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度河南省高三阶段性考试(四)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出集合 、 ,然后利用交集的定义可得出集合 .
【详解】解不等式 ,得 ,则 .
解不等式 ,得 ,解得 ,则 .
因此, .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同时也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与指数不等式的解法,考
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欧拉公式 (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是虚数单位)是数学里令人着迷的
公式之一,根据欧拉公式可知,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欧拉公式和复数的乘法法则可计算出 .
【 详 解 】 根 据 欧 拉 公 式 和 复 数 的 乘 法 法 则 得
{ }2 5 6 0A x x x= − + < { }12 2 2xB x −= < A B =
52, 2
52, 2
−
( )2, 2 1+ ( )2, 2 1− +
A B A B
2 5 6 0x x− + < 2 3x< < ( )2,3A =
3
1 22 2 2 2x− < =
31 2x − < 5
2x < 5, 2B = −∞
52, 2A B =
cos sinixe x i x= + e i
62 i
ie
π− =
3 i− 1 3i− 3 i+ 1 3i+
62 i
ie
π−.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欧拉公式将复数化为一般形式,考
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设 , , ,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比较 、 、 三个数与 和 的大小关系,从而可得出 、 、 三个数的大小关系.
【详解】对数函数 是增函数,则 ;
对数函数 是减函数,则 ;
指数函数 为增函数,则 ,且 .
因此, .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指数幂、对数式的大小比较,一般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结
合中间值法来得出各数的大小关系,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4.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趣味题之一.《孙子算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设计如右图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则判
断框中应填入的是( )
6 3 12 2 cos sin 2 1 36 6 2 2
i
ie i i i i i
π π π− = − + − = ⋅ − = +
2loga e= 1
2
logb e= 1c e−=
a b c> > b a c> >
a c b> > c b a> >
a b c 0 1 a b c
2logy x= 2 2log log 2 1a e= > =
1
2
logy x= 1 1
2 2
log log 1 0b e= < =
xy e= 1 0 1c e e−= < = 1 0c e−= >
b c a< 94m = 35m = 35m ≤
i j m
i j m
94 94m =5.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函数 的定义域、奇偶性以及函数 在 和 上的函数值符号,
可得出正确选项.
【详解】自变量 满足 ,解得 且 ,
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 .
,则函数 为奇函数,
当 时, , ,当 时, , .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识别,一般从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零点和函数值
符号来进行判断,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6.若非零向量 , 满足 ,且 ,则 与 的夹角为( )
A. B. C. D.
( ) 3
ln
xf x x
=
( )y f x= ( )y f x= ( )0,1 ( )1,+∞
x 0
ln 0
x
x
> ≠ 0x ≠ 1x ≠ ±
( )y f x= ( ) ( ) ( ) ( ), 1 1,0 0,1 1,−∞ − − +∞
( ) ( ) ( )
3 3
ln ln
x xf x f xx x
−− = = − = −− ( )y f x=
0 1x< < ln 0x < ( ) 0f x∴ < 1x > ln 0x > ( ) 0f x∴ >
a b 2 a b= (3 ) ( 2 )a b a b+ ⊥ − a b
4
π
3
π 2
3
π 5
6
π【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 , 得 , 设 , 从 而 可 得
,由 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由 ,得 ,
即 ,
设 ,则
又∵ ,
∴ ,
∴
又∵ ,
∴ .
【点睛】本题中考查了向量垂直的表示,由数量积求向量的夹角,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
力,属于中档题.
7.临近学期结束,某中学要对本校高中部一线科任教师进行“评教评学”调查,经调查,高
一年级 名一线科任教师好评率为 ,高二年级 名一线科任教师好评率为 ,高三
年级 名一线科任教师好评率为 .依此估计该中学高中部一线科任教师的好评率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计算出高中三个年级好评率的教师总数,再除以高中部一线科任教师总数即可得出结果.
【 详 解 】 由 题 意 可 知 , 该 中 学 高 中 部 一 线 科 任 教 师 好 评 率 为
,
因此,该中学高中部一线科任教师的好评率为 .
( ) ( )3 2a b a b+ ⊥ − ( ) ( )3 2 0a b a b + ⋅ − = ,a b θ=
2 23 | 5 cos 2 | 0a a b bθ− ⋅ − = 2 a b=
( ) ( )3 2a b a b+ ⊥ − ( ) ( )3 2 0a b a b + ⋅ − =
2 23 5 2 0a a b b− ⋅ − =
,a b θ= 2 23 | 5 cos 2 | 0a a b bθ− ⋅ − =
2 a b=
2 2 23 | 10 | cos 8| | 0a a a θ− − =
1cos 2
θ = −
0 θ π≤ ≤
2
3
πθ =
80 90% 75 92%
80 95%
92% 93% 94% 95%
80 0.9 75 0.92 80 0.95 217 0.9280 75 80 235
× + × + × = ≈+ +
92%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在三棱锥 中, 底面 , , , ,则
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 的外接圆半径 ,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外接
球的半径 ,最后利用球体表面积公式可计算出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
【 详 解 】 在 中 , 设 该 三 角 形 外 接 圆 半 径 为 , 由 正 弦 定 理 得
,
平面 ,设三棱锥 的外接球半径为 ,则 ,
,因此,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的计算,解题时要分析几何体的结构,选择合适的
模型来求出外接球的半径,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9.已知函数 ,若 在 上无极值点,则 的取
值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的
D ABC− DB ⊥ ABC 2AB AC= = 30ABC∠ = 3DB =
20π 25π 125
6
π 30π
ABC∆ r ( )2 22 2R r DB= +
R
ABC∆ r
22 4sin sin30
ACr ABC
= = =∠
BD ⊥ ABC D ABC− R ( )2 22 2 5R r BD= + =
5
2R∴ =
2
2 54 4 252Rπ π π = × =
( ) ( )2 sin 04f x x
πω ω = − >
( )f x ( )2 ,3π π ω
1
8
1
2
7
12
23
24当 时,计算出 ,然后对四个选项中的 的值进
行检验,结合题中条件得出合乎题意的选项.
【详解】 , .
当 时, ,此时函数 在 上无极值;
当 时, ,此时函数 在 上无极值;
当 时, ,此时函数 在 上无极值;
当 时, ,此时函数 在 上有极大值点.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三角函数的极值点求参数的值,在解题时要求出对象角的取值范围,
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
10.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左、右焦点分别为 、 ,过 的直
线与椭圆 交于 、 两点,若 ,则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 ,由题意得出 ,由椭圆定义得出 ,利用余弦定
理求出 的值,设 ,根据椭圆定义得出 ,然后
利用余弦定理求出 的值,由此可得出 的值.
( )2 ,3x π π∈ 2 ,34 4 4x
π π πω ωπ ωπ − ∈ − −
ω
( )2 ,3x π π∈ 2 ,34 4 4x
π π πω ωπ ωπ ∴ − ∈ − −
1
8
ω = 0,4 8x
π πω − ∈
( )y f x= ( )2 ,3π π
1
2
ω = 3 5,4 4 4x
π π πω − ∈
( )y f x=
7
12
ω = 11 3,4 12 2x
π π πω − ∈
( )y f x= ( )2 ,3π π
23
24
ω = 5 21,4 5 8x
π π πω − ∈
( )y f x= ( )2 ,3π π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3
5 1F 2F 1F
C M N 2 1 2NF F F= 2
1
MF
NF
=
2
5
3
5
1
2
2
3
0a b> > 2 2NF c= 1 2
42 3NF a NF c= − =
1 2cos F NF∠ 1MF x= 2
102 3MF a x c x= − = −
x 1
1
MF
NF【详解】设 ,椭圆的焦距为 ,由题意得出 ,椭圆的离心率为 ,
.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
由余弦定理得 ,
设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
由余弦定理得 ,
即 ,解得 .
所以, , ,因此, .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焦点三角形中线段的长度比,同时也涉及了椭圆的定义和余弦定理的
应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
11.在 中,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若 ,
,点 是 的重心,且 ,则 ( )
A. 或 B. C. 或 D.
0a b> > 2c 2 2NF c= 3
5
c
a
=
5
3a c∴ =
1 2
10 42 23 3NF a NF c c c= − = − =
( ) (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4 2 2 13cos 42 32 23
c c cNF NF F FF NF NF NF c c
+ − + − ∠ = = =⋅ × ×
1MF x= 2
102 3MF a x c x= − = −
2 2 2
2 2 2 1 22 cosMF MN NF MN NF F NF= + − ⋅ ∠
( )2 2
210 4 4 12 2 23 3 3 3c x c x c c x c − = + + − × + × ×
8
9x c=
1
8
9MF c= 1
4
3NF c= 1
1
8
8 3 29
4 9 4 3
3
cMF
NF c
= = × =
ABC∆ A B C a b c 2b =
( ) ( )cos2 4 3 sin 2 3 1A B C+ + + = + P ABC∆ 2 7
3AP = a =
2 3 2 5 2 13 2 3 2 13 2 7【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以及诱导公式求出 ,可得出 或 ,然后由点 是
的重心,得出 ,两边平方后化简得出 ,然
后分 或 两种情况讨论,求出 的值,由余弦定理可求出 的值.
【 详 解 】 ,
,
整理得 ,解得 或 (舍去).
或 .
又 点 是 的重心,则 ,
等式两边平方得 ,
, , ,整理得 .
①当 时,则有 ,解得 ,
由余弦定理得 ,则 ;
②当 时,则有 ,解得 ,
由余弦定理得 ,则 .
因此, 或 .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本题涉及三角形的重心问题,
在解题时可充分利用向量来处理,可简化计算,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
3sin 2A =
3A
π= 2
3
π
P
ABC∆ ( )1
3AP AB AC= + 2 4 cos 24 0c c A+ − =
3A
π= 2
3
π c a
( ) ( )cos2 4 3 sin 2 3 1A B C+ + + = +
( )2 4 3 sin1 n 2si 32 1A A+ + =∴ +−
( )22sin 4 3 sin 2 3 0A A− + + = 3sin 2A = sin 2A =
3A
π∴ = 2
3
π
P ABC∆ ( )1
3AP AB AC= +
( )2 2 21 2 cos9AP AB AC AB AC A= + + ⋅
2 7
3AP = 2b = ( )228 1 4 4 cos9 9 c c A∴ = × + + 2 4 cos 24 0c c A+ − =
3A
π= 2 2 24 0c c+ − = 4c =
2 2 2 12 cos 4 16 2 2 4 122a b c bc A= + − = + − × × × = 2 3a =
2
3A
π= 2 2 24 0c c− − = 6c =
2 2 2 12 cos 4 36 2 2 6 522a b c bc A = + − = + − × × × − = 2 13a =
2 3a = 2 1312.已知函数 ,若关于 的不等式 在 恒成
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函数 在 上的单调性,并作出函数 在 上的图象,求出函数
图象的两个端点 、 ,求出过点 、 且斜率分别为 、
的直线与 轴的交点坐标,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得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 详 解 】 当 时 , , 则 , 令 , 得
.
当 时, ;当 时, .
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当 时, ,作出函数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 )
2 , 3 02
2 2 ,0 32 1
x xxf x x xx
− − − ≤
( ) ( ) 0xf x f x′ − < ( )
3f x
x
<
( ) ( ), 3 3,−∞ − +∞
( ) ( )f xg x x
= ( )y g x= ( )3 3g =
( )y g x= ( )0, ∞+ ( )
3f x
x
< ( ) ( )3g x g<
( ) ( )3g x g< 3x >【详解】构造函数 , 函数 为奇函数,则函数 为偶函数,
所以, ,且 .
又 ,当 时, ,此时, .
所以,函数 在 上为减函数,由 ,得 ,
由于函数 为偶函数,则有 , ,解得 或 .
因此,不等式 的解集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不等式的求解,利用导数不等式的结构构造新函数是解题的关键,考
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16.已知双曲线 , 、 是平面内的两点, 关于两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 、
( 与焦点不重合),线段 的中点在双曲线 上,则 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双曲线 的焦点分别为 、 , 的中点为 ,连接 、 ,可得出 、
分别为 和 的中位线,然后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 的值.
【详解】设双曲线 的焦点分别为 、 , 的中点为 ,连接 、 ,
如下图所示,则 、 分别为 和 的中位线,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因此, .
故答案为 .
( ) ( )f xg x x
= ( )y f x= ( )y g x=
( ) ( )g x g x= ( ) ( )33 33
fg = =
( ) ( ) ( )
2
xf x f xg x x
′ −′ = 0x > ( ) ( ) 0xf x f x′ − < ( ) 0g x′ <
( )y g x= ( )0, ∞+ ( )
3f x
x
< ( ) ( )3g x g<
( )y g x= ( ) ( )3g x g< 3x∴ > 3x < − 3x >
( )
3f x
x
< ( ) ( ), 3 3,−∞ − +∞
( ) ( ), 3 3,−∞ − +∞
2
2: 13
xC y− = P Q P A
B P PQ C AQ BQ− =
4 3
C 1F 2F PQ M 1MF 2MF 1MF 2MF
PAQ∆ PBQ∆ AQ BQ−
C 1F 2F PQ M 1MF 2MF
1MF 2MF PAQ∆ PBQ∆
1 2 2 3MF MF− = 1 22 4 3MF MFAQ BQ −= =−
4 3【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以及中位线性质的应用,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属于中等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首项为 的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1)求 的通项公式;
(2)若 ,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答案】(1) 或 ;(2) .
【解析】
【分析】
(1)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根据题中条件求出 的值,然后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可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
(2)由(1)可得 ,求出 ,可得出 ,然
后利用裂项求和法可求出数列 的前 项和 .
【详解】(1)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由题意可得 ,整理得
,
解得 或 ,因此, 或 ;
(2) , , ,
,
1 { }na 3 3
{ }na
2 1a ≠ 2logn nb a=
1 2
1
n nb b+ +
n nT
1na = ( ) 12 n
na −= −
1n
nT n
= +
{ }na q q
{ }na
( ) 12 n
na −= − 1nb n= − ( )1 2
1 1 1 1
1 1n nb b n n n n+ +
= = −+ +
1 2
1
n nb b+ +
n nT
{ }na q 21 3q q+ + =
2 2 0q q+ − =
1q = 2q = − 1na = ( ) ( )1 11 2 2n n
na − −= × − = −
2 1a ≠ ( ) 12 n
na −∴ = − 1
2 2log log 2 1n
n nb a n−∴ = = = −
( )1 2
1 1 1 1
1 1n nb b n n n n+ +
∴ = = −+ +因此, .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同时也考查了裂项求和法的应用,考查计算能
力,属于基础题.
18.《哪吒之魔童降世》于 年 月 日在中国上映,据统计, 年 月 日 点
分,《哪吒之魔童降世》超《流浪地球》,升至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某电影院为了解观看该
影片的观众的年龄构成情况,随机抽取了 名观众,得到如下的频数统计图.
(1)估计所调查的 名观众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在上述 名观众中,若从年龄在 的范围内选出 人进行观后采访,求这 人至
少有 人的年龄在 的概率.
【答案】(1)平均数为 ,中位数为 ;(2) .
【解析】
【分析】
(1)将每个矩形的中点乘以矩形的高相加后除以 ,可得出这 名观众年龄的平均数,利
用中位数左右两边人数都为 求出中位数的值;
(2)记年龄在 的 人分别为 、 、 、 ,记年龄在 的 人分别为 、 ,
列举出所有的基本事件,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和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可计算出所求
事件的概率.
【详解】(1)由频数统计图可知,这 名观众年龄的平均数为
,
设中位数为 ,则 ,解得 ,
因此,这 名观众年龄的中位数为 ;
1 1 1 1 1 11 12 2 3 1 1 1n
nT n n n n
= − + − + + − = − = + + +
2019 7 26 2019 8 31 15 15
40
40
40 [ )50,70 2 2
1 [ )50,60
37 35 14
15
40 40
20
[ )50,60 4 a b c d [ )60,70 2 A B
40
15 6 25 8 35 12 45 6 55 4 65 2 75 2 3740
× + × + × + × + × + × + × =
x 306 8 12 2010
x −+ + × = 35x =
40 35(2)年龄在 有 人,分别记为 、 、 、 ,年龄在 有 人,分别记为
、 ,从这 人中取出 人共 种情况,分别为: 、 、 、 、
、 、 、 、 、 、 、 、 、 、
,
其中年龄均在 的只有一种情况 ,
因此,至少有 人年龄在 的概率为 .
【点睛】本题考查频数统计图中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计算,同时也考查了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
在涉及“至少”问题时,可采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来进行计算,考查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19.在 中,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且 .
(1)求 ;
(2)若 ,求 的面积.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 1 ) 由 正 弦 定 理 边 角 互 化 思 想 得 出 , , 再 由
,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结合已知条件求出 ,再对
的值进行分类讨论,可得出角 的值;
(2)由 、 的值可求出 、 的值,并利用正弦定理求出 、 的值,然
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 的面积.
【详解】(1) ,由正弦定理得 ,
, , .
在 中, ,
[ )50,60 4 a b c d [ )60,70 2
A B 6 2 15 ( ),a b ( ),a c ( ),a d ( ),a A
( ),a B ( ),b c ( ),b d ( ),b A ( ),b B ( ),c d ( ),c A ( ),c B ( ),d A ( ),d B
( ),A B
[ )60,70 ( ),A B
1 [ )50,60 1 141 15 15
− =
ABC∆ A B C a b c 2
cos 3cos cos
a b c
A B C
= =
A
3a = ABC∆
3
π 27 3
14
tan 3tanB A= 1tan tan2C A=
( )tan tanA B C= − + tan 3A = ± tan A
A
tan B tanC sin B sinC b c
ABC∆
2
cos 3cos cos
a b c
A B C
= =
sin sin 2sin
cos 3cos cos
A B C
A B C
= =
1tan tan 2tan3A B C∴ = = tan 3tanB A∴ = 1tan tan2C A=
ABC∆ ( )
2
13tan tantan tan 2tan tan 31 tan tan 1 tan2
A AB CA B C B C A
++= − + = − = −− −,可得 , .
当 时, , ,
则角 、 、 均为钝角,不合乎题意,舍去.
,因此, ;
(2)由(1)知, , ,
,同理可得 ,
, ,所以, , .
由正弦定理得 ,解得 , ,
因此, 的面积为 .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边角互化思想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解
题时要结合三角形元素类型合理选择正弦、余弦定理进行求解,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0.如图,在四棱锥 中, 平面 , , , ,
, ,点 为 的中点.
(1)证明: 平面 ;
(2)若三棱锥 的体积为 ,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tan 0A ≠ 2tan 3A = tan 3A∴ = ±
tan 3A = − tan 3 3B = − 3tan 2C = −
A B C
tan 3A∴ =
3A
π=
tan 3 3B = 3tan 2C =
2
2 222
2 22 2 2
2 2
sin
sin tan 27cossin sin cossin cos tan 1 28
cos cos
B
B BBB B BB B B
B B
= = = =+ ++
2 3sin 7C =
sin 0B > sin 0C > 2 21sin 14B = 21sin 7C =
3
3 21 21sin 3 14 7
b c
π = = 9 7
7b = 6 7
7c =
ABC∆ 1 1 9 7 6 7 3 27 3sin2 2 7 7 2 14ABCS bc A∆ = = × × × =
P ABCD− PC ⊥ ABCD 3AB = 2BC = 19AD =
120BCD∠ = 90ABC∠ = E PD
//CE PAB
P ABE− 4 3
3
D PAB【答案】(1)证明见解析;(2) .
【解析】
【分析】
(1)延长 、 交于点 ,连接 ,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 ,得出点 为 的中
点,然后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出 ,并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出
平面 ;
(2)由 平面 可得知三棱锥 的体积与三棱锥 的体积相等,利用
等体积法计算出点 到平面 的距离 ,由 为 的中点知点 到平面 的距离是
点 到平面 的距离的两倍,从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1)如图,延长 、 交于点 ,连接 .
因为 , , ,
所以 中, , , ,
在 中, , , .
由余弦定理,可得 ,
所以 或 (舍去),所以 为 的中点.
又因为点 为 的中点,所以 为 的中位线,所以 ,
又因为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
(2)因为 平面 ,所以三棱锥 的体积与三棱锥 的体积相等.
因为 平面 , 平面 , ,
又 , , ,所以 平面 .
由三棱锥 的体积 ,
可得 ,
在
8 5
5
AB DC F PF DF C DF
//CE PF //CE
PAB
//CE PAB P ABE− P ABC−
C PAB d C DF D PAB
C PAB
AB DC F PF
2BC = 120BCD∠ = 90ABC∠ =
BCF∆ 30BFC∠ = 4FC = 2 3FB =
AFD∆ 30AFD∠ = 3 3AF = 19AD =
2 2 2 2 cosAD AF DF AF DF AFD= + − ⋅ ⋅ ∠
8DF = 1DF = C DF
E PD CE PDF∆ //CE PF
CE ⊄ PAB PF ⊂ PAB //CE PAB
//CE PAB P ABE− P ABC−
PC ⊥ ABCD AB Ì ABCD AB PC∴ ⊥
90ABC∠ = AB BC∴ ⊥ PC BC C= AB ⊥ PBC
P ABC− 1 1 1 4 33 23 3 2 3P ABC A PBC PBCV V AB S PC− −
= = × = × × × × =
4PC =所以 ,所以 的面积 ,
记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由 ,
得 ,所以 .
因为点 到平面 的距离是点 到平面 的距离的 倍,
所以点 到平面 的距离是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同时也考查了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一般利用等
体积法来进行计算,考查推理论证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
21.已知抛物线 ,点 为抛物线 的焦点,点 在抛物线
上, 且 ,过点 作斜率为 的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 、 两点.
(1)求抛物线 的方程;
(2)若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求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利用抛物线的定义结合条件 可求出 值,从而得出抛物线 的方程;
(2)由题意可得出直线 的方程为 ,设点 、 ,将直线 的方
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并列出 的面积关于 的表达式,再结合题中
条件可得出关于 的不等式,解出即可得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详解】(1)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得 ,
因此,抛物线 的方程为 ;
(2)设直线 的方程为 ,设点 、 ,
由 ,得 ,
2 24 2 2 5PB = + = PAB∆ 1 3 16 4 152PABS∆ = × × + =
C PAB d C PAB A PBCV V− −=
1 1 4 3153 3 3PABd S d∆× = × × = 4 5
5d =
D PAB C PAB 2
D PAB 8 5
5
( )2: 2 0C y px p= > F C ( ) ( )1, 0A a a > C
2FA = F k l C P Q
C
APQ∆ 5,8 5 k
2 4y x= 1 12, ,22 2
− − ∪
2FA = p C
l ( )1y k x= − ( )1 1,P x y ( )2 2,Q x y l
APQ∆ k
k k
1 22
pFA = + = 2p =
C 2 4y x=
l ( )1y k x= − ( )1 1,P x y ( )2 2,Q x y
( )
2
1
4
y k x
y x
= −
=
( )2 2 2 22 4 0k x k x k− + + =由韦达定理,得 , .
因为 轴,所以
,
令 ,所以 ,
又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即 ,
所以 ,得 ,即 ,所以 或 .
因此,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抛物线的方程,同时也考查了抛物线中的三角形问题,
一般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法来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属于中等题.
22.已知函数 .
(1)当 时,求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
(2)已知方程 有且仅有一个实数解,求 的取值范围;
(3)当 时,不等式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3) .
【解析】
【分析】
(1)将 代入函数 的解析式,求出 和 ,然后利用点斜式可得出所
求切线方程;
(2)解法一:由题意得出关于 的方程 ,转化为直线 与曲线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利用导数求出当直线 与曲线 相切时实数 的值,并
2
1 2 2
2 4kx x k
++ = 1 2 1=x x
AF x⊥ ( )2
1 2 1 2 1 2 1 2
1 42APQS AF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22
2 4 2 2 4
2 4 16 16 1 14 4k
k k k k k
+= − = + = +
( )2
1 0t tk
= > 24APQS t t∆ = +
APQ∆ 5,8 5 25 4 8 5t t≤ + ≤
25 2016 t t≤ + ≤ 1 44 t≤ ≤ 21 44 k≤ ≤ 12 2k− ≤ ≤ − 1 22 k≤ ≤
k 1 12, ,22 2
− − ∪
( ) ( ) ( )2 1 12
x af x e x a x a R= + − + − ∈
0a = ( )y f x= ( )( )1, 1f
( ) 2 12
af x x= − a
0a > ( ) ( ) 3 812 10a f x f x a− ≤ + − < + [ ],x a a∈ −
a
( )1 1y e x= − − ( ) { }, 1 1e−∞ − − [ )2,ln10
0a = ( )y f x= ( )1f ( )1f ′
x ( )1xe a x= + ( )1y a x= + xy e=
( )1y a x= + xy e= a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得出当直线 与曲线 有一个交点时实数 的取值范围,由
此可得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法二:利用参变量分离法得出方程 只有一个实数解,构造函数 ,利
用导数分析函数 的单调性与极值,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求出当直线 与函数
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时,实数 的取值范围;
(3)构造函数 ,其中 ,可得知函数 为偶函数,
利用导数可分析出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由此
可得出函数 的值域为 ,根据题中条件可得出关于 的不等式组,解出
即可.
【详解】(1)当 时, ,则 , ,所以
,
因此,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
即 ;
(2)(法一)方程 有且仅有一个实数解,
即 有且仅有一个实数解.
如图,设直线 与曲线 相切于点 ,因为 ,
所以 ,解得 .
由图可得,直线 与曲线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 或 ,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 )1y a x= + xy e= a
a
1
xea x
= − ( ) 1
xeh x x
= −
( )y h x= y a=
( )y h x= a
( ) ( ) ( )g x f x f x= + − [ ],x a a∈ − ( )y g x=
( )y g x= [ ),0a− ( ]0,a
( )y g x= ( ) ( )0 ,g g a a
0a = ( ) 1xf x e x= − − ( )1 2f e= − ( ) 1xf x e′ = −
( )1 1f e′ = −
( )y f x= ( )( )1, 1f ( ) ( )( )2 1 1y e e x− − = − −
( )1 1y e x= − −
( ) 2 12
af x x= −
( )1xe a x= +
( )1y a x= + xy e= ( )0 0,x y ( )x xe e
′ =
( )0
0
01
1
x
x
e a x
e a
= +
= +
0 1
1
x
a e
=
= −
( )1y a x= + xy e= 1a e+ = 1 0a + <
a ( ) { }, 1 1e−∞ − −(法二)将方程 整理可得 .
当 时,等式不成立;
当 时, ,令 ,
,在 上 ,函数 单调递增;
在 和 上 ,函数 单调递减.
结合图象可知,当 时,方程 有一解;
当 时, ,当 时, ,
所以当 时,方程 有一解.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3)由题意知 .
( ) 2 12
af x x= − 0xe ax x− − =
0x =
0x ≠ 1
xea x
= − ( ) 1
xeh x x
= −
( ) ( )
2
1xe xh x x
−′ = ( )1,+∞ ( )h x′ ( )y h x=
( ),0−∞ ( )0,1 ( ) 0h x′ < ( )y f x=
1a e= − ( ) 2 12
af x x= −
( ),0x∈ −∞ ( ) 0h x < x → −∞ ( ) 1h x → −
1a < − ( ) 2 12
af x x= −
a ( ) { }, 1 1e−∞ − −
( ) ( ) ( )( )2 1 12
x af x e x a x−− = + − − + − −令 ,则 ,
易知 ,又 ,所以函数 是 上的偶函数.
对 求导,得 .
因为 ,当 时,易知 ,
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 在 上的值域为 .
若不等式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
则有 ,即 ,设 ,则 ,解得 ,
即 ,解得 .
又 ,所以 ,因此,实数 取值范围为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切线方程,同时也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个数
问题以及不等式问题,在解题时要利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最值,利用最值
构造不等式(组)进行求解,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
的
( ) ( ) ( )g x f x f x= + − ( ) 2 2x xg x e e ax−= + + −
( ) ( )g x g x− = [ ],x a a∈ − ( )y g x= [ ],a a−
( )y g x= ( ) 2x xg x e e ax−′ = − +
0a > ( )0,x a∈ ( ) 0g x′ >
( )y g x= ( ),0a− ( )0,a
( )y g x= [ ],a a− ( ) ( )0 ,g g a
( ) ( ) 3 812 10a f x f x a− ≤ + − < + [ ],x a a∈ −
( )
( ) 3
0 2
81
10
0
g a
g a a
a
≥ −
< +
>
0 2
101
10
a a
a
e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