现在不同了,“玉皇大帝”也要光临“花果山”了。这次你们去,
不是去告状,是去伸张正义,长世界人民的志气,灭超级大国的成风。26 届联大会议主席阿里课称:这是一
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并为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做出
了重大的贡献。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宫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毛泽东为何将英国、法国等国比作“红卫兵”,并指出影响新中国在
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因素。(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影响。(6 分)
高二历史答案
选择题
CCBCD BDDDC DAABD ACBBC DAAAC
简答题
26.(1)变化: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②小农经济受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逐渐
解体;③近代交通运输业出现。(6 分)影响:①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化
程度日益加深);②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成长提供条件。(4 分)
(2)标志:1992 年,中共十四大(时间会议必须准确).(2 分)影响:①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原则具体化。
(6 分)
27.(1)特点:美国:发展迅猛;本国主导;借助外国资本中国:起步晚,发展慢;受列
强控制,丧失主权。(8 分)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贫弱;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巧取豪夺;清政府政治
腐朽、愚昧落后;中国缺乏成熟的资本市场。(8 分)
28.(1)说明:当时中国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是造反派的代名词。在联合国
火表决中,美国的盟友不顾美国的反对,投了中国的票,“造了美国的反”。(4 分)因素:
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第三世界的崛起;亚非拉国家的支持;自身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提升。(任答 3 点 6 分)
(2)对中国: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反映了中国国际地
位的提高;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国际: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
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使联合国的作用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称霸的工
具变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舞台。(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