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考押题卷02-2020年高考生物临考押题卷(新课标Ⅱ卷) (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临考押题卷02-2020年高考生物临考押题卷(新课标Ⅱ卷) (解析版)

ID:259719

大小:233.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临考押题卷 02【课标Ⅱ卷】 生 物 一、选择题 1.细胞生长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 B.生长素可促进也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C.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膜面积 D.细胞生长导致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答案】A 【解析】大多数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而红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血浆,毛细血管壁细 胞吸收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血浆和组织液,A 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其既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也可 以抑制植物细胞生长,B 正确;胞吐是细胞内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因此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 膜面积,C 正确;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体积增大,进而导致相对表面积减小,D 正确。 2.Graves 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 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 TSH 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产生 TSAb 的细胞能识别 TSH 受体 C.患者血液中 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答案】B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A 正确;能识别 TSH 受体的有促甲状腺激素和 TSAb,而产生 TSAb 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 TSH 受体,B 错误;由于患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 过高,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可知该患者血液中的 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应该减少,C 正确;由于甲状 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 人,且情绪易激动,D 正确。 3.研究人员为研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方式进行了相关体外实验。若用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 绒毛,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为 0;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 5 mM 时,抑制细胞呼吸与正常情况下,细胞转运葡萄 糖的速率不同,且有一种情况下速率为 0;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 100mM 时,抑制细胞呼吸情况下,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正常情况相比有所下降但不为 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大于 5 mM B.外界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不可能一直与外界葡萄糖的浓度呈正比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既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用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为 0”说明葡萄糖的运输需要蛋白质 作为载体,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 5mM 时,抑制细胞呼吸,葡萄糖转运速 率为 0,正常情况下则不为 0,说明该浓度下细胞转运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不存在协助扩散,从而说 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大于 5mM,A 正确,B 错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两种方式下,细胞 转运葡萄糖的速率都不可能一直与外界葡萄糖的浓度呈正比,C 正确;据题干信息“界葡萄糖浓度为 100m 时,抑制细胞呼吸情况下,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正常情况相比有所下降但不为 0”,说明该过程存在主动运 输而抑制细胞呼吸仍存在葡萄糖的转运,说明该过程存在协助扩散,前者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后者顺浓 度梯度进行,D 正确 4.坐标图可用于描述生命活动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A 表示健康人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则 B 可表示体内毛细血管中血流量的变化 B.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顶端胚芽鞘的一侧,若 A 表示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浓度,则 B 可表示胚芽鞘弯 曲程度 C.若 A 表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则 B 可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 D.若 A、B 表示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可能与食物有关 【答案】D 【解析】若图中 A 表示健康人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机体通过体温调节使毛细血 管收缩,血流量应减少,故 B 不能表示毛细血管中血流量的变化,A 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 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较低范围内,随着生长素的浓度不断增加,胚芽鞘弯曲程度加大; 在高于最适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的浓度不断增加,胚芽鞘弯曲程度减小,B 错误,一般情况下,生态系 统的物种丰富度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若 A 表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的变化,则 B 不能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C 错误。食物是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若 A、B 表示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变 化,则这种变化可能与食物有关,D 正确。 5.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该基因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B.X 射线不仅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而基因突变不能 【答案】C 【解析】突变个体和未突变个体杂交,根据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确定某基因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 性突变,A 正确;X 射线、γ 射线或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不仅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 正确;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量变化,而基因的种类不一定变化,C 错误;由于缩短变粗 的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但基因属子 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所以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而基因突变不能,D 正确。 6.根据科学家的考察,3500 万年前的南极是荒漠地带,干燥缺水,但是也有一些适应环境的生物种类生存。 在经历了地球上的一场演变之后,南极区域开始变得冰天雪地,除了少数耐寒生物生存之外,基本上没有 其他物种出没,在南极,海豹以鱼类为主要食物,也食甲壳类和头足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种演变实质上就是群落的次生演替,荒漠时期的南极也可能有生物生存 B. 经过环境的变迁,耐寒生物能在南极生存下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由于南极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作用强,因此土壤中的腐败物质很少 D. 鱼类和海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干分析,南极地区存在少量生物,则演变实质上属于次生演替,A 正确; B、经过环境的变迁,南极区域开始变得冰天雪地,耐寒生物能在南极生存下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正确; C、由于南极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作用少,C 错误; D、鱼类和海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29.图甲是玉米及其它两种农作物的光照强度和光合速率关系图,图乙表示某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在不同温度 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__________植物适宜与玉米间作,理由是__________。 (2).分析图乙中的两条曲线,温度为 25℃、光照强度小于 2 klx,采取__________措施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判 断依据是__________。 (3).由图乙可知,若某一天温度为 15℃,光照强度大于 1 klx 小于 2klx,光照时间为 12 小时,则一昼夜后该蔬菜 的干重将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② ; ② 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明显低于玉米(② 植物在低光照强度下就可以达到最大光合速 率),与玉米间作能充分利用光能 (2).适当降低温度; 光照强度小于 2 klx 时 , 25℃下净光合作用强度低于 15℃净光合作用强度 (3).减少 【解析】 (1).据图分析,图甲中② 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明显低于玉米,在低光照强度下就可以达到最大光合速 率,因此其与玉米间作能充分利用光能。 (2).据图分析,图乙中,当温度为 25℃、光照强度小于 2klx 时,其净光合作用强度低于 15℃净光合作用强度,因 此可以采取适当降低温度的措施来提高作物的产量。 (3).若某一天温度为 25℃,光照强度大于 1 klx 小于 2 klx,光照时间为 12 小时,则这 12 小时净光合量在 0-22.4×12 之间,而 12 小时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量为 12×22.4,因此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12 小时净光 合量﹣12 小时呼吸消耗量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