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二中高 2021 届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
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
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
整、笔迹清楚。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 年 2 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
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
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
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
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
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
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
也自然是双刃剑)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
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
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
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
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
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
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
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
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
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
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
标,那《笑做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
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
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
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
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
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
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
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 年 1 月 17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
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
逐层深入的印象。C.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
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
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
很大区别。
B.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
共同之处。
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
武犯禁”观点。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
界的希望。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
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 项,“‘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属张冠李戴。结合“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
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
(‘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分析,韩非
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
C 项,“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属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
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
D 项,“侠存在于武……并不聚集于此”属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
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
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
的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
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
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
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文章将……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错
误。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
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只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
和中心论点。故选 D。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
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这决定了既非身
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错误。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
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知他
们之间有共同之处。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继高铁“霸座男”事件,“霸座”现象似有井喷之势。但与其说“霸座”现象井喷,不
如说是媒体对同类现象的高频度呈现造成“集中涌现”效果;与其说现在是不文明症候群密
集发作的“大爆炸期”,不如归结为自媒体时代公共空间的能见度提高了。说得更通俗些,不
是霸座乱象绝对量骤然增多了,而是曝光率突然提高了。
“霸座”乱象并非今天才有,“霸座男”事件只不过是更为奇葩:当事人孙某的霸座和
事后炫耀等低素质行为,与其博士身份、“精英人士”标签形成巨大反差。而霸座也随之被
带入舆论视野,取代闯红灯、乱扔垃圾等,成了不守规则、不讲文明的新“典型”。占座霸座行为在现实中挺常见,跟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很“贴近”,所以极易激起共鸣、引
发共情。以往人们对这类行为可能更多的是曝光无门、报警无果,吐吐槽也就过了。但现在“事
情正在起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和自媒体降低了人们曝光身边罔顾规则行为的门槛,
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随着权利和文明理念濡染,人们的权利意识
在增强,文明观念水位在提升,与之对应的,则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接受程度不断降低。
人们对不守规则行为的容忍度变低了,曝光门槛也降低了,这种技术与理念共推下的进
步会倒推公共空间恪守规则共识的形成和社会治理的完善。文明的养成需要舆论力量的倒推,
最终实现“由力而起、由善而达”。这里的“力”,就包括媒体的曝光之力、舆论的监督之力。
当霸座行为被越来越多地曝光、谴责和约束,社会文明自然也能“更进一步”。
(摘编自侃人《“霸座家族”遭密集曝光:人们的容忍度在降低》,《新京报》2018 年 9 月 25
日)
材料二:
霸座,既违反道德,也违反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
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
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遗憾的是,从已曝光的霸座事件看,现场工作人员及执法机关多数只是加以劝说,劝说
无效的,无非事后处以罚款,没有采取拘留措施。这种处置力度和处罚结果无疑将产生负面
示范效应——在一票难求的春运期间,几百元的罚款显然比加价购买座位票更划算这岂不是
变相鼓励霸座行为?
在法治社会,在对破坏社会规则行为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理当及时亮出带有强制力的法
律之剑。譬如,一旦遇见霸座行为,当受害乘客或列车工作人员劝说无效时,就该及时报警
求助。执法人员依然劝说无效的话,就该果断地采取临时性强制措施,将霸座者带离现场。
如果霸座者有辱骂或抗拒行为,则应以妨害公务论处。这样方能打压以赖欺人的嚣张气焰,
尽快让受到侵害的权利和社会秩序得以恢复。
只有法律硬起来,恶人才能软下去。只有本着不以恶小而纵容的态度依法处置并惩戒这
些霸座行为,方能形成威慑,让有非分之想的人们心存顾忌,让法律更有尊严,社会更加有
序,风气更加良善,公众更有安全感。
(摘编自史洪举《谨防惩戒霸座不力产生破窗效应》,《人民法院报》2018 年 10 月 23 日)
材料三:
霸座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站不住脚,但为什么会陆续出现这种现象?占座者在面对旅客、车长和乘警的指责、纠正时,为什么还理直气壮坚持自己的错误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壹心理专业课负责人曾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这一行为。他
认为,往往是自恋水平异常的人才会做出此类举动。过分自恋者会完全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
他人的声音是听不进去的,一旦遇到反驳自己的声音,他们会用更大的声音和理由去反驳回
去。
“霸座的人通常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在流动性极强的高铁旅途中,下了车双方可能就
再不相见,在这个小空间内道德约束是不强的,霸了座也没有什么严重后果,所以人们更容
易‘放飞自我’”。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向记者说道。
(摘编自《高铁霸座,乘客权益该如何保障》,《中国城市报》2018 年 10 月 25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霸座”现象有呈井喷之势,不是因为该现象的绝对量突然增多了,而是因为自媒体时代
的到来骤然提高了对此类事件的曝光率。
B. 过去人们对占座霸座行为往往只能无奈面对,随着权利意识的增强和文明观念的提升,现
在人们对此类行为的接受程度在不断降低。
C. 相关人员和单位对“霸座”者的处置力度不够,一是因为他们缺少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
二是因为他们对相关法规的理解还不到位。
D. 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曾旻认为那些理直气壮的“霸座”者可能是自恋水平异常的人,这类人
会用更强烈的方式来反驳批评自己的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使占座霸座乱象的曝光率大大提高,人们对这些
不文明行为的不满不再仅仅停留在吐槽层面。
B. 移动互联网、手机、自媒体等能够及时、方便地曝光、谴责社会不文明行为,发挥舆论监
督之力,这有助于社会文明的养成和进步。
C. “霸座”不仅违反了道德,而且违反了法律,缺乏力度的处置和处罚将会带来负面的示范
效应,这其实是在变相地鼓励霸座行为。
D. 占座霸座等社会乱象频繁出现,会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只要让法律硬起来,对此类现象
持零容忍态度就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6. 以上三则材料对“霸座”行为的分析角度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C 5. D
6. ①材料一从分析“霸座”现象似有井喷之势的时代原因入手,指出自媒体时代人们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下降会逐步遏制“霸座”行为的发生,促进文明进步。②材料二从法治角度,
提出应发挥法律的强制力,通过提高法治的威慑力来抑制“霸座”行为。③材料三从心理学
角度,分析了“霸座”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解析】
【4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
项,“一是因为他们缺少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二是因为他们对相关法规的理解还不到位”
分析有错,材料中并未分析相关人员及单位处置力度不够的原因。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 项,“只要让法律硬起来,对此类现象持零容态度就能杜
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分析有误,说法太绝对化。即使让法律硬起来,对此类现象持零容忍,
也不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
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快速寻找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词句,归纳要点,顺应问题的
方向,然后组织答案。本题要求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对“霸座”行为的分析角度各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第一二节讲“霸座”现象似有井喷之势,第三四节讲人们对不守规则行为的容忍度变
低了,曝光门槛也降低了。是从时代原因的角度分析,只有人们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下降
才会逐步遏制“霸座”行为的发生,促进文明进步。材料二,是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角度谈
霸座。第二节讲对霸座的处罚力度小,相当于变相鼓励霸座行为。第三四节讲要加大处罚力
度。也就是从法治角度,提出应发挥法律的强制力,通过提高法治的威慑力来抑制“霸座”
行为。材料三第一节“但为什么会陆续出现这种现象?占座者在面对旅客、车长和乘警的指
责、纠正时,为什么还理直气壮坚持自己的错误行为?”表明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分析“霸
座”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第二三节,分别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壹心理专业课负
责人曾旻和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的话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
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
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
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小题。
投宿
崔丙刚
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铺天盖地的大风雪。
“这狗日的天气!”刘槐第二回进山买羊又遇上了突变的天气。这一次运气更坏,风十
里雪十里,走了好久也没见着能遮风挡雪的地方。天已擦黑,刘槐自己冷得骨头冒寒气不打
紧,可不能叫刚买的二十几只羊给活活冻死啊!幸好转过一道山梁就听到了沉闷的狗叫,看
见了昏黄的灯光。刘槐依稀记得这个村子叫花沟,村里有个他认识的人叫杨树。
去年六月,刘槐第一次进山买羊就遇到了雷暴天。电闪雷鸣中,他找到一处山崖下的石
塘避雨。进去看时,石塘下已有一个光着膀子的人正使劲拧自己淋湿的衣服。天色本就阴沉,
石塘下光线更暗。羊群把他们东西隔开,那个人的模样看不真切。刘槐说:“这狗日的天
气。”那人也说:“这天气,狗日的。”两人彼此都不再说话,耳边听到的只有“轰轰”的
雷声,羊群的“咩咩”声和雨打岩石的“啪啪”声。
六月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雨就停了。那人说:“大哥,我先走了啊。”刘槐
说:“大哥,哪村的?贵姓啊?”那人说:“山里人命贱,可不敢言贵,我叫杨树,我是
——”话到这里猛地响了一个炸雷,引得羊群一阵躁动。刘槐听到耳朵里的是“花沟”两个
字。刘槐说:“你是杨树,我是槐树,我叫刘槐。我命也贱,是个牲口贩子。”杨树说:“下
回再来,到我家去歇脚,村口一打听就知道。”
这之后,两人没再见面。
不想在这风雪之夜,杨树成了刘槐的救命稻草。刘槐敲开村口第一家院门,对开门的老
妇人说:“跟婶子打听下,杨树家离这还远不?”老人迟疑片刻说:“这就是他家。”刘槐长舒一口气:“婶子,我是杨树的朋友。大雪封山天寒地冻我只有投奔这来了。”
老人茫然地看着这从天而降的人和羊群说:“你是树儿的朋友?”刘槐说是啊,把去年 6
月的事讲了一遍。老人说:“赶紧进院吧,把羊赶进南边的厦屋,里面有花生蔓、山药蔓。”
刘槐把羊安顿好才进屋。屋里摆设简单,一张方桌,两把椅子,一爿土炕。炕上被窝里
伸出圆滚滚一颗小脑袋,黑眼睛亮亮地张望着陌生的客人。
老人说:“你先暖和暖和,我给你做饭。”刘槐说:“有你们剩下的我吃口就行。”老
人说:“那可不行,等树儿回来该埋怨我怠慢了他的朋友。”两碗面条下肚,刘槐身上渐渐
有了暖意,冻僵的肌肉才渐渐活泛起来。刘槐擦擦嘴说:“我最爱吃面条了,婶子的面吃着
香甜。”老人说:“树儿在家的时候也爱吃我做的面,他说外面的面全是机器轧的吃着没有
人情味。”刘槐说:“天下当娘的做的饭都香。杨树去哪儿了?”老人说:“两口子在深圳,
远着呢。”
屋外的风更大了,吹得窗户纸哗啦啦直响。刘槐说:“两口子也不经常回来吧?”老人
说:“回来,经常回来。我听树儿说,城里再好也没有咱的一垄地,没有咱的一片瓦,没有
咱的一颗草。”又摸摸炕上孩子的头说,“等我动弹不了了,你也去找你的爹娘去。”孩子
伸手指着墙上的相框说:“爹娘在那里边。”刘槐通过相框里的照片第一次看清了杨树的模
样,脸庞清瘦却长得浓眉大眼;再看看杨树媳妇,长得也是眉清目秀的。刘槐说:“婶子,
好福气,有这么好的儿子儿媳,这么好的孙子。”
睡觉的时候,老人已经把另一间屋里的火炕烧得热热的,还在炕上铺上了崭新的被褥说:
“昨天刚晒过,就怕他们突然回来,被褥盖着潮。”也许是太累了,那一夜刘槐睡得格外踏
实格外香甜。梦里听见往灶膛里添柴的声音,又梦见自己的老娘了,老娘的头发白得像雪。
天明的时候,老人说:“做梦了吧,听见你喊娘了。”
风停了,雪也停了。阳光暖暖的照着这个平平常常的小院。院子里,孩子和羊在追逐着,
嬉戏着。孩子对老人说:“奶奶我要羊。”老人说:“你爹快回来了,你爹买。”
三月,刘槐又赶着羊从村外经过,远远看见杨树家灰色的屋顶灰色的围墙。院墙外的一
棵桃树开得正浓,望去像一片红云。
“刘槐——刘槐——”他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声音有几分熟悉,可是那人走到跟前刘
槐却不认识。那人说:“远远的我就看见是你,怎么不认识了啊,槐树把杨树忘了吧。我是
和你一起避雨的杨树啊。”这声音绝对是杨树差不了,可是这面容和他见到的照片却分明是
两个人。
刘槐说:“杨树啊,杨树,去年冬天下雪,我怎么找到那家去了啊?”他用手一指,“就那一家。”杨树说:“这是大花沟,我是小花沟的,再前边那个村子才是。我叫杨树,大树
的树,人家叫杨术,算术的术。”刘槐说:“难怪人家说儿子在深圳呢。”杨树说:“前几
年,杨术他们两口子是去深圳了不假,可是听说媳妇跟别人跑了,杨术也生死不明没了音信。
留下一老一少怪可怜的。”两个人并肩坐在山头上,静静的谁也不再说话。风轻轻地吹着,
痒痒的像母亲的手。刘槐站起身,用鞭子套住了两只个头最大的山羊对杨树说:“把这两只
羊给他们送去,肚里都有羔了。”
杨树说:“去了我怎么说?”
刘槐说:“就说是她儿子买的。”
(选自《华文原创小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头写“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铺天盖地的大风雪”,这样的描述创设出紧张的故事氛
围,吸引读者迅速进入角色情境,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B. 小说为刘槐错误地投宿到杨术家安排了多处伏笔,如石塘相遇时“天色本就阴沉,石塘下
光线更暗”的交代、适时响起的一声炸雷等,使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合理。
C. 小说的叙述语言通俗易懂、平实晓畅,多用短句,富有北方方言色彩和口语色彩;人物语
言也注重个性化,如老人和刘槐的语言就透露出两人在身份、年纪、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D. 小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安排石塘相遇的情节,使得小说结构更严密;多次穿插自然环境描
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情境,又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还暗示和推动了情节发
展。
8. 简要分析小说中刘槐的人物形象。
9. 小说中刘槐和杨树在两次交谈中都有过沉默,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何用意?
【答案】7. D 8. (1)性格粗中有细——在独处或和男性相处时,言语时有粗俗;对山里
突发的多变的极端天气没有早做准备;以上为粗。在投宿时言谈文明有礼,很懂得照顾老人
心思说话,最后决定送羊给老人说明他也有细腻的心思和情感。
(2)友爱善良——与偶然相遇的杨树主动攀谈,表明其和善;得知投宿老人家儿子儿媳真实
情况后产生同情,准备把怀了羔的羊送给老人,表明其善良富有同情心。
(3)有责任心——对自己从事的营生认真负责,明知山里环境恶劣仍数次去贩羊;自己也在
风雪里跋涉了数十里,到了投宿处仍然先安顿好羊群。
(4)孝敬老人——投宿时对杨术母亲的感激、尊敬与体贴发自内心,做梦梦见自己母亲,都
表现出他对老人尤其母亲非常尊敬、孝顺。) 9. 第一次的沉默:意在表现偶然相遇的二人,互不熟识、无话可说的情形;此时的沉默符合
二人的身份性格特征;也增强情境的真实性;为投宿错误埋下伏笔。
第二次的沉默:表现弄清原委后的两人沉浸在对杨术一家不幸生活的感慨和同情中;同时,
暗示刘槐同情之外还有实质的帮助计划,为他打算送羊的情节做铺垫;有力地展示出刘槐重
义轻利的品格;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
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
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 项,“小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安排石塘相遇的情节”分析
错误,石塘相遇是插叙不是倒叙。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
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
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
可。刘槐是牲口贩子,语言粗俗,但与老人说话,知道安老人的心,最后得知老人的媳妇逃
走,儿子生死未卜,决定送两头羊给老人,还吩咐说是他儿子买的。可见,他性格粗中有细,
有同情心。雪夜投宿杨术家,受到杨术母亲的收留照顾,心存感激,后来送两只羊给老人。
那晚当他看到杨术母亲便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梦里还叫母亲。可见其孝敬老人。他对自己从
事的工作特别上心,明知山里环境恶劣仍数次去贩羊,自己也在风雪里跋涉了数十里,到了
投宿处仍然先安顿好羊群。可见其有责任心。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文本重要情节的作用:①在内容上可以刻画人
物性格,展现主旨;②在形式上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
本文中刘槐和杨树在两次交谈中都有过沉默,这样的情节安排可以从主旨、内容、结构、读
者感受上来思考组织答案。刘槐和杨树在两次交谈中都有过沉默,这样安排有如下作用:
(1)推动情节发展。第一次的沉默,双方留下了模糊的村庄和姓名,为之后的雪夜错误投宿
作了铺垫。第二次的沉默,为他做出送羊给老人的决定预留了思考的时间。(2)突出了人物
形象。刘槐是一个农民,牲口贩子,为人朴实,并不会花言巧语。当他杨树第一次在石塘相
遇,因彼此不熟识,较多沉默,但仍然能彼此交换村庄和姓名。可见其为人真诚。第二次与杨树相遇,得知杨术家庭情况后,一度两人沉默,“静静的谁也不再说话”,两人沉浸在对杨
术一家不幸生活的感慨和同情中。之后刘槐决定送两只带羔的羊给老人,可见其不仅有同情
心,还有具体的帮助老人的计划。(3)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第一次沉默,有助于表达村民的
纯朴和真诚;第二次的沉默,有助于表达他对杨术一家的不幸生活的感慨和同情,也有助于
表达他送羊帮助老人的轻利重义的品格。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慎畛,字笛楼,湖南武陵人。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
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褫其
职。
十七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严治械斗,捕南澳、澄海、潮阳盗甚众。逾年,擢广西按
察使。天地会匪结党构乱,胁有赀者入其中,慎畛惟严罪匪首,被胁者不坐。二十三年,擢
广西巡抚。习知粤西地势如建瓴,旬日不雨即旱竭,劝民修堤塘,造龙骨车,皆颁式俾仿行。
地连黔、楚,群盗出没,宜山会匪廖五桂、蓝耀青分踞新、旧两墟,纠众分党,勒索殷户,
亲往捕诛之。饬属行保甲,置望楼,练民壮互相守望。故事,巡抚例得动用盈馀。慎畛曰:“吾
家衣食粗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乃于桂林设预备仓,增设书
院,柳州、庆远、思恩三府皆创设之;缮城濬河,广置栖流所,并取给焉。
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责
水师缉海盗,盗多就擒。上游四府多山,客民租山立厂,游匪群聚,遣兵搜山,捕诛其魁。
闽安所辖有琅琦岛,居民多为奸利,擒治之,移驻水师,建炮台,遂为省城门户。台湾自来
多乱,动烦大兵,慎畛尤以为虑,尽选贤能以治。凤山莠民杨良斌煽众起事,檄巡道孔昭虔、
知府孔传穟剿治,未一月而定,不烦一兵渡海。民入山伐木,岁供道厂船料,匠首苛敛激变,
捕诛首乱,更定采木章程,乃相安。戍兵万四千,更代时皆赴厦门,由提督点验,远者千里,改由各提镇分验,兵困以苏。
五年,调云贵总督。铜矿、盐务积疲,疏陈变通整顿之法。以边防莫便于屯田,方考访
形势利便,未及议行而疾作。病中拜疏劾贪黩不职者数十人。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
疏,滇人惜之。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谥文恪。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
亦乐为之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
否/人亦乐为之用/
B.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
否/人亦乐为之用/
C.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
否/人亦乐为之用/
D.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
否/人亦乐为之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政为古代学官名,主管一省教育科举,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B. 天地会是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成立于明代,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C. 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发展于宋代,中国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
D. 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 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赵慎畛很有才能。他在做学生时,就曾得到学政钱沣的器重,被钱沣视为人中英杰,他踏
上仕途后的表现也印证了钱沣对他的评价。
B. 赵慎畛宽严相济。在处理天地会的匪徒结党作乱时,严厉惩治了匪首,对那些被胁迫者则
未予追究。
C. 赵慎畛以民为重。他任广西巡抚时,勉励百姓修筑堤坝水塘,建造龙骨水车,并利用官府
盈余物资,增设书院,修整城墙,疏浚河道,在多处设置难民收留所。
D. 赵慎畛治军有方。他在任闽浙总督时,责成水师缉捕海盗;选拔贤能之人治理台湾,凤山
杨良斌作乱,他派兵入台,不到一个月叛乱就被平定。
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
(2)病中拜疏劾贪黩不职者数十人。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道光二年,入朝觐见皇上,宣宗嘉奖他诚实不欺,提拔他为闽浙总督。(赵慎畛)严肃
申明军纪,督促各镇营勤加训练。(“觐”“嘉”“擢”“课”各 1 分,大意 1 分。) (2)在
病中还上疏弹劾几十个贪污渎职的官员。过了不久,就病死了。取代他的官员急忙派人追回
了他的奏疏,云南人都为之惋惜。(“黩”“职”“急递”“惜”各 1 分,大意 1 分。)
【解析】
《清史稿》,作者:赵尔巽,朝代:民国。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通览全句,把握大意,理清人物、事件即可断句。“好
善嫉恶”不应断开,“之于弟子” “之”很少用在句首。加上标点符号为:慎畛服膺儒先,
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
为之用。
点睛:“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
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
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 项天地会成立于清朝。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他派兵入台湾”错误,原文是“不烦一兵
渡海”。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觐”译为觐见,“嘉”译为嘉奖,“擢”译
为提拔,“课”译为督促。(2)“黩”译为贪污,“职”译为渎职,“急递”译为急忙,“惜”
译为为惋惜。
参考译文:
赵慎畛,字笛楼,湖南武陵人。做学生时,学政钱沣很器重他,说:“赵慎畛是人中英杰!”
的嘉庆元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职务。升任为御史,巡视通州漕务时,革除不
好的规矩,查访得知杨村通判科索盘剥船主,上奏朝廷罢免了他的职务。
嘉庆十七年,赵慎畛出京担任广东惠潮嘉道道台。严厉惩治械斗,抓捕了南澳、澄海、潮阳
的很多盗贼。过了一年多,(赵慎畛)被提拔为广西按察使。天地会匪徒结党作乱,胁迫有钱
人加入天地会,赵慎畛只是严厉惩治了匪首,被胁迫的人没有受到牵连。嘉庆二十三年,升
任广西巡抚。赵慎畛熟知粤西地势很高,10 天不下雨就会干旱,(于是)勉励百姓修筑堤坝水
塘,建造龙骨水车,都颁布样式让百姓仿照建造。广西地邻黔、楚,有很多盗贼出没,宜山
会匪廖五桂、蓝耀青分别占据新、旧两地,纠集匪徒,勒索富裕人家,赵慎畛亲自前往捕获
并诛杀了他们。饬令属地施行保甲制度,设置瞭望楼,训练民兵壮勇互相守望。按旧例,巡
抚能够动用官府的盈余。赵慎畛说:“我家衣食大致够用,身为大臣,拿官府盈余将干什么
用呢?应当替国家布施仁义恩泽。”于是在桂林设置预备仓库,增设书院,柳州、庆远、思
恩三府也都创设了书院;修整城墙,疏浚河道,在多处设置收留难民的场所,都是从预备仓
库中调拨物资供给。
道光二年,入朝觐见皇上,宣宗嘉奖他诚实不欺,提拔他为闽浙总督。(赵慎畛)严肃申明军
纪,督促各镇营勤加训练。责成水师缉捕海盗,海盗大多被擒。上游四府多山,外来民众租
山建厂,游匪群聚,赵慎畛派遣军队搜山,捕获并诛杀了他们的首领。闽安辖地里有个琅琦
岛,居民大多做违法之事获利,赵慎畛缉捕惩治了他们,调来水师驻扎,修建炮台,这里于
是成为了省城门户。台湾自古以来多发叛乱,经常要调动大军,赵慎畛特别为此考虑,全都
选拔贤能之人来治理。凤山刁民杨良斌煽动众人起事作乱,(赵慎畛)檄令巡道孔昭虔、知府
孔传穟剿治,不满一个月就平定了叛乱,没有调动一个士兵渡海到台湾。百姓入山伐木,每
年供给道厂造船的木料,工匠首领严苛敛财激起变乱,赵慎畛捕杀了首先作乱的人,重新修
订了采木章程,才相安无事。闽浙戍守士兵 14 000 人,调防时都要奔赴厦门,由提督点验,
路远的有千里路程,赵慎畛改为由各提镇分别点验,士兵的疲困得以缓解。
道光五年,调任云贵总督。云南铜矿、盐务累积了很多问题,(赵慎畛)上疏陈述变通整顿的
办法。认为巩固边防没有什么比屯田更好,正在考察利于屯田的地理形势时,还没来得及商
议实行就得病了。在病中还上疏弹劾几十个贪污渎职的官员。过了不久,就病死了。取代他
的官员急忙派人追回了他的奏疏,云南人都为之惋惜。皇上下诏抚恤,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谥号文恪。
赵慎畛从内心里佩服儒家先贤。好善嫉恶,体恤下属,训导恳切,好像老师对待弟子一样。
所到之处对于文武官吏,常常能识别他们有没有才能,别人也乐于为他所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下联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
形象。
B. 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
表达效果。
C. 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
的故友形象。
D. 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
的典型形象相关。
15.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4. A 15. 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
“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
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
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
【14 题详解】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
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 项,“儒雅谦恭”是错误的。“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到年轻时的豪迈洒脱。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②
分析景语。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
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本题中写到“当年书
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自己年轻时豪迈洒脱,然后回想了战场上的情形,但现实却
是“身老桑村麦野中”,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所以体现了作者的壮志难酬的情感。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写到自己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自己也想
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写出了自己家的孤独寂寞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
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
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实际上自己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
我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我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我一同前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洒酒祭月,寄托自己感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__”。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过去不可挽回,
未来则可把握。
(3)《滕王阁序》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答案】 (1). 人生入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悟已往之不谏 (4). 知来者
之可追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析】
【详解】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
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尊”“酹”“谏”“潦”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 。这
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 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
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
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
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
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
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
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立
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
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 ,
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
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
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
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
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B.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 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
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
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
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
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因此,A 和 D 是错误的。千人一
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
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由语境中“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结合“之
感”的限定,可知,应选“千篇一律”。因此,A 和 D 是错误的。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
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根据语境“要‘量身
定做’”的提示,应用“一哄而上”。因此,C 是错误的。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崭
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可知应用“脱颖而出”。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
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
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 项,“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错误的。 “人才数量”与“原则”
不能搭配,属于搭配不当。
B 项,“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是错误的,属于表意不清。
D 项,“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句式杂糅,是“人才数量是
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人才数量是评价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时“使得
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表意不通。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
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
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B 项,“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与“是否”“能否”存在着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C 项,“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把“引才”变成了“人才”,既扩大了概念范围,又偏离了
文段的中心话题,改变了文意。
D 项“用得好”与“留得住”语序不当,应予以调整。
故选 A
20.下面是我国“电影产业链及票房分成”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使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上游的投资、制片方,中游的发行方和下游的院线、影院与观众_____。上游片方或中游发行
方提供片源,下游用户付费观看,现金流自下而上流动,_____。从票房分成现状来看,
_____,其次是投资、制片方。这也是近年来影院投资“过热”的重要原因。
【答案】 (1). ①共同构成了电影的产业链 (2). ②产业各环节按比例分成 (3). ③
院线、影院的分成比例最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这里题目,考生首先要看清题目
要求,知晓语段论述或者描写记叙的内容范畴,然后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坐到心
中有数,再接下来,结合前后文的语境推敲补写内容,可以借助句式一致、指代词、句间逻
辑关系等去自习揣摩认真分析,补写要做到尽量使用与段中的文字表述,表述时注意语气和
句间关系。本题要求根据示意图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按照示意图的内容来补写句子,
难度相应的有所降低。第一处说“上游的投资、制片方,中游的发行方和下游的院线、影院
与观众”,分析句子成分可以看出要求填写的内容是谓语和宾语,看图表可知“投资、制片方,
发行方和院线、影院与观众”构成了电影的产业链,所以第一处应填入“共同构成了电影的产业链”;第二句说的是产业链的运作方式,牵涉到费用问题,上句说“现金流自下而上流
动”,下句又提到“从票房分成现状来看”,可见填入的和分成有关,结合前面提到产业链的
运作方式,应填入“产业各环节按比例分成”;第三处,后面提到“其次是投资、制片方”,
可见说的是各方分成比例,结合示意图应填入“院线、影院的分成比例最大”,要注意字数和
表述不能出现病句。
21.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通告
为保障春节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情通告如下:
打算于 2018 年 12 月 20 日上午 8 时至 12 月 21 日上午 8 时,对以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
施:北大街沿线、复兴大道沿线、金明大道沿线。
停电时候给大伙儿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市电力公司
2018 年 11 月 20 日
【答案】①将“顺当”改为“畅通”;②将“事情”改为“事宜”;③将“打算”改为“计
划”;④将“时候”改为“期间”;⑤将“大伙儿”改为“用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本题语段是一则通告,通告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
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应用公文,要使用书面语,不能使用口语。仔细阅读通告内
容,可发现通告中“顺当”“事情”“打算”“时候”“大伙儿”这些词语为口语,语体色
彩不当,可分别改为“畅通”“事宜”“计划”“期间”“用户”。
【点睛】应用文改错主要错误在于谦辞敬辞、口语书面语转换、应用文格式这 3 大方面,此外
也有部分涉及语病,如搭配不当、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解答时,要综合公文的适用场合、
适用对象和语意表达来改错。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古老故事里的主人公,对抗着强大的
对手,彰显着人的力量与高贵。
面对“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难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
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屠呦呦,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历经数十年努力,终于从古代药典中获得灵感,发现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人性命。
任正非接受 CNBC 采访时说:美国怎么都打不死我们。
以上这些新时代的人物,他们又给你什么样的感动?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的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少于 800 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惟有担当是不可放弃的
担当是我们内心的承载,它承载着我们的责任感,担当亦是我们内心的寄托,呈现了我
们内心深处的精神。
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便是我们生活处世的积极态度,更是责任感的体现。“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是为国奉献,至死不渝的担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是杜老诗歌百姓,长泪湿单衣,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的赤心。不论是誓死为国,或是系心
百姓,忧民之忧都是对自我责任的担当,唯有担当才能使精神长驻。
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少英雄豪杰英勇奋斗,敢于担当自己的责任,先人便是有精忠报国,
饮尽胡虏血的赤胆忠心,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为国奉献,忘身于外,以天下
为己任即是一种大担当,也是对担当人生最好的一种阐述。
先人已有如此高昂的精神与担当,今人亦不甘示弱。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谧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
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寒,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
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 2014 年感动中国人物于敏最好的写照。
他在残烛中用一张张白纸,用无数个夜晚构成了那惊天巨响,几十年朝夕的艰辛依然阻
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多少个日子的寒霜冻雨淋不倒他的强烈爱国精神。尽管 30 年的隐姓埋
名,30 年的风雨沧桑早已让他发如雪,但始终阻碍不了他的皎洁爱国之心。
只有担当,才能担当起自我并进一步挑起为国奉献的责任,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对国有担当,对家人亦不可忘。仁孝行于家是朱晓辉单独一人照顾卧病老父亲十三年最
好的写照。十三年相守相望,对她来说又有多少日子,恍如昨日重现,十三年来有多少道沟
坎,对她来说也只是一笑而过。即使命运百般挤兑,她总能咬紧牙关挺过。
担当感恩之心,十三年来坚守孝道,即使沦落到只能去菜市场捡剩叶吃,她也会坚强面
对困境,这便是孝心的最好体现,担当孝心,心怀感恩。
对国担当,对家人孝心的担当就是对自我担当的升华。担当是一次心灵的充电,是一次精神的沐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唯有担当,才能感受内心的至真至柔。
唯有担当,才能担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也隶属于材料作文。而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
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
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与立意:
本题中,材料选取古老故事里的主人公、袁隆平、屠呦呦、任正非的事迹及言论。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主人公为了挽救苍生,表现了强大的力量和责任担当,不惜牺牲自我,最终让百
姓获得安宁的生活。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主人公为了达到目的,不惧困难,坚持不懈,表
现出无比的执着精神,最后取得成功。袁隆平、屠呦呦,这些当代科学家为了解决粮食问题
与健康问题,刻苦钻研,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国家和人类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任正非在国际
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带领团队,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在通信技术 5G 的研究领域领先世
界,顽强地撑起了我们科技发展的一片天空。这些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人物的担当让我们感
动,所以可以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等角度立意,注意立足现实,有感而发,情感
真挚,莫作无病呻吟。
参考立意: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追逐梦想,铸就辉煌。
素材准备:
1、在家庭生活中,有着关爱我们成长的父母。我们应尽的责任是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
来到这个世界上引路人,他们养育、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走向成功;我们应尽
的责任是尊敬长辈,因为那样可以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我们还应该尽到的责任是对于朋友的
我们的兄弟姐妹的情谊,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知音,是我们的向导。
2、在学校生活中,有着父母般的老师、姐妹般的同学,我们应尽的是刻苦学习,因为学生来
到学校本身就是来学习的,学习是我们学生的天职。在学校里,我们应尽的责任还有尊敬老
师,因为老师把他所挖掘的知识全都传授给了我们,教导我们努力学习。老师的辛勤劳动不
可以是白费的,所以我们得高材生老师,热爱教师我们应尽的责任是遵守好学校的各项规章
制度,热爱集体,因为遵守纪律是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的最好体现,一个班级只有遵守好了
纪律,那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班集体。
3、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缤纷多彩的事情和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应尽的责任是公共秩序,使自己成为一个遵守公共秩序的模范人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秩序井然。我们应
尽的责任还有爱护环境,因为环境的好坏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只有环境变
得好了,我们的生活也才能能够真正好起来。
4、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5、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
6、美国前总统华盛顿小时候曾收到过一份礼物——一把漂亮的小斧头。有一次,华盛顿在于
伙伴们玩耍时,他提出要试试这把斧头的锋利程度。于是,他用这把斧头将父亲最喜爱的一
棵小樱桃树给砍断了。第二天,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他大发雷霆要求肇事者自己站出来承担
责任。此时,尽管心里非常害怕,小华盛顿却仍然站了出来,告诉了爸爸是自己砍断小樱桃
树的。老华盛顿尽管痛惜那棵小樱桃树,但他仍然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长大了。
7、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他看到中国黑沉沉的天地,他看到受欺凌的中国人民,他发出了“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呐喊,责任让他带领红军行万里,责任让他带领中国人们抗战到底,
责任又让他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是伟大的!
8、一位公交车司机在工作途中,心脏病突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
缓缓地停在马路边,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动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再
将发动机熄灭,确保车、乘客和路人的安全。做完这三件事请,他安详地,面带微笑地趴在
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享年四十五岁。生命不息,尽责不止。这位司机叫黄志全。
行文结构:
本文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明确立意,然后给文章拟一个鲜明的题目:如“惟有担
当是不能放弃的”。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
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部分,需要选取若干典型材料,要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相结合。论证
结构宜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在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
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
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
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
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 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
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