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数学(理)一模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数学(理)一模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259348

大小:1.22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5-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攀枝花市高 2020 届高三第一次统考 理科数学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4 页,共 4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顺目的答案标号徐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着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解不等式化简集合 ,再求交集即可. 【详解】由 解得 ,故 . 又 ,所以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涉及交集、解不等式,是一道基础题. 2.已知复数 ,其中 为虚数单位.则 ( ) A. B. C. D. 【答案】B { }( 2) 0M x x x= − < { }2, 1,0,1,2N = − − M N = { }0,1,2 { }2, 1− − { }1 { }2, 1,0,2− − M ( 2) 0x x − < 0 2x< < { | ( 2) 0} { | 0 2}M x x x x x= − < = < < { }2, 1,0,1,2N = − − {1}M N = 1z i i= + i | |z = 1 2 2 2 2 2【解析】 【分析】 先利用复数的除法法则将复数 表示为一般形式,然后利用复数求模公式可求出 的值. 【详解】 ,则 ,故选 B .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法则以及复数模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复数的四则运算 法则将复数表示为一般形式,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在等差数列 中, ,则数列 的前 项的和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公差为 ,把已知式化简,再利用求和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设公差为 ,由 可得 ,则 . 所以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问题,求前 项和. 是等差数列的基本量,一般可以利 用条件建立关于 的方程(组)解决问题. 4.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则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诱导公式可得 ,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z z ( ) ( )( ) 1 1 1 1 1 2 2 i ii iz i i i −= = = ++ + − 2 21 1 2 2 2 2z    = + =       { }na 6 8 1 12a a= + { }na 7 7S = 4 7 14 28 d d 6 8 1 12a a= + 1 1 15 ( 7 ) 12a d a d+ = + + 1 3 2a d+ = 7 1 1 7 67 7( 3 ) 142S a d a d ×= + = + = n 1,a d 1,a d α (3, 4)− πcos 2 α + =   4 5 − 3 5- 3 5 4 5 πcos sin2 α α + = −  【详解】因为角 的终边经过点 ,所以 . 所以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是一道基础题,解题时要注意符号. 5.执行如图所示 程序框图,如果输入 , ,则输出的 等于(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模拟执行程序框图,逐步写出各变量取值的变化,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成立,最终可得答案. 【详解】执行程序框图,各变量的值依次变化如下: 成立; , 成立; , 不成立, 跳出循环,输出的 等于 . 的 α (3, 4)− 2 2 4 4sin 53 ( 4) y r α −= = = − + − π 4cos sin2 5 α α + = − =   6n = 3m = p 120 360 840 1008 6, 3, 1, 1;n m k p= = = = 1 (6 3 1) 4,p = × − + = k m< 2, 4 (6 3 2) 20k p= = × − + = k m< 3, 20 (6 3 3) 120k p= = × − + = k m< p 12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程序框图,解题的一般方法是模拟执行程序,依次写出各变量取值的变化, 解题时要留意循环终止的条件. 6.一个棱长为 2 的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部分后,余下部分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截去部分 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为( ) A. 1:3 B. 1:4 C. 1:5 D. 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利用三视图的数据求解几何体的体积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几何体被平面 ABCD 平面分为上下两部分,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2,上部棱柱的体积为: ; 下部为: ,截去部分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为: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与几何体的直观图的关系,棱柱的体积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 7.函数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 1 2 1 2 22 × × × = 2 2 2 2 6× × − = 1 3 3cos 1( ) xf x x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以及函数值的正负变化,排除错误选项可得答案. 【详解】由 ,可得 , 故 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排除 A. 当 时, ;当 时, ,排除 C,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识别,一般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性质 分析函数图象的特征,排除错误选项得到答案. 8.已知 , , ,则 、 、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 、 、 与 和 的大小关系,从而可得出实数 、 3cos 1( ) xf x x += ( ) ( )f x f x− = − ( )f x π0 2x< < ( ) 0f x > 11 cos 3x− ≤ < − ( ) 0f x < 1 23a = 2log 3b = 9log 2c = a b c a b c> > a c b> > b a c> > c b a> > a b c 1 1 2 a、 的大小关系. 【详解】由于指数函数 是增函数,则 ; 对数函数 是增函数,则 ,即 ; 对数函数 是增函数,则 . 因此,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对数与指数的大小比较,一般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结合中 间值法得出各数的大小关系,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命题“ ”为假命题,则命题“ ”是真命题 B. 命题“ , ”的否定是“ , ” C. 设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D. 命题“平面向量 满足 ,则 不共线”的否命题是真命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逻辑联结词、全称命题的否定、不等式的性质、向量的性质等逐一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选项 A,若命题“ ”为假命题,则命题 至少有一个假命题, 即可能有一真一假,也可能两个都是假命题, 所以“ ”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故 A 不正确. 选项 B,命题“ , ”的否定是“ , ”,故 B 不正确. 选项 C, ,无法得出 ,故 C 不正确. 选项 D, 原命题的否命题时“平面向量 满足 ,则 共线”, 因为 ,所以由 可得 . 所以 ,则 或 ,即 共线.故 D 正确. 故选:D. b c 3xy = 1 023 3 1a = > = 2logy x= 2 2 2log 2 log 3 log 2< < 1 12 b< < 9logy x= 9 9 1log 2 log 3 2c = < = a b c> > p q∧ p q∨ *x N∀ ∈ 3 2x x≥ * 0x N∀ ∈ 3 2 0 0x x< ,a b∈R ( ) 0b a b− > 1 1 a b < ,a b  | | | | | |a b a b⋅ > ⋅    ,a b  p q∧ p q, p q∨ *x N∀ ∈ 3 2x x≥ 0x∃ ∈ *N 3 2 0 0x x< 1 1 0 ( ) 0a b ab a ba b ab −< ⇔ > ⇔ − > ( ) 0b a b− > ,a b  | | | | | |a b a b⋅ ≤ ⋅    ,a b  | | = | | | | cos ,a b a b a b⋅ ⋅      | | | | | |a b a b⋅ ≤ ⋅    cos , 1a b ≥  cos , = 1a b ±  , =0a b °  180° ,a b 【点睛】本题考查常用逻辑用语,涉及逻辑联结词、全称命题的否定、充要条件、否命题, 综合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平面向量的性质.与其他知识综合命题,是考查常用逻辑用语的一 般方式. 10.已知函数 ,若 ,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 ,则 、 为直线 与函数 图象的两个交点,作出函数 的图象,可得出 ,然后将 、 用 表示,将 转化为关于 的二次函 数在区间 上的值域来求解. 【详解】设 ,则 、 为直线 与函数 图象的两个交点,如 下图所示: , ,得 ,则 , , ,因此, 的取值范围是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代数式范围的求解,解题的关键就是将所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转化为以某 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值域来处理,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以及函数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 11.关于函数 有下述四个结论: ( ) , 0 1 1, 02 x x f x x x  >=  + ≤ m n< ( ) ( )f n f m= n m− ( ]1,2 [ )1,2 3 24     , 3 24    , ( ) ( )f n f m t= = m n y t= ( )y f x= ( )y f x= 0 1t< ≤ m n t n m− t ( ]0,1 ( ) ( )f n f m t= = m n y t= ( )y f x= m n ( )h x ( ) (0,1)h x ∈ ( )t h x= 2 ( 1) 1 0t a t a+ + + − = 2 2=( +1) 4( 1) ( 1) 4 0Δ a a a− − = − + > 1 2,t t 1 2( ) , ( )h x t h x t= = 1t = 1 +1 1 0a a+ + − = 1 2a = − 3 2t = − 0t = 0 0 1 0a+ + − = 1a = 2t = − t 1 2,t t 1 2t t< 1 20 1t t< < < 0 0 1 0, 1 1 1 0, a a a + + −  1 12 a− < < ,a b  3( ) 2a b b+ ⋅ =   ,a b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数量积运算法则 即可求解. 【详解】由单位向量可得 ,设向量 的夹角为 , 则 , 解得 ,则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数量积求向量的夹角,解题时要注意单位向量的模长为 ,还要注意向 量夹角的取值范围为 . 14.已知幂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则 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幂函数的定义可得 ,再利用幂函数的图象过点 可求得 的值,则答案可得. 【详解】由 是幂函数,可得 . 由 的图象经过点 ,可得 ,解得 . 所以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幂函数,利用定义求解即可,是一道基础题. 15.正项等比数列 满足 ,且 2 , , 成等差数列,设 ,则 取得最小值时的 值为_________. π 3 = cosa b a b θ⋅    = 1a b =  ,a b  θ 22 3( ) = cos cos 1 2a b b a b b a b bθ θ+ ⋅ = ⋅ + + = + =         1cos 2 θ = π= 3 θ π 3 1 [0,π] ny mx= ( , )m n R∈ (4,2) m n− = 1 2 1m = (4,2) n ny mx= 1m = ny x= (4,2) 2=4n 1 2n = 1 11 2 2m n− = − = 1 2 { }na 1 3 5 4a a+ = 2a 4 1 2 a 3a * 1( )n n nb a a n N+= ∈ 1 2 nb b b⋅ ⋅ n【答案】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列关于 的方程组,求得 的通项公式,再表示出 ,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 由 , , 成等差数列,可得 ,则 , 所以 ,解得 (舍去)或 . 因为 ,所以 . 所以 .所以 . 所以 , 当 时, 取得最小值, 取得最小值.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问题,涉及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积、求最值等.利 用等比数列的基本量进行运算是解题的突破口. 16.已知函数 对 满足 , ,且 ,若 ,则 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推导出函数 的周期为 ,并求出 、 、 、 、 、 ,并结合周期性得出 的值. 【详解】 , 且 ,得 , , , 2 1,a q { }na 1 2 nb b b⋅ ⋅ { }na q 22a 4 1 2 a 3a 4 2 32a a a= + 3 2 1 1 12a q a q a q= + 2 2q q= + 1q = − 2q = 2 1 3 1 1 5 4a a a a q+ = + = 1 1 4a = 1 31 2 24 n n na − −= ⋅ = 3 2 2 5 1 2 2 2n n n n n nb a a − − − += = ⋅ = 1 (2 8)3 1 1 3 (2 5) ( 4)2 1 2 =2 2 2n nn n n nb b b −− − + + + + − −⋅ ⋅ = = 2n = ( 4)n n − 1 2 nb b b⋅ ⋅ 2 ( )f x x R∀ ∈ ( ) ( )2f x f x+ = − ( ) ( ) ( )1 2f x f x f x+ = + ( ) 0f x > ( )1 4f = ( ) ( )2019 2020f f+ = 3 4 ( )y f x= 6 ( )0f ( )1f ( )2f ( )3f ( )4f ( )5f ( ) ( )2019 2020f f+ x R∀ ∈ ( ) 0f x > ( ) ( ) ( )1 2f x f x f x+ = + ( ) ( ) ( ) 12 f xf x f x ++ = ( ) ( ) ( ) ( ) ( ) ( ) ( ) 2 1 1 13 1 1 f x f xf x f x f x f x f x + +∴ + = = ⋅ =+ + ( ) ( ) ( )16 3f x f xf x ∴ + = =+是以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 ,可得 , ,又 ,得 , , , ,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周期性求函数值,解题的关键就是推导出函数的周期,考查推 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 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数列 中, , ,数列 满足 . (1)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 【解析】 【分析】 (1)利用 , , 可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然后可 得 , 的通项公式. ( )y f x∴ = 6 ( ) ( )2f x f x+ = − ( ) ( ) ( )1f x f x f x∴ + = ⋅ − ( ) ( )20 1 4f f  = =  ( )0 2f∴ = ( )1 4f = ( ) ( ) ( ) 12 20 ff f = = ( ) ( ) 1 13 0 2f f = = ( ) ( ) 1 14 1 4f f = = ( ) ( ) 1 15 2 2f f = = ( ) ( ) ( ) ( ) ( ) ( ) 1 1 32019 2020 6 336 3 6 336 4 3 4 2 4 4f f f f f f∴ + = × + + × + = + = + = 3 4 { }na 1 1 2a = 1 12 2 n n na a +  = −   *( )n N∈ { }nb 2n n nb a= ⋅ *( )n N∈ { }nb { }na 2logn n nc a = 2 2 n nc c +       n nT 2n n na = 3 1 1 2 1 2n n − −+ + 1 12 2 n n na a +  = −   2n n nb a= ⋅ 1 1 12n n nb a+ + += ⋅ { }nb { }nb { }na(2)利用(1)可得 ,于是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详解】(1)由 ,即 . 而 ,∴ ,即 . 又 ,∴数列 是首项和公差均为 1 的等差数列. 于是 ,∴ . (2)∵ ,∴ . ∴ .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判断、裂项相消法求和.通项公式形如 ( 为常数) 的数列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和,裂项时要注意恒等变形调整系数,即 . 18. 的内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且满足 = . (1)求 ; (2)若 ,求 的最小值.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先化切为弦,再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定理化简,可得答案. (2)利用余弦定理和均值不等式求解,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函数的性质求解. 2 2 2 1 1 ( 2) 2n nc c n n n n+ = = −+ + 1 12 2 n n na a +  = −   1 12 2 1n n n na a+ += − 2n n nb a= 1 1n nb b += − 1 1n nb b+ − = 1 12 1b a= = { }nb 1 ( 1) 1= 2n n nb n n a= + − × = 2n n na = 2 2log log 2n n n nc na = = = 2 2 2 1 1 ( 2) 2n nc c n n n n+ = = −+ + 1 1 1 1 1 1 1 1 11 3 2 4 3 5 1 1 2nT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1 2 1 2n n = + − −+ + 3 1 1 2 1 2n n = − −+ + 2 1( ) d n n d+ 1 2,d d 2 2 1 1 1 1 1=( ) d d n n d d n n d  − + +  ABC△ A B C a b c tan sin 2 cos2 2 2 A C Aa b +   cos 2 Ca B 6b = 2 2a c+ 2π 3 24【详解】(1) , . . . 由正弦定理得 . , . , . , . (2)方法一: , , 由余弦定理得 , . 由基本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 时“ ”成立), ,则 ,即 的最小值为 . 方法二: , , , 由正弦定理得 , .  tan sin 2 cos cos2 2 2 2 A C A Ca b = a +   ∴ sin sin 2 cos cos cos2 2 2 2 2 A C A A Ca b = a +   2 sin cos cos cos sin sin2 2 2 2 2 2 A A A C A Cb = a ∴ −   ∴ πsin cos cos sin2 2 2 A C B Bb A= a = a = a + − sin sin =sin sin 2 BB A A  sin 0A ≠ ∴ 2sin cos =sin2 2 2 B B B  sin 02 B ≠ ∴ 1cos =2 2 B  0 πB< < ∴ 2π 3B =  2π 3B = =6b 2 2 2 2 cosb a c ac B= + − ∴ 2 2 36a c ac+ + = 2 2 2 a cac +≤ a c= = 2 2 2 236 2 a ca c +∴ ≤ + + 2 2 24a c+ ≥ 2 2a c+ 24  2π 3B = 3A C π+ = 6b = 6 4 32πsin sin sin 3 a c A C = = = ∴ 4 3sin , 4 3sina A c C= = ∴ 2 2 2 248(sin sin )a c A C+ = + 1 cos2 1 cos248 2 2 A C− − = +  . , ,则 . ,则 的最小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解三角形,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最值的求法等,一般需综合利用三 角恒等变换和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 19.如图,在三棱锥 中,平面 平面 , 为等边三角形, , 是 的中点. (1)证明: ; (2)若 ,求二面角 平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 【解析】 分析】 (1)取 的中点 ,连接 、 ,证明 平面 ,从而得出 ; (2)证明出 平面 ,可得出 、 、 两两垂直,以点 为坐标原点, 、 、 所在直线分别为 轴、 轴、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然后计算 出平面 、 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二面角 平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1)证明:取 中点 ,联结 、 , 为等边三角形, 为 的中点, . 【 2π48 24 cos2 cos 23A A   = − + −     1 348 24 cos2 sin 22 2A A  = − +    π48 24sin 2 6A = − +    π0 3A< < ∴ π π 5π26 6 6A< + < 1 πsin 2 12 6A < + ≤   ∴ 2 224 36a c≤ + < 2 2a c+ 24 P ABC− PAC ⊥ ABC PAC∆ AB AC⊥ D BC AC PD⊥ 2AB AC= = D PA B− − 2 7 7 AC E PE DE AC ⊥ PDE AC PD⊥ PE ⊥ ABC PE AC DE E EC ED EP x y z E xyz− PAD PAB D PA B− − AC E DE PE PAC∆ E AC ∴ PE AC⊥是 的中点, 为 中点, , , . , 平面 , 平面 , ; (2)由(1)知,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 平面 ,则 、 、 两两垂直, 以点 为坐标原点, 、 、 所在直线分别为 轴、 轴、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 、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 由 ,得 ,令 ,得 , , 所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由 ,得 ,取 ,得 , . D BC E AC //DE AB∴ AB AC⊥ DE AC∴ ⊥ PE DE E=  AC∴ ⊥ PDE PD ⊂ PDE AC PD∴ ⊥ PE AC⊥  PAC ⊥ ABC PAC  ABC AC= PE ⊂ PAC PE∴ ⊥ ABC PE AC DE E EC ED EP x y z E xyz− ( )1,0,0C ( )1,0,0A − ( )1,2,0B − ( )0,1,0D ( )0,0, 3P PAD ( )1 1 1, ,n x y z= ( )0,1, 3PD = − ( )1,0, 3PA = − − 0 0 PD n PA n  ⋅ =  ⋅ =     1 1 1 1 3 0 3 0 y z x z  − = − − = 1 1z = 1 3x = − 1 3y = PAD ( )3, 3,1n = − PAB ( )2 2 2, ,m x y z= ( )0,2,0AB = 0 0 AB m PA m  ⋅ =  ⋅ =     2 2 2 2 0 3 0 y x z =− − = 2 1z = 2 3x = − 2 0y =所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则 . 结合图形可知,二面角 的平面角为锐角,其余弦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垂直的判定,同时也考查了二面角余弦值的计算,一般需要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来求解,考查推理论证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0.已知椭圆 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且此抛 物线的准线被椭圆 截得的弦长为 .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直线 交椭圆 于 、 两点,线段 的中点为 ,直线 是线段 的垂直 平分线,试问直线 是否过定点?若是,请求出该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直线 过定点 ,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出 ,由题意知点 在椭圆 上,由此得出关于 、 的方程组,求出 、 的值,即可得出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解法一:由题意可知,直线 的斜率不为零,然后分直线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和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在第一种情况下,设直线 的方程为 ,设点 、 ,将直线 的方程与椭圆 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由 得出 ,并写出直线 的方程,由此可得出直线 所过定点的坐标;在第二种情况下 可得出直线 为 轴,即可得出直线 过定点 ,由此得出结论; 解法二:由题意可知,直线 的斜率不为零,然后分直线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和直线 的斜率 PAB ( )3,0,1m = − 4 2 7cos , 72 7 m nm n m n ⋅= = = ×⋅      D PA B− − 2 7 7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2 4 3y x= C 1 C l C A B AB ( )1,M t m AB m 2 2 14 x y+ = m 3 ,04      2 2 3a b− = 13, 2  − ±   C a b 2a 2b C l l l l ( )1y k x t= − + ( )1 1,A x y ( )2 2,B x y l C 1 2 2x x+ = 1 4k t = − m m m x m 3 ,04      l l l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在第一种情况下,由点差法可得出直线 的斜率为 ,可写出直 线 的方程,即可得出直线 所过定点的坐标;在第二种情况下可得出直线 为 轴,即可 得出直线 过定点 ,由此得出结论. 【详解】(1)抛物线 的焦点为 ,准线为 . 由于抛物线 的准线 截椭圆 所得弦长为 , 则点 在椭圆 上,则有 ,解得 , 因此,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 ; (2)法一:显然点 在椭圆 内部,故 ,且直线 的斜率不为 . 当直线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时,易知 ,设直线 的方程为 , 代入椭圆方程并化简得: . 设 , ,则 ,解得 . 因为直线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故直线 的方程为 ,即 ,即 . 令 ,此时 , ,于是直线 过定点 ; 当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时,易知 ,此时直线 ,故直线 过定点 . 综上所述,直线 过定点 ; 法二:显然点 在椭圆 内部,故 ,且直线 的斜率不为 . AB 1 4t − m m m x m 3 ,04      2 4 3y x= ( )3,0 3x = − 2 4 3y x= 3x = − C 1 13, 2  − ±   C 2 2 2 2 3 1 3 4 1 a b a b  − =  + = 2 2 4 1 a b  =  = C 2 2 14 x y+ = ( )1,M t C 3 3 2 2t− < < l 0 l 0 0t ≠ l ( )1y k x t= − + ( ) ( )2 2 2 2 21 4 8 8 4 8 4 4 0k x kt k x k kt t+ + − + − + − = ( )1 1,A x y ( )2 2,B x y 2 1 2 2 8 8 21 4 kt kx x k −+ = − =+ 1 4k t = − m AB m ( )1 1y t xk − = − − ( )4 1y t t x− = − ( )4 3y t x= − 4 3 0x − = 3 4x = 0y = m 3 ,04      l 0t = : 0m y = m 3 ,04      m 3 ,04      ( )1,M t C 3 3 2 2t− < < l 0当直线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时,设 , , 则有 , , 两式相减得 , 由线段 的中点为 ,则 , , 故直线 的斜率 , 因为直线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故直线 的方程为 ,即 ,即 . 令 ,此时 , ,于是直线 过定点 ; 当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时,易知 ,此时直线 ,故直线 过定点 综上所述,直线 过定点 .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标准方程的求解,同时也考查了椭圆中直线过定点的问题,在涉及中 点弦问题时,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法或点差法得出直线方程中两个参数的等量关系,进而得出 直线所过定点的坐标,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 21.已知函数 . (1)求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 (其中 是 的导函数)有两个极值点 、 ,且 ,求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l 0 ( )1 1,A x y ( )2 2,B x y 2 21 1 14 x y+ = 2 22 2 14 x y+ = ( )( ) ( )( )1 2 1 2 1 2 1 2 04 x x x x y y y y + − + + − = AB ( )1,M t 1 2 2x x+ = 1 2 2y y t+ = l 1 2 1 2 1 4 y yk x x t −= = −− m AB m ( )1 1y t xk − = − − ( )4 1y t t x− = − ( )4 3y t x= − 4 3 0x − = 3 4x = 0y = m 3 ,04      l 0t = : 0m y = m 3 ,04      m 3 ,04      ( ) ( )1 lnf x x a x a Rx = − − ∈ ( )y f x= 1,e e  −   ( ) ( )2 2lng x x f x x ax′= ⋅ + − ( )f x′ ( )f x 1x 2x 1 2x x e< < ( ) ( )1 2g x g x− 2 2 0x e y e− − = 2 2 10, 4e e  − −  (1)由 可得出 ,然后利用导数求出 ,作为所求切线的斜率,并写出 所求切线的点斜式方程; (2)求出函数 的导数 ,由韦达定理得出 , ,并结合已知条件得出 ,然后得出 ,并构造函数 ,将问题转化为函数 在 上的值域问题,利用导数求解即可. 【详解】(1)函数 的定义域为 , . 而 ,即 , 故所求切线的斜率为 , 所以方程为 ,即 ,即 ; (2) , 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 , , 若函数 有两个极值点 、 ,且 . 则方程 的判别式 ,且 , , ,由基本不等式得 ,且 . 所以 . ( ) 1f e e = − a e= ( )f e′ ( )y g x= ( ) ( )22 122 2 x ax g x x a x x − +′ = − + = 1 2x x a+ = 1 2 1=x x 1 1 1xe < < ( ) ( ) 2 1 2 1 12 1 1 4lng x g x x xx − = − + ( ) 2 2 1 4lnh t t tt = − + ( )y h t= 1 ,1t e  ∈   ( )y f x= ( )0, ∞+ ( ) 1 1f e e a a ee e = − − = − ⇒ = ( ) 2 11 af x x x ′ = + − ( ) 2 11 ef x x x ′ = + − ( ) 2 2 1 11 ef e e e e ′ = + − = ( )2 1 1y x ee e + = − 2 2xy e e = − 2 2 0x e y e− − = ( ) ( )2 22ln 2 2ln 1g x x f x x ax x ax x′= ⋅ + − = − + + ( )y g x= ( )0, ∞+ ( ) ( )22 122 2 x ax g x x a x x − +′ = − + = ( )y g x= 1x 2x 1 2x x e< < 2 1 0x ax− + = 2 4 0a∆ = − > 1 2 0x x a+ = > 1 2 1=x x 2 1 1x ex ∴ = < 1 2 1 22 2a x x x x= + > = 1 1 1xe < < ( ) ( ) 2 2 1 2 1 1 1 2 2 22 2ln 2 2lng x g x x ax x x ax x− = − + − + − ( )( ) ( )1 2 1 2 1 2 12 4lnx x x x a x x x= + − − − + ( )( ) 2 1 2 1 2 1 1 1 12 1 1 14ln 4ln 1x x x x x x x xx e  = − + − + = − + < ϕ O x 1C π2, 6P     2C 2 (2 cos2 ) 6ρ θ+ = 1C 1( , )A ρ α 2 π, 2B ρ α +   2C 2 2 1 1 | | | |OA OB + 4sinρ θ= 2 3 1C π2, 6P     r 1( , )A ρ α 2 π, 2B ρ α +   2C 2 2 2 2 1 2 1 1 1 1=| | | |OA OB ρ ρ+ +即可. 【详解】(1)将曲线 的参数方程 化为普通方程为 , 即 . 由 , ,得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由曲线 经过点 ,则 ( 舍去), 故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2)由题意可知 , ,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转化,考查对极坐标方程含义的理解,是一道基 础题.牢记转化公式和极坐标系中 的含义即可顺利解题. 23.已知函数 . (1)解不等式 ; (2)若对于 , ,有 , ,求证: .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零点分段讨论法解绝对值不等式. (2)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1)由 得 , 则 或 或 【 1C cos 2 sin x r y r ϕ ϕ =  = + , 2 2 2( 2)x y r+ − = 2 2 24 4 0x y y r+ − + − = 2 2 2x yρ = + sin yρ θ = 1C 2 24 sin 4 0rρ ρ θ− + − = 1C π2, 6P     2 2π2 4 2 sin 4 0 26 r r− × × + − = ⇒ = 2r = − 1C 4sinρ θ= 2 1 (2 cos2 ) 6ρ α+ = 2 2 2 2 π2 cos2 (2 cos2 ) 62 ρ α ρ α  + + = − =     2 2 2 2 1 2 1 1 1 1 2 cos2 2 cos2 2 | | | | 6 6 3OA OB α α ρ ρ + −+ = + = + = ρ θ, ( ) | 2 1|f x x= − ( ) | | 3f x x< + x y R∈ 1| 3 1| 3x y− + ≤ 1| 2 1| 6y − ≤ ( 6 7)f x ≤ { | 2 4}x x− < < ( ) | | 3f x x< + | 2 1| | | 3x x− < + 1 2 2 1 3 x x x  ≥  − < + , 10 2 1 2 3 x x x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